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的通知.docx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的通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的通知(黑财预(2022)89号)省直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强化工作指导,提高绩效目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我们研究制定了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现予印发,供各省直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参考试行。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及时反馈省财政厅。黑龙江省财政厅2022年6月22日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为提升黑龙江省级部门(以下简称“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编制质
2、量,推动加强和改进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根据黑龙江省省本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指引。一、绩效目标及指标设置思路和原则本指引所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和事业发展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以及相应的成本控制要求。绩效目标通过具体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设置绩效目标遵循确定项目总目标并逐步分解的方式,确保不同层级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相互衔接、协调配套。(一)绩效指标设置思路。1 .确定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立项阶段,应明确项目总体政策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中长期工作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等,特别是与项目立项直接相
3、关的依据文件,分析重点工作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相关财政支出的政策意图,研究明确项目的总体绩效目标,即总任务、总产出、总效益等。2 .分解细化指标。分析、归纳总体绩效目标,明确完成的工作任务,将其分解成多个子目标,细化任务清单。根据任务内容,分析投入资源、开展活动、质量标准、成本要求、产出内容、产生效果,设置绩效指标。3 .加强指标衔接。强化一级项目绩效目标的统领性,二级项目是一级项目支出的细化和具体化,反映一级项目部分任务和效果。加强一、二级项目之间绩效指标的有机衔接,确保任务相互匹配、指标逻辑对应、数据相互支撑。4 .设置指标值。绩效指标选定后,应参考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
4、,科学设定指标值。指标值的设定要在考虑可实现性的基础上,尽量从严、从高设定,以充分发挥绩效目标对预算编制执行的引导约束和控制作用。避免选用难以确定具体指标值、标准不明确或缺乏约束力的指标。(二)绩效指标设置原贝J。1 .高度关联。绩效指标应指向明确,与支出方向、政策依据相关联,与部门职责及其事业发展规划相关,与总体绩效目标的内容直接关联。不应设置如常规性的项目管理要求等与产出、效益和成本明显无关联的指标。2 .重点突出。绩效指标应涵盖政策目标、支出方向主体内容,应选取能体现项目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的指标,突出重点。同时.,应将反映部门履职尽责、实现战略目标需要的绩效指标设置为核心绩效指标。3 .
5、量化易评。绩效指标应细化、量化,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绩效指标值一般对应已有统计数据,或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统计、调查、评判等便于获取。确难以量化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可使用分析评级(好、一般、差)的评价方式评判。二、绩效指标的类型和设置要求绩效指标包括成本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四类一级指标。原则上每一项目均应设置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工程基建类项目和大型修缮及购置项目等应设置成本指标,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具备条件的项目。满意度指标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一)成本指标。为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应当设置成本指标,以反映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成本。项目支出首先要强
6、化成本的概念,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对单位成本无法拆分核算的任务,可设定分项成本控制数。对于具有负外部性的支出项目,还应选取负作用成本指标,体现相关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公众福利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综合衡量项目支出的整体效益。成本指标包括经济成本指标、社会成本指标和生态环境成本指标等二级指标,分别反映项目实施产生的各方面成本的预期控制范围。1 .经济成本指标。反映实施相关项目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成本。2 .社会成本指标。反映实施相关项目对社会发展、公共福利等方面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 .生态环境成本指标。反映实施相关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二)产出指标。产出指标是对预期产出的描述
7、,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等二级指标。L数量指标。反映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数量,应根据项目活动设定相应的指标内容。数量指标应突出重点,力求以较少的指标涵盖体现主要工作内容。4 .质量指标。反映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达到的标准和水平,原则上工程基建类、信息化建设类等有明确质量标准的项目应设置质量指标,如“设备故障率”“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率等。省级项目支出设置“预算编制到项目率”为必设共性指标,反映项目预算编制细化程度。5 .时效指标。反映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情况。设置时效指标,需确定整体完成时间。对于有时限完成要求、关键性时间节点明确的项目,还需要分解设置约束性时
8、效指标;对于内容相对较多并且复杂的项目,可根据工作开展周期或频次设定相应指标,如“工程按时完工率”“助学金发放周期”等。省级项目支出设置“一季度预算资金累计支出率”“二季度预算资金累计支出率”“三季度预算资金累计支出率”“全年预算资金支出率”为必设共性指标,反映项目预算资金在年内重要时间点的使用计划。产出指标的设置应当与主要支出方向相对应,原则上不应存在重大缺项、漏项。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原则上均需设置(除“预算编制到项目率”外,还应另设其他质量指标)。(三)效益指标。效益指标是对预期效果的描述,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等二级指标。1 .经济效益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对经济效益带
9、来的影响和效果,包括相关产出在当年及以后若干年持续形成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引领行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2 .社会效益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效果,用于体现项目实施当年及以后若干年在提升治理水平、落实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服务民生大众、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履职或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效益。3 .生态效益指标。反映相关产出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效果,即对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包括相关产出在当年及以后若干年持续形成的生态效益。对于一些特定项目,应结合管理需要确定必设指标的限定要求。如工程基建类项目和大型修缮及购置项目,考
10、虑使用期限,必须在相关指标中明确当年及以后一段时期内预期效益发挥情况。对于具备条件的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应尽可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在予以货币化等量化反映的基础上,转列为经济效益指标,以便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比较。(四)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指标是对预期产出和效果的满意情况的描述,反映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及其他相关群体的认可程度。对申报满意度指标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开展满意度调查或者其他收集满意度反馈的工作。如“展览观众满意度”“补贴对象满意度”等。满意度指标一般适用于直接面向社会主体及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其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支出,其他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不设满意度指标。三、绩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 黑龙江省 财政厅 关于 印发 省级 部门 项目 支出 绩效 目标 指标 设置 指引 试行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