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2024修正).docx
《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2024修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2024修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安市湿地保护条例(2016年10月25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1月24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人公转32改西安市霸旅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4年4月26日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0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裳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2、西安巾冰环境保护条例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保护第四章利用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f陕阳省湿地,切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湿地的规划、保护、利用及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本条例所称湿地资源,是指湿地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野
3、生生物资源。第四条湿地保护坚持全面保护、积极恢熨、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五条市林业主管部门是本市湿地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湿地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市林业主管部门委托,负贲本开发区范围内的湿地保护工作。发改、财政、水行政、资源规划、生态环境、城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湿地保护工作。第六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设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跨区县行政区域的有要湿地,可以由市人民政府
4、成立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管理。第七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涉及湿地保护的第大事项及相关工作。林业主管部门承担湿地保护联席会议的口常工作。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组成的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对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拟定湿地名录、制定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其他湿地保护与利用活动提供技术咨询和评审意见。具体工作由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第九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第十条每年的立夏为西安湿地日。市、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组织和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普及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
5、规和科学知识,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第十一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湿地保护科学研窕,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眼务、捐赠或者其他方式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第二章规划第十二条湿地保护规划是湿地保护、恢夏、利用、管理的依据。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应当体现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科学划定并严守湿地生态红线,突出西安的自然环境特性,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第十三条市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水行政、生态环境、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文化旅游等部门,编制本市湿地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区县
6、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湿地保护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湿地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第十四条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应当根据本市湿地分布情况、保护范围、生态功能、野生生物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实际,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规划、水上保持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衔接。编制或者修改湿地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有关部门编制专项规划涉及湿地的,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五条湿地保护规划应
7、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湿地分布情况、类型、特点、生态功能和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一)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三)湿地保护范围、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及禁止开发建设区域和限制开发建设区域:(四)湿地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第十六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编制程序报批、备案和公布。第十七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湿地保护规划,不得违反规划批准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开发建设活动。第十八条湿地保护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发建设区域内,除水资源保护利用、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及防洪抢险外,不得从事与湿地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
8、动。湿地保护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应当以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为主,不得从事其他开发建设活动。第三章保护第十九条本市对湿地实行分级保护和名泉管理制度。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科学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积极恢熨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二十条湿地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湿地面积、生态区位及维护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重要湿地包括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重要湿地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玳要湿地、省级很要湿地名泉的确定和调整,依照国家、省Itr关规定执行。一般湿地名录的确定和调整,由市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
9、政、生态环境、城管等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向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湿地名录应当明确湿地的名称、类型、保护级别、保护范围、保护部门、责任单位等事项。第二十一条湿地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列入湿地名录的湿地设立保护界标,标明湿地的名称、类型、保护级别、保护范围、保护部门、责任单位等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涂改、掩埋、移动、损毁或者破坏湿地保护界标。第二十二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和湿地保护点等方式,对湿地进行保护。第二十三条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申请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管理,依照有关法律
10、法规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生态特征典型、自然景观适宜、历史和人文价值独特,具有科普宣传教育意义的湿地,可以申报建立以保护湿地生态功能为主,兼顾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和生态旅游为目的的湿地公园。第二十五条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市级湿地公园和县级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的建立、管理,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建立市级湿地公园的,由湿地所在地的区县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湿地公园规划,并向市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湿地公园的,由湿地所在地的区县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前款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
11、批准,并报市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拟建立的湿地公园涉及两个以上区县行政区域的,由相关区县协商一致后,参照本条第三款的规定报请、批准。第二十六条湿地公园建设应当严格按照湿地公园规划进行,维护湿地区域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污染湿地。在河道、水库及其他水工程管理范困内建设湿地公园的,应当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其工程设施应当符合水资源保护、水源地保护、防洪及排污口设置要求和标准,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行洪畅通和水源安全。第二十七条市、县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挂牌湿地公园。第二十八条尚不具备
12、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条件的湿地,应当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或者湿地保护点。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的,由湿地所在地的区县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论证,听取公众意见,制定保护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湿地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立湿地保护点的,湿地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污染,维护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第二十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湿地保护需要,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因保护湿地生态需要,致使合法权益受损的相关权利人给予补偿。第三十条湿地恢且应当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结合人工修复,通过水源补给、退耕(星还湿、封育禁牧、污染源控制、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市 湿地 保护 条例 2024 修正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8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