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典型场域学习环境的发展特征分析.docx
《城市典型场域学习环境的发展特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典型场域学习环境的发展特征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摘要城市学习环境是智慈城市建设的选要内容,也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持。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学习环境研究领域也从学校拓展到校外的家庭、社区、职场等不同场域,但以往研究仍以学校学习环境研究为主,将各种学习环境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较少。文章从城市“学习者”视角出发,以2016中国城市智超学习环境指数报告的调杳研究为基础,对城市中市民所处的学校、家庭、社区、职场、场馆等典型场域中的学习环境的发展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城市不同场域中的学习环境的发展并不均衡,各学习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人均GDP,人口密度等与学习环境的发展相关:市民参与社区学习和场馆学习的情况存在性别和年龄
2、差异。关德词: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社区学习环境:职场学习环境:场馆学习环境一、引言随着“智慧地球”理念的传播,我国也开展了智建城市的试点工作,全国已有超过400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柳慈城市1。师范大学智慈学习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中提出以“市民宜居体验”和“城市.创新活力”为双核心的智慈城市双核框架,并指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服务人的发展2。一个城市学习环境的隹设和发展,是其智慧城市建设的更要内容,也是其学习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持。但在中国知网(CNKD中以“智垓城市”并含“学习环境”进行“主题”“精确”检索,检索到9篇文章,其中8篇是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2015
3、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3和2016中国城市智然学习环境指数报告的成果发布与相关研究。这说明智越城市中学习环境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学习环境研究伴随人们对“学习”的理解而不断发展。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而学习型城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2013年IO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和市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宣言,提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教育系统内的包容性学习、重振家庭和社区学习活力、促进工作场所学习、培育终身学习文化等:强调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3k这一宣言倡导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学习环境的研窕
4、应从学校拓展到校外的家庭、社区、职场等不同场域,应从城市视角综合审视各类学习环境对市民学习的支持作用。但已有研究多是关注学校、家庭、社区、职场等单场域中的学习环境,而立足于城市整体,从市民角度对这些学习环境进行综合考察的实证研究还较少.在CNKI中,如果以“家庭学习环境”并含“学校学习环境”进行“主题”“精南”检索,能搜索到6篇文献,而分别以“家庭学习环境”并含“社区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并含“场馆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并含“社区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并含“场馆学习环境”分别进行“主题”“精确”检索,则搜索到的文献数均为0。据此,本文尝试在师范大学智念学习研尢院:2016中国
5、城市智慈学习环境指数报告M的遍行研究基础上,从城市市民视角出发,探析城市各类典型场域中的学习环境的发展特征,为智慈城市中学习环境的建设提供参考。具体的研窕问即主要包括:(I)城市典型场域中的学习环境的发展水平,即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社区学习环境、职场学习环境、场馆学习环境的发展水平是否一致,彼此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如人均GDP等)与各学习环境的发展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egiiinatePerihera1.Particiaiion.以及Brown.Co1.1.ins-fUDuguid的Situatcdcognitionandthccu1.turcof1.ca
6、ming等。这些文献都与社会交往有关,其中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1.aVe和Brown等人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等都是当今重要的学习理论,为学习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理依据。突现词探测分析可以得到频次变化较大的主题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一时期的学术前沿。图I列出了中国知网“学习环境”渔引文献关键词中位于前10位的突现词。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如1994年侯毅文发表的G学习动因分析3,时学生学习过程中情境、情感、意志、目标等四方面学习动因进行f分析|6卜在20世纪末,随若教学设计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和发展、信息
7、技术的进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网络建设等成为研究的关注点,如1999年张文兰的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文,分析了教师角色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要认知工具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转变7:此后,网络教育、虚拟学习环境等相关研究成为热点,如2003年韩庆年等人发表的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探讨。从知识我体、认知工具、学习过程、角色扮演、创造活动等方面分析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价值,对游戏学习环境展开分析【81:当前抽转课堂、移动学习和微课正成为学习环境研窕的重要议题,如2015年孙峰等人在上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中,通过反思和剖析翻转课堂模式的困境,探索我国翻转课堂模式
