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2024年修订》.docx
《源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2024年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2024年修订》.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源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2024年修订河源市源城区农业农村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二O二四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一节前言1第二节编制依据4第三节目标任务7第四节基本原则7第五节规划范围9第二章养鹿水域滩涂利用评价10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10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10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Ii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12笫四条水域环境状况13笫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13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15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15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16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17第三章养盛水域滩涂功能区划18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18第十节禁止养殖区20第十一节限
2、制养殖区23第十二节养殖区26第四章保障措施28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28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30第十五节完善生态保护31第十六节其他保障措施32第五束附则33第十七节关于规划效力33第十八节关于规划图件33第一章总则笫一节前者河源市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的最南端。源城区作为河源市辖区,不仅是中共河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河源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辖区以老城区为中心,东与江东新区接壤,南至埔前镇,与博罗县石坝镇相邻,西面与东源县新港镇交界,北面与东源县仙塘镇相连,其范围处于东经11431至11445,北纬233至235之间。另外,本区处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贫困县山区的结合
3、部,距离广州180公里,距离深圳176公里,距离香港200公里;随着全省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源城区成为了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源城区坐落在河源盆地中,多为冲积平原、台地及低丘,海拔4070米。北面是东江与新丰江的汇合处,是两江冲积而成的盆地;中间是低丘陵地带;南面为东江冲积而成的埔前小平原,地势平坦;西面是桂山山脉;东面是径流源城区全境的东江。该辖区总面积3.61万公顷,户籍人口34.66万人,常住人口71.06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渔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渔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我国的渔业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渔业产业一直走“养殖为主,产量优先”的发展路
4、子。虽然水产品供给量充足,但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尤其突出。渔业生产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方式过于单一,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水产品结构性过剌问题凸现,产业低度化、同质化、无序化竞争问题严重。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渔业水域不断减少,渔业发展空间受限,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实现渔业绿色发展,渔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同时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
5、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源城区农业农村局特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编制源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探讨和研究当前源城区水产养殖生产和布局中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突出问题,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为该区进一步优化养殖空间布局,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并为推进该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性意见。规划实施以来,源城区水产养殖许可和养殖证
6、核发都依据本规划及相关渔业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对改善源城区水产养殖空间布局,规范全区水产养殖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早期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于本区养殖水域资源和水产养殖业管理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绐体系”。为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宜渔则渔、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生态,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渔民富裕的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广东省政府和河源市政府先后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办(2
7、022)15号)和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河府办(2022)38号)。为衔接上位法规和适应源城区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源城区水产养殖业亟需以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并结合养殖水域利用现状和2021年源城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协调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调整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规划布局。借此进一步优化源城区养殖区域布局,拓展养殖发展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养殖水域滩涂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实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
8、力相匹配的渔业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持续推动源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因此,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的编制要求,对源城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源府办(2019)16号)进行修编。本规划编制的目的在于,在科学评价当地资源状况以及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划定各类水产养殖功能区,稳定基本养殖水域,合理布局水产赛殖生产,保障水产养殖从业者合法权益,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渔业发展总目标。本规划编制,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
9、资源,提高水产养殖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杰的环境,促进当地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节编制依据一、国家法规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
10、)国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原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原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05年)原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绐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原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函(2016)1号)原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2016年)“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2021年)二、广东省法规政策依据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2019年)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1年)广东省水产品标识管理实施细则
11、(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2013年)广东省桥梁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022年)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22年)广东省航道发展规划(2020-2035)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9年)广东省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21年)广东省水域滩涂规划编制技术要点(2018年)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三、河源市法规政策依据河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9年)河源市流域综合规划(2015年)河源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017年)河源市地表水功
