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知识考点.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导论一、新闻采访学的任务与对象1新闻采访学的任务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揭示新闻采访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科学地概括出反映这一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并确立实施这一活动应有的行为规范,更好地指导新闻采访实践。本质上,新闻采访活动是采访者围绕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沟通了属社会意识的新闻报道同属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沟通了社会信息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2新闻采访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要素(1)作为采访活动主体存在的采访者,亦即专业的新闻记者和业余的新闻通讯员。其内容主要是采访者自身应有的采访素养、采访行为及其技能要求等内
2、在机制。(2)作为采访活动客体存在的各种客观现象,亦即采访主体以外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被采访者现象,以及新闻受众(指读者、听众、观众等)现象等。其内容主要是这些现象的存在形态、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规则等。(3)作为连结采访活动主体与客体的采访关系,亦即采访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把握的关系。其内容主要是采访活动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具体的运作方式、方法等规定。二、新闻采访学的研究沿革1新闻研窕工作最初以报刊为对象(1)报刊的发展,既为新闻研究提供了基础,又促进了新闻研窕工作的开展。(2)报纸作为定期的连续出版物进入社会,是新闻事业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标志。(3)日报的出现,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兴盛时
3、期廉价报纸的出现,使报业走向了专业化,内部正式开始了印刷、编辑、采访、发行的分工,需要大批报纸从业人员。这就要求兴办新闻教育,成批培养专门的新闻从业人员。2国外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窕始于19世纪初叶(1)近代报刊发源地之一德国的一些大学里有人以报业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2)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率先发表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史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3) 1895年,德国的一位大学教授科赫在海德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4)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新闻学研究开始勃起。3我国新闻事业研究中国的古代报纸最早出现于世界,但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的桎梏,新闻事业一直处于落后态势(1) 19世
4、纪中叶,我国才出现华文日报,比国外整整晚了3个世纪。(2) 19世纪70年代,著名报人王韬、郑观应等人开始对报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作过初步探究。新闻学研究的起步时间与西方相差无几。(3)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组织。(4)我国无产阶级新闻教育,始于1939年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创办的新闻系。4中外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进程(1)表层研究阶段早期的新闻采访学研究大都属于微观性的直感体验,是零星的采访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汇集;研究问题则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地步,以表面现象的描述代替本质问题的考察,只道其然而不道其所以然,缺乏理论的概括。(2)里层研究阶段
5、逐步转入对新闻采访活动内在特性、规律的探索和揭示。有些研究成果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3)立体研究阶段随着科学领域的拓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现代科学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内部)又高度综合(外部)的两元态势,新闻采访学的研究也出现崭新的变化趋势。在研究基点上,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对采访活动的现象的研究不满足于直观、静态的一般告知或解释,而是站在理性思维的高度,着重对其进行动态的考察,以揭示其本质,注意以动态的观点研究新闻采访现象的变化,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变封闭式研究为开放式研究不再是停留在孤立地从采访活动本身的过程去探讨其方法、技巧,而把新闻
6、采访看成是一个活动系统,注意揭示其整体性;并从整体性原则出发,既研究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研究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在研究角度上,变微观研究为宏观研究不再热心于对新闻采访现象的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探讨,而从宏观角度对个体进行考察,或者注意把个体放到宏观的背景中加以思考,从而着力于整个新闻采访理论体系的构建。三、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根本原则(1) 专门科学方法即各门科学中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如历史学研究中的考证法,化学研究中的滴定法等。(2) 一般科学方法即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对两者都适用的研究方法。如自然科学
7、研窕中的实验法、观察法,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等。3)哲学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力求做到以下方面: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一既注意运用历史的方法,尊重历史,忠实于历史时空系列中所存在、所发生的涉及采访活动的种种现象或事物,又要注意运用逻辑的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来揭示采访活动的本质及其运动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具体与抽象相统一一不但要重视对社会存在的涉及采访活动的个别具体事物的研窕,以便从中抽象出“一般”、“普遍”的东西,更要善于把抽象的个别概念所表达的各种规定性放在采访活动整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背景之中考察。批判与建构相统一一方面要敢于面对采访活动的种种“现实存在和已有的各种概念及概念体
8、系,以扬弃的态度对其进行学理上的辨识和批判;另一方面要善于在辨识、批判的同时,积极建构新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新闻采访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事实论证与价值评价相统一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事实描述和客观实证来认识采访活动,又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态度,带有明确的价值目的进行研究。2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引进系统科学方法,从整体上、立体上进行研究(1)现代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必须以开放的多向思维代替封闭的单向思维,以综合的动态考察代替孤立的静态分析。(2)系统科学方法论关于事物是多要素、多层次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的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时,采取多维视野,而不胶着于一点上
