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前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按照市委1+4+6工作布局、区委1+4+7工作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进“五园五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2、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区壮大培育工业主导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和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国家、省、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文件,结合区工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立足区制造业发展趋势,谋划十四五”时期,高起点、稳中求进培育发展重点产业、
3、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规划编制,明确区制造业的具体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加快区域内制造业集聚,走”优势突出、产业集聚、布局合理、质量提升”的制造业发展新路子,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强区。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引进大项目、形成大产业、构建大园区、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园区经济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项目落地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区内制造业规模与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十三五”期间发展基础全区经济实力
4、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262.58亿元增加到439.58亿元,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198.31亿元增加到400.98亿元,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5.89亿元增加到10.48亿元,年均增长7.3%o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5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8.9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8.6%和46.7%o区连续两年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中位列第一,连续三年在全市县域发展综合评比中居首位。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986.35亿元,22家企业获得技改扶持资金共1.0亿元,3家企业获得省高质量发
5、展资金共2278.4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快速增长,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石化产业链延伸、制造业水平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共101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先后投产了希必达、联塑软管和PVC管道、海和石化、大泽天、天源石化、泓宇能源、新富民等1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中非60万吨/年高岭土功能材料、恒源投资和耀辉科技电力设备生产、;等模具等项目建设中。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一是创新体制与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出台了区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暂行办法区专利申请资助管理办法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办法等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启动实施50大项192小项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数字政府”建设
6、取得突破,政务云平台节点建成投用;减税降费落实见效,近7万户小微企业受惠。落实下调社保费率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费5.6亿元;二是创新资源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我区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对接,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支持新华粤、龙锦科技、长盈科技等企业通过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了中山大学、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科研团队;认定高新企业56家,全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66家,其中26家专门从事石油化工、罗非鱼、高岭土等方面的研究,为区工业重点产业企业源源不断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十三五”期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
7、D)经费自2016年来每年保持正增长,2020年R&D经费达到2.97亿元,占GDP比重为0.68%,研发投入强度列各区(县)首位;全区获准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市科技计划项目9项、区科技计划项目6项;全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5家,分别为中团电子商务园、五谷创业村、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粤西创业孵化基地、伊电园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和市中汇科技有限公司,孵化载体面积共计4.4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7家,毕业企业67家,开展电商培训900多人次,举办沙龙活动170多场,带动4100多人创新创业。园区基础持续夯实。“十三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集聚生产力、增强投资吸引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8、的主战场,产业转移工业园获批省级产业转移园,新建中高高岭土产业园、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形成一园五区格局,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先后落户。园区首期规划面积20414亩,已开发面积达12250亩,入园工业企业60家,其中年产值超50亿元的1家、超1亿元的17家。2020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已成型启航。产业转移工业园于2017年5月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现已建成工业大道、站前大道、中德大道、金城东路等路网,站前大道南段、天桥路南段、甲子大道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园内以饲料产业、石油产品后加工等产业为主,共有工业企业15家;石化工业园四条道路主
9、干道、公用管廊、集中供热、变电站、共用事故水池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园内重点发展油品改制建设项目产业、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生物化工产品链、炼油产业,已建成工业项目19个,在建项目3个,共有工业企业17家;公馆产业园以农林产品加工、手工业、智能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导产业,辅以建材、物流、服务等产业,已投产工业企业24家,在建企业9家;中科云粤西产业园已建成中科云大道、西城西路、科创路一期、220千伏名榭甲乙线迁改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科源路、西城西路南段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园是集新兴产业、科教、文旅、商住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园区工业集中于中国联塑工业区,主要是塑料加工产业,园
10、区已进驻企业89家,其中工业企业1家;中高高岭土产业园已进驻工业企业1家,年产60万吨高岭土材料工程项目已动工建设;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新征收3000亩土地,其中963亩获得用地指标,园区内(一期)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项目、10千伏金河线供电项目、自来水供水工程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园区已进驻工业企业7家。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4GBBU基站889座、RRU基站2121座,5G基站578座。发展互联网+工业,组织天恩药业成功申报总投资3000万元的“互联网+”试点项目和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项目,新华粤成功申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扶持
