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 辽上京城址,辽中京城址.docx
《宋元考古 辽上京城址,辽中京城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考古 辽上京城址,辽中京城址.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章辽代考古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馔铁的意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年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契丹人是东北古老的民族。相传契丹奇首可汗”有神人乘白马,白马盂山浮上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演河而卜,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
2、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这个神话传说中反映了契丹的最初历史变迁。契丹人最初是由白马、青牛两个氏族相结合而成的个部。白马氏族的居住地在从弓盂山到木叶山的十.河(今老哈河)流域,者牛部的居住地在从平地松林到木叶山的浦河(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两部之间相互通婚,后发展为八个氏族,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契丹古八部。契丹古八部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拽部、黎部、吐六于部。901ip,耶律阿保机以功继任迭剌部首领,专掌对外征讨之事“阿保机率领契丹各部人马连年发动对邻近各族和南面州县地区的战争,902年秋,“以兵四卜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
3、可胜纪北(辽史太祖纪)四出征伐、掠夺使契丹的人南、土地迅速增加,尤其是迭刺部的势力更加强大。战争的胜利不仅给阿保机家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加强J迭剌部的经济实力,提高他在部落联盟中的政治成里,9(4年,阿保机升任为于越,“总知军国事“,掌握军政大权。906年12月,契丹部落联盟八部酋长会议罢免了遥辇氏痕谯至可汗,推选实际掌权的耶律阿保机为可.汗。907年正月,举行柴册礼,燔柴告天,阿保机正式维承汗位。916年即皇帝位,国号“契丹”(辽太宗时改称辽),建元神册”帝号为“大圣大明天皇帝”,皇后述律氏号为“应天大明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确立长子继承制。神册三年(918年),修建都城,称为里都
4、(后称上京临濮府,今内蒙巴林左旗南)。神册五年(920年),创制契丹文字,耶律鲁不古和突目不仿造汉字偏旁,增损汉字笔划造成契丹字,称为“契丹大字后来,耶律迭刺又仿造回鹘文创造f契丹小字,契丹人结束了没有文字的历史。第一节城址辽代城有5类:京城辽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大显三年称南京,天显13年称东京)、南京(燕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五京由皇帝或亲王主之。州县城(国家地方行政州县管理机构所在地)奉陵邑城(为奉祀和守卫皇帝陵墓设立的城)头下军州城(大贵族的私城)边防城(边遍地区设立的军事防御城。一、辽上京辽上京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城址位于群山环抱的辽阔的冲积平原上,东
5、南有白音戈洛河萦绕,是契丹王族迭剌部的领地。该地原为荒野之地,耶律阿保机曾经在此射箭选址建立龙眉宫。神册三年(918)辽太祖在龙眉宫之地建城,名日皇都,作为辽国初期统治中心。辽灭渤海之后,国土扩大,国家大业已经稳固,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皇都城规模较小,所以太祖天显元年(926)在皇都兴建宫室,扩展郛郭,至天显十三年(938)更名为上京,设立临演府。1920年,法国神父闵宣化到林东带调查,发现了上京城址,发表了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一书。日本也多次调查上京并在上京城内开掘过.1962年6月9月,内蒙古文物工作队(考古所前身)进行了科学调查、勘探和试掘。正式报告刊于*内蒙古文物号古文集1994年(辽上
6、京城址勘查报告)。20世纪90年代末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占考古所联合发掘上京城.上京城址,现地面遗迹分南北两城:皇城、汉城。U皇城形状与规模皇城位于北部,为六边形,周长6398.63米.东墙长1467米:北堵长1485.8米:西北斜折墙长422米;西墙长1063.1米:西南斜折墙长359米:南墙推测长度1601.73米。【2城墙与城门皇城城墙夯土修筑,分主墙和后补地。主墙基宽15米,残高8.5米。有马面、珀楼。现存马面45个.间距I1.O米左右,马面依主墙而建,外凸12米,宽26米,夯土筑,城墙外还为宽14米的护城壕.G辽史记栽皇.城城门有4个:安东门、大顺门、乾德门、拱辰门。大顺门已冲毁。
7、现存的3个城门都有瓮城,门宽5米。H1.大内城大内城位于城中偏北的丘岗上.辽史记教大内城有三门,承大门、东华门、西华门(没有北门地面能看到大内城的北墙,西端的北段和承天门址。大内中间有隔墙,东部有缺口。大内分成南北两个院落。街道探出几条,有纵向的,有横向的。如I号东西横街,从乾德门向东,宽12米,长7()0余米。(1)西半部建筑集中,东半部为空地.昭德殿。根据史书记载,京城大内有东向毡帐。大内城内设置毡庐是契丹国俗。大内城内发现多组建筑基址,从建筑址分析,西北部有开皇殿、五泰殿、安德殿。西南部有宣政殿,昭德殿。6辽史地理志:、太宗援立晋,遣宰相冯道、刘煦等,持节具卤簿法服至此,册上太宗及应天皇
8、后尊号。太宗诏蕃部依汉制,御开皇殿,辟承天门受礼昭想,宣政殿是汉俗宫殿制度与契丹俗东向居住特点相结合的宫殿形制。汉俗南门是正门.耶律德光在举行接受皇帝皇.后册号时,完全按照汉俗礼制,让普使从正南门入,自己在南向正殿接受册号。因为大内本没有南门,所以要开辟南门,取名承天门的意义是说契丹人耶律福光当皇帝统治汉人和其它人是乘承天意薛映(951-1024)北宋早期出使辽国,记:“承天门内,昭德宣政二殿与毡庐,皆东向“,以此推之大内城原本以东华门为正门,三大殿(开皇殿、安镀殿、五察殿)则是南向的,为汉俗之制。(2)大内中部发现一条东西向隔墙,把大内分为南北两部,这与史栽辽朝北面宫内分南院、北院之制分相吻
9、合,这是辽上京大内布局的特点之一.6辽史百官志: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铿、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契丹南枢密院学文铃、部族、丁赋之攻,凡契丹人民皆屈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在大内城的布局上,是东向契丹毡帐制,南向汉式宫殿,和东向宫殿三制并存。日月宫在皇城西南.西山坡有建筑群分为南、北、中三个庭院,发报报告考证是日月宫太宗皇帝,皇后宴寝之所。皆东向,背倚城墙,周用有图墙,围墙240x360米。中央和京城官府机构、寺院分布在奥城南半部.临潢府、临潢县、长太县:孔庙、国子监、绫锦院。义节寺:辽史,太祖淳钦皇后传:“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及葬
10、,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斯右腕纳于柩。太宗即位,尊为空太后。“6地理志一“上京道临潢府”条:“太祖期,应天皇后于义节寺断腕,置太祖陵。即寺建断腕楼,树碑焉。“关于述律断腕G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有较详细的记栽:述律为人多智而忍。阿保机死,悉从行大将等妻,谓日:“我今为寡妇矣,汝等岂宜有夫。”乃杀其大将百余人,日:“可往从先帝。”左右有过者,多送木叶山,杀于阿保机墓隧中,日:“为我见先帝于地卜,“大将赵思温,本中国人也,以材勇为阿保机所宠,述律后以事怒之,使送木叶山,思温辞不肯行。述律日:“尔,先帝亲信,安得不往见之?思温对日:“亲莫如后,后何不行?述律日:我本欲从先帝丁地下,以子幼,国中多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元考古 辽上京城址 辽中京城址 宋元 考古 上京 城址 辽中 京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3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