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福建经世学风——陈寿祺与鳌峰书院.docx
《首开福建经世学风——陈寿祺与鳌峰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开福建经世学风——陈寿祺与鳌峰书院.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首开福建经世学风陈寿祺与鳌峰书院福建自古有海滨邹鲁之盛誉,自唐以后,文教勃兴,教育发达,书院遍布全省各地,特别是清代以后,福州出现了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大书院。作为四大书院之首,鳌峰书院成为推动儒学由闽入台、生根发芽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桥梁,不仅对福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更是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鳌峰书院位于福州市九仙山山麓的鳌峰坊,由福建巡抚张伯行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创建。书院创建初期以理学为根底,提倡程朱理学,以讲明心性为主,科举考试为辅,宣扬崇儒重道。作为福建学术殿堂的鳌峰书院,在鸦片战争后开始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不仅推动福建经世致用新学风的发展,深刻影响台
2、湾学术发展走向的同时,也为福建培养一批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奠定了基础。陈寿祺字介祥,又字恭甫,一字苇仁,号梅修,又号左海,晚号隐屏,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主掌鳌峰书院十一年。他与学院诸生探讨修身力学之道,讲授经世致用之学,一洗空疏之习气,为福建学术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风,被誉为清嘉庆道光年间,福建首开经世学风的第一人。转变学风活跃思想鳌峰书院自创立伊始,以推崇理学名家、讲授、弘扬理学为根本宗旨,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嘉道年间。道光三年(1823)起,陈寿祺主掌鳌峰书院后,有感于世风、学风的各种弊端,强调必须端正土子学风,转变以理学为核心的旧学风,开始在书院提倡经解、史论、古文词等
3、新学风,体现出与书院创立者完全不同的教学宗旨。陈寿祺以第二十名的成绩中嘉庆四年(1799层试,赐进士出身。既成进士,在京城先后与钱大昕、段玉裁、王怀祖、程瑶田等学界大儒过从甚密、相互切磋,使其经世致用思想日渐浓厚。嘉道年间,清王朝开始面临经济、社会的重重危机,大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大声疾呼经世致用之学,意图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遂使经世之学广为流传。陈寿祺亦本着经世致用的精神开始关心国事,指陈各种社会弊端,在辞官之后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教育活动中。陈寿祺通过重塑土子学风,改革招生政策,调整课程设置,确立学业考核制度等措施,扭转了福建自宋元以来长期以理学为核心的学术传统,使经世致用的学风在福建广为流传。
4、陈寿祺在为鳌峰书院诸生所作义利辨科举论知耻说三篇文章中,强调了端正土子学风对于解决各种社会弊端的重要性。他对土子如何修身做人、做学问、做事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林昌彝说:先生主讲鳌峰书院十有一年,创立规约,以正心术、慎交游、肃礼仪为先,以稽习业、广学问、羲课程为要。诸生每进谒,殷殷然勉以敦力学、重名义、务气节。前主泉州清源书院十年,其教泉土,化之,习端而文风振,一如在鳌峰时。在治学上,以经世之实学为主,要多读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子只专注理学,不治其他的学问就会沦为空疏之谈,所谓治心养性者,或蹈于空虚而流为心学、禅机之弊。他坚持以经世致用为核心,使经世致用之学在福建学术界得以大力推广,拓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经世 学风 陈寿祺 书院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