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docx
《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1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指南一、在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绿色低碳市场体系构建及系统可观可测可控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前沿科学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基于低碳需求响应的新型电力系统输配协同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在“双碳”目标提出和安徽省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充分调动用电侧降碳主动性,促进新能源安全消纳,研究基于低碳需求响应的新型电力系统输配协同资源优化配置技术。重点研究不同时空场景下电源发电结构差异及用户用电行为产生的碳排放差异,提出输电侧和配用侧动态排放因子体系;研究低碳需求响应市场机制,提出基于动态碳排放因子的低碳需求响应最优激励策略;提出满足输配协同安全校核的
2、全时空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为实现“双碳”目标驱动下新型电力系统输配协同全时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10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2 .考虑电-碳市场协同的电力综合供应成本核算与电能量市场运营机制研究“双碳”目标下,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发展已成为综合能源发展规划、能源互联网体系建设及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以考虑电-碳市场协同的电力供应成本及电能量市场运营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电-碳市场耦合与演化的关键要素与技术路径,提出省级层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有效衔接机制;研究面向电-碳市场协同的
3、成本疏导机制,提出考虑电-碳市场协同的电力综合供应成本评估方法与多尺度核算模型;研究电碳市场协同的电能量市场运营机制,提出省级电网电力市场报量报价优化方法,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有效衔接、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IOO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3 .电力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退化机理及高效运行技术研究面向安徽省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建设及应用领域的重大需求,结合电网调峰调频下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状态数据,研究电力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退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片段化、随机化充放电数据下磷酸铁锂电池状态评估与故障预警方法;
4、研究面向电网调度场景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出力特性评估及优化策略;研发电力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状态评估与出力优化控制系统,选取装机规模不小于30MW30MWh的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开展性能验证。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IOO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4 .少钳、非钳仿生氢电极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针对提升电解水制氢设备效率和寿命的重大需求,开展非伯、少销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阳极催化剂及新型块体仿生氢电极的设计研究。研究质子交换膜器件非缸少铝(柏载量W0.2mgcm2)阳极催化剂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基于非伯、少的催化剂的高活性、稳定性块
5、体仿生氢电极的设计制备;研究采用块体仿生氢电极的质子交换膜器件的组装工艺,以及该器件的大电流、长时间稳定运行条件,即电流密度达到lAcm2时所需电解槽电压不大于1.85V,稳定运行时间大于2000h,电流密度衰减不超过30%。为进一步提高质子交换膜制氢效率和经济性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10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5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晶闸管失效机理分析及老化特性研究针对安徽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晶闸管在运行过程中的失效问题,研究电压应力作用下晶闸管失效机理,提出晶闸管特性参数评估矩阵模型,实现晶闸管故
6、障分析的标准化;研究不同老化程度下晶闸管阻断特性变化规律,提出基于漏电流和温升的多参量晶闸管状态评估算法,实现基于多维状态分析的晶闸管阻断特性评估;研究构建晶闸管寿命评估模型,提出针对晶闸管失效小样本的寿命评估技术,为实现晶闸管寿命可靠评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IOO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6 .基于二维电磁传感矩阵的无人机自主巡线识别方法研究针对无人机自主巡检过程中难以实时精准识别输电线路导线位置的问题,开展典型输电线路导线空间磁场分布特征研究,构建磁场分布特征归一化数据库;研究基于二维电磁传感矩阵的
7、输电线路导线空间垂直剖面磁场分布动态精准测量方法。提出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导线位置识别方法,解决线路识别的准确性、实时性难题,为实现输电线路无人机全面自主巡检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3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7 .基于图像融合的变压器套管运行状态智能诊断方法研究针对采用单一红外或可见光成像进行变压器套管状态监测,存在设备异常诊断不全面、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研究不同分辨率下变压器套管红外和可见光图像配准算法;研究变压器套管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图像特征提取、分割和故障识别算法。为
8、实现变压器套管运行状态的智能诊断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3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8 .面向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广域感知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家大力推进整县屋顶光伏背景下,针对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容易引起的用户电压越限、光伏并网困难、谐波污染严重、缺乏监测保护等问题,研究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后配电网光伏智能开关(观测节点)优化配置与缺失数据重建技术,研究低压配电网节点电压分布式并行计算方法,建立状态估计模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布式光伏出力、负荷变化、节点电压等配电网态势预测。提取典型场景,对配
9、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在线预警和安全校正,为提升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控”能力,提高配电网精益化运维水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培育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3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二、在提升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能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终端互动调节能力方面,开展前沿科学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计及规模化分布式资源的省级电网频率协同控制方法研究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安徽电网调频需求激增、需求侧分布式资源调频潜力有待挖掘利用的问题。重点研究分布式资源的快速调频响应特性及聚合方法;研究规模化分布式资源与调频
10、机组的协同控制优化方法;研究面向动态调频指令的分布式资源协同控制方法;研究构建计及分布式资源的频率协同控制仿真平台及性能评估方法。提出适用安徽省级电网的规模化分布式资源调频响应聚合模型、协同控制智能算法、仿真平台及性能评估方法,为“双碳”目标下分布式资源参与安徽电网调频控制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方向为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研究经费限额IOO万元。发表核心期刊或三大检索论文不少于4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2 .考虑灵活性资源互动的新型配电系统协同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构建新型配电系统是“双碳”目标下安徽电网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环节。针对新型配电系统中大规模分布式资源接入带来的电网调控难题,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 互联网 联合 基金 2022 年度 项目 指南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