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三农”工作及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材料(共八篇).docx
《2024关于“三农”工作及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材料(共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关于“三农”工作及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材料(共八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关于“三农”工作及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材料【共八篇】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主题,将“千万工程”上升到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领的高度,赋予“千万工程”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任务,这是对我省“三农”的莫大鼓舞和极大鞭策。我们将坚决扛起“千万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以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迭代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推动“三农”工作全面过硬、全域提升、全程领跑,加快
2、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三农”力量。一、守好“两个确保”底线,把“基本盘筑得更牢。聚焦“国之大者”和“三农”工作中心任务,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守稳筑牢“三农”压舱石。确保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护好根食“米袋子”,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用好省级规模种粮动态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完全成本保险等政策工具箱,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1520万亩、124亿斤以上。严保耕地“命根子”,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行为,制定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政策,深化“多田套合
3、”耕地综合整治,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19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8万亩,新增“多田套合”面积50万亩。拎稳保供“菜篮子”,深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耕海牧渔丰收行动,拓展深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推进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能繁母猪保有量58.5万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980万亩、1950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600万吨以上。同时,着力破解“谁来种地”问题,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家庭农场培育提升计划、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行动、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确保农民收入继续走在前列。以强村富民改革激发增收新动能,推动22
4、(X)家强村公司规范提升,支持组建乡村振兴联合体,推进“飞地”抱团项目,推广“运营前置+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村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全省95%的行政村达到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万元。以促进就业创业稳住增收基本盘,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一县一特色“农民培训促富品牌,推行“创客团队+基地农户培训帮带、创业抱团模式,建成“共富工坊”1万个,培训高素质农民7万人次,新培育农创客2万名。以精准兜底帮扶强化增收支撑力,完善低收入农户动态防返贫监测机制,健全农村救助对象、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困境儿童等群体关爰机制
5、,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万个,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万元。二、拉高“四个先行”标杆,把“金名片”擦得更亮。坚决扛起“千万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使命担当,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文明善治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推动乡村“土、特、产”先行发展。挖掘开发乡土资源,立足饮食小吃、山水旅游、历史文化、农事民俗、社会服务等,深化“味美*百县千碗”工程,发展山野露营、森林康养、亲水休闲等新业态,开展农事体验、农事研学、节庆节气等活动,打造“衢州保姆”“云和师傅”等特色品牌。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做精名优茶叶、特色林果、优质蚕桑、珍品菌菇、道地药材等农业
6、特色产品,做深休闲食品、果饮果酱、预制菜、黄酒、火腿等加工产品,做优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农文旅融合产品,做强“浙字号”,乡字号,品牌,新认定省级名优农特产品100个、绿色食品400个。壮大乡村优势产业,统筹推进农业“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梃升浙南早茶、中药材、湖羊、优质蛋鸡等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壮大蔬菜、水果、畜禽、渔业等现代设施农业集群,建成100条超10亿元、10条超百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诗画江南乡村建设先行示范。在塑造大美乡村风貌上作示范,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跨行政区域协管机制,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实施美丽田园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打
7、造浙派民居。在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上作示范,聚力“走好路、喝好水、用好电”和“教育优、看病易、养老好”等群众期盼,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改造提升单村水站2000座,新建农村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1万个,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农村老年助餐服务超30(X)万人次,让*农村率先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全域创建和美乡村上作示范,深化和美乡村达标创建,持续推进“五美联创”,建设示范县10个、示范带22条、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200个、示范庭院30万户,推动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推动乡村文明善治先行探索。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实施“精神家园夯基提效工程,提升
8、农村文化礼堂运行效能,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建国75周年乡村文化系列活动,新建乡村博物馆180个,培育艺术乡建特色村30个、文化共富村200个。塑造现代文明乡风,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推行道德积分、有礼评分等有效做法,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后陈经验”,实施乡村治理“五个一”行动,推广村级“线上村民说事卬智慧印章”“财务票据电子化”等模式,建设乡村数智生活馆400个以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
9、体系。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先行突破。加快城乡县域规划一体化,统筹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完善“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乡村设计+农房设计”联动机制,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农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加快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迭代升级特色小镇,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大对偏远区域5G等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县中崛起”行动,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支
10、持舟山等地开展全域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推广“小县优教皿小县优医”等模式。加快城乡生态治理一体化,实施新一轮全省“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整治农村水系2000公里,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快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实施异地檄迁2.3万人,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三、加大“四个强化”支撑,把“基础桩”夯得更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三农”汇聚,全方位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实施
11、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8项,加快建设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湘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派遣省级科技特派员2000人次,新建科技小院40个。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行动,打造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100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5%。强化改革开放“源动力实施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行涉农信用审批“快易力、”服务,确保省本级事项电子签章覆盖率100%、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达到85%以上。纵深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强化规范管理行动,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
