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样本.docx
《【7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样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高等院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在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立足工作岗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三力”高校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二要认真学习“四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树立正确的国
2、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三要做到“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提升业务水平,增强育人教导力一要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培训I,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二要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等环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要提升科研能力。高校教师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教师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同时要
3、将理论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向学生讲好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讲好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典型故事。三、融入民族学生,发挥育人引导力高校教师应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加强与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主动关心各族学生,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明确自我成长方向,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在这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心怀感恩、传递正能量;帮助、引导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发展”心得体
4、会研讨发言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个人认为,只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进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才是践行“两个维护”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才是对学校安全稳定的最大贡献。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
5、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身份意识,没有共同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就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一个深刻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作为一所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一所
6、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师生总数三分之一的高校,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校事业处于历史发展上的最好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更加需要各族师生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向着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前进。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多元”指的
7、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56个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元性;“一体”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艘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离不开一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繁荣、进步。三、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
8、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识、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扎实组织开展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覆盖式学习,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全校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
9、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培训、教育、践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
10、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集体学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历史方位、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规律的系统把握和深刻洞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崭新篇章,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团学干部,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以下三点心得:一、高度重视和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党
11、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而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明确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纲领。作为高校二级学院共青团,要将其贯彻落实到团学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切实做到完整、准确、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确保思想建设、活动开展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二、以团员和青年主期教育为抓手,准确把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科学内涵和工作路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在精神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和抓
12、手。要准确把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科学内涵和工作路径,面向团员和青年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红色主题团日活动,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各族团员和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加强利用中华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立体呈现意蕴厚重、内涵丰富、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全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以团支部、班级、社团组织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大体系建设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不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基层团学体系建设。“第二课堂”
13、教育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院团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第二课堂”打造为实践育人的高效载体与创新创业焦点阵地,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在宣传教育体系方面,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明确身为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光荣使命,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学院团委要以基层团支部为着力点,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不断推动班级学风班风建设,要以各类
14、学生社团围绕思想引领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总目标,将顶层设计、制度改革与发展转型作为突破口,减量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学生社团改革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凝聚力量。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共青团各项工作的主线,贯彻思想建设、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加快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教育引导各族团员青年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
15、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2024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发展”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中共中央政治局IO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夏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
16、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淡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各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意思的称谓全部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旧中国,瑶族被称作“摇”,被蔑称为“动物解放了,被称作“徭”,变成了“人”;民
17、族识别后,被称作“瑶”,变成了“玉”。共产党让瑶族实现了从“动物”到“人”再到“宝”的转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选举法明确规定了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所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上述举措,无不体现着各民族一律平等,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五十六朵同根并蒂花”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淡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各民族团结。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
18、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正如红军长征途经大凉山时,当地的彝民对汉人充满了猜忌和敌视,中央红军虽屡遭袭击和堵截,但始终耐心给彝族同胞作解释,并严格遵守不准开枪的纪律,获得彝族同胞支持,在同胞护送下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族聚居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正是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为红军主力保存了有生力量,也为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宝贵时间,留下“彝海结盟”的美谈。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
19、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2018年底,独龙族又一次“一步跨千年”整族脱贫。”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都要全面实现小康!”这句话表明,真正的全面小康,需要缩小各
20、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刻度;伟大的梦想,开启新的征程。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深刻认识民族命运共同体,各族人民同心同向同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4年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宣讲提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一重要论述,高度凝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新理论、新实践和新政策,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主要任务和制度保障,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必将引领全国
21、各地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黔东南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我们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深刻领会和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对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根脉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搞好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团结,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既与我们党历来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高度凝练了新时代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党成立初期,就明确提出了“反对一切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一切彝汉平民,都是骨肉兄弟”等新主张。长征时期,红军尊重沿途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开展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篇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推进 时代 民族 工作 质量 发展 学习心得 体会 样本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0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