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宗教景观.docx
《印度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宗教景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宗教景观.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印度电影中无处不在的趣景观摘要:印度虽然是一个现代世俗的国家,但宗教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公共政治、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无处不在,更何兄印度教是其文化的主流。因而即便作为现代性文明载体的电影也与印度宗教在各方面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从影片内容到叙事形杰,乃至影片在民众中的观影流传,都深深地刻有宗教影响的印记,宗教作为印度文化的因子,叁与到电影形塑印度的大众文化乃至国家形态。关键词:印度电影;印度教;宗教景观;文化景观如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印度也是一个现代世俗国家,而且是全球人口最多的联邦制民主国家,采取现代共和制,其宪法明确规定印度是议会制的社会主义世俗民主共和政体SovereignSocial
2、istSecularDemocraticRepublicWithaParIiamentarySyStemOfGOVemment),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理拥有治理实权,总理人选由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并由其任命。但是,尽管宪法强调印度/国家为“世俗”政体,但是宗教在这个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的日常生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到她都嵌有宗教的身影。2021年印度突然迎来第二波更严重的新冠肺炎大疫情,其中也有部分因素是因为印度教的大壶节导致了至少910万的信徒齐聚恒河而导致超级传染。而且突出的一点是,印度可能是世界上宗教影响颇为突出和宗教种类与派别最为多元复杂的国家。这些宗教色彩既是印
3、度电影重要的表现对象,也是决定印度电影文化景观特点的基本传统。一、多元宗教无处不在的世俗国家宗教在印度历史久远,其中印度教是主流,它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IoOO年左右的吠陀时期吠陀教,中间发展至婆罗门教(约公元前IOoO年至公元荫400年),而后逐步发展成印度教(约公元前400年)o公元纪年前后传入中国并繁荣至今的佛教,也是于公元前5世纪在印度北部(今尼泊尔境内)产生的Il公元7至8世纪开始进入印度的穆斯林,于12世纪建立政权,逐渐占据了印度的统治地位,并和本地的印度教势力形成对峙。伊斯兰教的进入带来L种新的文化,并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方面接受印度当地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当
4、地施加影响,与本土文化融合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伊斯兰文化。此外,加上其他各种宗教,以及众多的小王国,南亚次大陆的宗教就更加多元复杂。17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在英国殖民者取得统治权后,继续利用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进行殖民统治;同时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也随着殖民者而传入印度。1947年印度从英殖民统治下独立,也因为宗教的对立,而根据“蒙巴顿方案”分裂成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共和国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如今依旧战火不停的克什米尔地区便是因为穆斯林居多、但统治者为印度敬的王公,导致这个小王国没有及时完全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而是被两个国家各占据一部分,冲突一直延续至今。独立后的
5、印度,没有因为1950年1月体现世俗观念的宪法的颁布而出现宗教弱化的现象,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SikhSm)、佛教、基督教、天主教、者那教(Jaina)等,都在印度有着自己的存在,甚至都分为很多宗教派别。印度宗教在印度社会中的影响力很大,这点在印度政治冲突中可以看到。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印度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宗教冲突:比如1980年6月,一批锡克教分离主义分子主张速立独立的阿姆利则建立卡里斯坦政府,鼓吹锡克独立建国,1984年6月,英迪拉甘地政府强势武力镇压,英迪拉甘地被锡克教卫兵复仇刺杀,引发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之间的血腥冲突;185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多次导致流血事件,
