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现状审视与进路展望.docx
《【讲义文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现状审视与进路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现状审视与进路展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讲义文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现状审视与进路展望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话语集合,其对于回应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和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大价值。为呈现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这一核心议题的研究现状,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后发现,学界主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建构基础、建构内容、建构意义、建构路径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探讨,研究内容较为丰富、视角较为多元、深度循序渐进,拓展了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认识,为跨学科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启示,但当前研究仍存在概念界定不明确、研究深度有所欠缺、研究系统性较为缺乏等不足。鉴于此,学界
2、应当在深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增强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促进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统一、加强现实性和实践性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研究。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话语建构;研究综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146是新征程上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势能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优势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这一重大命题,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梳理和分析这些成果有助于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一、理论界聚焦的重要研究论域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现有研究主要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
3、本概念、建构基础、建构内容、建构意义、建构路径等。(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话语来自于语言之中,原是指一个语言序列。”2学界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归纳为一种政治表达系统,在具体概念定义上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1.实践反映观。话语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实践,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是概念堆砌的产物,而是由社会实践建构起来的。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上的外化表征形式3Io有学者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话语体系是对实践活动的体系化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多维图景的话语呈现4U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
4、话语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并针对不同领域进行了相应的规范和构建580o从实践角度来分析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概念,实质上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根本来源,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抓住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根本性质和科学内涵。2 .中外比较观。从话语表述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式”已经指明了现代化的场域,自然包含着与西方现代化相比较的逻辑。有学者以此为基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一套有别于西方一元论现代化系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表意系统6。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概念是基于与西方现代化比较来立论的,只有将西方现代化作为诠释中国式
5、现代化的参照,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更为突出中国的特点和优势7o有学者认为,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是对现代化的典型误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积极打破西方现代化叙事垄断而建构的观念,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价值的现代化新观念8o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需要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用中外比较观来定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最终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这一概念系统。3 .多要素集成观。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话语的产生和传播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话语秩序建立的程度就是“要素之固化为相对长久的集合体的程度”965。有学者指
6、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综合表达形式,是包括一系列概念、范畴、语词和论断的集合10103。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目标、特征、要求、原则、步骤等通过系列概念范畴建立起来的语言符号系统114o有学者则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归纳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生成、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重大原则等一系列概念总和的表达系统1213。多要素集成观主要是从话语的直接构成要素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概念,学者们基本上将其归纳为一种综合性语言表达系统,这种定义方法可以较为清晰地揭示一般性话语的内涵和特征,同时也是研究政治话语的一种重要方法。(
7、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总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进行了探讨。1.理论和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13,党的理论源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现出的话语立场和概念论断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10105.有学者从现代化的方法逻辑、目标任务和内容特征三方面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话语资源为根基的14。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话语体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立场的
8、人民性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更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人民性和真理性15。有学者从文化涵养的角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民为邦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历史文化滋养1680。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理论对我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在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借鉴和超越基础上建构越来的17。2 .历史和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口831作为依存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本质上是特定主体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符号表达。有学
9、者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现代化历程中形成的思想方法的继承,其生成和演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具有很强的关联性19。有学者从党史出发,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雏形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其确立期,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是其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其成熟期20。有学者指出,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直接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源头活水21101-102o3 .责任和价值基础。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破解时代难题、承担国际责任和彰显自身价值的重大工程。有学者指出,
10、面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中国在大变局下需要彰显大国责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在构建国际交往理性和文明规则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2217。有学者提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世界话语权激烈竞争形势的回应,是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21102-103o有学者认为,当今西方文明正悄然衰落,人类迫切需要从非西方文明中找寻新的发展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在回应时代关切,彰显中国”为世界谋大同”的担当和价值中建构出来的1218。有学者指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理解和认同的重要方式2358。(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
11、体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理解。1.话语构成要素维度。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语言学的理论和范畴出发,将话语构成的要素集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容。基于这样的认识,有学者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分成三大方面:一是在功能指向上呈现的目标话语、本质特征话语、原则要求话语和路径方法话语;二是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的理论性话语、实践性话语、制度性话语、价值性话语;三是在内在属性上呈现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41。有学者认为,以要素为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结构包括理论主题、基本范畴、逻辑主线和价值内核四个方面的内容
