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复习知识要点PPT课件ppt课件.ppt
《幼儿、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复习知识要点PPT课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复习知识要点PPT课件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复习知识要点,第一部分 说 明,(一)本课程教学及复习要求的层次:,识记是指学员通过学习能知道名词、概念、原理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包括必要的记忆,即能回答“是什么”。,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为全面的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把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即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第一部分 说 明(一)本课程教学及复习要求的层次:,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单一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一般问题,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综合应用在“领会”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多项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
2、较复杂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即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第一部分 说 明,(二)本课程学习教材:,第一部分 说 明,(三)本课程命题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应根据大纲的规定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第一部分 说 明(三)本课程命题的要求:,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3.试卷的难易程度合理。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40%,较难占25%,难占1
3、5%。注意:试题的难易和能力层次要求不是同一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4.本课程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四)本课程重点内容结构,1.重点内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章。,第一部分 说 明,第二部分 各章的知识要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
4、学习。,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A.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素,任何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B.教师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C.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D.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
5、息的工具。E.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A.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C.评价/反思过程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
6、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在学与教过程中,上述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作用,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2.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
7、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
8、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2.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2)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3)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4)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
9、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效果与动机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4.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5.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
10、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单向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识记:研究表明: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
11、阶段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领会: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1.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2.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1.埃里克森儿童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
12、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时期。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2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性对内疚感(4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
13、角色混乱(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2.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3.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4.自我意识包括三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5.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6.小学儿童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
14、知和社会性交往两方面。,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2.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3.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5.特殊儿童的类型有:智力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学生;聋、哑、盲儿童。,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1.广
15、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地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16、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1.学习的实质: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2.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联系率、准备率。,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2.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3.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4.“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操作性条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
17、理论,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顿悟和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2.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是否理解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3.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
18、(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布鲁纳主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
19、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1.强化理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认为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应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关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层:第一层,生理的需要;第二层,安全的需要;第三层,归属和爱
20、的需要;第四层,尊重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必须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 心理学 考试 大纲 复习 知识 要点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2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