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塞尔维亚汉学家普西奇中塞文化交流的使者.docx
《学习时报:塞尔维亚汉学家普西奇中塞文化交流的使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塞尔维亚汉学家普西奇中塞文化交流的使者.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塞尔维亚汉学家普西奇:中塞文化交流的使者拉多萨夫普西奇(RadoSaVPu?i?),是塞尔维亚第二代汉学家、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学者。作为贝尔格莱德大学东方学系教授和孔子学院院长,普西奇专注于汉语教学、汉学研究和翻译工作,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塞尔维亚本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并写有多本著作,对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读道德经开启探索中国哲学之路普西奇在塞尔维亚的学校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他对历史、文学和哲学等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16岁的时候,他读了一本由德文翻译成塞尔维亚语的道德经,由此开启他探索中国哲学之路。尽管他所处的环境并没有提供
2、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但他的求知欲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使他自发地开始寻找关于中国的信息和书籍。1981年,普西奇进入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系,并选修了汉语课。尽管当时有27名学生学习汉语,但到了三年级,他成为唯一坚持学习汉语的学生。这个经历展现了普西奇对汉语学习的执着和毅力。在1985年至1988年期间,普西奇前往中国深造,先后在北京语言学院和南京大学学习。他在北京语言学院度过了一年时间,系统地学习了汉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随后,他在南京大学哲学系深造两年,专攻中国古代哲学,涉及南北朝史学、古代哲学、禅宗等领域。这段留学经历使普西奇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普西奇留学归国后,先后
3、担任了贝尔格莱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汉语老师以及哲学院的古代哲学课程老师。与此同时,他还相继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教学经历,不仅丰富了普西奇的学术知识,也增强了他对汉学研究的热情和动力。尽管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巨大障碍,但普西奇的决心和毅力使他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汉语并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这段经历加深了普西奇对中国文化的渴望和追求,也为他日后在汉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普西奇正式开启了他的学术之路,作为讲师正式入职贝尔格莱德大学语言学院。他在继续教授汉语课程的同时,还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工作。2006年,因为在塞尔维亚汉学界
4、的突出学术成就和较强影响力,普西奇当选为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以及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的首席执行官。涉猎中国哲学、艺术、历史等多个汉学研究领域普西奇的汉学研究以其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深入的探索而著称,涉及中国哲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并且他善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流派。在普西奇看来,中国哲学是全世界最有价值和最伟大的宝库之一,通过翻译和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可以促进塞尔维亚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他先后翻译出版了天子:中国古代哲学一一老子、孔子、墨子、庄子道德经等多部中国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普西奇是第一位将道德经从古代汉语直接翻译成塞尔维亚语的汉学家,由于直接从中文翻译,普西
5、奇能够更准确地传达遒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他对中文的理解和汉语的熟练运用,使得他的翻译更能捕捉到原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更贴近原著的原始风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思想。在谈及他翻译的道德经跟以往从英文到塞尔维亚语的译本相比有何特点时,普西奇说:“首先,我是从中文翻译成塞尔维亚文的,这就是它与其他翻译的不同之处。与某人交谈时用对方的语言和通过口译交谈并非一回事。其次,如果说我的生活和我对世界的看法、对哲学的理解与其他学者有所不同,那这些不同或者说特色恰好反映在我的翻译中。”在专著禅宗及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中,普西奇介绍了禅宗的起源,以及道、气、存在、自我等重要的禅宗概念,探讨了禅宗对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时报 塞尔维亚 汉学家 普西奇 文化交流 使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9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