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不同微卫星状态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要点(全文).docx
《2024不同微卫星状态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要点(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不同微卫星状态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要点(全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不同微丑星状态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要点(全文)摘要近年来,关于微卫星稳定(MSS)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1.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不断开展。KEYNOTE-177.ChCCkMate-142等研究结果为MSS型和MSI-H型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支持。MSI-H型结直肠癌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往往预后较养,但由于存在高突变负荷和新抗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I)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1.-4)抑制剂响应良好。而MSS型结直肠癌突变负荷较低,免疫原性较弱,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较基。目前,通过探索组合疗法,改进免疫调节.策略,如靶向肿
2、痛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或因子,可以改善MSS型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效果以及寻找有效的生物标记物。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等问题.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对MSS型和MSI-H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认识,还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结直肠痼(co1.orecta1.cancer)是一种由突变基因组的不稳定性所驱动的异质性疾病,最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RAS.RAF基因突变和错配修熨(mismatchrepair,MMR)蛋白缺失。根据微卫星状态,结直肠癌可分为微卫星稳定(microsate1.1.itestab1.e,MSS)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3、(microsate1.1.iteinstabi1.ity-high,MSI-H)两类。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口.MSS型和MSI-H型结直肠癌因各自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免疫治疗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响应。本文介绍MSS型和MSI-H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阐述面临的挑战。1 MSS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MSS型结直肠癌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人的80%90%,其突变负荷较低,免疫原性较弱,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较差2oMSS型结直肠癌的肿瘤微环境中通常存在更多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和他系抑制细胞,这进步降低了免疫治疗的效果3,MSS型结直肠癌
4、在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缺乏有效的生物标记物来预测其对免疫治疗的响应,这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MSS型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此外,一项11期临床研究纳入MSS型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并接受帕博利珠单抗(PembrOIiZUmab)联合丝裂原活化俄白激施1和2(MEK1/2)抑制剂比美替尼(binimetinib)+贝伐珠单抗治疗,初步结果表明,有50%的病人从中获益。此外,根据2024年美国堀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期间公布的一项I11a期试验(NCTO3711058)结果,库潘尼西(COPan1.iSiba1.iqoa)+纳武利尤
5、单抗(nivo1.umab/opdivo)可使MSS型结直肠将病人获得持久应答,尤其是磷肪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IK3Ca)基因突变病人,3例获得部分缓解(PR),且无进展生存期均约为24个月。一项Ib期试验结果发现,瑞戈非尼(regorafenib)+纳武利尤单抗用于MSS型结直肠癌病人,客观缓解率(ORR)为36%(9/25),超过瑞戈非陀单药的历史数据,提示瑞戈非尼和纳武利尤单抗存在潜在的协同效应4o该研究中有13例肝转移病人,仅2例客观缓解。另一项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肝转移病人的ORR仅为7.1%,而无肝转移病人的ORR为217%。由于免疫抑制环境、局部免疫耐受和可能的代谢影
6、响,使用免疫疗法治疗肝转移具有挑战性5。有研究将转移部位作为MSS型结直肠瘠对免疫检杳点抑制剂反应的预测因素C2023年,美国临床肿痛学会(ASCO)胃肠道肿痛研讨会中,E1.-Khoueiry等6介绍了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使用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1.A-4)抗体博特利单抗(Botensi1.imab)和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I)抗体巴替利单抗(ba1.sti1.imab)治疗的Ia/Ib期临床试验数据。其对70例病人进行了评估,ORR为23%016例肝转移病人中有11例在报告时仍在接受随访;在未发生肝转移的病人中,所有均观察到缓解。尤其是,81%的无肝转移病人在随
7、访12个月时存活,证实了该疗法可以为病人提供持久缓解。同样,由Fakih等7开展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瑞戈非尼、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组合的疗效,结论认为,疾病部位不同,治疗反应也存在差异。共纳入39例病人,其中22例为无肝转移病人,ORR为36.4%,而活动性肝转移病人无反应。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亦能成为PD-I抑制剂的适用人群。虽然免疫治疗为A(S1.-H/错配修显功能缺陷(dMMR)病人带来生存改善,但对于占比更高(95%)的MSS/错配修复功能完整(pMMR)病人,则无法从单药免疫治疗中获益。CAPabi1.ity-O1.研究(II期临床试验)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应用西达本胺+信迪利单
8、抗土贝伐珠单抗为三线及以上治疗,探索此联合治疗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可带来进一步的表观免疫靶向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三药组无进展生存率显著提高(667%vs.1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7.3个月,优于两药联合组的1.5个月。此外,三药蛆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明显优于两药组(ORR:44.0%vs.13.0%,DCR:72.0%vs.39.1%)o基于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鹿诊疗指南(2024版)鼓励MSS/pMMR型晚期结克肠癌病人参加涉及“组蛋白去乙化的抑制剂+抗VEGF+PD-I抗体”联合方案的临床研究。尽管MSI-H型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明显进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不同 卫星 状态 直肠癌 免疫 治疗 要点 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4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