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形”与“质”.docx
《课程思政的“形”与“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的“形”与“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程思政的形与质摘要: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变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变化。课程思政的本质和要旨在于依托各学科课程,以各学科课程为载体,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程思政的质料可以分为思政内核、思政元素、思政资源三个不同层次。课程思政的形态与本质、形式与质料是彼此共生、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课程思政是塑形与铸魂的统一、拓展与深化的统一、创新与,守正,的统一。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与良性发展,既要关注其形态与形式的外在规定性,也要关注其本质与质料的内在规定性,使形态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形变与质变统一起来,这就要求做到以形化质以质御形,以有
2、质感的形变生成有意义的新质。关键词:课程思政;形态;本质;质料主要内容一、课程思政之形(一)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变革(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变化(三)课程思政的多样性与变动性二、课程思政之“质(一)课程思政的本质(二)课程思政的质料(三)课程思政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三、课程思政形与质的关系(一)课程思政形态与本质的关系(二)课程思政形式与质料的关系课程思政形质“统一的意义与思路(一)课程思政形质”分离的问题(二)形质统一在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意义(三)课程思政形质统一的思路当前,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正在全面展开,各地各校课程思政建设以及由此催生的各种新理念、新形式、新举措也层出不穷
3、。在这些新的探索与改革背后,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程思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课程思政对于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形态、形式上到底有何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本质、质料上到底有什么不变,不变的逻辑又是什么?课程思政的形变在思想政治教育质的尺度上如何评价和掌握?这些变化的形态与形式是否以及如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相统一?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形与质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一、课程思政之形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践展开,首先体现在形”的变化上。课程思政的形,包括形态与形式两个方面。课程思政的形态,是课程思政在开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样
4、态,是课程思政存在状态与外部特征的体现。课程思政的形式,是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方式,是课程思政运行状态与组织方式的体现。课程思政的形态与形式,都是对课程思政外部样态和表现特征的描述,但前者更强调其客观、长远的结构性意义,后者更侧重其具体、当下的操作性意义。(一)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变革对于课程思政,学者们多是从课程观、教育理念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把握,而较少从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角度去审视。形态研究是勾连个体研究与总体研究、现象研究、本质研究的中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演进规律与本质属性的揭示,如果缺少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尤其是形态的理论言说,就必然会在证据链与逻辑链上产生
5、不同程度的断裂。1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历了从自发形态到自觉形态、从生活化形态到制度化形态、从经验化形态到科学化形态的发展历程。以课程形态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中的重要成果,它是经由学校教育体系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自觉的、制度化的、学科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而对学校课程德育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认知与实践开掘的广度与深度,又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态的发展与成熟程度。课程思政的提出,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观念、理念、方法论,也是正在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变革。这种形态变革是由专门课程向所有课程的一种扩展,是全课程
6、育人的一种形态。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是由思政课程主渠道和日常思政主阵地来承载的,而对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掘不够,这一点在高校体现得尤为突出。高等教育中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基础教育中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都应该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实践,是对专门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态的一种突破。这种形态变革是由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的一种延伸,是全情境育人的一种形态。课程思政契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彰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特点,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建。2基于专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往往强调的是对特定价值体系的显性传达。而课程思
7、政多是将特定的价值体系蕴含在多元化的学科知识体系中,为学生的价值塑造和品格形成提供一种“默会情境。这是对显性教育的一种必要补充。这种形态变革是由单一体系向复杂体系的一种演化,是全体系育人的一种形态。在专门课程与显性教育的自我建构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日益专业化的同时,也走向体系的单一化。同一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其他课程体系和学科教学体系缺乏充分的互动,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彼此之间也缺乏有效的衔接。课程思政的探索,实际上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和教育时空上的整合性建构。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变革总是在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张力中开辟道路的。课程思政的实践,当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以
8、思政课程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但无疑会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开阔的路径和更加多元的样态。可以预见的是,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将会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推进到一个体系更加健全、合力更加充分的新阶段。(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变化课程思政的形态变革,是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具体的运行方式和操作方式实现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行系统调整与自主革新的结果。具体的、丰富的、有效的形式革新,汇聚成推动课程思政形态变革的力量。课程思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变化。课程思政是一种同知识传授和专业教学实现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首先不同于专门的
9、思政课程形式,不能简单地、生硬地将思政课程的形式套用在课程思政中。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它是依托于专业课程并对其进行拓展的教育形式。与传统的、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形式不同,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以知识体系传授和专业课程教学这一形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旨在全面系统地挖掘与运用能够有效彰显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形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不是专业课程教学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一种渗透融入式的育人方式,是对面向不同知识体系与学科语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探索与新开发,是对专业课程教学形式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全
