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的实习报告15篇.docx
《测量学的实习报告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的实习报告15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测量学的实习报告15篇测量学的实习报告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傣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期察设计
2、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即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本人在向以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标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一、实习要求I、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神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址的误差应小丁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I或5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钢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例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fi使用第一段标尺。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
3、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耍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发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
4、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使F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理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域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
5、点位要稳定:所用仪罂、设备要稔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显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的趋向性,保证各次第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无实。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罂、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先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
6、情况卜.,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Zsh=Ea-EbW1.Jn-,表示测站数。(或Ah=Ea-HbW1.OJ1.-,1.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前后视距:30m(3)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O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W1.O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其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
7、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二、实习内容I、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耍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闱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涔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理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
8、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施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沉降观测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臼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设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稔固好,进行首次观测1)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9、.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11m)a然后每施工一层就更测一次,直至竣工。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离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髭“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1-1.N表示某个观测点,1表示观测周期数1=1,2,3)旦H1.=HO累计沉降量:C=c(n),n表示观测点号。5、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苜先建立下沉曲线曲标,横册标为时间坐标,纵+标上半部为荷载值,K半部为各
10、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招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根据沉降员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ICm-Cnjn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1.mn为m,n点的距离。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胞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
11、导施工大有裨益,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阿成。(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食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ImIn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三、实习总结(D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
12、降观测要求不明明,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本人认为一般富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姻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卜降。可能是首次观测
13、精过低,若回升超过5三时,第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三n内,第二次与第次调整标高一致。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离低F碰前标而,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处理措施:取相邻另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i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重。以上就是我这次的测量实习报告,我将牢记此次实习,未来必将为工程测量奋斗终身。测量学的实习报告2实习时间:20某某年12月16日至20某某年12月19日实习地点:1 .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溜侬龙泉山地区2 .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
14、湖北省武汉市江受区豹湖镇花山地区实习小组信息:组别:地球科学学院O1.Io81班测量6组指导老师:赖祖龙组长:江晓斌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组员分工: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观测与读数:屈超记录与计莫:辛悦、孙军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r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一、实习H的与要求: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证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
15、仪器的操作方怯,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间题打卜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耍求: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3 .能缈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二、实习任务及内容:(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1 .测区
16、:湖北省武汉市江受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O1.Io81班测绘区域2 .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O,等高距2m的20Cm某20cm的地形图。3 .内容:(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域记录计算手简、2h绘图铅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3)过程: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受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一枯草
17、、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触。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枳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下山间网荡者彼此声撕力竭的呼瞰.至F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屋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
18、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第一天,大家都没有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班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若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桃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
19、。乂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卜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1.(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找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雄。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段的寻点做f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
20、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情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FI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丁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星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
21、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下车,我们测用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一“地大i06,ei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将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O6T.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货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O6T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贡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
22、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O6T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H1.o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方芬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O6T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在17日的测绘中,我们补齐了东边的未知区域并利用“6点居于测区中心的位理优势向四周大量辐射测点,进一步完善了东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数据,并测得3条山脊线和2条山谷线。考虑到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给跑尺人员带来的巨大难度,虽然测点个数与前日相近,但我组的
23、测绘实习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个方向的地形图已具雏形测绘结束的时间又一次到来,两日的工作已使大家变得比较疲惫。12月19日,我们维续到龙泉山地区进行测绘。分析之前两天所描绘的测点位置,我们发现在测区的西南方向我组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决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点i32T,对测区西南方向展开广阔的测量工作,并对东北、西北、东南-:个方向补充适当数fit的测点。经过全组成分的共同努力,我们测量6组在12点之前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负贪绘图的同学开始了他后的绘制等高线的工作。13:20我们完成了在测区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中国地质大学,结束了4天的测量学实习。(二)持图实地跑点实习:1 .地点:
24、湖北省武汉市江豆区花山地区测量6组路线2 .任务:到达图上表示的9个指定地点中的至少5个,招实地编号标注到地图上3 .内容:(D全组成员集中分析地图,确定初始路线;(2)按照初始路线寻找指定点:(3)过程:20某某年12月18日髭,我们接到临时变更通知。由于武汉今日大雾,不便了观测,原定丁7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更改为识图实习.这样我们就要前往花山地区进行实地的鲍点了。今天,我们从测量工程系拿到的不是经纬仪、三角架和视距尺,而是张花山地区的地图。这是张已经泛黄的,1973年绘成的地图,上面采用的最接近成图时间的数据是1969年的。图上画9个框框,它们标注的就是我们组今天要到的地方。虽然每个小组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学 实习 报告 1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3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