11、资金50万元,天源石化和新富民成功申报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长盈科技成功申报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全区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认证企业14家,10家企业获得服务券金额共119.6万元;推进政府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了区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改版升级,优化了信用网络管理平台。一开放新局面加快形成。“十三五”时期出口总额达136.2亿元,比十二五增长44.1%,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额占比超过60%o出台了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累计引进外资企业64家,累计利用外资3530万元美元。组织了100多家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拓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协助外贸企业申报各级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推动加工
12、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建成了石化、乙烯后加工基地、罗非鱼生产加工基地、塑胶制品基地等出口商品基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区重点骨干企业服务官制度和重点工业项目服务官制度,助力企业生产,推动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十三五”时期25家工业企业实现了“小升规,获得奖励资金316.75万元,59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解决企业融资难题,21家企业加入了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企业池,47家企业成功申报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券公共服务机构。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累计降低企业各类成本9031.96万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计741.17万元。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新
13、引进项目176项,协议投资总额达1552.8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2.56倍,大招商、招大商”格局逐渐显现。完善招商引资体制,出台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区招商办和投资促进中心;加大招商宣传力度,编制了投资指南招商引资政策汇编等宣传资料,录制了城市宣传片;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先后参与了省石化产业线上对接会、中国()一美国投资合作交流会等多场大型招商活动。多次组织招商工作,深入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洽谈引进项目,成功签订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成果转化合作等一批项目。(二)发展存在的问题制造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集群效应不高。石化产业工业比重大,其他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整
14、体偏低、产业链不完整,质量和效益不高。石化工业园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园区企业产品多销往外地,未能构建起从炼油到化纤原料、塑料橡胶制品、轻工纺织等完整的石化上中下游产业链。同时园区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集群中缺乏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年产值过百亿的龙头骨干大企业、大集团;公馆产业园产业不够清晰,园区布局了饲料加工业、木材加工业、手工制造业等产业,但每个产业链条短,未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中科云粤西产业园着力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而实施过程中却遇到新兴产业引不来,传统工业不能进的尴尬局面;中高高岭土产业园入园企业仅1家,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虽然进驻了7个汽车模具项目,但项目都未投产。创
15、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政策体系、创新人才队伍、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有待加强。2020年,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68,远低于省的2.88%,与全国的2.23%依然有较大差距。工业用地供应不足。各园区土地储备无法完全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石化工业园一期用地已开发完毕,二期因无用地指标,未有新项目入园发展;公馆产业园虽然规划12000亩,但符合两规”的土地只有一期3000亩,一期可供开发土地仅剩170亩;中高高岭土产业园采矿区土地使用权还在原企业矿主、村集体和村民手中,土地权属不清、关系复杂,目前企业共租赁矿区土地650亩,仅占矿区总面积的15.56%,严重影响矿区开采
16、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符合两规的有用地指标土地只有963亩,后期将面临无用地指标的困境。政策体系有待健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在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进程中,金融、税收、土地、财政、人才、劳动力、物流、招商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多、力度不大;区财政压力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远未能满足各大园区七通一平的配套建设需求。第二节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今后五年,全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发展机遇研判准,把困难挑战分析透,立足我国基本
17、国情和发展阶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给社会良好预期,激励全市上下努力奋进。区面临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区内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传统发展模式呈现诸多难题,区内工业经济要在新常态下寻求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主要机遇科技产业变革创新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
18、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正加速重构全球经济新版图。对于新技术突破催生的新兴产业,中国等后发国家与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处于大致相同起跑线,省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柱,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可以获得“换道超车新契机。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模式和重要驱动力,将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市将面临国家和省催生新业态的政策机遇期,巩固提升绿色石化和新能源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矿产资源加工、农产品与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与金属加工,布局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汽车制造、数字与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平台消费、共享消费等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的新业态
19、。区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品、高岭土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将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加快培育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国内宏观环境稳定可控。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具备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有利条件。我国拥有雄厚经济基础和强劲经济韧性,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多项工业产品产量位于世界第一,堪称世界工厂;金融市场规模庞大,股市、债市、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拥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已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消费市场并以最快速度
20、增长,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我国拥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将牢牢把握“两个大局”相互作用为我国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逐步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将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处于比较优势重塑、新旧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将进一步降速换挡。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区国民经济以
