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
《重庆市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庆市巴南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O二四年四月(二)制度保障-27-(三)资金保障-28-(四)人才保障-28-(五)社会保障-28-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2、(2021-2025)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结合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等,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重庆市巴南区全域(含23个镇街,面积1825km2).规划对象: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相关的地质灾害。规划内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等。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巴南区地处重庆市主城南部、长江南岸丘陵地带,地质地貌形态多样,地表水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形成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条
3、件,是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284处。其中滑坡(不稳定斜坡)228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0.28%;危岩崩塌5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8.66%;地面塌陷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06%。共威胁1384户4000余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3.26亿元。(二)“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十三五”期间,面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严峻形势,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镇街党委、政府认真履行属地防治责任,区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区应急管理局、区气象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
4、努力,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专程1“十三五”规划及完成工作情况对或表序号突型境划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占比)I工程治理68处2(X12群测群防679处679处1(X13撤正或让Btt5EjI1.1.1.ASt1617人145.54地质灾害谒瓷汛前排查.汛中运查.汛后梭查,对提出申请的精号点过行谢氏户修开展年度三查和所号工作,克成了库区危岩、高位山体的谪女5应急处置每隼预计再处处置272次,紧急嵬险转移508人6宣传培训与双急演款早年对“BJ,”网格化人员独行防灾知识诒讥;备率超炽一次全区地质灾杏应急演癖光或年度地灾知识培刮,区圾每年开展1次的珞合应急而绿或地点灾咨专项演各地灾点进行了单点
5、应急演练“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184起,开展应急处置272次,紧急避险撤离转移人员508人。因处置及时有效,未造成人员伤亡。“十三五”期间,实施工程治理68处,避险搬迁1617人,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414处,减少受威胁群众7164人,成效显著。筑牢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重点将片区负责人周报和群测群防员监测信息上报率、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成情况、单点简易避险演练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等方面纳入区减灾委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全面落实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属地”责任,规划自然资源、应急、气象、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行业主管
6、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属事”责任,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部门协作、地勘支撑、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持续开展巡排查,查清风险隐患。按照群专结合工作机制,上下联动,部门协调配合,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三查”、新生地质灾害风险点排查以及旅游景区、学校、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排查。开展重大基础地质灾害调杳;完成我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运用InSAR技术、光学遥感技术,全区地质灾害InSAR综合遥感早期识别工作实现全覆盖;实施了3处高位地质灾害调勘查。对调查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落实防范措施。多层级开展监测预警,健全监测
7、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体系,落实376名“四重”网格员(基准年2020年数据)做好群测群防工作,累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3800余份、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明白卡19500余份。会同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十三五”期间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20余次10万余条。构建多部门联合会商制度,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三五”期间,对2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专业监测,对392处(基准年2020年数据)地灾隐患点全部纳入了群测群防。多层级、多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努力提升防灾避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十三五”期间,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20余次;印制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8、单、宣传册等3万余份;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625”全国土地日等活动为契机,会同区级相关部门、驻守地质队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多渠道筹措防治资金,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757.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18.9万元(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项资金818.9万元),市级财政资金838.45万元。区财政资金投入5500余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7200余万元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更高、更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
9、治工作。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针对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对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作出重要指示。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
10、年,全市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综合防治体系,明显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提高事故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加强灾害综合监测侦警能力建设。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建立完善全区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全力持续推进地灾搬迁和工程治理”。这为我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落实这些要求,需进一步加强地质隐患风险调查排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提升风险全面管控水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
11、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有效实施紧急避险撤离,全力确保人员安全。2 .地质灾害仍呈高发频发态势。我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暴雨、连阴雨、旱涝急转交替等灾害性天气多,且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在我区独特山地丘陵地貌及复杂地质条件下,成灾风险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活动增多,地质灾害风险不断增大。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区地质灾害仍将呈高发频发态势。3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有短板,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受技术手段、方法和认知能力所限,难以提前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能力需进
