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新时期前夜知识分子叙事.docx
《重审新时期前夜知识分子叙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审新时期前夜知识分子叙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审新时期前夜知识分子叙事提要新时期前夜,伴随着社会的变革、转型,知识分子叙事的叙述形式也发生了娘变。立足于被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余年的历史经验垫高了的视界予以重审,在肯定其叙事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实现,现代化”战略而致力于思想启蒙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其已然潜伏着的某些负面性症候作必要的反思。警醒第一人称叙述后隐匿着的某种“强势的自恋”;洞察教诲叙事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者惯于立足校园、广场启蒙,“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心理在新时期的历史性轮回,是好为人师气质的审美反映,一旦置身于解放思想方阵的前沿,难免会流露出一种不无膨胀的文化英雄情结;夸饰性的抒情形式下不仅需要相应的艺术节制,还需思想与理性
2、层面的适度规约。1976年10月至1979年这一时段,史称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期。如同吴俊所强调的:这一“政治转换期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学史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在论及当代文学史划分的依据与标志时,他还细心辨析: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之后,新时期文学、改开文学之前,还有两年略多即1976年10月的文革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新时期开始的一个时段,将其置于(哪怕是附属于)何种文学史阶段呢?”触及了既有文学史往往对此特定时期的界定笼而统之,抑或忽略不计而产生的谬误。点检时下通用的文学史的相关论述,笔者发现了一些分期界标及史实的含混之处。例如洪子诚那部泽被学林、影响深广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修
3、订版),在小转折与文学,新时期一节中称:“197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布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这次会议把,文革,结束后的中国社会,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确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路线。”此处显然有误。党的十一大并未“确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路线”,相反在华国锋代表中央向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及会议公报中依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一定要“把无产阶级专
4、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同时,党的十一大也“未能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此外,洪子诚著作中论及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时间也错了,应发生于一年之后。1978年5月,中央党校内刊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此后光明日报又以特约评论员名义转载此文,这场讨论方在全国范围展开,并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理论铺垫。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显然混淆了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H一大与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与内容。笔者认为,新时期以及新时期文学的起点理应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标,而此前两年与此后的一年可称作新时期文学的前奏与初叶。有鉴于吴俊文章
5、的提示,笔者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时段政治气候的乍暖还寒,以及文学史承前启后进程中那不无“暧昧的缝隙”,力求在阐述这一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叙事时厘清“各自时段中的内部逻辑关联”以及新时期前夜与初叶之间错综复杂的对话、论辩关系。一、第一人称叙述:主体意识的复苏新时期前夜,第一人称叙述开始复苏、复兴。时见评论家聚焦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将其视为个体意识觉醒的审美延伸。比如蔡翔称:在1977年以后的小说中,“我就感觉到了,我,的存在,这一点首先可以在小说的叙述视角上体现出来,伴随着大量感情独白而频繁使用的第一人称,难道仅仅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巧合?”“我们不再把自己交给某一个个人,同样,我们也不愿意把自己同别人