21、服务国内大循环大局为主,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岭土加工、精细化工新产品、汽车制造等产业可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产业链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十三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和自由贸易港等三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继出台实施,为市加快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承接海南自由贸易港辐射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国家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湛茂阳都市圈协同发展,市
22、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着大机场、大铁路、大港口、大公路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利好,包括湛江国际机场、广湛高铁、深湛铁路湛江国际机场支线、博贺疏港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加快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东承西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为市培育壮大海洋经济、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和加快湾区带”联动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同时也为区实行“融湾强带发展战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经济社会辐射,主动参与建设沿海经济带提供了强劲动力。(二)面临挑战全球经济放缓与摩擦风险加大。目前,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更为短视、自利的非理性时代,国际多边经贸规则遭遇挑战
23、,国际贸易摩擦长期化倾向明显,中美战略博弈进入常态。同时,全球产业链分工和生产组织网络发生重大调整,推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重构,制造业进入冷却周期,全球金融系统受到重大冲击,在这个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与先进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施六稳六保工作,面临资源不足、能力不足、手段不足等新挑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较大。目前传统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减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续,创新投入强度较低,产业多元化、集群化还有很大空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重大发展平台主导产业
24、优势不突出,产城融合水平低,难以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且资源环境的制约趋势,与全国及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需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周边地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区地处粤西地区,远离珠三角核心区,难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但区在产品、服务方面可利用优势区域的市场以及承接其产业外溢,从而融入优势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同时,优势区域对区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的虹吸效应也不容忽视。与周边地区相比,区缺乏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区位交通及政策扶持优势,在湛茂都市圈中地位
25、功能尚待提升,重化工和港口产业面临湛江的同质化竞争。此外,区域交通竞争也不容忽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北部湾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打造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对博贺港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在区域开放合作中如何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减少同质化竞争,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区迫切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行业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增大。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是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主,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加工业、特色轻工产业、金属制品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而区的石化产业占
26、比制造业比重最大,然而制造业面临行业生产快速增长和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的矛盾,在安全配套设施、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绿色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既包括环保又包括安全,多年的实践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环保不仅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可见,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越来越大,只有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武装自己,才能协同构建好企业的小生态与产业的大生态。因此,随着石化和绿色化工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未来市区高质量发展必将面临行业安全环保压
27、力不断增大的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贯彻执行省1+20”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举措,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工作部署和1+4+6”工作布局,以及区委提出的1+4+7”工作方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大抓产业鲜明导向,积极主动融入“双区建设,落实构建一核
28、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建设湛茂都市圈的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湾区带联动发展,与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港)相向而行,全面实施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促进制造业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现代化新进程,推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节总体要求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优化区域布局,以园区建设和区域特色吸引创新资源,注重经济、产业和企业的自身发展规律,激活市场活力,依靠市场的力量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促进市区制造业协调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与整体提升。围绕石油化工、农副
29、产品加工、高岭土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不断做大经济总量,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充分把握好稳和进的平衡,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围绕产业链补链、延链和强链,精准招商,加强产业链的科学规划和主动谋划,全面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速形成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坚持大抓产业与绿色石化。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依托既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加快绿色崛起,构建现代化石化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副产品、高岭土加工发展方式,推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快速发展,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全面提高工业主导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坚持开放合作与协同推进。深刻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机遇,承接中心城区两区三平台一
