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义.docx
《【党课讲稿】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讲稿】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义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明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二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克服了物质主义单向度现代化的局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解决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态赤字;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人类共同未来的现代化,避免了国强必即的文明冲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些文明意义,对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中国
2、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超越了资本逻辑驱动的现代化模式,从价值理念上为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公平赤字、生态赤字等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上想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人类文明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中
3、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以人的逻辑取代资本逻辑,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意义,这鲜明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和趋势,也深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文明形态是属人的,越来越符合人的利益才是文明形态的前进方向。资本主义文明正是因为越来越背离人的本质和发展要求,因而越发地丧失历史合理性,更多地暴露出其问题和局限的一面,必然被新的文明形态所超越。以西方式现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其萌芽和成熟在历史上有过进步意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
4、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这种西方式现代化的首要历史进步意义,就体现在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生产方式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有了生产力进步的基础,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交通、现代科技等领域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深刻改变了过去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落后面貌,塑造出了以西方式现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但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3,以西方式现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展示其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也愈发暴露出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西方式现代化根源上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化,只服从资本增殖的意志。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西方式现
5、代化所呈现出的外部样态,只是资本按照其意志塑造出来的,只要是符合资本增殖要求的内容就会被保留,而违背资本峭殖要求的内容就会被淘汰。在这种生产方式中,人的价值被忽视,人的本质被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性活动,劳动成为对人来说强制性的、控制性的力量。劳动只是人谋生的手段,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则绝大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因此,这种西方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剥削和奴役另一部分人的基础上的。这种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在资本逻辑主导下,资本家无限地追求价值增殖,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不断地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
6、势必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的产生。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一些工人劳动被机器取代,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工人被录I削的程度,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8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永不停歇。西方式现代化越来越违背历史前进的规律,越来越违背人的发展的趋势,因而必然被超越和扬弃,必然要有新的现代化形式和文明形态诞生。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对西方式现代化创造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和扬弃。中国式现代化
7、本质是人的逻辑的展开过程,内在蕴含着超越资本逻辑局限的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5。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充分运用自己的主观精神和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主体性和实现自己自由的过程。超越资本逻辑的真正的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的逻辑为中心,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着力消除人的异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具备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束了人与人的分离状态,拓展了人的交往空间,使人的自
8、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具备了制度条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二西方化”的迷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6翻开世界历史可知,西欧最早建立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西方社会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动下走向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创建了西方式现代化,并将这种现代化模式固定下来向全球推广,以“西方中心论”作为内在逻辑,有意识地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并在意识形态上偷换概念,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全人类利益,把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说
9、成是永恒的合理性,不断向世界输出资本主义的虚假意识形态。这是“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的本质所在。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自主选择和探索。这一进程打破了人们对于现代化与西方化等同的误解,彰显了多样化的现代化路径。通过中国的经验,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到另一种成功的现代化模式,为他们对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给他们树立了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新的样板。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痴人说梦,让人类看到了文明的新希望。“历史终结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学者福山,他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必须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市
10、场经济、政治上必须推进美国式西方民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以后的历史再没有新的东西出现,有的只是资本主义的量的变化而已。这种“历史终结论”的痴人说梦典型地表现了西方人的历史傲慢,将“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推向了极端和顶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这些规律不受少数人的意志所左右,而是由各种力量和因素共同驱动。历史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断书写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变迁。从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式现代化,世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式现代化奉行“强权真理论”,坚持以国家实力作为国际交往的衡量标准,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推行到国际共同事务之
11、中。一言以蔽之,西方式现代化企图将少数人支配大多数人、一部分民族支配绝大多数民族的不合理秩序永久化,这样的情况既与人类社会发展相违背,也是不人道的。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各国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自己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用自己的行动给世界各国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成功图景,让人们看到这是一条更符合各国人民利益、更符合全人类福祉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智慧。这种成功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激励,激励着其他国家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这一过程不仅对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作
12、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粉碎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必须充分肯定,世界各国在探索适合自身现代化道路时,既要尊重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不违背现代化的共性,也要尊重自身国情和时空差异,找到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虽然西方较早地开启了现代化之路,但并不意味着这条路就适合世界一切国家。只能说,西方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中曾经起到过带头作用,正像古希腊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越过带头作用一样。但同时要明确,起带头作用的事物不代表就具有普遍性,它也可能只具有特殊性。何况,西方式现代化的带头作用还并不光彩,它在西方国家得以实现靠的是殖民掠夺的原始积累、靠的是对落后国家残酷的剥
