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生化考试复习题2有答案.doc
《中国药科大学生化考试复习题2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药科大学生化考试复习题2有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化复习题 e 2、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以下哪一种?A ADP;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 cAMP;D ATP;E 磷酸肌酸。 b 3、近年来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通过以下哪个学说被阐述的?A 巴士德效应;B 化学渗透学说;C 华伯氏学说;D 共价催化理论。b4、线粒体呼吸链的磷酸化部位可能位于以下哪些物质之间?A 辅酶Q和细胞色素b;B 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C 丙酮酸和NAD+; D FAD和黄素蛋白E 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a3。 d 5、代谢中产物每脱下两个氢原子经典型呼吸链时产生A 水和释放能量;B 一分子水和三分子ATP;C 一分子水和两分子ATP;D 一分子水和两分子AT
2、P或三分子ATP。 b 11、以下对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标准氧化复原电位比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 高; B、低浓度的氰化物或一氧化碳对其活性无影响; C、容易和细胞色素a反响; D、不是蛋白质。二、填空题2、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线粒体膜 进展的,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细胞质膜 进展的。4、典型的呼吸链包括 FADH2 和 NADH 两种,这是根据承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 初始受体 不同而区别的。1、 填写电子传递链中阻断电子流的特异性抑制剂 NAD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O2鱼藤酮 抗霉素A氰化物6、典型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氧化体系是
3、由 线粒体氧化体系 、 微粒体氧化体系 和 过氧化物氧化体系 三局部组成的。7、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 化学渗透假说 ,他是英国生物化学家 Peter 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8、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 线粒体 膜上。其递氢体具有 质子泵 作用,因而造成膜两侧的氧化复原电位差,同时被膜上 ATP 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PiATP。9、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偶联部位是NADHCoQ 、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1和细胞色素aa3O2。10、用特殊的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许多单个反响,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
4、如下: A、鱼藤酮抑制电子由 NADH 向 CoQ 的传递; B、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 细胞色素b 向 细胞色素c1 的传递; C、氰化物,一氧化碳抑制电子由 细胞色素aa3 向 O2 的传递。11、生物氧化消耗 氧气 ,终产物是 水 和 二氧化碳 ,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 能量 的释放。12、在生物氧化中代谢物脱下的两个氢及电子经过 电子传递体系 激活氧,使之成为氧离子,被激活的氧离子与 氢 结合成水。13、FADH2呼吸链,每传递两个氢原子,产生1个 水 和 2 个的ATP。14、NADH呼吸链每传递两个氢原子,产生1个水 和 3 个的ATP。15、NADH呼吸链的传递体的排列顺序是 NADH
5、、 FMN 、 CoQ 、 cytb 、cytc1 、cytc 、 cytaa3 和氧,递体的排列一般情况下是依其标准氧化复原电位由 低 向 高 排列。16、在氧化磷酸化中产生ATP的途径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三、判断题 F 3、电子通过呼吸链的传递方向是EO正EO负。T 5、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T 6、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地位,但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T 8、磷酸肌酸是ATP高能磷酸基的贮存库,因为磷酸肌酸只能通过这唯一的形式转移其磷酸基团。一、选择题 b 1、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辅酶AA 1摩尔;B 2
6、摩尔; C 3摩尔;D 4摩尔;E 5摩尔。 b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响的逆反响所需的酶是A 果糖二磷酸酶;B 葡萄糖6磷酸酶;C 磷酸果糖激酶;D 磷酸化酶。e 3、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A 丙酮酸;B 葡萄糖;C 果糖;D 乳糖;E 乳酸。c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响是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c 5、反响: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C 磷
7、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E ATP和二价Mg离子。 c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响所需的酶是A 磷酸己糖异构酶;B 磷酸果糖激酶;C 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 烯醇化酶。 a 7、糖酵解过程中NADH+H+的去路A 使丙酮酸复原成乳酸;B 经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D 2磷酸甘油酸复原为3磷酸甘油醛;E 以上都对。 b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 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C 呼吸链上H传
8、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b 9、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H+的去路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能;B 丙酮酸复原成乳酸;C 3磷酸甘油酸复原成3磷酸甘油醛;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二磷酸果糖;E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成1,6二磷酸果糖。 d11、丙酮酸脱氢酶系最终承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A FAD;B 硫辛酸;C 辅酶A;D NAD+;E TPP。 a13、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响产物是A 柠檬酸;B 草酰乙酸;C 乙酰辅酶A;D 二氧化碳;E NADH+H+。 e14、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
9、乳酸;B 丙酮酸;C 乙酰辅酶A;D 柠檬酸;E 二氧化碳、水和ATP。c 20、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A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B UDPG焦磷酸化酶;C 糖原合成酶; D 磷酸化酶;E 分支酶。 c 21、糖原合成酶催化的反响是A 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B 1磷酸葡萄糖UDPG;C UDPG+糖原n糖原n+G+UDP; D 糖原n 糖原n+G+1磷酸葡萄糖;E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d 26、糖异生作用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B 丙酮酸羧化酶;C 果糖二磷酸酶;D 6-磷酸葡萄糖酶;E 磷酸化酶。 d27、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A 磷酸甘油;B 丙酮酸
10、;C 乳酸;D 乙酰辅酶A;E 生糖氨基酸。 d 28、丙酮酸激酶是何种途径的关键酶A 糖异生;B 糖的有氧氧化;C 磷酸戊糖途径;D 糖酵解;E 糖原合成与分解。 a 29、丙酮酸羧化酶是哪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A 糖异生;B 磷酸戊糖途径;C 血红素;D 脂肪酸合成;E 胆固醇。 c31、以NADP+作为辅助因子的酶是A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 果糖二磷酸酶;C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D 醛羧酶;E 转酮醇酶。 d32、以下各中间产物中,哪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A 丙酮酸;B 3-磷酸甘油醛;C 6-磷酸果糖;D 6-磷酸葡萄糖酸;E 1,6二磷酸果糖。a 33、以下哪个是各糖代