12、,其中理论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范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现代化,逻辑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价值内核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1220-22。有学者根据话语要素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内容归纳为四个部分:一是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普适性要素;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性要素;三是“走自己的路”历史实践的依托性要素;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支撑性要素24o2 .话语对象维度。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以具体领域为对象归纳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容,通过外延式概括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内容。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
13、面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有什么”这个重大命题: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安全等领域的现代化模式;第二,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和前提2539-40o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空间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等方面,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26。有学者从话语体系关涉的对象出发,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归纳为政治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大众话语体系、对外话语体系,并指出这四大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样态2712-13o3 .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本质
14、相统一的维度。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内涵。有学者将其作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内容的切入点和分析框架,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容28。有学者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说明了“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辩证关系,也勾勒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内容2921o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有标识性的原创话语,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
15、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30。(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实践发展和国际传播的一件大事。学界主要围绕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来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了其世界意义。1 .理论意义。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意义的探讨主要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维度中进行的。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话语贡献2542。有学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彰显了历史自觉、历史主体、历史主动、历史自
16、信的学理特质,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术语革命意义上的深刻阐释31。有学者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超越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角度来分析其理论意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建构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批判和借鉴,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理论的超越32。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西方模式、西方标准、西方话语作出了中国回应,实现了对西方后现代性语境的超越33o可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也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重大超越,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2 .现实意义。学界主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宏观层面、
17、增强人民群众强大信心和价值认同等中观层面研究其现实意义。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话语指导3448-50o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和传播,对内可以使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卓越贡献,对外可以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278-9o有学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对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正确认知和增进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口0103-105o有学者从党和人民主体的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吴艳东、闫晓瑞(2023)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党和人民干事创业的内
18、在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信心和底气115。王海军、郑阳(2023)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同2927o在世界影响这一层面,学界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为世界现代化理论提供丰富样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典范等角度进行阐述。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话语疆权,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样态,向世界昭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全新路径1681-83o有学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克服了西方现代化治理模式顽疾,满足了后发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
19、代化的要求,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意义传播116。有学者从重塑世界现代化话语表达格局的视角出发,认为建构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可以彰显中国话语及其建构的国际话语表达体系,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话语35。这也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18299。(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如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深化这一研究的核心。当前,学界主要从实践深化、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多元叙事、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1.
20、在实践深化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不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以夯实其建构基础。有学者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五大原则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路径10108。有学者从话语主体的角度进行揭示,认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运用好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历史合力3451-52o有学者指出,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源泉,具体路径包括注重实践案例的传播、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搭建中外
21、学者的国际学术网络等,通过实践探索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传播力和群众认可度3619-20o2 .在理论创新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阐释内容。要建构起系统完备且富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有学者指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30o有学者从守正创新的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提出了“守正”就是要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论断和重要要求;“创新”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22、论脉络中创新,既不走复古路向,也不走西化路向1223。有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自身的话语体系,既吸收西方现代化理论中关于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现代法治等合理性因素,又要摒弃其内含的资本至上、两极分化、箭权主导等弊病,实现人类现代化理论的更新与拓展1681o3 .在人才培养中壮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宣传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关键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凝聚起全方位和系统化的宣传力量。有学者认为,培养一支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广泛知识面和实践能力的话语宣传队伍,需要加强对外语言和文化学习、意识形态教育、行业规范化管理筝培训,
23、建立起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584-85o有学者从政治、学术和生活维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党员干部和媒体工作者需要在把准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民生活的内在关联,理论界需要立足中国实际推进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37o有学者指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宣传队伍需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研究,加强智库建设,打造一批享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专业人才队伍38o4 .在多元叙事中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广泛认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对象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以增强话语对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理解和普遍认同。有学者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义文稿 讲义 文稿 中国式 现代化 话语 体系 建构 研究 现状 审视 进路 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2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