13、削压榨、靠的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种“白手起家”充满了血腥,他们手上沾满了落后国家人民的鲜血。对此,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的现代化,世界其他地方因此而受苦。”7因此,现代化虽然起始于西方,但并不等于西方化。与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并且还是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的,这就从根本上粉碎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提供了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国情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典范和榜样示范。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济实力跃居全球第二位,向世界展示了独立自
14、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可持续等另一种现代化的关键词。可以充分肯定的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像中国一样通过独立自主探索出自己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西方式现代化尽管具有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共性,但也具有它们自身的特性,有的是无法学、学不来的,有的是不用学、不能学的。无法学、学不来的是英美国家的政治制度,这是适合它们土壤的,强行学就会导致自己国家民族分裂、动乱;不用学、不能学的是殖民掠夺、血腥压榨,这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也是不人道的。西方式现代化在鼓吹“现代化:西方化”的时候,已经把他们的罪恶史、血腥史隐藏起来了,把他们的民族性夸大成为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再次将西方式现代化的罪
15、恶、血腥揭示给人们观看,也让世界人民充分认识到西方式现代化不是单数而是复数,各自的罪恶不尽相同、各自的“发家史”也不雷同。一言以蔽之,“现代化=西方化”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编织出来吓人的神话,想实现某种不可告人的阴谋。毫无疑问,现代化始于西方,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视野,将社会、经济、文化带入了全新的境界。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化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途径。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各异,因此,现代化道路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国情为基础,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路径,证明了现代化并非单一模式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一个方面是终结了“历
16、史终结论”的痴人说梦,让人类看到了文明的新希望;另一方面是粉碎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再一个方面是向世界提供了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国情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典范和榜样示范。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克服了物质主义单向度现代化的局限西方式现代化是一种物质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太过追求物质性的东西,缺乏精神和谐的追求,尽管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却将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背离。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宏观上,西方式现代化有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三大制度支柱;微观上,科技融入资本逻辑、法制融入政治逻辑、理性融
17、入文化逻辑共同构筑西方式现代化的三维生活世界。全面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鲜明特点,这种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要求全面覆盖所有人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民共享美好生活的现代化。这种全面的现代化,既包括城乡的现代化、东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也包括器物、制度和人的现代化,克服了西方物质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的困境。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将资本增殖视为唯一的目标和终极追求,将劳动者简单地视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资源。资本家让机器夜以继日地运转,不仅破坏了劳动者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无视了人民的基本需求,
18、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他们过度追逐剩余价值,通过压榨劳动者来实现盈利,使广大无产阶级被剥夺了尊严,生活在贫困和艰难之中。同时,资本家自身也沉溺于追求利润的旋涡中,逐渐被资本套上枷锁,陷入无法自拔的控制之中。这种不平等的增长不仅加深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西方式现代化片面追求物质的东西,形成了物质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只注重资本增殖、经济增长,是一种单一的经济现代化。与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还没有使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称谓,但当时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已经可以说具有某种程度的全面性。在那时,已经有
19、“四个现代化”之说: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更为全面,如前所述,既包括城乡的现代化、东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也包括器物和制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我们可以展开和表述为:经济方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方面,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社会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科学化;文化方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除此之外,也包括我们经常说的国家
20、法治化、社会文明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社会全民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第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要求全面覆盖所有人群。西方式现代化尽管在世界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物欲横流与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产能过剩,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危机。同时,也引发了大量产业工业失业,更加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只要费本主义制度存在,西方式现代化就无法克服贫富问题上的“马太效应”,严重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教育不公等社会问题只会越发明显,社会阶级固化、流动性极大减弱导致的社会发展撕裂,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是一
21、个总体概念,共同富裕的对象是整个社会,这也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共同富裕不是个别人、少数人的富裕,不是个别地区、少数地区的富裕,不是个别行业、少数行业的富裕,是要全面覆盖所有的地区、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人群。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而是逐步共富、共建共富、全面共富、共享共富。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民共享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就像“普照的光”控制了整个社会,客观上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人却成为“物”的附庸、机器的一部分、生产的一个环节。物质
22、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必然带来精神生活的荒漠,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人们充分享受工业化、资本化、科技化带给他们的便捷,这种便捷就是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生活工具的极大丰富、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人的精神世界不断趋于孤独化、空虚化、疏离化、脆弱化。人性遭到扭曲,原本高尚与纯粹的人性被普通化,甚至被物化为肉体的功能性存在,只剩下对琐碎享乐的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将自身的存在意义与物质财富紧密相连,将内在的美好与精神追求置之不顾。人性的扭曲导致了对物质欲望的过度追求,使得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受到了严重忽视,导致人的精神空虚。西方式现代化陷入了物欲天堂与精神牢笼的悖论之中。中国式现代化坚持
23、人民至上,满足全体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美好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彰显了“既见物又见人”的现代化优势。在当今世界,现代化用以表征一种发展的进步状态,各国都致力于追求实现现代化。但是,按照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理解,不断“祛魅”是西方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韦伯说的这种“祛魅”却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过程,其凸显的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在背离是其必然结果。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西方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积极方面,秉持人的现代化为根本宗旨,植根于中国社会实践土壤,从根本上摆脱了“发展主义”的桎梏。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中国式 现代化 文明 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2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