新时代芋产业技术创新规划.docx
《新时代芋产业技术创新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芋产业技术创新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芋产业技术创新规划(20202025年)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市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强农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开展市县领导联系推动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产业创新规划方案。指导期为2020-2025年。第一章背景形势一、芋种植现状(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品牌优势明显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芋原产地,芋种植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底麓,其种植规模和加
2、工技术全国排名第一,是全国最大的芋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芋在市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最先由福建人将芋头带入,首先栽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品种一芋,加上市种植户数百年的智慧结晶形成了的整套独特栽培管理方法,使市产出的芋具有香、酥、粉、糯、甜、软、鲜的特殊风味,以营养丰富、肉质酥软、味道芬芳的特点居各种芋头之上,被誉为“芋中极品”。古往今来,无数有志之士曾把芋引种到邻近省县种植,虽外观相似,品质却与芋大相径庭。在清代,芋作为珍稀的“皇室贡品”年年进贡朝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芋头,还是中国
3、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和最具地方特色的名特优产品,名扬海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芋生产种植已形成规模化,配套加工产业得到延伸发展市建制于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Ill年,地处东北部、市南部,居柳州、梧州、贺州、来宾五市之间,国道321、323线交汇于市区中部,交通极其便利。全市总面积1758.6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7万多亩,辖10镇3乡,人口38.5万,有着“无中生有、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大众创业”的精神,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芋原产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芋的种植生产得到大规模的推进和发展,种植范围遍及全市各个乡、镇、村。市还是全国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出
4、口最多的地区,成为了芋、中国芋第一县,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芋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18万亩,亩产平均达到2000公斤,总产量10万多吨,按每公斤6元计,实现亩产值12000元以上,总产值达到6.2亿元。芋特色产品发展规模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和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不少人还到市周边的县区承包土地种植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7859元,其中从事芋生产收入占30%,对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较为突出,是农民增收的农业特色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芋既可鲜食,也可以加工为芋扣肉、芋罐头、芋头酒、芋片(条)休闲食品、芋头粉和芋圆等辅助食品,同时初加工
5、的速冻产品也畅销于饮食行业。目前市对芋深加工产品达40多个品种种类,已形成了育苗-种植-生产-贮藏-加工-存储-营销-农残检测-交易平台-信息网络-生态旅游-餐饮服务的完整产业佳,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生态绿色、安全健康成为消费新观念,乡村休闲旅游成为生活新方式,为芋集口味品质、生态健康、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市场,无论鲜食还是深加工产品都价格走俏,供不应求,远销海内外,较好地带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全市拥有103个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17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参与芋的生产、流通,如爱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等
6、加工企业具有芋种植、生产、农残检测、初加工、贮藏、销售交易等多种服务功能,对地标品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每年芋产品初精加工量约7.25万吨。(三)芋绿色种植,科技支撑力度大市政府及科技、农业部门积极推广芋种植的绿色种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广“三诱”、“三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全面实施减农药、减化肥和增加效益的“两减一增”工程,大大降低了化肥使用量。从2000年起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芋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推广”科研项目获农业厅丰收奖一等奖、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制定了芋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芋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获农业农村部丰收奖二等奖。20
7、15年成立芋试验站,技术力量进一步增强,不断对芋进行技术攻关,开展了芋桂芋二号”等新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研究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芋品种混乱、品种退化问题,不断改善提升了芋品质。2017年以来开展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实施了“芋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芋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推广示范”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与农科院、师范大学、科学院和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合作,重点研究芋的品质提升和解决芋高效栽培、种性退化、良种推广率低、病虫害防治、储藏保鲜、精深加工等关键问题。2019年芋试验站与农科院生物所联合研究的“芋轻简化栽培技术”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和成功。2020年爱明