6、混淆在一起。我可以举出一连串的作品来证明这种个人意识的觉醒”。或如李敬泽所说,“小说中真正的解冻始于张承志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这篇小说发表于1978年10月。它的主题是,我与,我的人民但人民不再是一个先验范畴,它是个人,是一个,我,在经验中、在思想和情感中体认和选择的结果”,“这在1978年无疑是一次革命”。在叙事层面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意在凸显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所表征的主体意义,借此反拨20世纪50至70年代以集体主义名义消解个人意识,片面追求忘“我”境界的倾向。值得关注及思考的是,在个体觉醒的大旗下,有着何种个人、又是怎样觉醒的差异。一系列彼此重叠、互为指涉的语词诸如“我”“自我”“个人
7、”“个体”的背后是话语资源的丰富、芜杂。自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语境中的“个人主义”话语,始终存有两种向度的含义:一种是积极进取的个人,意即努力走出象牙塔、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另一种则是困守象牙塔,耽溺于“自己的园地”里的消极的个人。而作为继五四时期后又一个堪称知识分子时代的新时期文学,试图复苏与复兴的应是第一向度的“个人”,意即济世型、觉世型的知识分子。考诸1976至1979年主流文学中的,我。大都置身于国家、民族、社会、集体之中,“小我”的主体意识纵然再强大,与“大我”也有着某种血脉与共、无可剥离的一体感。比如被视为个体意识觉醒之始者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其实指代国族主体的“我们”与“我”
8、的使用频率一样高;而被研究者视为“新时期文学第一篇真正的第一人称作品”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头第一句即是“我和我们这个共和国同年”。作品中,“我”的母亲之爱情与革命历史、共和国风云息息相关。爬梳彼时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我”或是知识分子,或是工农兵,借助“我”的视角讲述知识分子的故事。部分小说集中书写“劳动+恋爱”的模式,技术型知识分子与工厂女工的恋爱故事频频上演,如刘富道的眼镜、孔捷生的姻缘、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等等。此类小说可看作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文学中“革命+恋爱”叙事模式的回归。只不过,昔日青春之歌式的情爱、政治的泾渭分明,被置换成了我应该怎么办式的左右为难;而曾经的“继续
9、革命”道路,也演化成了新时期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征途。有趣的是,知识分子身体美学意义上屡遭贬抑的“身体”,也开始呈现出某种微妙的变化,如福柯所言,身体是权力与知识的被动客体。此类小说往往欲扬先抑,借助工厂女工“我”的第一印象,先从审美上将知识分子矮化:例如我应该怎么办的开头,“我”第一次见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李丽文时,就觉得他“缺乏男子气,有点瞧不起“;刘富道笔下的男主人公陈昆,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起初也完全是“臭老九”的戏谑化标签,在“我”的心中,竟然会因着“爱一个戴眼镜的知识分子”委屈得只想哭而随着情节的进展,知识分子的“身体”则始料不及地发出某种夺目的美学光彩:“那深红色带花斑的镜架,在阳
10、光的斜照下,璀莹粲然,镜面净洁明晰,陈昆显得异常精神。”非常年代,宝变为石;而今曾沦为“臭老九”之象征的“眼镜”,却又重现“璀莹粲然:这波折起伏纯因幸逢新时期,才成就了这无人识得的“和氏璧”终于摆脱“承认的焦虑”,而获得普遍性的社会认同。然而,当此主体意识超克自卑、赢得人格尊重之际,知识分子尤需警惕由一味消泯自我而步向自我膨胀式的逆反。新世纪曾有论者以“当代知识人的自恋文化”为题,对部分知识分子“陷溺在一种,可悲的自我专注,之中”的弊端予以针硬,其实,溯其渊源,未尝不能从新时期前夜的知识分子叙事中寻索到一些初露端倪的迹象。借用当代知识人的自恋文化一文中“弱势的自恋”“强势的自恋”这两个术语,彼
11、时,具有“弱势的自恋”倾向的作者每每不无纤敏乃至过敏地抚摸自身的“伤痕”,喋喋不休地痛诉非常年代的劫难史,沉溺于历史的创伤性记忆中难以自拔;而具有“强势的自恋”倾向的作者则一味放任自我扩张,唯我独断。如同刘心武自剖的:习于雄辩滔滔、直抒胸臆的性格与气质,决定了其总想在小说中设置一个第一人称叙述者“我”。“这个,我,不是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一切,而是感情奔放地发泄着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缺乏理性与艺术的节制。在某种意义上,新时期个人主调的第一人称叙述,可谓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自叙传。作者与其笔下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之间往往缺乏具有超越意味的间离效果。诚然,彼时知识分子叙事刚刚从特定年代的禁锢
12、中挣脱出,对其冲动、宣泄之势我们理应抱有同情的理解,然而,并非因此就可以忽视一切隐忧或预感,包括那些对其审美形式上的漫衍无度的及时诊断。在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颁奖会上,唐强敏锐地指出,李陀的愿你听到这支歌、莫伸的窗口等作品有叙事结构上的共性问题一6作者用了第一人称,作为主角内心活动的一部分”,抑或“情节和人物都从主角嘴里吐出”,情绪每每冲破了理性架构应有的冷静,尽管抒情气氛的回旋跌宕时或掩盖了结构上的某些缺点,暂时维系了结构层面上的松散与情绪层面上的整一,但作为短篇小说而言,如是分节多,采用多段短叙,而少有形式上的剪裁与取舍的写法,毕竟造成了“艺术结构的散漫二、思想启蒙与教诲叙事刘心
13、武的小说更多体现出知识分子叙事的思想型特征。其班主任不仅如通行文学史书写所命名的,是伤痕小说的发物之作,而且开启了反思小说的先河。在这一文本中,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被“接受再教育”主题取代了的启蒙主题,此刻却反转为核心话语。小说独标一格地塑造了新时期初叶的思想者形象,它不仅引发了文学界的“伤痕-反思浪潮”,而且以拯救一个被“异化”了的团支书谢惠敏的故事,为此后哲学领域“异化与人性复归”的思辨铺垫了形象的例证。纵览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知识分子叙事文本,如果说李陀的愿你听到这支歌、宗璞的弦上的梦诸作程度不等地承袭了非常年代作品的流行模式与话语风格(诸如路线斗争、标语口号、英雄人物的塑造方