8、的本土化创造9。Top10termswithStrongestCitationBursts图I学习环境研尢关键词突现情况(前IO位)2 .学习环境研究的学科和场域分布为J解我国城市学习环境研究的情况,以“城市学习环境”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分别进行“主题”精确检索,结果均仅有开辟数字化学习新疆域(卜D一广州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探索3-篇文献,可见城市学习环境的研究在我国学习环境研究中较少。中国知网可以显示检索结果的学科分布,因此以“学习环境”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主题”“精确”检索,截至2016年7月12日,共检索到36303条结果,学科分布为:学前教育(724篇)、初
9、等教育(4370篇)、中等教育(9609篇)、高等教育(2251篇)、职业教育(1044篇)、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943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7301篇)、外国语言文字(8136篇)。为了了解各种类型学习环境的研究情况,分别以“课堂学习环境”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主题”“精确”检索,截至2016年7月12H,共检索到“课堂学习环境”或“班级学习环境”相关文献464篇,“学校学习环境”文献81篇,”家庭学习环境”文献89篇,“社区学习环境”14篇,“职场学习环境”或“企业学习环境”文献8篇,”场馆学习环境”或“博物馆学习环境”文献3篇。总体来看,城市学习环境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初
10、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学习环境研究关注的重点:研究者对学校学习环境(包括课堂和班级学习环境)的关注度远高于家庭学习环境、社区学习环境、职场学习环境等。在-WcbofScicnce,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也与此相似。3 .国内外学习环境研究现状小结从学习环境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已发生变化,情境观等已成为歪要的学习理论基础:人们所讨论的学习环境已从学校正规教育学习环境向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环境扩展:人们对学习环境开展了从硬件、软件到潜件的多层面研究。从城市角度来看,人们已经认识到多种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但目前研究仍以学校学习环境研究为主.家庭、社区、职场等场域的学习环境研窕正在不断发
11、展中,而将各种学习环境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仍很少。(二)城市典型场域中学习环境的研究框架1.学习环境内涵目前,人们对学习环境的含义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很多学者依据各种理论提出不同理解,而生态学是其中的一种蓝要的研究视角。对学习环境有深入研究的Hannafin指出,“对于我来说,环境意味着一个生态一一资源、工具等的集合,它们之间相互依赖而不是相互排斥”,他指出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技术、教学材料和评价技术等,还包括在其中开展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和教师等,且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进行互动,如学习者之间、教肺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材料之间都会发生瓦幼(10)。陈埼等也基于生态观提出了对学习环境的看法:”学习环境是指学
12、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闹因素及其组合,它包括学习拧可能要利用的内容资源,技术工具,包括可能会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如教师、同学等,也包括作为学习活动的一般背景的物理情境和社会心理情境J1.1.1.1.黄荣怀等则在总结国内外学习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指出智慈学习环境的六个构成要素:资源、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12.前述国内外学习环境研究热点分析中也发现当前学习环境的研究热点包括技术、资源、群体、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等,这些热点与上述定义的表述具有一致性。一个城市中的学习,不仅有发生在学校中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还有校外市民的学习。上述定义主要是从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视
13、角来解读学习环境,但也可以推演到城市这一更广泛领域中的市民所处的学习环境.2.典型场域中的学习环境1.cwin在其场论(FiICdThCory)中提出一个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个人,E表示环境,强调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3“该理论是学习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14|“Vin认为,个人行为随自身及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环境中,或不同个体处于同一环境卜.,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因此,在探究学习行为时,有必要对人们所处的不同环境进行分析。在本文中,场域可以理解为城市.中的类特定人群,基T其相对稳定的时间规律,开展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社会活动所处
14、的特定空间环境,它包括各种条件、环境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域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个体出生到老年的终身发展来看,处于各年龄阶段的群体具仃不同的发展性任务,这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如婴幼儿时期的发展性任务主要包括游戏、与父母和同伴交往等;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性发展任务包括接受正规教育,发展知识技能和观念,发展与父母、同伴、教师关系等;成人时期的社会性发展任务包括职业选择适应与发展,组建和维持家庭等:老年时期的社会性发展任务包括适应退休,适应家庭变化,与其他老年人建立联系等15。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发展性任务有所不同,主要活动场域也有所差异,这就在城市中大致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职场、公