6、比如“1992年,在北方邦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姒容下,30万印度教狂热分子冲入阿约迪亚,捣毁巴布里清真寺,引发印度各地大规模的教派流血冲突5186。不仅各宗教团体的极端派挑起宗教冲突,政党也会为了选举等政治利益而借力宗教冲突,除了本是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的印度人民党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一贯奉行世俗主义政治的国大党为了与印度教派主义政党争夺政权,开始在世俗主义和运用宗教之间摇摆,大打教派政治牌,成为印度宗教问题的间接支持者,1186让宗教成为印度选举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印度宗教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原因自然很多,但同宗教在印度民众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并具有极大力量密切相关。英国学者曾用十
7、多年时间在印度做田野调查,试图为印度教下定义,后未得出的结论是印度教既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进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21世纪,印度信教民众数量依然非常可观。据2001年调查数据显示,印度有1028亿的公民信教,相对于13亿的人口,这几乎是全民信教了;其中印度教为第一大宗教,占信教民众的80.5%,第二是穆斯林.占134%,紧随其后的是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以及其他。2宗教通过信仰、传统习俗、仪轨和节日等形式作用于芸芸众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宗敦流派也通过新的媒体传递其宗教思想、施加宗教影响。排名第一的印度宗教电视台是山斯卡尔(SanSkar,“行慈”),其次是阿斯塔(AStha,“
8、信任D,宗教流派的教义随着无线电视的宗教肥皂剧流行而推广,而后随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新的宗教节目(演讲、音乐节目)推广,现在阿斯塔和山斯卡尔等电视频道非常受欢迎。卡带和CD的宗教音乐卖得非常好,VCD和DVD让宗教电影再次流通。其他媒体的宗教内容也非常兴盛,互联网能够提供在线敬拜(PUjaS)获取宗教文本、宗教历史等内容,甚至手机也提供短信祝福和宗教铃声。网162因此,宗教的痕迹已经深深印刻在印度民众日常生活中,造成印度的民族文化也具有显著的宗教特色,.自古以来印度宗教特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的渗透作用,使得印度没有一种具有文化性质的东西不带有宗教意义”4。二、宗教作为信仰在电影中皆遍存在印度宗教文
9、化的特黠自然也赋予了印度电影具有这一民校特点。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宗教一直是其重要题材来源和文化价值基础之一。欧美不少电影来自于基督教文化,许多故事源自圣经,比如基督最后的诱惑(TheLastTemptationofChrist),耶稣受难记(ThePassionoftheChrist),等等,而富有基督教精神和元素的影片更是以海量计。中国则是佛教影响很深,许多神话都与佛教有关,西游记最为明显,其次很多武打动作片也与佛教僧侣及信众分不开。但是,印度电影的宗教文化景观同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在印度,宗教进入电影近乎是全方位的,“很少有电影表现出宗教的缺失,许多似乎通过命运、美德
10、和救赎的运作从而具有一些神圣秩序的世俗模式的电影,通过它们的神圣或超人的品质,将这些思想重塑成有意义的,同时也强调个人的灵性”34。甚至有学者认为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宗教,因为“电影也像宗教一样,它呈现和检视图像、关系、思想、信仰、欲望、恐惧,并且通过自己的特殊方式(比如明星近乎神圣的形象)来实现35。尤其对于那些痴迷电影的普通观众来说,电影巨星有如神一般的存在。在印度各语种的电影中,宗教作为印度民众的信仰普遍存在,一些歌词直接表现宗教的内容,甚至一些影片片头就展现神的图像,比如宝莱坞生死恋(Devdas.2002)就是以杜尔迦(DUrga)神像开始,而后是一些神像壁画,再配以宗教风味的音乐。宗教
11、融入印度民众的日常,因此必然会呈现在叙事中,且作为显性的叙事元素存在。比如摔跤吧!爸爸中,父亲要做鸡肉给两位女儿加强营养,但信教的母亲却因为吃素,不允许在厨房用她的厨具,给本就因训练女孩而四处碰壁的父亲增添更多烦扰;在厕所英雄中,人们甚至见面打招呼都是说女神万岁”,天下雨了,也是神在嘲笑他;乃至村委会讨论修建厕所与否,也是运用宗教典籍的经文进行辩论交锋。在印度历史题材影片中,宗教的色彩则更为浓厚。比如巴霍巴利王:开端(2015),希瓦养母不断给湿婆神林伽塑像浇洗,希瓦把林伽塑像报到瀑布下;两代母亲在祈福节为了给儿子消除厄运,需头顶火盆赤脚走到神庙,杀死恶魔之王;时不时出现一些神像,比如大象神等