14、式)之影响,那么,班主任的话语形式则更为繁复驳杂。它似乎在承袭、兼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诸种思想及话语方式的优长与局限的基础上又有所变易。文本中的如下叙述一班主任”的话语,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苕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犹能见出“长征是播种机”“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之类的毛泽东话语的烙印。然而,尽管身负祛魅使命的班主任连同塑造他的作者的话语中既有魅影仍挥之不去,在这新时期的“新长征”队伍行将整装待发时,他毕竟如同吹号手,率先吹响了启蒙与祛魅的号声。较之愿你听到这支歌弦上的梦诸作,班主
15、任更多地从“双百时期”的探求者、干预者那里汲取了思想情感方式与养分。对此,除了可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作对读,发现其富于思想、勇于探索的流韵之外,亦可从作者的班主任创作谈中寻索到受影响的证据。在心中升起了使命感这篇获奖感言中,刘心武如是阐述作家的使命:“他应当成为人民的神经,党的侦察兵,既是革命事业的歌手,也是前进道路上的清道夫。”其中,侦察兵”“清道夫”的自我定位恰是当年那些探求者亮出的旗帜。自觉不自觉间,刘心武已然接过了先驱者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愿与使命。时不我与,“双百时期”的干预者不甘于其作为知识分子本应紧跟追随、亦步亦趋的定位,一心冲锋在前,像侦察兵一样,勇敢地去探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6、终因越位而碰壁。前车之鉴,刘心武虽敢为天下先,勇往直前,却未必没有顾虑。他曾谈及当年发表班主任后,福兮祸兮的忧虑一直萦绕心间,而迟至20世纪80年代方才“觉得悬在班主任上面的政治利剑被彻底地取走”。刘心武幸逢新时期。新时期伊始,知识分子与体制之间一度形成了“共生关系新意识形态亟需知识分子为其实现“现代化”战略在思想文化领域冲锋陷阵,除旧布新,于是,他与他的“张老师们得以走出边缘地位,一跃而步入历史的前沿。就此意义而言,20世纪70年代末那个春天,由“张老师”等知识群体引领的这场思想启蒙运动,虽然不乏知识者个体解放、独立思考的色彩,但其始终是在全面现代化的体制框架中进行的。换言之,它本质上仍未逸
17、出弘扬新意识形态的集体话语。在文本中,主人公迎向的所谓“更深刻的斗争”,无疑是一场“路线斗争虽则刘心武较之他的同道们思想上相对深刻些,小说技巧上亦较为娴熟自如,然而仍未完全摆脱两军对垒、你死我活的既有“路线斗争”思维方式与话语方式。刘心武相信有一种普适性的现代文明的存在,而其笔下的“张老师”的思想恰恰代表了这“一切人类文明史上有益的知识和美好的艺术的结晶作为启蒙导师,他认为当务之急亟需辨明并引导学生们“应当怎样对待人类社会产生的一切文明成果很显然,此处张老师所坚守的实质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念,而其挥戈宣战的另一方所坚守的则是“左翼”传统包括它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观念。这场论战的胜败从一开始便
18、似乎已无悬念。由于非常年代的极端性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至此时已如强弩之末,缺乏回应新形势挑战的能力;加之作者有意安排一个思想单纯、头脑简单、“光有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的团支书谢惠敏作为“左翼”的代表,如此不对等的人物设置,更使其不堪一击。蓄芳待来年。班主任发表16年后,从“左翼”知识群体中脱颖而出、自我更新了的新锐学人重读班主任,从话语角度,对于刘心武及其班主任的那种衡量标准与话语方式的局限给予了批判。如果说,一如文章指出的:小说中话语的对抗“呈现不平等的优劣态势。那么这一迟来的有分量的回应或许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年的启蒙,兼听则明。思想与文体适可谓一张纸的两面。因应着思想层面的启蒙主题,由班主任发
19、端,刘心武在形式层面渐次派生出了一种教诲叙事。教诲叙事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惯于立足校园、广场启蒙传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心理的历史性轮回,是其好为人师气质的审美反映。有鉴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及至70年代知识者一直受制于“受教育”、被改造的处境而无用武之地,当此社会改革、转型时,一旦置身于解放思想方阵的前沿地位,不知不觉中难免会流露出一种于今看来不无膨胀的文化英雄情结。此所谓“矫枉过正”,放大了知识分子叙事潜伏的某些负面症候。教诲叙事每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如果说,在我爱每一片绿叶爱情的位置里,刘心武恪守第一人称叙述法则,那么,班主任则体现了热奈特所谓的“转调和变音”的设想。作者
20、何尝不知,依据叙事学的常识理念,第一人称叙述者较之其他人称或更有助于作者的主体精神扩张,更有力地介入小说,故而,小说一开始便“我字当头。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个“我”甫一亮相便迅即隐匿起来,致使已有研究难以明辨,莫衷一是,或将“张老师”误判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将小说完全归入第三人称叙述。其实,作者之所以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为主的叙事角度,恰如他内省的,有鉴于自身每每激情冲动,淹没理智,故而借此叙事方式以期遏制主体过度介入、过度干预作品中的人事的倾向。然而,本性难移。在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我太强势了!它始终蛰伏,若隐若现,甚至无处不在。“我”是隐含作者,刘心武在自述中一再提及“班主任的素材当然来源于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审 新时期 前夜 知识分子 叙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