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docx
《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伍嘉翼一、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对新时代的改革方向和顶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执行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如何减少地方政府出差错的可能,更有效地贯彻落实政策,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新兴议题1。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中存在一个现象:某些政策最开始讨论热烈、执行干劲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走向并不明朗。在这一过程中,地
2、方政府的执行策略是如何变化?如何理解这种执行策略呢?区别于“选择性执行”“2适应性执行”3等对执行机制的整合性识别,执行策略是关注同一政策在不同时期呈现的执行样态,聚焦于对同一政策的执行“是否因时而动“”何以因时而动”,是一种动态演化的理论范式。在理论脉络上,执行策略的动态演进,体现为执行中的变量是不断生产、迁移和结构化的。既有研究主要对“内部变量“外在变量“这两类变量进行了识别。从“内部变量”来看,学术界主要考察执行主体的运作规则和组织结构,强调了执行主体的能动性。以地方政府为单位,部门目标与政策目标是否一致4、激励水平和约束水平如何5、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是否形成特定的价值格局6等,政策执行
3、的职责整合度出现波动,体现了权力运作的权宜性、变通性和短期性。一些研究表明,以地方官员为单位,领导的“注意力分配”7、原政策的收益是否大于政策变通收益8、持续增压下基层干部的动态承压9,是导致常规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执行转换的机理,直接影响其行为执行波动,不断扩展政策的弹性空间。从“外部变量”看,学术界主要聚焦于政策调试与制度激励。基于政策的性质,有学者聚焦“政策模糊”的议题,认为地方政府会“在执行中规划”,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寻求解释、寻找相对明细的政策替代、实践纠偏,对执行的力度与效度进行谋变10。一些学者聚焦“政策明确”的背景,认为伴随着政策的适用度和优先度的变化,会影响地方执行的变化1
4、1。特别是当同一类政策呈现高密度的颁布时,实质是不断动态添加的政策补丁,衍生性和系统性政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政策执行随时势不同而动态波动120基于制度的激励程度,有学者指出部分政策的激励效应较小,由此导致在基层推动的积极性流失,产生政策空转与细化的动态演进13。在制度红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会通过操作化,不断实现政策套利。当政策赋予的激励强度较弱时,基层政府难以动员其他社会成员的参与,对能否有效达成统整的集体行动产生影响14。基于以上论述,学术界全面展现了政策执行策略的曲折与流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和可能,但仍然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首先,在研究对象上,相关研究关注行为主体,或关注政策
5、演进,但对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同时关注的讨论并不多。其次,在研究视野上,既有研究多用静态的某一变量概念来捕捉流动的横剖面,呈现单一、零散的场景化探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复杂多变的政策执行过程。实际上,在不同情境下,同一岗位的地方官员领导风格不同、不同岗位的部门利益不同;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配套制度不一致;不同政策的政策红利、政策定位等都有区别,不同的变量组合生成各异的执行策略,有待于系统性审视。二、理论框架与案例介绍(一)分析框架在政策执行领域,基于“模糊-冲突”模型,Mat-Iand细化了政策运作与行动者的执行系统。即当政策模糊性和冲突性双低时,政策以行政性执行的方式推进;而政策模糊
6、性低而冲突性高时,政策多以政治性执行的方式推进;当政策模糊性和冲突性都高时,易形成象征性执行。当政策模糊性高而冲突性低时,会产生试验性执行15o这一理论模型较为有效地突破了单一视角下对政策执行的理解,突破了传统执行研究中“自上而下模型”或“自下而上模型”在执行过程方向性上的局限,通过识别不同类型的政策执行策略的支配性要素,增进了人们对执行过程的理解16。然而,模糊冲突模型对政策执行的解读并非完美,该模型忽视了宏观上“制度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外部作用。正如权变理论所认为的,不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不同,特别是环境处于不确定性及快速变化特征的环境,对此提出机制设置等更多要求。基于系统理论中的“动态能力”
7、视角,管理学家菲德勒(FredFied1.er)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强调对执行中“制度环境”的关注。基于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执行方法,因此,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执行方向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条件寻求最合适的执行模式。在这一基础上,弗里蒙特E卡斯特和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强调环境的开放性,提出了系统权变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它处于与其环境的持续性相互作用之中,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且仍保持其能量的转换。任何
8、处在社会分系统的组织必须具备四种特质:适应环境、达成目标、统一协调和形态维持。不同的子系统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而不存在普遍使用于这一政策的执行原则,究竟采用哪种执行策略,要视组织所处的具体条件来确定17。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Mat1.an“d政策-执行主体”模型,进一步借助于权变理论中对“制度环境”的讨论,建构“政策-主体-环境”的系统分析框架系统”论(System)作为探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互动、功能和动态演化的分析视角,既考察不同子系统对执行策略的推动情况,也探讨政策权变对行动主体的交互作用,为理解政策执行策略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见图DO(二)案例介绍为了探究政策执行策略的系