8、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学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芋基地生产的芋获得绿色产品认定,有力支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四)芋种植推动乡村振兴市各村屯芋种植户抱团成立芋种植加工协会、成立名特优农产品协会,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发展芋种植,给予技术支持和帮扶,带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种植致富。市人民政府、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项目引进、开展农业科技园区等项目建设,创建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等示范带头作用推广推进,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投融资、技术水平和高产高效的经营能力,带动全市芋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助推农民农业经济收入稳步上升,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和发展。二、芋市场现状(一)芋国内外供需市场情况市
9、是全国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出口最多的地区,芋种植主产区主要在市辖区内13个乡旗,也有少许人把芋种苗引到市相邻的恭城、平乐等县和湖南小部分农村种植,但由于土质、气候等原因生产出来的都不是正宗的芋,吃味相差甚远。由于芋是一种碱性食物,可以调和酸碱平衡,有乌发美颜的效果;淀粉含量较多,是一种高碳水食物,饱腹感强还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维生素、营养物质丰富还能增强免疫力;还跟普通芋头不同,切面呈槟榔花纹,特殊的芳香味有“一家蒸扣、四邻皆香”的说法,因粉、糯、微甜的口感备受大众喜欢,能制作出各种美食,芋制作的美食最具代表的要数芋扣肉入选了十大经典名菜,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搭配软糯的芋深深地抓住了食客的味
10、蕾,成为了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硬菜。目前市芋无论鲜食还是加工产品都供不应求,价格走俏,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由于近几年来市扩种砂糖橘迅速,使得芋产品更成了紧俏货,价格呈上涨之势,2020年春节前后鲜食芋地头批发价已卖8T2元/公斤,有名的基地和有自主商标品牌的家庭农场甚至高达25元/公斤。2020年底因新冠疫情芋协会将1万斤芋放在高速路服务区自助无人销售,25元/个(2-3斤)1月内销售一空。市在芋产品销售中推广使用芋二维码身份识别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以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引进阿里巴巴、乐村淘等知名电商平
11、台在全市13个乡镇144个行政村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有效促进芋网上销售。组建了乡村通物流公司,整合顺丰等35家快递物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各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提供市一乡一村双向闭环物流中心。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学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紧紧围绕
12、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纵向拓展农业增长增效,保障市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提高市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市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导向和绿色发展。依托市特色优势资源,将芋一农业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作为“一县一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
13、产业,加快实现绿色标准化体系,强化技术支持,加强品牌建设和主体培育,创建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贮存、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市芋全国知名特色品牌,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原则:坚持政府主抓、凝聚多方资源市根据芋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扶持芋特优区政策措施,建立起保障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共筛选了H个芋“先建后补”财政奖补项目,大力推进特优区建设。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现有渠道予以积极支持,汇聚多方资源,形成凝心聚力的良好发展氛围。在市委、市
14、政府的指导下,市成立了市名特优协会和芋种植加工协会,促进全市芋种植、加工技术的推广和交流,合力推进市特色农产品产业提档升级、做强做大。(二)市场导向原则:坚持市场导向、绿色发展品质创优充分调动芋优势产业经营主体积极性,瞄准芋市场消费需求,以市场带动创建,以创建促进发展,不断提升芋产业的竞争力。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绿色农产品,节约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合理规划芋特优区的区域布局和产业规模,推进区域内产品结构、品种结构、经营结构的调整优化,严格执行芋质量生产安全标准,以质立足、以质创优,把芋优势区打造成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区,保障芋特色农产品产业
15、的健康持续发展。(三)全产业链发展原则:坚持三产融合、产业增产增收推进芋特色农产品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芋新产业、新业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村镇、乡村旅游等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市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四)科技创新原则:坚持科技支撑、完善标准化体系因地制宜、因品施策,建立芋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对芋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芋的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加强芋品种资源保护,将特有品种、技术与工艺作为核心竞争力,提升
16、芋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五)品牌培育原则:坚持品牌号召、打造一流产品培育芋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发展芋企业品牌,完善品牌维护与保障机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特优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促进集群化发展,鼓励合作互惠和良性竞争,提升芋特优区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引导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把芋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一流产品。三、总体目标立足市芋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为统领,集中力量支持芋产业发展工程。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形成以芋种植生产、生鲜加工、贮存物流、品牌打造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集科技创新、种养结合、休闲观光的芋农业产业集群。依靠科技支撑,做好芋特优区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
