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PPT课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pptx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PPT课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PPT课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pptx(2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本章要点,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概述二、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三、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四、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教育五、认识量的教育六、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七、认识时间的教育八、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案例:电影票上的数字信息,第一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概念(一)含义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数学概念,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认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并学会以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技能/能力)的过程。,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概念,(二)意义1.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2.有助
2、于幼儿形成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3.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思维的体操4.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 为将来做准备,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从具体到抽象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物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如: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需要提供具体的三角形的东西让幼儿进行直观的感知和操作。大班儿童可以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活动。,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存在一个逐步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数字和个别物体对应)到理解其一般和普
3、遍意义的过程。例: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外部动作:数字运算借助于外显的动作例:一 一点数,扳手指数内部动作:进行列式运算 例:2+3=?,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4)从同化到顺应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外部环境的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5)从不自觉到自觉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中,尚未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本质的、抽象的特征来理解,而停留在具体经验上、外部动作上、没有思维和语言上的抽象内化来
4、支持。不自觉: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是玩的,没有语言、思维的支持自觉: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用语言、思维支持,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往往只关注于自己的动作且不能很好地内化,更不能关注到同伴的思维或与同伴产生基于合作、交流、有效的行动。例:一位小班幼儿在给卡片分类时,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就说别人是乱分的,但问其“按照什么分的”时,却不能回答,经提醒,才能认识到别人分类的依据。,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一)目标制定依据1.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如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2.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195
5、2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1981幼儿园教育纲要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学科本身特点(系统、严谨、逻辑性强),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二)目标层次,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1.总目标纲要(1)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数、量、形、时间、空间(2)获得感性经验(3)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4)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2.年龄阶段目标指南,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2.年龄阶段目标指南,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指南数学目标主要观点,1.数学是幼儿学习的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内容,是入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
6、分;2.幼儿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更要培养其对数学的态度:喜欢数学,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3.数学学习的内容包括两大系列:数与量;几何形状与空间;4.数学教育的内容要考虑发展适宜性,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路径。,3.具体活动目标具体,可操作P129,(1)表述对象教师or幼儿(2)表述内容A 认知B 情感、态度C 能力(技能),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一)集合(二)10以内的数概念(基数、序数)(三)10以内的加减运算(四)几何形体(平面/立体)(五)量(量与测量)(六)空间(上下、前后、左右)(七)时间(早中晚、昨今明、年月日、时分秒、星期),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上述七项内
7、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关系:数量关系形体关系时空关系,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一)教学活动中的数学教育1.数学教学活动2.其他领域教学活动(渗透),数学教学活动,特点:事前经过缜密的筹划、准备内容:专门指向数学的形式:集体、小组、集体+小组,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二)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1.利用玩具和各种材料,2.在建筑游戏中的数学教育,3.在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4.在区角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二)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超市分类、统计 小小服装设计师测量 老狼老狼几点了认识时钟,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
