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条约看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变迁.docx
《从国际条约看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国际条约看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变迁.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迄今为止,各种通贯性二故研究著作,包括对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主要采取“战史”体系研究思路。除了军事领域,“战史”体系研究通常还包括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各主要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等领域的战争动m和同盟国之间的重大外交举措、国际会议等.箔者认为,在二战研究学术体系构建中,应充分注意中国国际地位变迂这一视角。在投身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据中外旧约章汇编统计,从鸦片战争至1931年“九八事变”爆发之际,中外之间签署过近百个条约、协定、合同,这些约章中有的己经失效,但仍有相当部分依然制约着中国的政治、财经、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基本格局,妨碍中
2、国汇聚起抵御外侮的国力。如早期不平等条约赋予列强的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口岸租地居住和停泊兵船权等,一直延续到二战后期中国与有关国家订立平等新约才得以废除。晚清和民国初年达成的中外约章中,有不少涉及对外嫡款和借款,由此带来的沉重还本付息负担直延续到民国中后期。如1895年马美条约对日婚款直接导致清政府接连:次举借洋款,总额3亿余两白银,还本付息期限均长达数十年。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分39年支付总额达4.5亿两白银的赔款和4匣的年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际,中国依然承担着对多国支付庚款本息的义务。1913年,袁世凯政忖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2500万英镑的协
3、议,期限长达47年。进入民国年间,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开始发生变化。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奥宣战,战后中国通过参加对奥和约而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通过关于中国的九国公约瓦包括美英法和日本在内的其他各国承诺“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十与行政之完整”。中国成为国际联盟成员国和相关国际公约的签字国,表明已经加入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理应是平等的。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外之间达成约150个条约和协定,反映了中国在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艰辛历程和不懈努力。中国政府曾诉诸国际联盟仲裁,国联虽然作出过几个决议,国
4、联大会通过的“李顿调查团报告书”也否认了日木以武力改变东北现状的合法性,但都无法制止日本对整个东北的武装占领。日本甚至以退出国际联盟的方式,表示了对于国联盟约以及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公然否定。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中日进行了停战谈判并达成了停战协定;1933年热河长城抗战失利之后,中国被迫与日方签订塘沽停战协定;1935年发生华北事变,中日间以换文方式通过了所谓的何梅协定讥但这些退让和妥协的协定都没有满足日本的侵略野心。中国坚持抗战的努力,为与各主要大国交涉争得了主动权。1942年I月I日,在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卜.共有26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梢后设立盟军中国战区。1942年
5、3月,中美达成总额为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协定,同年6月中美达成6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中国与主要盟国之间建立起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时机已然成熟。1943年1月I1.日,中美、中英同时签署了关于取消英美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之后中国还与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法国、瑞士、丹麦等国订立了平等新约.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外长联合发表6普遍安全宣言h初步提出建立战后普遍安全机制的构想。1945年4月至6月,中国代表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大会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另外,1944年中国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嗣后中国成为国
6、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豆兴开发银行协定的卷字国。1943年I1.月,美英中三国元首举行开罗会议,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提出了战后中国将收回东北、台湾和澎湖。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K波茨坦公告上宣布三国将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重申和确认J开罗宣言对战后日本处理的决定.1945年9月2日,中国代表出席在东京湾“密苏垠”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向盟军提交降书仪式。同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递交中日文降书各份,宣布无条件投降。总之,各主要中外约章、国际条约是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显示器.在中国二战研究学术体系构建中,应系统梳理
7、和研究相关中外约章和国际条约的演变过程,这也是拓展二战史研究的需要。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成的关系非常纪杂,影响因素很多,是个宏大的课题。本文拟删繁就简,通过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的关系勾勒出最基本的线索,并尝试做一点解读。之所以选择国际组织切入话题,是因为中国与每个特定国家的关系千差万别,难以归纳,代表性也受到限制,而国际组织是众多国家的集合,更能代表“世HJ”界0一个现代国家的诞生,除了该国内部诸力量均朝着建设现代国家的方向极尽努力之外,其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对其的认可,也是重要的指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可用这标准来匍。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国际间最重要的大事,塑造/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轨迹.大战之后,分
8、别建立了两个现代最重要、规模地大、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一一国际联盟(1.CUgUCofNations)与联合国(UnitedNaIionS)。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的关系、在其中的角色,大致代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和世界对中国的接纳与认可程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与国际联盟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以新面目示人,其国际地位有些许改善,但中国基本上仍是国际列强俱乐部的盘中轻。1915年日本遢迫袁世凯签定“二十条”,这个在没有发生实际冲突与战败的情况下签定的屈辱条约,在近代中国十分罕见,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愤怒.签定条约的5月9日被视为“国耻日”。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
