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建筑中高温水集中空调系统技术规程》.docx
《《旅馆建筑中高温水集中空调系统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馆建筑中高温水集中空调系统技术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TCECS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旅馆建筑中高温水集中空调系统技术规程DesignstandardofmediumandhightemperaturesystemforCentra1.airconditioninginhote1.bui1.dings拟改名为(公共建筑集中空调中高温系统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ofmediumandhightemperaturesystemforCentra1.airconditioninginpub1.icbui1.dings)(征求意见稿)(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有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并附上)XXX出版社1.0.1为执行国家有关节
2、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府集中空调冷源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满足经济社会高版星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程。1.0.2本标准适用新建、扩建和改建公共建筑以及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集中空调冷水系统的设计、运行策略及管理应执行本规程。1.0.3新建、扩建和改建公共建筑以及既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2.0.1公共建筑pub1.icbui1.ding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2.0.2既有建筑existingbui1.ding已经建成的建筑,2.0
3、.3集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mediumtemperatureco1.dwatersystemofcentra1.airconditioning设巴集中冷水的空调冷源系统,冷水系统供水温度在972C范圉内,冷水供回水温差不低于5t的集中空溺水系统,称之为集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2.0.4集中空调高湿冷水系统hightemperatureco1.dwatersystemofcentra1.airconditioning设置集中冷水的空调冷源系统,冷水系统供水温度在1619C范围内,冷水供回水淑差不低于3匕的集中空调冷水系统,称之为集中空调高温冷水系统.2.0.5除湿空调系统dehumidifyinga
4、irconditioningsystem为了满足建筑功能房间除湿需求,单独设置的除湿系统,根据除湿的空气介质来源可分为新风直流除湿系统、循环风除湿系统、新回风混合除湿系统,除湿空调系统的冷源有冷水系统、热泵宜膨系统、冷水+热泵直膨混合系统等。2.0.6干式空调循环风系统dryairconditioningcircu1.atingairsystem采用集中空调高温冷水系统为建筑空调房间供冷,全空气空调机组、风机盘管设翼为室内循环风换热时,冷水盘管表面温度高于回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系统,称为干式空调循环风系统。2.0.7中温冷水机组mediumtemperaturewaterchi1.1.er
5、以9I2C为额定出水温度的冷水机组。2.0.8高温冷水机组hightemperaturewaterchi1.1.er以I6T9C为额定出水温度的冷水机组。3.0.1应通过经济技术分析,确定集中空调冷水系统采用中温冷水系统、高温冷水系统。3.0.2空冏冷水系统采用中、高温冷水系统时,应满足末端空调系统对降温除湿的耍求。303局部功能空间采用中、高温冷水系统不能满足降温除湿要求时,应设置合理解决措施。3.0.4集中空调中、高温冷水系统采用电制冷主机时,宜优先选用悬浮型轴承冷水机组。4.1 一般规定4.1.1 集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设计工况下,用户空调末端设备冷水入口温度不应低于
6、9C,运行温差不应小丁5C.2冷水机组直接供应冷水的集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冷水机组的设计工况供水温度不应低于9C,运行温差不应小于5C,3当家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差为5七时,系统供水温度不宜低于1.it。4.1.2 集中空调高温冷水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I设计工况下,用户末端设备冷水入口温度不应低于I6C,运行温差不应小于3C。2冷水机组直接供应冷水的系统,冷水机组的设计工况供水温度不应低丁I6*C,运行温差不应小于3C,不宜小于4七。4.1.3 系统设计,当末端为干式运行时,干式空调系统的设计工况冷水供水温度不应低于空调末端设备进风空气参数的露点温度。4.1.4 大温差中温冷水系
7、统,冷水系统供水温度宜采用9C,回水温度宜采用17;4.2 中、高温冷水系统标准工况4.2.1 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中温冷水系统5T温差运行时,标准工况(名义工况)为:1 .蒸发器:冷水出口冷水温度11*C,每kW制冷量对应的冷水流量为172kg(hkW):2 .冷凝器:水冷式系统,冷却水进口水温30C,每kW制冷量对应的冷却水流量为201.kgh;风冷式系统,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为35C。3 .蒸发器水侧污垢系数0.0176m.C/kW.水冷式冷凝器水侧污垢系数0.044m*CkW,4 .2.2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MSI,按本规程421条规定条件下的性能