15、共场所等若干典型场域。本文中,场域中的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人们基于场域开展学习活动时所对应的学习环境,指的是不同场域中具有相似发展性任务和特征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围因素及其组合,包括不同场域中学习者可能要利用的内容资源和技术工具、可能会发生交往关系的社群、学习方式等,也包括作为学习活动般背景的物理情境和社会心理情境。城市典型场域中的学习环境主耍包括市民在家庭、学校、社区、职场和公共场所等场域中开展学习活动时对应的学习环境,也可分别简称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社区学习环境、职场学习环境、公共场所学习环境等(在木研究中用场馆学习环境来代表公共场所学习环境)(如图2所示
16、)。这些学习环境支持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学习,构成了由政府供给的学校学习系统和由社会学校学习系统(政府供给)城市学习系统(社会供给)供给的城市学习系统,能为市民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提供支持。学区学校班级家庭学习环境社区学习环境企业学习环境图2城市典型场域中的学习环境其中,家庭作为个人的首属群体,为人们的社会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场域,家庭学习环境也是人们的基本学习环境:学校施广人们的影响是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这段时间正是一个人学习和塑造自我的重:要过程,学校学习环境是人们社会化最基本的工具和学习环境16。社区是爆基本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
17、生活基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等多重功能117,社区中的文化教育活动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都能够产生重大影响。职业生涯中工作任务的开展、绩效的提升和职场培训等对于在职人员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职场学习环境(企业学习环境或单位学习环境)是成年人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之%公共场所中公众能进行工作、学习、文化、社交、娱乐、体育、休息、旅游等多种社会生活活动,公共场所学习环境是城市市民学习环境的盎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教化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这里的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社区学习环境、单位学习环境(即职场学习环境)和场馆学习环境,是师范大学智慈学习研究院201
18、6中国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指数报告的理要基础,该报告构建了城市智技学习环境测评框架和指标体系,基于这五类学习环境,对不同城市学习环境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测,其中五类学习环境对陶的测评指标见表”18.各类学习环境的测评指晶大致也体现出馍件、资源、学习者的活动、学习者体验等方面的特征,这也与前述学习环境的含义、研究热点等相一致。本文正是利用这个测评指标体系,对五类典型场域中的学习环境的特征进行分析。学习环境指标测评指标.学校学习环境1.1中小学计算机指标1.2中小学多媒体教室指标13中小学数字资源指标2.家庭学习环境2.1家庭数字终端指标2.2家庭图“货源指标2.3家庭学习满意指标3.社区学习环境3.1社
19、区学习场所利用指标3.2社区信息化+台利用指标3.3社区学习活动参与指标3.4社区教育发展指标4.单位学习环境4.1单位网络环境指标4.2械位学JJ激励指标4.3线上在职学习参与指标5.场馆学习环境5.1学习场小数最指标5.2场馆市民利用指标表I中国城市智垓学习环境测评指标体系中各学习环境对应的测评指标三、研究设计1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本文正是提于表I中的五类学习环境所对应的测评指标,在2016中国城市智急学习环境指数报告所开展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城市市民视角出发,探寻城市典型场域中的各类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区、职场和场馆等学习环境)的发展是否均衡,彼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人均
20、GDP等若干因素与各类学习环境的发展是否存在相关。此外,从市民的个体特征出发,尝试探充性别和年龄特征是否会影响他们参与社区和场馆学习。在2016中国城市智慈学习环境指数报告所开展的调查研窕中,综合号虑区域分布、经济水平、城市人口及数据可得性等多个因崇,选择/68个城市开展测评,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33个地级市。此外,68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不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前三批国家智款城市试点名的上。确定作为调查对象的68个城市后,根据上述测评指标,通过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其中,部分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68个城市相关统计年鉴等公开发表的数据,包
21、括上述指标中的5个:“1.1中小学计算机指标”“12中小学多媒体教室指标1.3中小学数字资源指标”*3.4社区教育发展指标”“5.1学习场馆数属指标其余调包数据则根据对应的测评指标开发了相应的调隹问卷,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制定科学的谢研方案,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通过随机取样和方便取样的方法,对68个城市I87O岁常住居民进行电话访谈,每个城市各采集/2(X)个有效样本,电话调查所对应的I1.个指标分别为:“2.1家庭数字终端指标”“2.2家庭图旧资源指标”“2.3家庭学习满意指标”“3.1社区学习场所利用指标”“3.2社区信息化平台利用指标”“3.3社区学习活动参与指标”“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典型 学习 环境 发展 特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6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