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docx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基础第二节问题挑战第三节发展机遇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策略第三节战略定位和目标第三章基于“三区三线”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第一节筑牢空间发展底线第二节完善主体功能分区第三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第四章打造高质高效农业空间第一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第二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第三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第四节全力支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第五章保育永续利用生态空间第节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第二节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节筑牢水安全底线第四节提升生态空间质量第五节统筹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第六章建设强核聚力城镇空间第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协同发展
2、第二节促进各级各类城镇有序发展第三节打造三核两带新旧动能转换空间第四节强化公共服务空间保障第五节推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第七章构筑和谐多元海洋空间第一节优化海洋开发保护格局第二节提升海岸带综合服务功能第三节科学管控海洋空间资源第八章塑造齐风鲁韵魅力空间第一节彰显齐鲁大地自然景观特色第二节保护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节构筑魅力齐鲁景观风貌格局第九章夯实安全韧性基础支撑第一节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第二节构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第三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第五节构建韧性防灾体系第六节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第十章加强区域开放协调联动第一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第二节增进国家重大战略下的
3、广域合作第三节加强省内重点地区协同协作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监督保障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三节完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第四节提升规划信息化水平第五节近期行动计划前言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西引黄河流域,东与日韩隔海相望,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是促进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
4、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部署,加快建立全省统、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支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落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木规划是山东省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省级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是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为山东省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包括陆域国土和省管辖海域。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
5、至205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山东陆海相拥、南北相济,山川毓秀、平原广阔,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通过全面把握全省现状基础条件,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我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深入分析问题挑战和发展机遇,为科学确定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空间战略奠定基础。第一节现状基础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山东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平原占65.56%,丘陵占15.39%,山地占14.59%,其他占4.46%。泰沂山系雄踞全省中部,泰沂山系以东,以丘陵地貌为主的胶东半岛深入渤海、黄海,形成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港湾;泰沂山系西北,黄河流经山东9市注入渤海,形成广袤的平原;泰沂
6、山系西南,多支河流汇集,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全省整体呈现“三山”(泰山、沂蒙山、昆布山系)、“三原”(鲁西北黄泛平原、鲁西南沉积平原、胶济山前冲洪积平原)、“一岛”(庙岛群岛),“两海”(渤海、黄海)、“两河”(黄河、大运河)、“两湖”(南四湖、东平湖)的自然地理格局。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现状耕地面积约641万公顷(9614万亩),是国家重要粮仓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1552条,分属黄、淮、海三大流域,黄河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海岸线长度的六分之一。全省管辖海岛58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32个、无
7、居民海岛552个。己发现矿产资源148种,查明储量矿产91种,金矿(岩金)、自然硫、石膏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金刚石等储量居全国前列。文化底蕴枳淀深厚。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圣哲先贤辈出,历史遗迹丰富。拥有泰山、曲阜”三孔”、大运河、齐长城等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6项,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20个、名镇49个、名村71个,传统村落552个。山东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感天动地。综合实力比较雄厚。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3095.9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人均
8、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现代农业领跑全国,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前列,动能转换强势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6.8%,“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深度参与共建“带一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一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影响力、吸引力、承载力持续增强。城乡发展相对均衡。全省常住人口10152.75万人,城镇人口6401.43万人,城镇化率63.05%,具有就地就近城镇化、乡村人口本
9、地兼业的特点。城乡空间发展相对均衡,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8个大城市、10个中等城市、74个小城市和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济南、青岛都市圈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支撵,以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为引领,省会、胶东和鲁南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效明显,2021年城乡收入比为2.26: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较为齐备。山东“四横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完善,实现高速铁路“环鲁行”、高速公路“县县通”,里程均居全国前列:沿海港口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水利基
10、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建成以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和引黄济青工程为架构的,T”字型调水大动脉。形成“三交两直”特高压输电格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5%。建成开通5G基站5.1万个,居全国第四位。第二节问题挑战空间开发保护矛盾突出。山东作为沿海工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海洋空间布局存在矛盾。优质耕地与城镇建设适宜区域高度重叠,耕地与林地等生态用地交叉分布。海岸带开发保护缺乏统筹,自然岸线保护面临挑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不足。鲁西、鲁北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高,鲁西南、鲁西北地区存在十.壤沙化风险,鲁中、鲁西南地区历史遗留露天矿山数量多,部分沿海地区海水入
11、侵和岸线侵蚀明显。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比较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资源短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的1/6。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韧性不够。城镇乡村格局有待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集聚程度不高,济南、青岛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水、陆、空、港群等交通基础设施有待统筹。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乡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陆海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较快增长与存量土地低效利用并存。村庄用地规模大、分布零散。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海岸线开发利用不够集约,港产城融合发展不足。国土空间品质有待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配置过于
12、集中。部分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职住不平衡、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突出。对历史文化资源、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重视不足,国土空间特色风貌不够彰显。国土空间治理存在短板。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和配套政策牢把握国家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确定空间发展策略,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行建设提供空间支撵和保障。第二节基本策略系统优化。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整体谋划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
