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docx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仔细贯彻执行。国务院2012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学问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
2、代信息技术、生物、海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克要力气,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自新兴产业,抢占将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当前,全国上卜正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主动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乍和气候改变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推断将来需求改变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故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
3、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供应了广袤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加,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供应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为故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供应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收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
4、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需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实行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大需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工程为依托,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实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产
5、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主动性.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胸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加强高素养人才队伍建设,驾驭关键核心技术,健全标准体系,加速产业化,增加自主发展实力。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沟通合作,探究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重点突破、整体推动。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最有基础
6、、最有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阶段发展目标,集中优势资源,促进至点领域和优势区域领先发展”总体部署产业布局和相关领域发展,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适时动态调整,促进协调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困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发展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着眼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应要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培育先导产业.(三)发展Fl标。产业创新实力大幅提升。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实力大幅提高,驾驭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独创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骨干企业
7、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盘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推动,有利于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发展新业态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及财税激励、投融资机制、技术标准、学问产权爱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环境显著改善。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富。涌现一批驾驭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开展四层次分工合作的国际化企业,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在部分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实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批特色显明的产业
8、链和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就业等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气,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斩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三、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一)节能环保产业。强化政策和标准的驱动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突破能源而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平安处困、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
9、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能源管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激励绿色消费,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 .高效节能产业。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激励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器、高效照明等产品:提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加快发展节能交通工具:主动开发和推广用能系统优化技术,促进能源的梯次利用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专栏1高效节能产业发展路途图时间
10、节点2015年2020年发展目标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主要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采纳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隹额年均增长30%以上。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体系,主要节能装备、主要行业单位产出能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行动关键技术开发:重点开发高效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高压变频调速、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电机节能技术,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等离子点火等高效锅炉窑炉技术,高效换热器及系统优化等能源梯次利用技术,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能源优化技术等。产业化:大力推广重点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重点节能技术示范、产品产业化及推
11、广应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Ig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商业模式创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开展节能量交易.重大政策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H节能评估和审杳制度。制定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扩大能效标识实施范用,推行能效领跑行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能源价格机制.2 .先进环保产业。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即为正点,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垃圾和危急废物处理处苴、减震降噪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工艺、限制
12、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及相关新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提高环保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成套实力,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大力推动环保服务业发展,促进环境爱护设施建设运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探究新型环保服务模式。专栏2先进环保产业发展路途图时间节点2015年2020年发展目标突破一批环保产业技术瓶颈,形成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闿干企业和一批比较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有序集聚发展的先进环保产业基地,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重点象域环保技术及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环保装番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和环保服务体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13、和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社会化.重大行动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实施水点开发膜技术、生物脱氮、重: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焚烧烟气I术,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物防治和平安处置技术,电子t技术,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彳保材料、药剂等。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国家,动先进环保产品和技术装备产焚烧、燃煤电J.脱硝与钢铁行1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等.环保服务业:大力推动污染;营服务,发展供应系统解决方本污染限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重金凤废水污染防治、污泥处理处置等艮制系统、港港液处理等垃圾处理技军大气污染限制技术,有毒有害污染乜气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多比等成套技术及装备.新型高效环敷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和产品,推
14、业化:全面推行污泥处理处置、垃圾比烧结脱硫等: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合理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策的综合环保服务业。重大政策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环保产品标准体系。推动环保税费,价格改革。3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徒接等新技术,推动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率。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以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I可收体系,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专栏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途图时间节点2015年2020年发展目标魏址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先进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得
15、到推广应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初步建立起现代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以先进技术支撞的废旧商品回收率达到70%,重要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实力明显提高。形成再利用、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制造企业,建成技术先进、覆盖城乡的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重大行动关键技术开发:重点开发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高效选冶、稀贵金属分别提取技术,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废旧材料分别与改性、废旧车用动力电池及蓄电池回收处理和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
16、利用、农林废物海效利用技术,循环利用产业链接技术等。产业化:实施再制造产业化行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行动,加快“城市厅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重大政策推动资源彳兑费改革。建立生.产者优任延长制,建立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名录和管理制度。发布国家激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认证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平安、泛在的下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创新、新兴
17、应用拓展和网络建设的互动结合,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新型装备保障水平,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增加国际竞争实力,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十二五”期间,新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1 .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宽带接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和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适应物供网、云计算和下代网络架构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和新兴信息服务及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发展宽带无线城市、家庭信息网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长覆盖,普及信息应
18、用:强化网络信息平安和应急通信实力建设.专栏4下代信息网络产业发展路途图时间节点2015年2020年发展目标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实现平均20兆和4兆以上宽带接入实力,部分发达城市网络接入实力达到100兆:基于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实现规模商用:三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平安、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覆盖城乡。系统学驭新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平安及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核心关篌技术,形成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系融合全面推广,电视数字化转统,产业发展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换基本完成.网络装备产业整平.体迈入国际前列,驾驭关键核心技术;信息智能终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重大
19、进展。重大行动信息网络升级: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发展宽带光纤接入和无线移动通信,调整、优化频率规划,加快实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时分长期演进技术Cn)1.TE)研发、产业化及商用示范,实施下代互联网商用推广安排,推动农村宽带网络建设,统筹绿色数据中心布局,推动地面和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物联网与云计算创新发展工程:加快!Pv4IPv6网络互通设备,以及支持IPv6的高速、高性能网络和终端设备,支撑系统、网络平安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TD-SCDMA、TD-1.rE及第四代移动通信(4G)设备和终端研发,加快高性能计算机、高
20、端服务器、智能终端、网络存储、信息平安等信息化关键电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数字电视下一代传输演进技术、接收终端、核心芯片、光通信、高性能宽带网等印发和产业化,推动三网融合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应用,建立广播影视数字版权技术体系。创新实力建设:完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安等新兴领域工程武验室和工程(技术)探讨中心建设,推动建立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建设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牢靠(控)验证明验室,提升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卜.一代瓦联网等工程中心、试验室创新实力。至大政策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制定支持宽带光纤、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建设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制度。2 .电子
21、核心基础产业。围绕重点整机和极略领域需求,大力提上升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开发实力,突破先进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艺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以及关键设备、仪器、材料核心技术,加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研发,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新优势。主动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r-1.Q)、等离子显示(PDP)面板产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推动有机发光二极管S1.ED)、三维立体(3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克发光二极管(1.ED)、O1.ED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饴、材料,提高1.ED、O1.ED照明的经济性。驾驭智能传感器和新型电力电子涔件及系统的核心技术,提高新兴(7.3
22、70,0.02,0.27%)领域专用设备仪器保障和支掾实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新型元器件。专栏5电子核心基础产W发展路途图时间节点2015年2020年发展目标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22纳米、大生产技术达到12英寸28纳米,驾驭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初步形成集成电路制造装招与材料配套实力:新型平板显示面板满意国内彩电整机需求做的80%以上,驾驭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下一代显示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新型关键元器件满意国内市场需求并具行国际竞争力:电子专用仪器设备和材料基本满意国新一代显示技术取得突破:关内配套须要,形
23、成核心竞争力。键电子元器件自主保障实力明显提升:关键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重大行动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食工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开发移动比联、数模混合、信息平安、数字电视、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芯片,推动32/28纳米先进工艺产业化,支持射频工艺、模拟工艺等特色工艺开发,大力发展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加强8T2英寸生产线关键设备、仪器、材料的研发。支持半导体与光电子器件新材料制备技术,高世代TFT-1.CD生产线工艺、制造装备及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高清楚超薄PDP及O1.ED等新型显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国家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发展规划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8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