17、整。打造“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培育、资源化整合、电子化商务、国际化开拓、品牌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引导全市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芋特优区的建设和产业快速发展,实施芋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助推芋种植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规范生产管理的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将芋进一步打造成“第一、全国有名、世界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将芋这一特色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持续增收、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升芋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促进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章主要任务一、建设三大基地和一个农业科技园区(一)绿色食品标
18、准化基地通过绿色食品基地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全程质量控制的各项标准及制度,促进芋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增强芋产业竞争力,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1 .大力发展芋轻简化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建立芋轻简化高效种植示范基地,示范集成应用芋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综合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等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按照标准化芋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管理,把示范基地打造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芋标准化生产种植,带动农户提升芋种植标准化程度,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种植综合效益。2
19、 .建设芋原种生产基地市芋原原种、原种种苗和健康生产用种是发展芋产业的基础,特色优质的种子是保障芋品质和品牌的根本。建立原原种、原种种苗和健康生产用种种苗基地是目前市发展芋产业的关键。在青山镇、修仁镇建立1-2个建立原原种、原种种苗和健康生产用种种苗基地,总面积50亩,年生产苗种达100万株以上,确保市芋优质种苗对社会的供应。3 .以品质为基础,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按照绿色食品芋生产技术规程为全程规范芋生产种植,以绿色食品为最低质量标准,全市实施“绿色食品+”工程,满足消费者对芋品质的需求,为高端品牌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市现有农业科技园区或正在启动创建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示范园、标准
20、园进行提升。大力推广使用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诱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控措施应符合NY/T394绿色食品肥料施用准则、N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227微生物肥料、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建成全程绿色标准化示范园,开展芋绿色食品认证,争取2023底实现区域内特色主导产品按绿色食品标准管理生产达到50%,其总面积为2万亩。到2025年末,全市芋认证面积占60%以上。2025年后,逐步并向有机芋、富硒芋基地升级发展,进而培育壮大覆盖全域的高端芋产业。(二)芋加工基地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延伸芋产业链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市芋获得地理标志和地理标
21、志证明商标这一优势,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芋产品深加工产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强化服务,引导芋加工企业的龙头企业落户,并起到带动资金投入、科技引领、帮扶贫困、解决就业岗位的作用。各级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征地、电力保障、环境建设、厂房配置、政策优惠、手续完备等各项工作,落实加工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将市芋加工基地打造成全国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加工基地。在市现有芋生产线的基础上,仍需有步骤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芋头加工设备和技术,尤其是芋深加工系列技术和相关的设施设备。优化整合长水岭、金牛、高新工业产业园区中具备芋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延伸芋产业链,提升综合加工能力,生产芋扣肉、芋
22、饼、芋酒、芋粉等芋系列产品。加大科技投入,进行芋深加工品种的研发,延伸芋产业链,提高芋的科技附加值。推进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三)仓储物流基地1 .建立综合性物流基地市是桂东北交通枢纽,距柳州、梧州三个市之中心,G323国道、阳鹿公路穿城而过,距市105公里,距柳州市141公里,距梧州市234公里,运输通畅,交通便捷。充分发挥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的物流优势,整合完善高新、长水岭、金牛(小微企业园)三个园区的仓储物流建设。现有冷库126座(库容350万立方米),2020年前已经投入2000万元进行仓储方面的建设。在2021年后的三年期间内,拟再投入资金1.2
23、亿元,整合4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芋加工企业,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除重点打造修仁、青山、新坪等芋主产区仓储物流基地外。还在大塘、东昌、杜莫、荔城等镇和中心村鼓励引导设施建设向田头市场聚集,可按照“田头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开展仓储保鲜冷桂设施建设。根据市场和储运的实际需要,规模较大的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可配套建设强制通风预冷、差压预冷或真空预冷等专用预冷设施,到2023年拟新增冷库150250万立方米。建设市、乡(镇)、村(屯)三级配送体系,完善冷链物流系统,建立高效的仓储物流基地。2 .完善综合性物流基地服务功能和信息平台综合性物流基地,还要完善服务性功
24、能,包括: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另外,物流基地还应该在有关部门(商检、法律、税务、保险、银行、铁路)配合下,开展相关领域的配套服务。(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2020年市人民政府开展了市农业科技园区申报认定工作,12月该园区顺利通过认定。园区建设期为3年,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用三年时间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辐射能力建设和提升。园区位于市的大塘被、修仁镇、青山镇、双江镇,核心区面积4900亩,示范区I100O亩,辐射区55000亩,以砂糖桔作为主导品种,芋、马蹄为特色优势品种建园,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试验示范和科技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产业 技术创新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8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