9、作观察分析。(3)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有助于拓宽新闻采访研究者的思维空间,实行引进和创新,从而促进新闻采访理论的横向网络的发展,建立起新型的学科理论体系。3要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研尢基于丰厚的实践基础研究新闻采访学,要建设、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十分注意钻研和领会已有的新闻采访理论。新闻采访实践是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源泉,积极参加、用心关注新闻采访实践。不断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使新闻采访理论的研究同新闻采访实践紧密结合,是丰富、发展新闻采访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采访实践由自在转为自由的必经之道。四、新闻采访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横向的综合新闻采访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日益广泛。从新闻采访的本质看,它不是现
10、实生活,也不是新闻报道,也不仅仅是现实生活到新闻报道的简单“中介”,而是由现实生活到新闻报道这个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功能的外化,是多维的结合。2纵向的深化新闻采访学本体结构的开掘。从新闻采访的行为来看,采访是一个流动的、递进的思维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不同模式的采访,具有不同的矛盾焦点和矛盾层次,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要求。这决定了新闻采访学的独立性和专门性,因而必须进行纵向的深化。3新闻采访学的理论体系横向的综合为新闻采访学的理论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纵向的深化为新闻采访学的社会实践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前者为纵向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为横向综合准备了实证条件。新闻采访学的理论体系(见图11)ol*
11、yi.7im-wwttj-tyy-IJK(,.ift-MKty-;-r*i*w*w*l-iruVt幅式采访T一Sl-I-it-1仍丁*?WMlW*J第二章新闻采访活动史略一、采访活动的孕育时期(I)作为新闻传播最基础、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采访活动的雏形孕育在人类早期的传播活动之中。据考古学研窕发现,大约270万年前,我国云南一带就已有远古的人类一元谋人活动。为了自身的生存,原始人类需要了解外界环境,适应外界环境。(2)语言文字的出现,人际交流的扩展,尤其是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采访”活动日趋频繁,且含义也愈来愈接近今天的“采访”。(3)春秋战国始,除了采诗官外,政府还设置了收集和记录帝王言行及国
12、内外大事的史官,诸如太史、内史、外史、御史等。这些史官有的侍奉帝王左右记言记事,有的参加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种会议,采集“新闻”,并把采集所得公布或作为历史档案保存。4)我国从唐代起就有了古代报纸,自此,“采访”二字不仅使用范围有所扩大,而且同古代“新闻业”联系了起来。二、新闻采访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社会活动,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需要和近代报刊的产生而出现的。1国外的新闻采访活动始于公元16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是近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职业记者及其采访活动的诞生地。19世纪40年代前后,欧美各国先后经过产业革命,资本主
13、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这时,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己经确立的经济制度及其统治地位,就更加重视新闻事业的作用。2我国的新闻采访活动(1)我国新闻采访活动的开始,比西方晚了近三个世纪。19世纪,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才开始出现。(2)鸦片战争前,除了葡萄牙人巴波沙和阿美达于1822年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纸,一蜜蜂华报以及英德传教士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外,外国人一般不能在中国本土办报。鸦片战争后,各种教会报刊、外商报刊蜂拥而起。(3) 19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登政治舞台。他们办的报纸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宣传“变法”,较之以往报刊更注重新闻采访。如严复
14、主办的国闻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的湘报。(4) 20世纪初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革命党人的报刊大多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记者队伍。(5)辛亥革命以后,新闻采访活动愈发引起社会和人们的重视,记者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提高。一些力量比较雄厚的报社都设立了采访部。6)大约20世纪20年代初,各报社大体上都有了内外勤的分工,并吸收日本新闻界的做法,正式把外出采访的人冠以“记者”头衔。小结:职业记者与新闻采访活动的出现,始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推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事业空前发展,专业的新闻记者壮大成为一支职业大军。三、人民记
15、者的新闻采访活动1人民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人民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是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产生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新闻事业之后才出现的。(1)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人民记者的先驱,他们参加革命斗争,就是从办报和为报刊采写稿件开始的;他们从事新闻工作的活动,又直接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中心逐渐转移到俄国。列宁、斯大林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也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办报等新闻工作。(3) 一百多年来,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大量出版自己的报刊,建立自己的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无产阶级记者已由过去一面从事革命活动一面办报
16、的职业革命家,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新闻采访活动的范围也扩展到了全世界。2我国人民记者及其新闻采访活动的出现(1)我国最早的人民记者,是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报刊的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2)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报刊日益增多,人民记者队伍不断壮大,采访活动也不断发展、深入。(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民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我国新闻战线有了全面的飞跃。小结: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人数由少到多,力量由弱到强的过程;新闻采访的手段、技术、水准也有了显著的提