13、有序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海洋等功能空间,支撑“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管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解决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底线约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筑牢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军事安全等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完善国土安全基础设施,提高各类灾害防治能力,增强空间韧性。强核聚力。强化济南、青岛双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放大双向开放枢纽和
14、门户功能,增强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要素集聚和综合承载能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以复合交通走廊为依托,以各级中心城市、县城和新型战略增长空间为重要节点,全面加强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跨省跨境联通,构筑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城镇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节约集约。落实全面节约战略,严格实施资源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坚持节约集约、存量为主、增存结合,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强化城镇低效用地、农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发挥山东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作用,纵深推进“十大创新、I强产业”“卜大扩需求”行动,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5、,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充分彰显“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内涵特征,以先行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最强经济体和唯一出海口的优势,加强与沿黄行区交流协作,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共建沿黄生态、科创、产业、能源、文旅大廊道,推动高端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体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引领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岱青海蓝、魅力宜居的齐鲁美丽家园。发挥山东海岱相连、古今相映、城绿相融的独特优势,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人
16、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生态文化产品、更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更加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建设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到2035年,建成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建设山清水秀的绿色国土。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黄河、大运河、海岸带等重点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以黄建设安全永续的韧性国土。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经济发展和国防需求,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国土空间应对灾害和风险能力大幅提升,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发展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
17、稳中有降,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到本世纪中叶,高水平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城乡空间有机融合、陆海空间统筹衔接,全面形成各类空间各美其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国土,为山东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率先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空间支撑。第三章基于“三区三线”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格局、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等为依据,围绕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的目标和战略,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分区,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18、,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节筑牢空间发展底线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按照划定规则,以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坚持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的原则,在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现状耕地中确定耕地保有量,在纳入耕地保护目标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优先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卜达,做到上图入库,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到2035年,全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2.74万公顷(9491.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560.81万公顷(8412.20万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
19、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经依法批准,应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基础上,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原则,在可以长期施,在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落实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水下文物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城市紫线等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的保护范围和管控要求,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严格保护。发掘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多重价值,保障文物保护、利用、考古等合理空间需求。对需依法保护的历史文化遗存,开发建设前应开展建设影响评估。建立健全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历史文化保护线内经文物主管部门核定可能存在
20、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要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杳、勘探、发掘前,原则上不予收储入库或出让。具体空间范围由文物主管部门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专栏8.1历史文化遗产“七区四带”片区保护框架七大文物保护片区。建设以鲁中南孔孟文化为主题的曲阜片区,以齐国腹地为中心的临淄片区,以鲁中山地人类起源及泰山文化为主题的省会片区,以黄河下游渤海沿岸盐业为特点的渤海片区,以沿海近现代建筑、海防及东夷文化为特点的半岛片区,以红色文化、龙山文化城址群、莒娜文化为主题的沂蒙片区,以端堆文化遗产和东西文化交汇为特点的独西片区。四条文化遗产带。打造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主题、黄河及黄河故道沿线的黄河
21、文化遗产带,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为主题、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沿线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带,以齐长城文化为主题、齐国长城沿线的齐长城文化遗产带,以海洋文化为主题、海疆沿线的山东海疆文化遗产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不断壮大传承队伍,推动形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等在内,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统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古驿道、风景道、步道、旅游公路空间布局,有机组织自然文化遗产游径网络,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实
22、现。第三节构筑魅力齐鲁景观风貌格局高水平打造“山水圣人”文化轴。发挥济南、泰安、曲阜、邹城一线名山、名川、名泉、名士、名城、名胜荟萃,高品质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富集的优势,挖掘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时代内涵,提升泰山、黄河、孔子等世界级文化符号的整体价值,打造凸显齐风鲁韵、体现时代精神的“山水圣人”文化轴。以泰山及周边、黄河沿线为重点,强化轴线区域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景观要素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自然景观魅力。统筹轴线区域文物保护和发掘,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重要历史遗迹保护,协调好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关系。I办同开发轴线区域旅游资源,谋划布局一批重要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尼山世界
23、儒学中心、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程、泰山一曲阜优秀传统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点工程落地实施。高水平推进尼山片区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做好轴线战略空间留白。培育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带。打造大运河、海岸线、黄河、齐长城、胶济铁路五条主题鲜明、特色彰显、自然和人文有机交融的景观风貌带,构筑省域景观风貌格局基本骨架。沿大运河培育“大运河景观风貌带”,挖掘运河文化当代价值,突出原真性一体的滨海城市特色。平原景观风貌区以黄河和平原为基底,引导形成大中小城市相间分布的点状城乡空间形态,塑造北方平原地区城绿相依、水城交融的特色风貌。沂蒙红色文化景观风貌区以沂蒙革命老区为基底,协同革命文物和山水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
24、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康续红色基因。构建复合多元的景观廊道网络。统筹区域绿网、水网、交通网以及历史文化线路,构建以一环四横五纵区域绿道为主体的景观廊道网络,连通城市群、都市圈生态绿心,重要山体、河湖以及各级城镇中的各类景观节点。加强廊道网络沿线设施配套,丰富游憩及生态服务功能,改善景观风貌品质,提升感知体验水平。专栏8.2“一环、四横、五纵”齐鲁绿道干线网一环.由滨海风情段、红色文化体验段、运河风情段、马颊河生态体险段组成。其中滨海风情段主要沿海岸线布局,以山海相依为特色:红色文化体验段主要沿沂蒙扛色文化脉络布局.以红色文化为特色:运河风情段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 山东省 国土 空间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8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