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5篇】.docx
《XX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5篇】.docx(9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5篇】目录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I镇”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52市“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60市“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67XX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91县“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沿河县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新跨越的突破时期,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征程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发挥沿河县现有产业优势,进一步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更加主动、广泛地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在更高层次上融入成渝、渝鄂湘黔经济圈发展,加快把沿
2、河县打造成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先导区、黔渝湘鄂结合部生态产业新城、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验区、黔东北水陆交通枢纽”三区一城一枢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本规划思路在对沿河县“十三五”发展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今后五年沿河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沿河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路。一、“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三五”以来,沿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多项工作
3、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呈现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实力沿河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十三五”以来,沿河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增速。2019年,沿河各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地区生产总值为123.45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2.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0.6%和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0.7%和9.5%,财政总收入近十亿元。沿河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综合
4、测评列全省县域第三方阵甲类县第9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沿河全面小康基本实现。沿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作战体系,扎实开展“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等行动,有效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扶贫攻坚格局。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已脱贫45778户152446人,已搬迁10841户51089人(贫困户7516户35864人,占总搬迁人口的70.19%),县内搬迁对象5221户24774人(贫困户人57户19837人),跨区县5620户2
5、6315人(贫困户3359户1602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3%。脱贫攻坚的沿河实践得到省委主要领导人的肯定,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对中界镇高峰村和张家港市善港村东西部村级帮扶主要做法予以肯定性批示。一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提速明显。“十三五”以来,沿河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十二五”末的26.9:18.5:54.6调整到当前的26.39:19.57:54.04。深入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沿河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8.05万亩,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实体经济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
6、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6家。农业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取得历史性成就,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2个,成功申报“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白山羊之乡”“中国黑叶猴之乡”。工业经济质效齐升。沿河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引进工业项目26个,改造工业项目20个,成功引进全市唯一一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省工业企业品牌试点2家,大数据平台企业7家,“玉建石材”被省经信委推荐参加2018年厦门石博会,“土家山泉”荣获中国第十届高端水博览会“天然山泉水”优质品牌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商业活力进一步提升。旅
7、游业实现井喷式发展,成功创建乌江黎芝峡4A级旅游景区、沙子南庄4A级景区、中界狮子山3A级旅游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物流、商贸等取得突破式进展,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零售额不断跃升,增速列全市前列。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实现新跨越。坚持紧紧围绕亮城镇、美乡村不动摇,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城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乡大统筹实现新跨越。城市品质大幅度提升,河东、河西片区棚户区改造全速推进,市场运作城区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建成智慧城管指挥中心,推行城区限时停车新机制,新能源公交全覆盖,乌江湿地公园(二期)、黄金山市政工程、河东渔港码头广场等惠民工程日趋完备。成功
8、打造团结街道石坝沟村、夹石镇闵子溪村省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基本建成后坪乡葫芦湾、新景镇桃山传统村落,思渠镇马福园村、客田镇红溪村被列入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创建省级“村规民约示范村”18个、县级“村规民约示范村”20个,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2个。2019年,沿河城镇化率为44.7%。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群众三感持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教育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建成县第二高级中学、县第七中学、官舟镇第二中学等学校,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
9、校改造22所,累计完成62所学校运动场工程、145所学校“校园文化”工程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项目建设、19个乡镇中医馆建设和409个村卫生室、新增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各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六,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基层版)及呼吸危重症病房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验收。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升,提高农村低保、城市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就业更加稳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73万元,培训劳动力17143人次,实现城镇就业人数、转移农村劳动力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下降,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深入
10、推进扫黑除恶工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一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实现大提升。“十三五”以来,沿河县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循环发展高效节约模式,进一步加强生态接设和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整改完成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所有问题。深入开展“六绿”攻坚行动、“六个严禁”“六个一律”专项执法行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森林抚育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1.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环境大数据监控平台,持续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强化空气污染源头管控,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95%以上。扎实开展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饮用水达标率达100%
11、;建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中心,建成洪渡镇垃圾热解气化填埋场;全县22个乡镇(街道)生活垃圾收运基本实现全覆盖,启动了11个乡镇(街道)永久性垃圾中转站建设;医疗废物实现100%集中无害化处置。一一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发展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沿河县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着力补齐水、路、电、讯基础设施短板。完成甘溪水库、当坝水库主体工程。邓家溪水库大坝主体基本完工。沿印松高速公路沿河段、乌江三桥、夹石特大桥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完成78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供电保障工作。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广电网络全覆盖,实现4
