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PT、APTT、TT指标定义、凝血途径及临床意义.docx
《临床PT、APTT、TT指标定义、凝血途径及临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PT、APTT、TT指标定义、凝血途径及临床意义.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临床PT、APTTxTT指标定义、凝血途径及临床意义官方定义指标的定义:凝血的原时间(PT):血浆与凝血活酶试剂(例如组织因子和氯化钙)反应后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与适量氯化钙、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如白陶土)反应后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凝血酶时间(TT):血浆中加入一定活性单位的凝血酶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所需要的时间。凝血途径血液凝固是凝血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生成纤维蛋白,促使血液凝固的过程。机体的凝血需要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参与。如卜.图所示,凝血系统根据触发凝血方式的不同,凝血途径的上游分为外源凝血途径(粉红区域)和内源凝血途径(蓝色区域
2、),K游为共同凝血途径(绿色区域)。外,凝途径IWK-内IUh途径mT三u-GPwXa&*.嘴,_生(M*fno(HmtOua*fnt(a根据参与的凝血途径不同,可将凝血因子分类如下(a代表活化):制血途径起始因子与因子授形成秘质内源性目血途径X1.1.XII.XI,IX,VIII,Ca2*VIII-IXa-P1.-Ca外源性血途径TFTF4VII,口2TF-VIIa-Cai-共同凝血途径XI,II.Ca2,V.X,X1.1.1.奸雄做白备注:纤维蛋白原一因子I;TF-因子Hh,Ca2+-因子IV;P1.-磷脂根据定义,PT实际上是指检测时加入了可以启动外源凝血途径的激活剂,若外源凝血途径或共
3、同凝血途径(粉红色+绿色)中需要的物质发生改变则会造成PT延长或缩短。类似的,APTT是指检测时加入了可以启动内源凝血途径的激活剂,若内源凝血途径或共同凝血途径(蓝色+绿色)中需要的物质发生改变则会造成APTT延长或缩短。FT和APTT都是指在临床实验室模拟体内自然凝血的过程。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了参与各H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的量或者功能改变。区别点在于:PT=外+共同APTT=内+共同结合上面凝血因子分类表格,引起PT和APTT改变的凝血因子就显而易见了。PT检测时加入的激活物包含TF和Ca2,因此PT延长可见于的外源途径凝血因子(VIJ)或共同途径凝血因子(I、II、V、X)缺乏或者活性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PT APTT TT 指标 定义 凝血 途径 临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4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