8、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如上下楼梯时可让儿童一面走,一面计算楼梯的数量;午餐时,可让儿童比较一下碗、勺的数量多少;整理玩具或积木时,可启发儿童思考以下如何分类等等。,各种各样的水果,钟表与时间,五、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教师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蒙氏教具),教师:提供材料、创设环境幼儿:探索、实践目的:,方法,数学感性经验逻辑知识,操作法分类,分类,性质组织形式,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创造性操作,集体操
9、作个人操作,使用操作法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操作目的2.创设操作条件(材料、场所、时间)3.交代操作规则4.观察引导5.交流、评价6.体现年龄差异和水平差异,(二)比较法,1.含义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相同和不同的方法。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较量比较数,(二)比较法,2.分类,分类,简单的比较(2个)复杂的比较(2个),性质排列形式,对应比较非对应比较,重叠式并放式连线式,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三)游戏法,1.含义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之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无拘无
10、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2.游戏法的分类,(1)操作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它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2)情节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2.游戏法的分类,(3)竞赛性数学游戏 带有竞赛性质的数学游戏更适合与中、大班,不仅能满足儿童的竞赛、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如:“看谁答得对”(4)运动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2.游戏法的分类,(5)运用各种感官
11、的数学游戏这类游戏主要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儿童对数、形知识的充分感知。(听声说数)(6)数学智力游戏 这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数学智力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特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游戏法应遵循的原则,1.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2.符合个体差异的原则3.坚持儿童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启发探索法,1.含义 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教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正方形与正方体),(四)启发探索
12、法,方法,要求:不直接传授知识前提: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基础关键:幼儿亲自发现、探索,2.启发探索法注意事项,(1)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2)用材料引发儿童探索(3)多给儿童提供选择的机会(4)教师要营造宽松、接纳、自由的氛围(5)用问题引领儿童深入探究(6)让每个儿童都有成就感,(五)讲解演示法,1.含义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和运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具体地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手段:语言、教具做法;说明和解释内容:数、量、形等知识,(五)讲解演示法,2.应注意问题:第一,必须突出讲解的重点,且语言要简练、准确、形象、通俗;第二,演示的教具要直观、美观
13、、易观察;第三,演示的教具应放得高一些,以便让全体幼儿都能看得见;第四,可与操作法、发现法等结合使用。,(六)寻找法,1.含义寻找法是让儿童从周围生活环境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六)寻找法,2.寻找法的形式第一,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第二,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第三,运用记忆表象寻找。,(六)寻找法,3.寻找法应注意问题:(1)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儿童的年龄特点适时适宜地选用,避免形式主义。(2)可以和游戏法相结合,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利用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情节及游戏的情景启发儿童寻找。(3)教师对儿童的寻找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
14、发。,第二节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第二节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集合是现代数学一个基本概念。对学前儿童进行感知集合的教育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不仅是因为集合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因为它符合学前儿童掌握初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同时也是学前儿童正确学习和建立初步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什么是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的活动。感知
15、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1、2、38、9、102、描述法10以内的双数,3、韦恩图表示法,一、学习分类,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幼儿分类主要经过辨认(区分)和归并(归类)这两个步骤。,(一)幼儿常用的分类形式,1.按物体的名称分类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3.按物体的量分类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5.按物体的材料分类 6.按物体的数量分类7.按物体间的联系分类8.按照物体的其他特征进行分类 思维要求(一维特征/二维三维特征),(二)学习分类的教育目标,小班1.学会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2.学会按照物体的
16、一种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等)或者量(多少、大小、长短等)的差异进行分类,宜在4个左右;3.要求幼儿理解并掌握分类的有关词语:(不)一样,都是,放在一起等。,(二)学习分类的教育目标,中班1.学会按照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等)或者量(宽窄、厚薄、粗细、轻重等)的差异进行分类,一般不超5个;2.学会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3.理解并掌握分类的有关词语:合起来,分开分成。,(二)学习分类的教育目标,大班1.学会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和形状、大小和颜色、大小和形状等)进行分类;2.能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结果;3.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集和子集的关系(苹果和青苹果)。,(三)学