9、统运作,需要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本研究以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地方执行为研究案例。2014年到2020年期间,笔者先后多次到地方政府进行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共计访谈省级官员M人、市级官员5人、县乡级官员36人。通过对M省全面“省直管县”进行历时五年的长期追踪与实证调研,收集55份访谈文字资料(见表1),共计10万余字。同时,大量收集二手资料,对其他省的改革试点情况进行了对比。基于对本案例的政策执行过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本研究试图系统探究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三、案例呈现:地方政府执行策略的驱动要素在“省直管县”的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的执行逻辑并不是单一、恒定的“脸谱”模式,会
10、生成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应势演化出不同时期的执行策略。在这一进程中,政策自身因素、执行主体因素以及制度环境因素,制约着执行演变的轨迹和途径,从而执行策略发生变化18o(一)执行起点:政策流变与环境共通政策是地方政府执行的出发点。各级地方对政策是什么样的定位、对政策是否有精细的落地操作,直接决定了政策的执行空间。2011年4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向M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的精神”。2011年初,M省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省
11、直接管理县体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体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政策设计上,“省直管县”改革是将“市管县”所形成的“省一市一县一乡(镇)”管理架构,转变为“省一县一乡(镇)”管理模式,以期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自主发展能力通过省县对接19o对政策的定位与细化,构成了本次改革的执行起点。1 .基于政策性质的“政治性”激励对政策的性质定位,是决定地方以什么级别、什么规模、什么部门牵头等落实的前置条件,进而关乎着行动者的执行动力。来自中央发文,具备高政策权威性,政治行动者作为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个体,不是基于科层逻辑中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逻辑2
12、0。作为顶层设计,赋予了地方政府强劲的执行动力省直管县”在执行初期,地方政府秉持着自主性、创造性的“外向”执行逻辑,通过打破部门分割、资源互通,表现出“行政吸纳运动”的运动式治理21o这种非常规、全面动员的治理模式,在短时期内将高度分化的科层结构重新黏合,让各个部门能够在目标、激励、约束等多方面整合一致,更加有效地完成上级的任务22。然而,伴随着上级政府推进力度的变化,治理的高效并未得到长期维持。当上级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其他事务,下级政府同样会迅速跟随,变化工作重心。如果几年不提某项工作,一般就算了。太多改革停在那里,到底要不要继续,其实是挺可惜的一件事(访谈对象:20170616G1.J)
13、。2 .基于政策规划的行政化调整对中央文件的政策细化,是地方政府具体操作与落实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过程,是通过“细则化”的方式诠释顶层政策“文本”的过程。在中国的行政体系中,判断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是否重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要看有没有出台地方性的操作细则。行政区划从其设立的初始意义上来讲,是出于划分地方管辖事权领取、政府间利益分配需要而形成的政治、经济地理边界23o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地方容易把“行政区划改革”等同于一种地缘认知,并未上升到制度、事权财权等方面的国家治理部署24。在本案例中,对于较为容易执行操作的组织架构、资源配备方面,各级政府在改革初期都积极推动。而在“
14、省直管县”的改革中后期,对于涉及权责关系、职权范围等核心问题,各级政府实践着内向型的自保策略,将外部压力控制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政策执行者恰如利普斯基所描述的“橡皮图章式”(RubberStamping)的行动主体,即秉承着内向的执行逻辑,只注重文件条款而忽略社会治理实际需求25o在常规行政活动中,地方政府按照科层逻辑行事,按部就班完成任务26。但在体制创新活动中,地方政府作为创新风险的独立承担者,地方执行的逻辑更多的指向避贲、和谐与逃避,而不是竞争与邀功27。(二)执行环境:政策缝隙与制度裂变制度环境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的客观因素。在执行实践中,人事制度与考核制度影响着执行主体的策略选择。1
15、 .基于人事制度的行动策略人事制度是决定政府间关系的关键,与执行策略密切相关省直管县”的政策设计是绕过市级单位,直接将资源下沉到县一级。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县域权限,激发县域官员晋升的内生动力。改革的核心是人事改革,然而,在执行过程中,随着省级考核压力的增大,县级政府受制于资源和权限,会挤压省级委托人的目标,引发执行变形,人事关系的代理成本和激励问题凸显,折损了改革的预期绩效。“省直管县”以后,我们的多项工作是省里来直接考察的,比如说民生工程、教育两项督导等各项考核工作,省厅直接采取“16+2”模式运行。这给我们完成考核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位争先的难度相对加大,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就加大了。现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研报告:20240630应势而变:系统视阈下地方政府的执行策略研究 基于M省全面“省直管县”的调研分析 调研 报告 20240630 系统 视阈下 地方政府 执行 策略 研究 基于 全面 省直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8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