12、一步提高。我区城市建设、山区道路沿线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较为突出。部分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技术力量薄弱、装备配置不足,部分“四重”网格员防灾责任意识不强,部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高,安全意识和身心健康保护意识不强,基层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区仍以隐患点管控为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支撑地质灾害防治深度不够,对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措施不多。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
13、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根本遵循,贯彻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部署,紧紧围绕全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关键问题和迫切需求,以提升防治能力、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部署“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我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巴南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以及平安巴南建设提供坚实的地质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
14、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系统观念,聚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短板和重点防治对象,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合理部署,有效防范重大地质灾害问题。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强化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早期识别,加强监测预警,推进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加强宣传培训及避险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积极推进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5、。按照“属地”、”属事”原则、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严格履行地方党政领导责任制规定,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其他成员直接领导防灾主体责任。区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城市管理、农业农村、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对行业地质灾害的统筹监管责任和各领域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的专项监管责任。依法防灾、科技减灾。持续加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宣传贯彻力度,在源头上管控不当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探索采用
16、新方法、新技术,努力提高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水平。(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区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综合防治体系,明显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健康环境影响显著减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巴南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提供地质安全保障。隐患识别取得新突破。利用市级综合遥感成果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完成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价工作,有序实施重点区域和重要隐患点的调勘查工作,查明全区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夯实防灾基础。监测预警迈上新台阶。强化群测
17、群防员的业务培训,一对一精准监测,提升监测预警业务技能。通过改善群测群防员工作条件、提供各类保障等手段提高工作积极性,使触角更加灵敏,监测更加有效。综合治理实现新成效。实施“有重点、分层次、多手段”的综合防治,加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基本完成威胁人口聚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减少受威胁人员约1022人。基层能力得到新提升。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提升“四重网格员防灾责任意识,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营造防灾减灾群测群防、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努力推动形成全民防灾新格局。专居2巴,区地陆灾害?治“十EI五”规划主姿指标关曼序号指标名称单C1.指标快指标属
18、住说明谓变评价1也以灾害jt次5约束佳H警7地谈完书群制饼陆思青军%100妁求性8地旗灾害二级货业匿测个1妁柬住9地鹿灾害令仃结台智能化城测Si警建设个259ftJUtt年合防治IO地,灾富工程治星小18预期性减少殳威胁群众422人11地鹿夫害庠1.火置个仅1预阳性12地质灾害葩险杯民收注人600懵期性其中高风除区M5人能力琦设13WH低讯朝驻守技术服务镇街23为束性腹萱全区14地妖灾害视险演竦覆羞军100tJRtt15地政火害防治将削人次18000预期性徐合效效16域少女或外人致人1022预期性17地战灾害防治保护财产万元32600祇期性18社会满意度%分95预阳性三、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区
19、和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1.划分方法。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将全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非易发等四级。我区全域划分为16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2个中易发区、14个低易发区、2个非易发区。2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分布于麻柳嘴镇-木洞镇长江沿岸地段、双河口镇-丰盛镇丰盛背斜两翼、石龙镇北东侧山区、接龙镇-石滩镇北侧山区、环樵坪山、圣灯山镇北东侧山区以及安澜镇北侧、东南侧山区地带,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土质滑坡,在斜坡顶部陡崖发育有危岩崩塌以及沿江库岸,地层以泥岩、砂岩为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85.47km2,占全区总面
20、积的4.68机3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分布于区内东侧麻柳嘴镇-东温泉镇-石傩镇大部分区域、中部惠民镇明月峡背斜两翼、安澜镇石油沟背斜两侧两翼、西部南泉街道-一品街道南温泉背斜两翼等广大山区地段,主要跨越南温泉背斜、石油沟背斜、明月峡背斜等构造,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土质滑坡,斜坡顶部陡崖发育有危岩崩塌,地层以泥岩、砂岩为主。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816.41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4.73%o4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分布于区内东南部石滩镇、中部双河口镇-姜家镇-接龙镇沿线一带、二圣镇-姜家镇沿线一带、中部南泉街道-南彭街道-一品街道沿线一带、南部圣灯山镇老鹰山向斜两翼、西部李家沱街道-一品街
21、道沿线大部分区域,从西向东主要跨越金鳌寺向斜、南温泉背斜、老鹰山向斜、洛渍向斜、桃子荡背斜等构造,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土质滑坡、岩质滑坡,斜坡顶部陡崖发育有危岩崩塌,地层以泥岩、砂岩、灰岩为主。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888.9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8.71%。5 .地质灾害非易发区。该区分布于区内李家沱街道-花溪街道建城区一带、龙洲湾街道-莲花街道建城区一带,跨越重庆向斜,地形平坦,地层以泥岩、砂岩为主。地质灾害非易发区面积34.1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87%o与程3巴南区他而夫富岳发分区一览表分区面枳(kn2)面枳占比%)分区内坨灾点(个)地灾点个数占比%同比(-+=Z时期面权(kn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巴南区 地质灾害 防治 十四 规划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3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