12、G网络向30户以上自然村(寨)人口聚居区域延伸覆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活力沿河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十三五”以来,沿河县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红利释放明显。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行政效能显著提升。积极稳妥推进国企、投融资体制等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启动“三级厕所所长制”,殡葬制度改革逐渐推进。深化“三变”示范点创建工作,250个村已纳入“三变”试点村,实现22个乡镇(街道)“三变”改革试点全覆盖。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约80(X)万元。二、“十四五”发展环境面临新变化(一)优势和有利条件
13、从外部来看。随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快速突破,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正在加速重构,东中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北部、乌江下游。北部、东部分别与重庆市彭水县、酉阳县接壤,西北部与遵义务川县毗邻。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大健康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沿河立足实际,着力补短板、锻长板、育新机、开新局,为推进沿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疫情后国家与地方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落地,国内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沿河利用强大国际国内市场,
14、承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机遇。将有力地促进沿河文化旅游康养、特色山地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助推沿河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内部来看。沿河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交汇带,也是全国农村“三变”改革的示范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保护区、贵州省全域旅游示范省核心区。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沿河县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空间。沿河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地处乌江下游,是乌江流经贵州省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城,曾经是川盐入黔、黔东北农副产品和煤矿进入长江的通道,乌江被称作黄金水道。沿河围绕“水陆并重、城乡统筹”的
15、交通发展思路,着力改造城乡公路、整治航道、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桥梁、码头、车站等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形成了“互联互通”的道路交通新格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沿河县依托公路和水路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三次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外向型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挑战和劣势从外部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对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性因素,尤其是对民族民间工艺品,新型建材,中药材健康,特色
16、轻工、对外贸易、对外交流等外向型、出口型经济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同时沿河县生态农业、特色轻工、服装加工、箱包服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木材加工、石材加工、新材料等行业进出口依赖,给相关产业发展,及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对沿河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结构升级方面带来更大挑战。从内部看。高质量发展对沿河县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过去沿河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数量追赶弥补短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数量追赶,不少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由要素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必须转向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沿河县现
17、有产业体系更多地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必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为此,必须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走绿色发展道路。由于历史原因给沿河带了交通、环境、产业发展等诸多瓶颈和风险因素,对沿河县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龙头企业缺乏,财政支出矛盾突出,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再加上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小散弱,产业布局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部分乡镇发展不平衡,债务风险突出等诸多瓶颈和风险因素制约对沿河县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
18、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底线思维,严守发展和生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深入推进“大数据、大生态、大开放”战略行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创新驱动、改革撼动五大战略,全力打造沿河成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先导区、黔渝湘鄂结合部生态产业新城、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验区、黔东北水陆交通枢纽”三区一城一枢纽”目标,不断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开启沿河社会主义现
19、代化建设新征程。(二)发展定位1 .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先导区。立足沿河县处于贵州进入长江,融入长江经济带、“渝鄂湘黔”“桥头堡”区位条件,着力打通乌江中下游航道,依托昭黔铁路、酉沿高速、酉彭高速等,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着力建设内陆沿江开放新高地,将沿河打造成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先导区。2 .黔渝湘鄂结合部生态产业新城。充分依托黔渝湘鄂结合部和三峡开发区结合部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面向成渝、融入成渝,接受成渝城市群辐射,推动与成渝联动发展。推动建设黔渝产业合作基地,建设成渝武特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依托贵州乌江航道运输,推动建设辐射带动黔东北、渝东南的商品转运
20、基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推动建设川渝鄂湘市民的假日休闲度假基地。发展商贸物流,推动建设倚靠贵阳,面向重庆,辐射黔东北、渝东南、鄂西南、湘西北的边际贸易中心。深化改革开发,打造贵州沿江沿边内陆开放“桥头堡”。到“十四五”末,将沿河打造成为黔渝湘鄂结合部的生态产业新城。3 .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依托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天文科普文化等资源优势,以“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为形象品牌,加强与重庆、成都、遵义、武汉、长沙等周边旅游目的地城市联合协作,加快培育乌江画廊精品旅游线和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精品线,加快打造乌江文化、红色文化、土家文化旅游胜地。依托国家大科学设施中国大射电望
21、远镜(FAST)射电观测阵列沿河观测站建设契机,塑造沿河天文科普旅游新品牌。按照全产业链要求,加强渝黔、鄂黔、湘黔合作,加快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自然风光、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天文科普、文化体验等旅游业态,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沿河业态丰富、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全局性、全域性、全民性的支柱产业,努力把沿河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验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沿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要巩固提升沿河县脱贫攻坚成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
22、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民族文化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以“五个振兴”建设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沿河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沿河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验区。5 .黔东北水陆交通枢纽。依托沿河乌江航道贵州出口段优势,加快开通贵州乌江航运沿河至涪陵段客、货航运运输,着力建设沿河淇滩镇、洪渡客运货运码头及洪渡深入港标准集装箱码头,积极谋划沿河一一洪渡快速通道,依托昭黔铁路、酉沿高速、酉彭高速、沿印松高速、G211、G326等陆运交通,将沿河打造成为黔东北西接长江、东接湘渝、北接鄂渝、南接黔中的黔东北水陆
23、交通枢纽。(三)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目标。根据未来五年战略定位和已有产业基础,综合考虑沿河历年经济增速及国内国外宏观经济环境,至2025年,沿河“十四五”GDP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8.0%,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第一产业增长6%;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增长80%左右,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社
24、会消费零售额在增长率平均为13.2%左右。民生福祉提升目标。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建议提出扩大就业、婚加收入、减少相对贫困人口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定量目标。在社会民生方面,设置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孤儿保障、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到202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以上。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以上。一一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全县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篇 XX 十四 规划 基本思路 中期 评估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6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