12、。即便一些科幻片中也是离不开宗教因素,比如宝莱坞机器人之恋(EnthiranZIheRobot.2010),机器人吸附歹徒的金属器物之后形成了一个神像的造型,使得周边民众赶紧顶礼祭拜。宗教仪式往往成为印度电影重点表现的对象,包括各种宗教节日时常出现。比如洒红节在很多影片中都存在,厕所英雄(2017)便表现了两次的洒红节,为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关系处理提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表达,甚至在中国的电影大闹天竺中,也有不少篇幅展现洒红节。婚姻是人生重要的阶段,对于印度教徒而言,更是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婚礼仪式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很多影片都会展现婚礼过程,比如夏尔马的新娘(HumptySharmaKiDuIhan
13、ia.2014),塔奴嫁马努之婚后围城(TanuWedsManuReturns,2015),摔跤吧!爸爸(2016),等等。这些影片根据剧情的需要决定婚礼展现的篇幅,因为婚礼是一个比较繁曳而又庄严的过程,根据地区和宗教流派而有差异,传统印度教婚礼完成七道步.骤和一套誓言后,新郎新娘才是合法的夫妻。在三傻大同宝莱姆(2009)里,皮娅逃婚跟随法罕和拉加去寻找兰彻,是在新娘和新郎完成转圈之前。婚礼的华丽和隆重也符合电影视听表现的优长,可以实现丰富的叙事效果。宝莱坞生死恋中,帕罗已经不可能和德维达斯结婚而必须他嫁了,但导演还是花了不少篇幅去展现帕罗的婚礼,呈现印度教的婚俗:穿着美丽华服的帕罗被穿着白
14、衣的德维达斯牵向婚礼现场,而后帕罗被拱拾着围若新郎转圈,穿着华服的女宾客们向她抛洒鲜花箫并不时发出喝彩的吼声,低沉的歌声郁郁绕梁,本是欢歌却无奈悲唱,浓墨重彩地渲染有情人因身份差异而难成香侣的无尽哀伤。歌舞是印度传统文化的显著载体,也是宗教的重要表达形式,所以一些宗教仪式演化成极富冲击力的歌舞场面,在电影中被极力铺陈,比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2015)开头,男主角便率领众人在猴神塑像面前为观众奉献了一段精影的舞蹈;双龙会2:心灵感应(Judwwa,2017)开篇也是一段大象神面前的歌舞。在宝莱婚生死恋和帝国双壁3(BajiraoMastani,2015)两部影片中,都有在重要的节日里两位女主角一
15、起为观众奉献精彩绝伦的歌舞,为亲人祈福而起舞,尤其是宝莱坞生死恋,帕罗和舞女是在杜尔迦神像蕾起舞。宝莱坞生死恋中通过歌舞突出了印度西孟加拉邦人对杜尔迦女神的信仰和对杜尔逐女神节庆祝的重视程度,烘托出了在某些特定的宗教节日中,原本等级森严的印度教徒们也可以融为一体,但这些时刻总是短暂的。其次,印度电影宗教文化的价值观具有自己的特色。印度文化中的宗教性体现在:(1)都视物质、崇尚精神的观念;(2)崇拜神灵、为神奉献的观念;(3)崇尚再生、不惧死亡的观念;(4)忽视时间,淡漠历史的观念。5这些观念也浸润在印度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宗教信仰自然也体现在印度电影人的创作思想中。“崇拜神灵、为神奉献在大部
16、分影片中都能体现,不管是历史题材的如巴霍巴利王中,到处都有祭拜神灵的场景存在,即便现实题材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男主人公帕万的所有行为的原动力就是因为对哈努曼猴神的崇拜。哈奴曼猴神,绝不撒盗,而且能够跨越国界,面向正义一往无前,忠诚、勇敢且充满随力,所以帕万哪怕面对边境线上巴基斯坦的巡逻兵,也是坦言相待。而“鄙视物质、崇尚精神”的影片则是那些超级英雄等影片所宣扬的主题。比如剌激就是惩治恶人、劫富济贫,寻求刺激、完成目标后,主人公就回到警局任职,而没有像好莱坞的一些影片一样,侠盗自己最后也会获得不菲财富。而遇上我的真命天子,美丽的公主最后没有和国王结婚,而是去跟一位平民共谱爱曲。至于“崇尚再生、不
17、惧死亡”,印度的商业电影一般都是以喜剧结尾,但也有影片表现不惧死亡的精神境界。比如幻影车神3(Dhoom3,2013)虽然表现的是一对替父报仇的侠盗式的双胞胎,但最后两个人也是微笑着从电站大坝一跃而下;泛美73(Neerja.2016)表现的就是美丽温柔的空俎为了保护儿童,在恐怖分子的威胁下毫不退缩,最后英勇牺牲。巴霍巴利王:开端里的王子,在最后面时下属的尖刃,也是从容赴死。“忽视时间,淡漠历史”属于一个特别抽象、近乎哲学的蜕念,这很难在影片中直接找到对应。但不管怎样,印度宗教性的内容在影片中无欠不在,并呈现出印度民演宗教的特色。宝莱坞电影基本上就是印度教的文化宣扬与传承。三、宗教宽容和宗教冲
18、突作为电影的叙事动力由于印度电影中宗教文化的普遍存在,所以电影也会常常采取宗教关系作为叙事动力,其中宗教冲突和宗教宽容成为印度电影颇为常见的动力。这种叙事动力的建构特征既是印度宗教文化传统和宗教现实所决定的,也是由世俗国家中人们希望超越宗教某些不合理规定而构建和谐、宽容、自由、幸福的社会梦想所需要的。印度教信仰多神论,内部本身也诸多不同,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性宗教崇拜和宗教仪轨,而印度不同的宗教又那么多,教义的不同导致印度历史上及当下都产生了很多矛盾。印度很多有宗教因素的电影都会表现宗教之间的不和谐,比如枭雄(Raees.2017),沙鲁克汗扮演的穆斯林瑞伊斯制止了属下在经济窘迫时不向印度教区送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印度 电影 无处不在 宗教 景观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