10、面革新,旨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在不同专业与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是一种强调课程整合与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课程思政中的“课程,既是指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又是指学校中所有的课程,强调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和体系层面上的一种总体课程观。各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与课程结构的多元性,有助于实现各课程内在触点及联系通道的多样化。不同课程中知识与价值的碰撞、人文与科技的互动、资源的再生与创造,都会对课程进行新的塑造与联结。课程思政既是一种分科式教育形式,需要依据并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寻找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路径。同时,课程思政更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形式,需要在不同课
11、程的关联、整合以及协同性的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的形式,仅仅有助于实现某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不够的,仅仅在某一门课程中封闭运行也是不够的,它需要在影响学生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所有课程、所有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出具有融贯性、整体性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系。因此,课程思政在设置形式、开发模式、运行方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对不同学科课程育人资源和功能的系统整合,追求的是一种破除学科壁垒与专业区隔、打通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综合性、协同性育人模式。(三)课程思政的多样性与变动性课程思政所呈现出来的两个最为显著的外部特征,就是形式上的多样性与形态上的变动性。课程思政的形式
12、是多样的。因为课程类型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课程特点的差异性,在课程思政形式的选择上,必然会呈现多样性。课程思政的设置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对已有学科课程的改造升级,又有对新课程的论证设置。其中有名师大家授课,如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院士课和复旦大学的中国系列课程,聚集业内领军型顶尖师资团队3;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载体,如中国系歹广课程融合了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多种教学方式4;课程还与多类活动相结合,如北京联合大学通过艺术学院举办溯源红色创作活动、”空间数据采集实习课程与红色”1+1活动相结合,对课程内容与形式再创造。5课程思政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既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
13、的组织领导,又有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的规划统筹,还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自觉实践,呈现出组织方式与组织程度的差异性。如上海高校建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武汉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此外还有很多高校也成立了统筹师德师风建设的党委教师工作部等。6课程思政的运行方式也是多样的,既有基于某一门课程的典型示范,还有基于某一类课程群的整合开发。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既打造了以爰国奋斗南航担当”为主题的校友思政公开示范课,又建成了以物理与艺术和航天、人文与艺术”等精品课程为代表的与工程素养相关的通识课程群,形成课程思政矩阵。7课程思政的形态是变
14、动的。课程思政在形式上的多样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探索性,使得其在总体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变动性。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课程思政的变革与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由理念到实践、由局部到整体、由外延扩展到内涵发展的过程。人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把握,也需要经历一个在对多样化形式的选择、比较与综合中,逐渐趋于明确和稳定的过程。如上海市课程思政从整体课程设计到“中国系列选修课程开设,再到在实践中破除对于课程思政的误解,思政教育队伍逐渐扩大,思政课程逐步扩容,思政合力逐步形成无论是在体制机制形成、组织领导落实上,还是在运营经费保障、教学实践效果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显性成果,形成了一整套有实效、易操作、
15、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探索模式8。二、课程思政之“质课程思政既有形,更有质。相对于课程思政的”形,课程思政的“质包括本质与质料两个方面。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课程思政内在固有的根本属性与基本特质。课程思政的质料,是构成本质内容的内核、元素及资源等各种实质性要素。课程思政的质料决定其形式的呈现,是课程思政本质属性的构成性要素。(一)课程思政的本质课程思政是在各门课程中并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和要旨在于依托各学科课程,以各学科课程为载体,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课程思政存在的根据,决定课程思政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要
16、求。全面深入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还需要进一步厘清课程思政的性质、目的与功能。课程思政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的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方向和功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发挥育人功能。9课程思政重点在课程,落脚点在思政。课程思政是整个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和育人价值,使立德树人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思政是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课程
17、实践活动。课程思政不仅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把专业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专业教学与立德树人两张皮的现象。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学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课程实践活动。与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对不同学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整合。课程思政不是把专业课程变成思政课程,不是以思想政治
18、教育取代专业课程教学,而是让专业课程及其教育教学活动有机承载并有效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这一功能性定位,构成了课程思政本质属性的重要方面。(二)课程思政的质料课程思政的本质属性、本质目标、本质功能,都需要建立在对课程思政质料的运用上。课程思政要在课程的思政质料上下工夫。我们可以把课程思政的质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核心质料,即各门课程共有的思政内核;第二个层次是课程思政的直接质料,即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第三个层次是课程思政的间接质料,即不同课程的“思政资源。三者之间由内向外,不断扩展,共同构成一个同心圆式的质料体系。课程思政的思政内核,主要是指各门课程中深蕴的思想内核与价值内核。这些思想
19、与价值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各门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门课程中的生动展现,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鲜活表达,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及核心内容高度一致、彼此支撑,对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从思政教育的内核出发,用价值引领的魂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和专业课各类课程10。课程思政的思政内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密切,因此,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使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和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相统一,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主要是指各门
20、课程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元素。这些元素是思政内核的展开和具体化。它不一定是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也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11。具体如各门课程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爰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等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内容,以及各学科涉及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国际理解、社会责任、法治意识、理性思维、实践能力、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学科思维与学科伦理等内容。在课程思政体系中,通识教育课程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相对来说较为集中可见,因此,这些课程相对更易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浸润及渗透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