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docx
《黑河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河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黑河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前言气象事业是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机融入各行各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气象事业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紧扣建设气象强国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谋划科技创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和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更好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对标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力争全市整体业务服务水平向全省先进行列靠近,部分特色业务领域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坚持“总体先进不落后、部分求强有特色”发展定
2、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气象新动能。编制黑河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指导我市气象事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服务保障黑河全面全方位振兴意义十分重大。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十四五”时期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目录第一章发展环一、“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进展与成效5二、“十四五”时期气象发展面临新的形势5第二章总体要求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6第三章重点任务8一、助力黑河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8(一)加强气象科技
3、创新,强化重点领域科学研究8(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9二、围绕黑河重大战略需求,构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9(一)提升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9(二)提升智慧气象对现代农业及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10(三)提升生态文明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11(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气象保障11(五)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能力H(六)提升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气象服务能力12三、提升黑河气象基础能力,构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13(一)构建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观测业务体系13(二)构建精准智能的气象预报预测预警业务体系13(三)构建
4、集约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气象大数据支撑体系14(四)构建高效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14四、推动黑河气象有序发展,构建现代气象治理体系15(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15(二)深入加强气象文化和科普能力建设15(三)推进农垦森工行业气象台站协同发展15(四)加强基层台站建设16五、构建开放合作的黑河气象发展格局16(一)强化国际开发合作16(二)强化部门间协作16第四章重点工程17一、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工程17(一)气象灾害精密监测能力提升工程17(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17(三)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综合风险防范体系建设17二、智慧气象服务粮食安全保障工程18(一)农田气象观测网建设工
5、程18(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8三、气象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19(一)卫星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工程19(二)气象业务运维保障工程19(三)专业气象服务提升工程19(四)基层台站基础能力提升工程19第五章保障措一、加强组织领导19二、加强财政保障20三、加强监督检查20第一章发展环境一、“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进展与成效“十三五”时期黑河气象部门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初步建立起结构完善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气象综合实力和气象工作贡献力明显增强。二、“十四五”时期气象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
6、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十四五”气象发展新形势,借黑河自由贸易区的东风,抓住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不断提升黑河市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指示精神作为气象发展的根本遵循,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气象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施数值预报、“+气象”、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三大攻坚战。实现黑河气象“总
7、体先进不落后,部分求强有特色”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创新体系、服务体系、业务体系、治理体系,加快形成黑河气象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牢牢把握加快科技创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在保障黑河全面全方位振兴战略上寻求突破,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高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气象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气象部门有效落实,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提供坚实气象保障。坚持科技立业创新
8、驱动。突出科技引领,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提高气象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我市气象事业快速发展,达到部分领域“弯道超车”的效果。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坚定不移推进气象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破除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开放合作融入发展。围绕新一轮省部合作协议,开展部门间合作,保障黑河全面全方位振兴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全面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体系、业务体系和治理体系,形成黑河气象发展新格局,气象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气象
9、对支撑黑河发展战略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更加优质,推进黑河气象现代化建设登上新台阶,部分领域的气象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争当气象服务保障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为黑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保障。助力黑河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有新突破。协同观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气象科技进一步融合。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气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围绕黑河重大战略需求的现代气象服
10、务体系有新提升。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气候安全纳入安全体系,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直接导致经济损失GDP占比明显下降。气象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和效益大幅提升,气象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和服务黑河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提升黑河气象基础能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有新进展。现代化气象业务水平大幅提升,天一空-地“三基”气象监测能力显著提高,实现灾害多发区天气雷达全覆盖。天气气候多尺度一体化预报模式框架和无缝隙、全覆盖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建立,预报预测预警水平显著提高。新型信息网络及安全防护体系基本建成。一一保障黑河气象有序发展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有新改善。气象高质量
11、发展环境显著改善,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形成权责明确、协调高效、监管有力的制度体系,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部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优势充分展现,气象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为扎实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第三章重点任务一、助力黑河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强化重点领域科学研究提高新预报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研发以气象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新预报技术,提高新预报技术在黑河市的应用水平。建设更加集约、高效、可扩展的预报业务平台。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及风险评估研究。研究暴雨、干旱、低温冷害、霜冻、暴雪、台风等高影响天气气
12、候事件、易发频发灾害发生机理和预测预报技术,研发灾害影响定量监测诊断及风险评估模型,为开展基于影响的预报预测业务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水平。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监测分析、作业指挥、催化、装备和效果检验评估技术。重点在森林防灭火人工影响天气精准作业、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影响评估等方面有所突破。“+气象”服务技术研究。面向农业、交通、能源电力和生态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展基于用户需求的“+气象”服务技术。完善多源多尺度融合监测技术、气象条件分析技术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发基于影响的专业气象服务预报预警技术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发展基于5GMaaP富媒体消息A1.预警应
13、急响应技术、预警靶向发布技术、智慧气象服务体系研究。研发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气象评估技术。开展主要农作物气候种植适宜性分析和区划、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基于作物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现代农业气象评估技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突出科技创新对业务核心技术的实际贡献,增强气象科技创新驱动业务现代化能力。实施科技改革,优化完善以创新质量和业务贡献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修订自立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加大气象科技创新和业务能力提升激励,充分激发气象科技人才发展气象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
14、设。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实施“管理和业务骨干挂职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多渠道人才投入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推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向高层次人才集中,优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培训制度。到2025年底,全市气象类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较“十三五”期间有显著提升。二、围绕黑河重大战略需求,构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提升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构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完成8种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精细化风险区划,完善中小河流、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提升定量化、智能化评估能力。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机制。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配合
15、省级打造云架构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构建符合地方灾害防御需求的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传播网络,配合地方政府形成2种覆盖到村且可持续稳定运行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建设高纬地区全过程火情监测评估预警服务体系。参与建立森林草原秸秆火点判识、火场蔓延定量预测和火势蔓延多模式集合预报模型、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闪电数据融合的雷击火预警、火情监测评估预测方法和指标体系,开展火情监测评估预警服务。(-)提升智慧气象对现代农业及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气象观测技术研究。改进优化粮食作物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内容,在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增加观测点并开展基础观测,强化高标准农田小气候观测。增
16、设特色作物、经济作物等观测项目,加强新增观测项目及智能化观测技术研究,充分发挥智慧气象服务智慧农业的作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绿色优质农业提供大数据支撑。建立健全智慧气象服务农业指标体系。改进修订大宗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生长发育气象指标,研究大宗粮食作物农事活动机械化的适宜气象指标,开展大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建立特色作物、经济作物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立高标准农田的本地化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开展农业气象田间试验及灾害影响科学试验,提炼农业气象影响预报及灾害灾损评估预估的精细化、定量化指标,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精准、精细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发展中药材生产气象服务。在小兴安岭中药材主要生产
17、区,布设气象观测设备,增强中药材农业气象观测,研究中药材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品质等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建立中药材气象服务指标,开展中药材生态气候适宜种植区划、气候品质评价等,建成满足我市主要中药材气象业务服务体系,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三)提升生态文明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业务体系。联合省生态中心,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气候生产潜力评估、气候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干旱生态影响评估、固碳释氧功能气象评估、水源涵养功能气象评估、山洪地质灾害影响评估、冰雪监测评估、生态保护绩效考核气象条件贡献评价等综合生态文明气象保障业务体系建设。(四)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河市 十四 气象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