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对策.docx
《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对策新能源开发利用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邵帅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徐娟教授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统筹规划、能源消纳、技术创新、设备回收等方面面临突出问题和挑战。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由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和实施
2、方案,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密切配合,合理、有序地推动新能源产业良性发展。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转型则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能源的更替转型。现今,出于气候治理和环境治理的需要,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已逐步从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人类社会也势必会随之进入新能源时代。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定义,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核能等。自我国于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以来,为了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有效转型,有关部门出台和实施了
3、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举措。现阶段,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统筹规划不够、消纳受限、核心技术不足、设备回收产业化水平低等瓶颈,亟待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根源,探寻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全国上下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发电量来看,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3.1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6乐占总发电量比重36.2%。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瓦时,同
4、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从装机容量来看,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2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装机容量的49.6%。其中,水电4.1亿千瓦,核电5553万千瓦,并网风电3.65亿千瓦(陆上风电3.35亿千瓦、海上风电3046万T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9亿瓦。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新能源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在经济方面,新能源开发过程涉及的产业众多,能够带动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经
5、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和增长点。在社会方面,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在环境方面,大部分新能源具有清洁能源的屈性,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压力。综上,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但随着新能源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统筹规划、能源消纳、技术创新、设备回收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制约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与挑战1、产业发展规划不完善目前为止,国家层面在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方面的统筹规划尚显不足,新能源市场建设缺乏合理规划,以至于出现了无序化竞
6、争、骗取补贴、多头管理、产业链不均衡等问题。第一,新能源产业存在无序化竞争,产能过剩风险值得警惕。近年来,中央政府对新能源关注度大幅提升,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与指导意见,引致地方政府和企业大规模投资新能源产业,一系列相关新项目纷纷落地,一时间出现了“一哄而上、混乱发展”的局面。很多新成立的企业和“半路出家”的老企业均转战到新能源领域,而大多数新能源产业沿用的是过去加工贸易的传统运营模式,产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国际经济形势恶化而导致其出口受限时,就容易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以光伏行业为例,2005年我国仅有3家多晶硅*生产企业:2012年,国内光伏
7、电池和组件厂商已有600多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下,光伏相关企业出口受限,从而在2011年出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当时大部分光伏企业停工停产,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近年来,虽然国际形势有所转变,但仍存在很大的产能过剩风险。据不完全统计,仍22年初至2023年4月底,我国光伏产业链规划扩产项目超过460个。如果以2024年底为期限,我国光伏行业的产能可能提前透支了56年的实际需求。即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光伏装机量再迅猛上升,也可能无法支撑目前我们所观察到的庞大产能,加之储能、电网消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客观存在,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风险不容小觑。第二,骗取补贴、“
8、跑马圈地”等问题频发。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能,在“晋升锦标赛”的作用下,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积极性较高,给予了新能源产业大量补贴。这样,就吸引了一些低质企业进入新能源产业,甚至引发了一些骗取补贴的乱象。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一些企业就曾通过组装式造车,即从车身生产厂家购买车身,组装外购的电池“生产”出新能源汽车,借此获取补贴后再拆下电池将其重复利用来循环申请财政补贴。财政部曾在2016年曝光了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五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涉案金额超过19亿元。还有一些车企尽管挂牌新能源汽车研究基地,但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仅在车展时亮相,而从未进行过量产,却套取了国家的天价科研经
9、费,极大地打击了真正开展研发的企业的积极性。另外,新能源产业持续高热也引致各路资本“跑马圈地”的不理性行为。以光伏产业为例,有报道称,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启动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申报后,央企、国企以及大的民营光伏企业闻风而动,与众多县市签订合作协议,一些地方以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名义大量征地,最终却出现“圈而不建”“拿到钱就跑路”或行业垄断等现象。以上行业乱象的本质是无序扩张、竭泽而渔,不仅有悖于国家的政策导向,更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沟通不畅,管理权责不明。从管理机制来看,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对新能源产业均具有管理权
10、。虽然国家能源局主管新能源发展,负责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出台重大政策,但相关项目的审批权则由国家发改委掌握,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权。这种多方管理机制容易导致职责不明确、办事效率低下、行政资源浪费及政策法规执行困难等问题。比如,在目前的电力监管体系中,国家发改委负责电力行业的定价、准入、项目审批、标准制定等工作,国资委与财政部负贡管理电力企业的国有资产,使得我国电力监管体系存在“多头管理、职能分散”的困境。第四,产业链发展布局不协调,制约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在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形成了较长的产业链,但产业链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以
11、光伏产业链为例,其上游主要是硅料、硅片等原材料制造业,中游为光伏电池制造业,下游则是光伏组件制造业,并延伸至光伏发电系统,最终对接光伏电站开发商。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片等原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引致其价格居高不下,上游相关企业利润丰厚。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光伏电池相关企业也相继提价,给下游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不少中小企业被迫停工停产,呈现“上游吃肉,下游吃土”的局面,不利于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更严重的是,一旦光伏组件价格超过光伏电站的盈利线,就会抑制光伏电站的新增建设,影响新能源产业发展乃至绿色低碳发展。2、新能源电力利用率不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但并网比例较低,反映出新能
12、源电力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风电装机3.65亿千瓦,新增并网风电装机为3763万千瓦,并网比例仅有10%左右,出现了大量弃风现象。第一,新能源机组接入电力系统后,给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挑战。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涉网性能标准偏低,频率、电压耐受能力有限,大规模并网可能导致系统惯性不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当电力需求突然增加时,会导致系统发电量小于用电量,系统会从同步发电机组涡轮和转轴中吸取部分动能保持稳定运行,从而导致系统频率下降。常规机组贡献系统惯性,系统频率相对稳定,而新能源发电机组并不贡献系统惯性,新能源接入后往往会导致在网同步常规机组数量减少,使得系统惯性减
13、小,在波动增强时频率变化值有可能超出规定范围,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第二,电力系统调度能力不足,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新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比如,光伏发电受制于昼夜变化及天气变化,风力发电受制于风力大小,均需要火电等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在开发光电、风电时需要配以相应的调峰电源,以保持供电的稳定。然而,火电机组作为调峰电源时,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同时灵活性改造不足,调峰能力有限,常常导致电力系统调度能力不足,无法为新能源发展服务。随着新能源迅速发展,并网规模将逐步增大,新能源消纳形势日益严峻。第三,电网配套建设不足,制约新能源电力输送。当前.,我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规划和配套送出
14、工程建设节奏不相匹配。相对于新能源项目建设,送出工程的建设周期更长,且需要协调送受两端的利益及网架构建,常常落后于新能源项目建设,导致电力系统部分网架薄弱,制约了新能源的安全可靠外送,导致局部地区、局部时段弃风弃光问题频发。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能源产业是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石。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领域存在F1.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制约着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动力,产品关键部件高度依赖国外进口。新能源产业享受的财政补贴主要限于成本侧,核心技术研发活动所获得的补贴明显不足,导致相关技术研发活动缺乏足够的激励,不利于核心技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新能源 产业 质量 发展 瓶颈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6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