30、轴一带”的产业空间结构,通过项目驱动和融合发展,抓好高水平平台载体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双区建设,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中找准定位,积极构建与大湾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和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参与北部湾城市群合作,深化区域对口合作,推动湛茂阳一体化,建设好发展好沿海经济带西翼。第三节主要目标(一)总体目标至2025年,全区制造业总产值达280亿元以上。工业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做强石油化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打造高岭土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使制造业结构更加优化,形成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市制造业占据重要地位;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持续健康
31、发展,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取得新进展,两化”融合进一步加深,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广泛共识;深度融入双区建设,推动湛茂阳一体化,部分产业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成为县市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二)具体目标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建成炼油后加工产业链为主导的石油化工产业聚集区,培育形成百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高岭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的龙头企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提升新增产业在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32、生活服务业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高附加值产品的骨干企业增多,石油化工产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达50亿元以上,高岭土加工产业产值达30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达5亿元以上;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获得新突破。制造业产业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征信体系完善取得新成效,技术创新中介服务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进一步提升,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
33、50%以上,全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达到8家以上,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打造研发+中试+孵化”一体化新创新模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o绿色发展迈入新阶段。制造业产业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工业园区总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重点企业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过程动态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企业智能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环保意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区制造业产业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加强与国内外制造业龙头企业精准对
34、接,掌握投资意向,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制造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表21“十四五期间区制造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类别序号指标2020年2025年指标属性1.产业规模1石油化工产业产值(亿元)112.53200预期性2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亿元)37.7150预期性3高岭土加工产业产值(亿元)3.5830预期性4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产值(亿元)5预期性2.产业结构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35.0753.14预期性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2565预期性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1.272.0预期性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35、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9预期性3.仓IJ新驱动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0.681.00预期性1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3.714.53预期性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50预期性1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5470预期性13拥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数量(个)1725预期性4.绿色发展14单位GDP用水降低()5完成市下达任务约束性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5a完成市下约束性达任务16PM2.5浓度(ug11p)26完成市下达任务预期性,累计数值。第三章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紧紧把握加快市发展重大机遇,围绕市委、市政
36、府提出的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的总体定位,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发展特色产业,走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之路,实施产业质量提升行动,以石油化工、高岭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四大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同时推动装备制造及金属加工、特色轻工及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搭建工业园区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培养多元化人才梯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双循环打造新的动力源和支撑面,夯
37、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重点发展产业石油化工:依托茂石化炼油厂产业基础,积极延伸炼油后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润滑油、溶剂油、白油、凝析油、燃料油、沥青等油品改质产品;加快发展贵金属回收、炭黑、阻燃剂、抗氧剂、筑基乙醇、高端碳材料等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生物燃料油、表面活性剂等生物化工产品;培育发展碳三、碳四、碳五和碳九产业链为延伸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树脂后加工产品等化工新材料,发展各种加工助剂、双氧水、合成氨、异喔喋琳酮、氧化石墨烯、疏基酯等产品。围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应用,构建油品改质、碳系列基础原料深加工、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树脂后加工
38、产业群的循环经济园,初步打造形成碳系列产业深加工、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协同发展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集聚区,推动我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专栏1石油化工产业主要项目1 .恒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催化剂综合回收再利用项目:计划建设加氢精制废催化剂回收、渣油废催化剂回收、FCC装置综合回收生产线。2 .长业华清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新材料园5万吨/年新材料项目:计划建设过氧化物、氧化石墨烯等生产线,新建清华大学中试楼。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高端碳材料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减压蒸储单元、加氢脱硫单元、针状焦单元、针焦煨烧单元、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
39、助设施等。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项目:新建300万吨/年催化裂解(RTC)联合装置、15万吨/年MTBE装置、3()万吨/年烷基化装置、8万吨/年蜡膏蜡下油加氢装置.、20万吨/年环保橡胶油装置等5套工艺装置。高岭土加工: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按照整合资源、总量控制、保护环境、做大产业的总体思路,引导现有高岭土企业及矿山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组建大型高岭土产业集团,实现有序成片开采、资源综合利用及地质环境保护。加快高岭土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造纸级、涂料级、油漆填料级、精细陶瓷级高岭土,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高岭土产品品种。大力发展石油催化剂、水泥添加剂、坡璃纤维
