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兽医病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病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兽医病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分/题,共30分)1.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与转归规律及其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变化的一门学科。2.Stress(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应激原)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3 .缺氧供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或组织用氧过程障碍,从而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功能、代谢和形态机构的改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的病理过程。4 .发热是指恒温动物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烟加,散热减少,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高于正常值0.5),并伴有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和代谢的改变.5 .Dehydration(脱
2、水)是指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6 .溃疡皮肤或黏膜上经久不愈的病理学的肉芽。7至缩已发育成熟的组织、耀官,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8 .炎症是由致炎因子引起的,凡能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皆可成为致炎因子.9 .绒毛心随病程的延长,近心包壁层和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开始披肉芽组织机化并牢固地附着在这两层表面,因心脏的搏动把心包腔中部未被机化的纤维素渗出物撕扯成网状和紫状,使心脏表面呈绒毛状外观.10 .痛风家禽痛风:是一种物质代谢疾病,是核蛋白代谢障碍的表现之一,特征是尿酸盐在体内腌,二、简答题(10分/题,共60
3、分)1 .在北方的冬天的冷舍中,较潮湿,且环境密闭导致的酸碱平衡代谢素舌国类是什么?其发生机理和代偿机理是什么?会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Ch排除障碍或CCh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发生机理】因外环境空气中Co2过多(一般鸡舍CO?的浓度以控制在015%左右),可引起动物持续性CO2吸入培多,而是血浆H2CO3含量升高.【代偿机理】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时主要依匏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缓冲和肾脏代偿.(1)细胞内勺网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往往来不及发挥代偿作用,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缓冲是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方式.H-K交
4、换随着H4Ch浓度增高,WCCh解离为H和,H与细胞内K交换,H迸入细胞内,K移出细胞外,引起高血钾,则留在细胞外液中,使血浆内浓度有所增加.红细胞的缓冲作用血浆中的C2可通过弥散进入红细胞,在碳酸好酶的催化下生成HtCO3,进而解离为H和.H+主要被血红蛋白或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缓冲,则与Cr交换进入血浆,结果血浆中的浓度有多塔加,而C卜浓度降低.但上述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能力十分有限,往往Pa(CO2版升高IommHg,血浆浓度仅代偿性增高071.mmo1.1.,不足以维持H2CO3)正常比值,所以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往往呈失代偿状态.(2)肾脏的代偿肾脏代偿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
5、偿方式,起代偿调节与代偿性酸中毒相似.机体通过上述代偿反应,可使血浆含量升高,如果H2CO3)值恢豆20/1,PH保持在正铠范围内(但大多偏于正常值下限),称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如果CCh在体内大量滞留,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导致MWCCh此值小于20/1,则PH低于正常(低于正常值下限),称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2 .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生理学意义【病理生理机制】(致热源性)发热是由于EP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可以以某种方式,改变POAH热敏神经元的化学微环境,使调定点”上移的结果.当热敏神经元的调定点”上移后,血液温度则低于调定点”的感受阈值,致使机体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6、.当血液遍度升至热敏神经元新的调定点”阈值时,产热和散热过程则在新的高水平上达平衡,体温保持在新调定点”的相应温度.【生理学意义】具有里要的进化价值;由于发热过程能量代谢率增加3O%5O%,这种高的代谢率给机体超常的免疫反应提供大量的能量,在此过程中,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抗体的生成加快、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等,有利于机体对致病因素(特别是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发热还可使皿流加速,使白细胞快速到达感染部位,力瞅了机体内毒素的排出;因此,发热可破视为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泛用或滥用退热药是不正确的;发热可抑制或治疗肿痛.某些不能手术的肿瘤在继发急性热性感
7、染,如猩红热、白喉、伤寒等,可自发地抑制肿痛,如果发热时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病人可摆脱肿液的作用.目前临床上通过刺激病人的天然免疫系统来达到攻击肿阍的目的,称为免疫治疗,例如应用卡介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就是其中之一.某些病理情况下,当体遍过高或持续发热时,由于体内物质分解代谢增强,营养物质消耗过多,加之摄入不足及酸性代谢产物蓄积或酸中毒,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特别是实质器官呈现的营养不良性变化,可使机体消瘦和抗病能力下降,这是发热对机体不利的一面.3 .血液循环障碍的分类血液循环障碍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及波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全身性血液循环障6号】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
8、I滕紊乱(如心机能不全、休克等)或血液形状改变(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薄而引起的波及全身各器官、组织的血液循环障6艮【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是指某些病因作用于机体局部而引起个别器官或局部组织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其他分类法:局部血量改变引起的充血和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改变引起的出血;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改变引起的血栓形成和拴塞: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不足引起的休克.【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的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因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崎,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炎性充血】在炎症早期或炎灶边缘,由于致炎因子刺激血管舒张神经或麻痹缩血管
9、神经以及一些炎症介质的作用而引起的充血.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性充血类型.【刺激性充血】摩擦.温热、酸碱等物质或化学因素刺激引起的充血.【减压后充血(芭血后充血)】长期受压而引起局部缺血的组织,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小动脉反射性扩张而引起的充血.【测支性充血】当某一动脉内腔受阻或受压迫引起局部缺血时,缺血组织周围的动脉吻合支发生扩张充血,进而血流增强,借以建立的侧支循环补偿受阻血管的供血不足.【静脉性充血】是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铮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发组】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歪量增加,呈暗红色或蓝紫色,在动物
10、的可视粘腹及无毛皮肤上特别明显的症状.【槟榔肝】淤血较久时,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股灾切面可见到红黄相减的网格状花纹,其状如槟榔切面的花纹而得名.【心力衰竭细胞】慢性B淤血时,常在肺泡腔中见到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因为这种细胸多见于心力衰竭的病例,因而得名.【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殿.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称为内出血.【破裂性出血】由于心脏或血管壁破裂而引起的出血.【渗出性出血】由于小血管壁(毛细血管前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侪脉)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张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到血管外.【血肿】破裂性出血时,流出的血
11、液聚积在组织内,并挤压周围组织形成局限性血液团块.【瘀点】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灶呈针头大的点状者(一般直径不超过Imm),称为出血点或瘀点.【痕斑】出血灶呈斑块状(直径由数至米至1.0cm),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者,称出血班或瘀斑.【紫痛】皮肤、粘膜上的瘀斑带紫色者.【积血】指由外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管腔内.【溢血1】外出的血液进入组织内.【出血性浸润】指由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组织呈大片暗红色.【出血性素质】指机体由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向,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各内脏器官都可见斑点状出血.【咳血或咯血】肺及器官出血时,血液被咳出体外的现象.【吐血或呕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兽医 病理学 考试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4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