17、高;还涌现出了范长江、邓拓、穆青、子冈、金凤、范敬宜等一大批名记者。第三章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属性一、对新闻采访活动认识上的哲学观对立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事物或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哲学上存在两个根本对立的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的相反回答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反映在新闻采访活动中,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和态度。1)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客观存在物;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是客观事物经过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认识、把握
18、并处理后,由新闻传播媒介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一种精神产品。新闻采访是作为沟通客观存在物与新闻报道的一个中介而存在,是新闻工作者一种特有的(或目职业性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活动。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时,十分注意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而决不无视客观事实的存在,歪曲事实或者捏造事实。(2)唯心主义哲学观则认为,新闻的本源不是客观存在物。新闻的本源是某种“性质”或“需要”本身,比如“政治性”、“阶级性”、趣味性或者人的“好奇欲”、“求知欲等等属于意识、精神范畤的东西。新闻报道是这种“性质”或“需要”的体现与结果。新闻采访只是人们借助客观来表现属于主观的意识、
19、精神的活动。由此,新闻采访不必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把握事实,而只需要按照某种既定的框框,寻找或者制造几个事例,来反映、表现主观的愿望和要求。(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采访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从总体上看,我们在对待新闻采访的认识和态度上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影响是严重存在的,它对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乃至社会生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容低估。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对于整个世界处于何种状态,哲学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前者坚持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双方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后者坚持世界上各种事物和
20、现象都是静止不变的、彼此孤立存在。表现在对待新闻采访活动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着原则的差异。(1)持辩证法观点的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新闻采访作为人类种特殊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的活动,其认识主体在面对客观事实时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也不是被动地、照相式地复原客观事实;而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法则,积极、能动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2)持形而上学观点的人认为,在客观事实面前,新闻记者这一认识主体是无所作为的,只能“纯客观地记录事实”、“纯客观地报道事实”,新闻采访作为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的中介,也仅仅是起到“通讯传话中的电话线的作用,把甲地的声音毫不走样地传到
21、乙地去“,或者像照相机那样,”把事实完完整整地再现出来(3)新闻记者不可能做到“纯客观”、“有闻必录”。对新闻采访认识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观,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诞的,在实践中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二、对新闻采访定义的思考1占主流地位的一类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即新闻记者、通讯员搜集、获取新闻材料(或日新闻素材)的活动。(I)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采访活动的一大主要任务与外在特征一搜集、获取新闻材料。(2)定义应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指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但上述概念反映的对象的主要任务与外在特征并不等同于它的本质属性。新闻采访作为联系、沟通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的首要中介,应该是同客观存在的事实打
22、交道,从而达到如实反映事实之目的,而不应是停留在同材料打交道,达到报道材料之结果。2占主流地位的另一类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说,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这类定义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新闻采访活动的实质所在。3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新闻采访的定义按照逻辑学最常见的属加种差的方法,给新闻采访定义作如下表述: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1) “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新闻采访活动是受客观事实所制约的,是人的主观去认识、把握客观的过程。而不是无视甚至蔑视客观事实,随意发挥主观想象的过
23、程,也不是把客观事实当作“依托”,专门阐述理论的过程。(2) “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这是个限制词组,它阐明了作为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与显著特征。人们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有许多种,如果不是为了写作新闻报道而实施的,便称不上是新闻采访。(3) “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这是实施新闻采访活动的行为主体。新闻记者为写作新闻报道必须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但在有些情况下,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人,并不止于记者。4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从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程序看,采访是关键性的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采访 新论 知识 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