11、谢途径共同的中间产物?A 6-磷酸葡萄糖;B 6-磷酸果糖;C 1,6二磷酸果糖;D 3-磷酸甘油醛;E 2,6二磷酸果糖。 b35、磷酸戊糖途径的起始物是A 葡萄糖或糖原;B 6-磷酸葡萄糖;C -磷酸葡萄糖;D 葡萄糖。 b 38、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b 39、丙酮酸脱氢酶系中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的辅酶是 A、TPP B、硫辛酸 C、CoASH D、FAD E、NAD+ d 41、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响的有 A、酮体生成 B、脂肪合成 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D、糖原合成 E、以上都是 d 45、糖酵解途径中,第一个产能反
12、响是 A、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B、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C、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D、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d 47、以下哪种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酮戊二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d 51、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复原成乳酸的生理意义是 A、防止丙酮酸堆积 B、为糖异生提供原料 C、可产生较多的ATP D、生成NAD+以利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响持续进展d 52、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烯醇化酶 C、醛缩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糖酵解) d53、关于糖有氧氧化的描述
13、,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 A、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C、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D、三羧酸循环是糖有氧氧化时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途径 c 54、丙酮酸脱氢酶系不包括 A、FAD B、NAD+ C、生物素 D、硫辛酸 d 55、关于三羧酸循环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循环一周可生成4分子的NADH B、循环一周可使两分子ADP磷酸化成ATPC、乙酰辅酶A 可经草酰乙酸进展糖异生 D、琥珀酰辅酶A是-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产物 d 56、一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 A、CO2+H2O B、草酰乙酸+ CO2 C、草酰乙酸+ CO2+H
14、2O D、两分子CO2 + 3NADH + H+ + FADH2 + GTP c58、三羧酸循环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TTP B、ATP C、GTP D、UTP b 59、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A、CDPG B、UDPG C、1-磷酸-葡萄糖 D、GDPG d66、一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3 B、4 C、5 D、6 c 67、在糖酵解过程中,以下哪个酶催化的反响是不可逆的?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d 68、一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时可生成 A、一分子NADH+H+ B、两分子NADH+H
15、+ C、一分子NADPH+H+ D、两分子NADPH+H+ ( d )70、以下的哪条途径与核酸的合成密切相关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磷酸戊糖途径 b 74、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穿插点上的化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6-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二、填空题1、EMP途径的反响全部在细胞的 细胞质 中进展。2、EMP途径唯一的脱氢反响是 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 ,其脱下的氢由 NAD+ 递氢体承受。5、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丙酮酸脱氢酶 、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三种酶和(6
16、 种辅助因子。6、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生成 2 摩尔丙酮酸,在转变成 2 摩尔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7、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乳酸 。9、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 4 次脱氢过程和 1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1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 NADPH 和磷酸核糖。13、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糖原磷酸化酶 。?15、一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彻底氧化,需 6分子的葡萄糖参加,经过2 次磷酸戊糖途径,最终生成 5 分子的6-磷酸葡萄糖并伴有 36 分子的ATP生成。16、 生糖氨基酸 、 甘油 和 丙酮酸和乳酸等非糖物质可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糖。17、在糖酵解中有
17、三个酶催化的反响是不可逆的,它们分别是 己糖激酶,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 ,果糖激酶,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和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生成丙酮酸 。18、在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生成ATP的酶是 磷酸甘油酸激酶 和 丙酮酸激酶 。19、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反响的酶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糖酵解途径中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响分别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23、在一轮三羧酸循环中,有 1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有 4 次脱氢反响 。三、判断题 T 1、糖酵解途径是人体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互相联系的途径。F 2、人体能使葡萄糖磷酸化的酶是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
18、T 3、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中各个代谢途径的穿插点。F 4、醛缩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催化单向反响。 T6、一摩尔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乳酸,需经一次脱氢,两次底物磷酸化过程,最终生成二摩尔的ATP分子。 T 8、假设无氧存在时,EMP途径中脱氢反响产生的NADH+H+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假设有氧存在时,则NADH+H+进入线粒体氧化。 F 9、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底物脱下的氢,最终是交给FAD生成FADH2。| b 3、线粒体外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 酰基转移酶;B 乙酰辅酶A羧化酶;C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D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E 酮脂酰复原酶。b4、酮体肝外氧化,原因是肝脏缺乏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药科 大学 生化 考试 复习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