8、系数(CoP)不应低表422中的数值:衣4.2.2标准工况(名义工况)冷水出水温度I1.C时中温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类型(ir出水工况)名义制冷量CC(kW)定频性能系数cop(ww)变频性能系数COPWW)水冷涡旋式CC5285.7螺杆式CC3006.26.3300CC5286.66.7528VCCSII636.76.8CO11636.76.8常规离心式CC11637.06.8116321107.26.9悬浮离心式(磁悬浮)(气悬浮)CC3007.1300CC528三7.3528CC1163一7.611632110一7.8风冷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不限制3.5蝶杆式不限制
9、3.65 .2.3采用电机浜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中温冷水系统8C温差运行时,机组标准工况(名义工况为:1 .蒸发器:冷水出口温度9tC,每kW制冷地对应的冷水水流量为IO7-5(kg(hkW);2 .冷凝器:水冷式系统,冷却水进口水温30C,每kW制冷量对应的冷却水流蛾为201.(kg(hkW):;风冷式系统,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为35C。3 .蒸发罂污垢系数OOI76m,CkW,冷凝器污垢系数0.(4mC/kW。4 .2.4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按本规范423条规定条件卜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424中的数值:表423标准工况(名义工况)冷水出水温度9
10、P时中温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类型(9,C出水工况)名义制冷量CC(kW)定频性能系数COP(W/W)变频性能系数COPWW)水冷涡旋式CC5285.5螺杆式CC3005.55.6300CC5286.26.352811636.46.5常规离心式CC11636.46.3I16321106.66.5悬浮离心式(横悬浮)(气悬浮)CC300一6.8300CC528一6.9528VeCSII63一7.011632110一7.2风冷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不限制3.3蝶杆式不限制3.55 .2.5公共建筑集中空调冷水系统采用高温冷水系统时,宜根据建筑功能的定位、室内设计参数合理确定高温冷
11、水系统供水温度。当集中空调高温冷水系统的末端设备为干式运行时,表冷器不结露为高温冷水系统供水温度设计则。6 .2.6高温冷水系统供回水温差应根据使用需求、空调末端设备换热能力确定。427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裔温冷水机组标准工况(名义工况为:I蒸发器:冷水出口温度16C,每kW制冷班对应的冷水系统4C运行温差时冷水水流量为215kg(hkW);7 .冷凝器:水冷式系统,冷却水进口水温30C,每kW制冷量对应的冷却水水系统5C运行温差时的冷却水流量为201.(kg(hkW):风冷式系统,冷凝滞进气干球温度为35C。8 .蒸发器污垢系数OQ1.7611TCkW,冷凝器污垢系数
12、0.04411TCkW.428采用电机出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按本规程427条规定条件下的机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J表428中的数值:表4.2.8标准工况(名义工况)冷水出水温度I6C时高温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类型(i6r出水工况)名义制冷量CC(kW)定频性能系数COP(W/W)变频性能系数copvw)水冷涡旋式CC5286.5骡杆式CC3007.0300CC5287.2528CC11637.57.2CO11637.67.2常规离心式CC11637.98.5116321108.18.7悬浮离心式(磁悬浮)(气悬浮)CCW300一8.5300VCCW528一
13、8.7528VeCW1.I63一8.911632110一9.2风冷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不限制3.6螺杆式不限制3.74.2.9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1.V)应按下式计算:NP1.V=I.2%A+32.8%B+39.7%C+26.3%D(4.2.9)式中: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AV),冷却水进水温度30C冷凝沿进气干球温度35C;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AV),冷却水进水温度26C/冷凝潜进气干球温度3I.5,C;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AV),冷却水进水温度23七/冷凝那进气干球温度28匕;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V),冷却水
14、进水温度19C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4.5C。4.2.10当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1.V)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1.V)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4.2.9条的规定;2定频水冷冷水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1.V)不应低于表4.2.131中的数值;3变频水冷冷水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1.v)不应低于表4.2.10-2中的数值.表4210-1定频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1.V)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9。C工况NP1.V(W/W)11工况NP1.V(W/