12、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新建农业标准地5()万亩。提能升级乡村“地瓜经济”,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加强“一带一路”农业文明传承发展交流合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1500亿元、出口380亿元。强化要素保障“聚合力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投入统计调度、重点政策迭代优化“三大机制”,健全“政银险担基“一体化乡村振兴投入体系,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占比达到8%以上。实施城乡融合“千亿投资计划”,分层分类完善重大项目库,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双招双引”,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以上。完善落实乡村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规范乡村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口径,推动各地安排不低于年度新增
13、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用地。强化数字赋能“变革力”。以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为牵引,推动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乡村振兴。构建“*乡村大脑+浙农应用+淅农码”数字乡村架构,浙农码日均赋码用码量超50万次。迭代农业“电商换市”,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越洋、“数商兴农”工程,实施村播计划,办好“网上农博”,提质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进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新认定数字农业工厂(基地)120家、未来农场12家。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构建完善大三农工作格局。坚持抓党建促
14、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开展基层党建争先攀高行动,扎实推进“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三MBAjA*第一篇2024年来,*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时间节点,保持攻坚势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一、强基固本,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筑牢粮食安全责任,遢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签订粮食安全
15、目标责任书,扎实开展搭荒地排查整治,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村建成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连片小麦种植示范基地*亩,在木村建成百亩级冬小麦种植示范点,在*村建成*亩大豆种植基地,在*村建成*亩油菜种植试验田,守牢了*万亩粮食种植底线。二、延链补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2023年以来,*镇始终坚持抓党建、强产业、促发展,持续做好延链补链,因地制宜“谋划”,因村施策“布局”,采取“支部+园区+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示范点创建为抓手,连点成线,串线成面,形成了“一园三带”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全镇种植大黄、党参、柴胡、黄茯、当归等中药材面积达*万余亩,年产值*余万元。传统畜牧养殖鸡、猪、牛羊持续换优提升
16、,养殖肉牛*余头、羊*余只、黑土猪*余头、鸡*余只、中蜂蜂群*余群。以五星设施农业产业园为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菌类种植和反季节蔬菜种植,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打造品牌,持续发挥示范效应。大力推广“小群体、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整合优化*养殖户*家,建成占地面积*余亩生猪养殖产业集群。持续巩固提升冷水鱼养殖产业,现有三文鱼*万余尾,中华螃、红蛹*万尾,效益稳定提升,带贫能力持续加大。手工挂面、手工醋、山野菜、精品腊肉、土蜂蜜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初具成效,依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大力推进“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模式,实现了收益与品牌的,双丰收,形成了“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的辐
17、射带动效应。四、因村施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商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聚焦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零、小、散、弱”的瓶颈,围绕实现“集体创收、农民增收、强村富民”目标,从“十种模式”破局,招商引资、整合项目、盘活资源,将支部组织引领、公司抱团发展、群众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的转变,全镇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当年新增达到“15万+”,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五、精心谋划,打造宜居和美乡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18、,以“保护、增绿、提质、增效”为主线,以现有主干渠路为骨架,镇村为基点,按照“依山就势、借景造园”原则,打造小节点、小景观木处,新建文化宣传长廊*多米,栽花种树*余亩。新建垃圾池和投放垃圾桶*个,实施厕所改造*座,打造*至*等3条绿色“通道”,镇村面貌更加有“里”有“面”,展现出一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生态画卷。同时,用好用活“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和红黑榜奖惩制度,通过开展卫生评比提升群众参与庭院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提升打造了*等村容村貌,全镇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宜居美丽和谐乡村正在全力建成。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时间
19、节点,保持攻坚势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一要多措并举推进春耕备耕,全力抓好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重视田间管理、病虫防控、农技推广、指导服务等关键环节,动态开展好摞荒地整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二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好“一键报贫”系统,做好动态监测帮扶,及时运转台账资料,抓实到户产业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三要主动作为,精心谋划,在做足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启动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农村“十改”工程实施、各类农业产业示范点创建、食用菌产业发展、农口重点项目建设、农村问题厕所整改验收等各项工作。四要加大农口主要经济指标调度,创新
20、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确保一季度农业经济实现“开门红五要守住守好“三农”工作底线红线,增强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为谱写才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21、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系统安排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强支撑。一、持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努力让“中国饭碗”多装“*好粮”,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要继续坚持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向着粮食总产100O亿斤目标坚定迈进,不断巩固提升粮食
22、综合生产能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冬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紧盯“育种”和“治地”,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持续实施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工程,打好打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梨树模式”提质扩面,完成“深翻+增施有机肥”任务500万亩、保护性耕作3800万亩,建设完善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集成配套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集成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至700万亩以上,全面推广高产耐密玉米、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良品种
23、至2700万亩以上,全面落实“一喷多促”、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为全年粮食增产提供保障。着力提升种粮抓粮积极性。主动衔接国家探索建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将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向产粮大县倾斜,充分调动主产县重农抓粮积极性,不折不扪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保障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供应,推动落实好粮食政策性收购,全面提升稳产保供增收水平,真正让农民种粮得实惠、有钱赚。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去年,省委、省政府对2.3万户4.68万名防返贫监测对象逐一落实帮扶
24、措施,全省没有发现新增致贫返贫现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现在已进入五年过渡期的后半段,要在守牢底线的基础上,把更多资源聚焦到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做实做细防返贫监测帮扶。建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细化落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快速响应措施,强化基层日常走访、部门定期比对和全省集中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及早消除返贫风险。切实提高产业就业帮扶实效。全面落实“四个一批”要求,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三年行动,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和各类帮扶措施向产业就业倾斜,努力增强“造血”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脱贫地区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关于 三农 工作 加快 实现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集体 学习 会上 研讨 材料 共八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4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