12、能区划报告(2019年)河源市国土空间思体规划(20212035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河源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2年)河源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2年)河源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年)河源市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河源市源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待发布)本规划按照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C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以及广东省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技术报告进行编写。图层数据、图件则按照广东省养殖水域滩
13、涂规划技术说明采集和制作。第三节目标任务一、本规划涵羞的期间本规划期自2018至2030年。二、本规划的目标根据源城区水域承载力综合评价,源城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特点以及水域自然属性,按照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总体思路,科学合理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三个基本功能区,逐步优化源城区渔业产业区域布局,推进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协同发展产业格局。三、本规划的重点任务1 .明确源城区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2 .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3 .有效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重要的养殖水域。4 .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的
14、可持续发展。笫四节基本原则本规划编制遵循的主要原则为: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区域水产养殖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区域水域滩涂资源现状及水产养殖产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二、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在进行规划时,将已经养殖的水域纳入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规划设计思路。同时,考虑到当前以渔业为主渔民以及因规划调整转入养殖的群众,对于养殖水域的依敕性,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养殖区域。三、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坚持走生产发展,
15、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区域券殖水域滩涂开发和利用底线。四、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区域内淡水池塘养殖,优先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等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五、坚持总体林调、横向衔接的原则规划要同区域内整体空间布局协同考虑,应与本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与本区域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林
16、业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密切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六、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在规划具体实施阶段,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笫五节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范围:源城区管辖的全部水域,包括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以及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进行水产养殖生产的全民和集体所有水域(图1)Off1.1潭城区水域渡涂现状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笫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笫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一、地理位Jt河源市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地处东经1143至11445,北纬2331至235之间。本区以老城区为中心,东与江东新区接壤,南至埔前镇,与博罗县石坝镇
17、相邻,西面与东源县新港镇交界,北面与东源县仙塘镇相连。源城区处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贫困县山区的结合部,距离广州180公里,距离深圳176公里,距离香港200公里;随着全省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源城区成为了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二、地质地貌源城区及邻近区域坐落在河源盆地中,多为冲积平原、台地及低丘,海拔40-70米:河源盆地的西南、北面和东面为中低山地和高丘,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其中西面高达1056米的桂山为邻近的最高峰。东江自东北向西南流过本区,新丰江在城市北部的源城区和新城之间汇入东江,与周围的山河相辉映,形成了“三山鼎立,二水绕城”的优美景色。源城区区域已发现矿产11种,主要有铜、铁、
18、铅、锌、稀土、萤石矿、硅石矿、建筑用砂石或精瓦黏土、矿泉水、地热水等,有矿产地19处。其中通过地质勘查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种,主要有萤石矿、硅石矿、建筑用砂石、砖瓦黏土、矿泉水、地热水等。有2个总流量36万立方米的中型地下热水矿;12个普通萤石矿;1个总资源量为63万立方米的小型砖瓦黏土矿;1个资源量125万立方米的小型建筑用砂矿;3个总资源量820立方米的小型建筑用石料矿;1个资源量1.3万立方米的小型矿泉水矿;1个资源储量112万吨的小型铁矿。三、土地资源源城区的土地总面积为3.61万公顷,耕地面积1986.5公顷,园地2187.73公顷,林地18795.71公顷,草地1186.7公顷,城镇
19、村及工矿用地6068.0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40.0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52.9公顷,其他土地1986.56公顷。笫二条自然气候条件一、水文源城区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9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费源总量为4.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554.5立方米。东江年平均过境水量为144.24亿立方米,新丰江年平均过境水量24.6亿立方米。全区水能理论储藏量44.30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为42.00万千瓦,已开发34.02万千瓦(含新丰江水电站33.5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81乐二、水质源城区位于东江中上游、河源市南部,地处南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区内有东江、新丰江、埔前河、七
20、嗓河、香车河等21条河流。境内新丰江水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标准。新丰江库区水体PH值保持在7.21-7.42之间,变化幅度在-0.73%1.78%之间,PH值保持相对稳定。库区水体溶氧量在7.858.83mg1.之间,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类水质标准的要求。高镒酸盐指数保持在O841.07mg1.之间;氨氮保持在0.0170.074mg/1.之间;化学需氧量均为51.;总氮保持在007018mg1.之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类水质和TI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三、气候源城区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上半年盛行东北季风,
21、天气较为干冷;下半年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源城区历年平均温度21.4,C,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9.3T,历年极端最低温度-3.80C;历年平均年降雨量1953.2毫米,历年平均年雨日159天:历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942.8小时。新丰江水体水温在183C-238P之间浮动,水温保持相对稳定。源城区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笫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新丰江水库作为我国第四大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库,总库容达139亿立方米,水库集雨面积5730平方公里,水库面积为364平方公里。水库多年平均水深28.7米,最大水深93米。据普查,新丰江水库鱼类种类众多,有7
22、目17科46属56种,其中鲤形目鱼类占58.93%,妒形目占21.43%,站形目占10.7遇。虽其为大型贫营养水库,但生物资源丰富,浮游植物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季以硅藻、甲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夏季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秋季蓝、绿藻减少而硅藻和甲藻增加。新丰江水库的浮游植物从丰度上看,主要以小环藻、蓝纤维藻、小球藻和纤维藻等优势种为主,而从生物量看则微小甲藻为优势种。源城区野生维管植物198科、660属、1280种。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区内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珍稀濒危动物的有21种。河源市源城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丰富的水资源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基础,多样性的水生
23、生物是水域中食物链重要组成,也对保持水域生态平衡、净化水质起到重要作用。笫四条水域环境状况源城区废水排放量4792.19万吨,化学需氧量6046.30吨,氨氮992.44吨,分别占全市的46.50%,25.68%和31.57%河源市废水污染物区域集中在源城区。同样,河源市源城区工业废水排放量449.93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4342.24万吨。笫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水环境(包括水资源和水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根据源城区气候水文条件以及水资源状况等数据,选择11个评价指标,利用向量模法对源城区水域承载力进行计算。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区 养殖 水域 滩涂 规划 2018 2030 2024 修订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4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