15、W)16工况NP1.V(W/W)水冷涡旋式CC5285.56.58螺杆式CC3007.78.18.3300VoCW5287.88.18.8528CC11637.98.59.0CO11638.18.69.1富规离心式CC11636.26.57.021107.07.27.7风冷蒸发冷活塞式/涡靛式不限制3.74.04.5却螺杆式不限制3.74.04.5表42132变频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1.V)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9。C工况NP1.VH0CX况NP1.V16。C工况NP1.V水冷涡旋式CC528一一螺杆式CC3008.38.69.830021109.010.216.0悬
16、浮离心式(磁悬浮)(气悬浮)CCS3009.511.016.53002110风冷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不限制4.04.44.8螺杆式不限制4.04.44.843水蓄冷系统43.1水蓄冷系统蓄冷水池蓄冷、释冷的运行参数应根据用户(W冷水系统的运行参数合理确定。43.2用户他冷水系统运行参数为供水9C、回水17C时,间接供冷的水荒冷系统蓄冷水池芾冷温度宜为4C、蓄冷水系统经释冷换热后回水温度不宜低于1.5*Co4.33用户侧冷水系统运行参数为供水I1C、回水I6C时,间接供冷的水蓄冷系统蓄冷水池蓄冷温度宜为4C、蓄冷水系统经样冷换热后回水温度不宜低于15C。4.3.4用户侧空调末端系统采用温、湿度
17、分别调节系统时,部分负荷水蓄冷系统参数设巴宜满足调湿空调末端水系统运行,高温末端水系统在设计工况宜优先开启高温主机供冷。部分负荷水蓄冷系统过渡季节当水池蓄冷量大于调湿系统冷负荷时,应设置蓄冷水池群冷为而限调温末端服务的措施.5末蟠设计5.1 全空,空调系统5.1.1 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时,空气处理机组应经计兑后选型,计算内容应包括:I空气处理过程1.D计算,确定合理的送风参数:2空谢机组换热器盘管选型计算:5.1.2 采用集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建筑,除湿需求较大的局部功能房间宜优先选用双温冷源空调系统。5.1.3 空气处理机组选用应核杳风阻、水阻,盘管水阻力不宜大于40kPa,舒
18、适性空调系统空气处理机组设计风量下的风阻不宜大于400Pa.5.1.4 当冷源系统是水蓄冷系统时,全空气空调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的水系统应采用大温差设计。5.1.5 采用高温集中冷水系统时,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除湿功能应采取经济技术合理的措施,宜采用以卜几种方式:I设置低温冷源的系统,宜选用双表冷器空气处理机组:2无低温冷源的系统,宜在i温冷水表冷滞后设置电机驱动直膨式压缩系统,其冷凝潺宜外置,采用风冷或高温冷水冷却。3其他独立的除湿系统。5.1.6对于有较高循环风量要求的全空气空调系统,运行风量大于消除功罐房间余热、余湿计算风量时,应采取措施减小或消除再热。宜采用温湿度分别调节或二次【可风系统,显热
19、处理宜采用而温冷水系统或大温差中泡冷水系统。5.2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5.2.1 建筑采用集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时,风机盘管应具备相应的降温除湿能力,当盘管进风端空气干球温度不大于27C、相对湿度不高于60%时,盘管额定工况出风参数温度不大于I5C。5.2.2 建筑采用集中空调中温冷水系统时,新风经新风机组处理后,送风参数设置不应增加室内湿负荷。5.2.3 用集中空调高温冷水系统风机盘管干式运行时,宜配置积水盘、临时排水接管。配合风机盘管干式运行的除湿新风系统,除湿能力应有.12的冗余系数。5.3 福射空调+新风系统5.3.1 采用新风除湿、辐射系统调节温度的系统,战新风除湿系统应设置1.1.1
20、.2的冗余系数。5.3.2 辐射空调水系统的末端应设置调节措施,控制辐射板表面温度-533冷辐射表面严禁设置在有热湿空气侵入的区域。5.3.4 冷辐射表面宜设置在侧堵、天花等高位,不应被遮挡。5.3.5 对显热较大房间、冷辐射设备布置困难房间,宜采用新风诱导、机械动力循环风诱导等方式,增强冷辐射设省的对流换热能力。5.3.6 辐射装置的表面,应采用吸收热辐射效率高的颜色和材痂。5.4 其他5.4.1 新风系统应具备过渡季节加大新风运行的措施。5.4.2 温、湿度分别调节系统,设置常规高温冷源系统时,新风系统设计宜采用高温冷水预冷。6检测与控制6.1 一般规定6.1.1 中、高温空调系统的检测与
21、控制应遵照民用建筑供暧通风与空气条件设计规范(GB50736)执行。6.1.2 集中空调中、高温冷水系统应设置臾中监控系统,预留与楼宇智能化的通讯接口,合理设置管理、监控权限。6.1.3 当冷源系统设笆为双温冷水系统时,宜分别设置冷源供冷量计量。6.1.4 集中空调中、高温冷水控制系统宜采用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控制。6.2 水系统检冽与控制6.2.1 水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包含以下内容:I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2系统控制程序中宜统计全年负荷数据,负荷统计宜按小时间隔对应有室外湿度、湿度等气象参数。3系统控制宜设置为预控机制,根据气象参数及冷水供回水参数、流S.对冷源主机的制冷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馆建筑中高温水集中空调系统技术规程 旅馆 建筑 中高 温水 集中 空调 系统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4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