17、习分类的方法,1.操作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程:(1)让幼儿感知和辨认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2)说明要求和分类含义(3)按照范例和口头指示进行分类(4)启发幼儿自己思考和探索如何分类(5)对不同年龄幼儿提出不同分类干扰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难度(6)讨论分类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三)学习分类的方法,2.游戏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小动物找家”,3.分类活动的注意事项(1)重视分类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充足、差异性)(2)充分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分类(3)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情景引导儿童分类(4)活动过程注重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5)引导幼儿尝试多种分类方式(6)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有机
18、结合(图形、数概念),二、认识“1”和“许多”,1自然数的基本单位许多两个及两个以上元素为正确学习逐一计数和认识10以内的数奠定基础。,二、认识“1”和“许多”,(一)教育目标1.能区别1个和许多个物体2.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两种词汇,二、认识“1”和“许多”,(二)认识方法1.各种感官感知2.分合操作3.在生活中寻找和运用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在自然环境中寻找教幼儿运用记忆表象寻找,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含义教幼儿学会用一个对一个的对应比较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数量(不)相等。,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一)教育目标1.学会将两组物体进行一对一
19、的摆放2.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3.理解和运用多少或一样(不一样)多等词汇,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1.重叠法将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将另外一组物体一个对一个地重叠在前一组物体上。,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2.并放法将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将另外一组物体一个对一个地并排放在前一组物体旁边。,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2.并放法,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放法要求:不同年龄,要求略有出入(1)上下对齐,保持一定间距(2)从左向右,按顺序摆好(3)物体不一样多时,两组物体数量相差一个更合
20、适(4)物体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5)比较时用具体的实物或教具,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3.连线法将两组物体用线连起来比较,找影子,关系配对,第三节 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3岁的红红可以清楚地从1数到10,可一次老师请她数玩具柜上有几个娃娃时,她用手指点数着:1、2、3、4、5,数完后,她告诉老师玩具柜上有4个娃娃。4岁的平平已经认识阿拉伯数字,知道可以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苹果,1个皮球,1个娃娃等,数字“2”可以表示两个一次他看见纸上画着4个苹果,他就在每个苹果上面都盖上“4”的数字印章。,以上两名幼儿的表现,反映了儿童数概念形成、发展过程中
21、的一些特点。红红虽能口手一致地点数物体,但她还没有总数概念,所以未能正确说出娃娃的数目。平平对数字意义的认识正在建构中。他知道4个苹果可以用数字4表示,但是对每一数字表示物体数量这一意义还未完全理解,所以他给每个苹果都盖上1个数字“4”的印章。教师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幼儿数概念形成有三个标志:1.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2.理解10以内自然数的顺序3.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认为,幼儿在计数过程中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1.一一对应原则,即儿童在数数时,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2.固
22、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有一个不变的顺序(1 2 3)3.基数原则,即数到最后的一个数的值代表这个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4.顺序无关原则,即一个集合的数目,和从什么地方开始数数无关5.抽象原则,即关于数数的原则可以用于任何事物,一、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内容,(一)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二)10以内序数(三)10以内相邻数及等差关系(四)10以内数的守恒(五)读写10以内数字和10以内数的组成,计数的实质: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 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掌握数的守恒,(一)认识10以内基数,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数量的
23、数,认识10以内基数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关于基数的教育贯穿于各个年龄班。,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1)按物点数基本形式首先,将要数的物体排成一排(列),用食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边数边说出数词。(边出示实物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用食指围绕所点数的物体画一个圈,提高声音或者延迟声音说出相应的数词,以突出和强调这个数就是物体的总数。用手点数(小班)用眼点数(中班)默数(大班)。,注意事项,A 注意训练幼儿手眼的协调B 注意点数中动作的作用:用手指点着数或点头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词和物体数量相对应的关系,人手一套教具地点数。C 以声音或概括化的姿势强调总数。D 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
24、出数概念。E 不断变换点数形式,提高点数兴趣。,点数形式,把实物排成一行点数数同类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物体。用游戏的方法。如户外排球、跳几次,几个沙包看图标数字看数字画图用眼点数默数 逐一点数按群点数,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2)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计数用听觉感知声音的次数幼儿边听边数:拍手次数先听,心中数,最后说出总数。闭着眼睛听声音数数:往瓶子里扔豆子的声音判断老师放了多少豆子在里面。运用触觉感知物体的数量摸摸口袋里有多少物品(但数量不能太多)运用运动觉感知运动的次数跳绳,踏步,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3)教幼儿理解数的形成即理解一个数加上1形成下一个数,2.认识10以内基数
25、的方法,(4)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1)在设计好的情景中按数取物:积木区多少小朋友,放多少积木;(2)在生活环境中按数取物:吃饭摆碗筷、杯子、勺子;每张桌子旁几个小朋友;数扣子。(3)运用记忆表象按物取数:娃娃家里的物品和人。,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5)教幼儿理解数的守恒教幼儿学会不受各种因素干扰正确判断物体数量。(1)选择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2)选择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不同物体;(3)选择各种不同排列的物体。,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6)教幼儿倒数和接数倒数:逆向接数:选择任意数字,数到1或10讲解演示游戏练习:卡片游戏,拍手游戏等,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教育 活动 设计 指导 数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0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