40、等专用高岭土新产品,推进尾矿砂综合利用研发生产和应用,形成完整的高岭土产业链。打造形成竞争力强、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非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国内知名先进材料及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至2025年,高岭土加工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专栏2高岭土加工产业主要项目中非高岭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高岭土功能材料项目:年产60万吨高岭土功能材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包括高岭土原料基地、粗选厂和深加工厂建设。中非高岭新材料有限公司200万吨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对高岭土尾矿进行深度开发,打造”高岭士+”模式,建成后产出光伏玻璃用低铁石英砂、优质浮法玻璃用石英砂、硅微粉、副产品(尾砂)等。农副产品加工:依托本地
41、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等农副产品,大力发展花生油、特色月饼等食品。全面提升优势农副产品的加工规模和附加值,扶持独特产品创出国内外名牌,完善大宗农海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服务网络,着眼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庞大市场需求,加快农副产品加工的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在农副产品加工研发上下功夫,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禽畜饲料、水产饲料等绿色高效饲料产品,加快研发推广精准配方技术;积极发展罗非鱼种苗、养殖、切片加工等链段,加强罗非鱼鳞、鱼皮等副产物提取鱼鳞明胶、胶原蛋白的研发,形成完整的罗非鱼产业链。至20
42、25年,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专栏2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主要项目1 .湘大骆驼饲料有限公司增加水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水产饲料生产线,包括双螺膨化料、颗粒虾料生产线,以及其他配套设备。2 .六和饲料有限公司水产料建设项目:建设膨化饲料生产线、废气处理系统,以及超微粉碎设备、粉碎机等生产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充分利用本地塑料加工、机械五金模具以及化工材料产业基础,借助珠三角汽车零配件产业转移机遇,依托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围绕汽车贸易、汽车制造、仓储物流和汽车主题文化公园四大板块,以壮大汽车模具等零部件制造为核心,以聚集国内外汽车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汽车零部件有关上下游产业链在我市集聚发展
43、,大力发展传统轿车用车车身零部件、汽车五金塑料件及汽车专用模具等产品制造,加快发展精密汽车模具科技园、废旧机动车绿色回收拆解和零部件再制造;大力布局发展动力总成、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轻量化部件等高端零部件,谋划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燃料汽车电池及整车制造;完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汽车服务业、汽车金融等产业链功能,推动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重点打造集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模具制造、汽车商贸服务、汽车文旅等产业于一体的汽车特色产业集聚区。至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达到5亿元。专栏4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主要项目1 .精英汇汽车模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精密汽车零部件项目:整个项目分为三期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各
44、类精密汽车零部件、家电、医疗器械等模具制品。2 .鸿源科技()有限公司精密注塑项目:整个项目分为三期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各类精密汽车零部件、家居用品、医疗器械等塑料制品。3 .威米科技()有限公司精密汽车零部件项目:整个项目分为三期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各类精密汽车零部件、家居用品、医疗器械等塑料模具。4 .万德福科技()有限公司精密注塑项目:整个项目分为三期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各类精密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家电、家居用品等塑料制品。5 .进艺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精密汽车零部件项目:整个项目分为三期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各类精密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家电等塑料制品。6 .弘想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精密汽车零
45、部件项目:整个项目分为三期投资建设,主要生产各类精密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模具制品。第二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及金属加工: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重力石化设备企业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石化装备和金属制品业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领域转型升级,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及金属加工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工业炉、聚烯煌反应器、裂解炉、气化炉、炼油加热炉、压力容器、换热设备等石化装备;加快发展高低压开关柜、远程监控柜、智能配电设备、动力配电箱等装备制造;推进不锈钢型材、铝型材、铸铁制品等在不锈钢日用品、工业与建筑业不锈钢产品、
46、不锈钢精密仪器领域应用。特色轻工:加快对塑料橡胶加工、玩具生产、体育用品制造、小家电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纤维板制造等特色轻工产业改造。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塑料橡胶加工、玩具生产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体育用品、小家电、电子设备、纤维密度板等材料。加速特色轻工制造业两化融合,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生物医药与健康:加强中成药和中药新药的研发,鼓励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和质控体系建设,推进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研发,研究中药材规范种植关键技术。积极布局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加速研发仿研并重化学药新品种,加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用食品)等功能性产
47、品的研发应用;重点发展生物原料药及制品、现代中药(特色南药)及中药制剂、保健食品和健康饮品等产业,推动发展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产业。专栏4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项目1.恒源投资新能源和智能电力系统设备制造项目。2 .耀辉科技电力智能制造中心项目。3 .蓉电实业智能云高低压电气成套设备生产项目。4 .联塑建材有限公司管道配件车间设备更新升级技术改造项目。5 .煜城科技有限公司高效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第三节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全区石油化工、高岭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重点产业和装备制造及金属加工、特色轻工、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科学布局各园区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推动园区与产业协同发展。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园区发展机制。一是完善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理顺园区管理机制、推进园区市场化运作、细化支持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完善园区管理,加强园区管理中心建设,配足配强园区管理人员,理顺园区管理中心及各园区办职能,让园区管理中心真正承担起园区综合管理职能,实现园区智能化管理。三是完善园区考核评价体系与发展激励机制,开展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定期通报评价情况并强化结果运用,财政资金向评价排名靠前的园区倾斜,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园区工作综合评价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发展质量高、招商成效显著的工业园区予以奖励,促进园区健康快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1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