9、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甥发。大战发生在遥远的欧洲(中国最早称之为“欧战”),与中国并无直接关系,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对欧战保持中立.当时中国正经历袁世凯时代与袁世凯过世后的军幅混战时代,一战交战的双方都想拉拢中国加盟战争。中国国内围绕是否参战发生了激烈的政争,甚至酿成了“府院之争最终,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福国、奥匈帝国宣战,站在了协约国(Trip1.eEntente)一边。协约国的英、美、日、意等国表示欢迎,并声明将尽力赞助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大国当有之地位及其优待”【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0页,中国虽未派士兵前往欧洲作战,
10、但向协约国提供了大批粮食,并先后派14万华工到法国等国前线服劳役,有2万多人命丧异国。据徐国埼教授的研究,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人其正菽义上寻求国际化及新的国家认同的开始”【徐国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国际史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文史哲2012年第5期,第9页.】,战后,中国成为故胜国,参加巴黎和平会议(ParisPeaceConference).“第次向世界提出中国的平等诉求,表达中国作为平等一处加入国际社会的建里1徐国琦: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国际史研究方法及其应用h文史哲2012年第5期,第8页。】1919年1月,战后嫡和的巴黎和会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
11、27个国家代表参加会议。会前,美国总统威尔逊(ThOmaSWo1.rowWi1.son)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二中国国内对巴黎和会抱有极大幻想,认为一战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和会能主持公道,中国能收回丧失的一切权利。中文版的威尔逊总统故时演讲录时洛阳纸贵。中国知识界更是普遍乐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天安门广场发表演讲:从此之后,“定把将国际间一切不公平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别用光明主义来代它”【藤元培:光明与黑暗的消长一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庆祝协约国胜利大会上的演说词(1918年I1.月15日),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5页。工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交rd
12、山东问题说帖中国希望条件说贴等,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收回第国在山东的权益,但会上,列强不仅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还将战前谯国在山东的特权转送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知识界大失所里,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塞和约(TreatyOiVersai1.Ies)上签字。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第一,它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大型的多边国际会议,且是以战胜国身份出席。即便只是出席巴黎和会,中国已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新的国家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创建的过程.第二,以往中国参与的双边或多边国际交涉多数是被迫割地赔款、损在主权,巴黎和会上
13、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昭示了修正不平等条约、争取国际平等地位的要求。其目的虽未达到,但中国迈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王建朗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堀起始于第诙世界大战的结束。”【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人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同时也把中国带向世界”【徐国琦著,马建标译: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h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第次世界大故给中国带来了工商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大成期间,由于列强纷争,无暇东顾,中国的轻工业尤其是植食加工、纺织等轻工业部门迅速发展,企业数量增加,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
14、期”。作为战胜国的一个收获,中国停止了支付部分辛H条约赠款,1901年的辛丑条约B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总额4亿5千万两白银(包括利息约9亿8千万两)。中国参加一战,对盟友的协约国各国“缓付”部分赔款;与德奥宣战,终止对敌国的赔款;中国与苏联签订协议,苏联政府放弃俄国所得的赔款。三项合计,省却赔款数量亦可观。中国枯竭的财政得有喘息的机会。此外,北京政府与德国于1921年5月签订4中德协约讥规定德国取消因不平等条约而获得的在中国的一切权利,取消在华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以及在北京使馆享有的特权,在平等基础上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与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欧洲强国之一签照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15、在不平等条约的链条上打开了个缺口”【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第75页“工1920年1月10日凡尔塞和约正式生效的当天,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宣告成立,凡是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战后新成立的国家均是国联的创始会员国。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普遍性国际组织,也是战后最大的国际组织。国联总部设在日内瓦,最多时有50多个成员国中国因拒签E凡尔塞和约瓦未能在第一时间加入国联,而是在格署了对奥匈帝国的圣日耳变条约(Tg1.yofS1.Gcrmain)后,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联。中国加入国陕,首次成为国际组织的成员。然而,当时国内战乱频仍、南北分裂
16、,无力在国联发挥应有作用,甚至经常拖欠会费主导国联的西方列强对远东事务不甚关心,曾任国联副秘书长的华尔脱斯(FP.WH1.1.so回忆,西方国家一度对中国代表的大会发言都“不愿候听二【英华尔脱斯(FPWa1.ters)著,汉敖、宁京译:国际联盟史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70页。】1928年.国民政府完成国家统一后,开始与国联建立较密切的联系.国联内部建立了对华技术合作委员会,派卫生局局长拉西受(1.udWikJ.Rajchman)来华,担任驻华技术合作代表。拉西史在中国考察科学、卫生与农业情况,向国联行政院提出报告。1.g后,国联派出卫生与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来华指导工作。蒋介石并不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条约 二战时期 中国国际 地位 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3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