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上古文学1、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j洋,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2、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I3、山海经:一部与巫
2、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熠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鲸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第二章诗经一、名词解释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
3、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售颂、商颂三颂,共40篇。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茯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笠。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
4、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一、名词解释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未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1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一、名词解释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
5、,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懦、道、阳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懦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
6、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第五章屈原与楚辞一、名词解释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2、九歌:是
7、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爰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殛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3、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
8、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4、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聪、应璟、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
9、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整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
10、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4、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5、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11、第七章正始文学一、名词解释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懿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第八章两晋文学一、名词解释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
12、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藤,流于轻靡,诗风繁婚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3、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味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f,人称“左思风力。4、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
13、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5、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第九章陶渊明一、名词解释1、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
14、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眺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第十章南朝诗歌一、名词解释1、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画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2、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
15、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3、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眺、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4、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第十一章嘲诗歌一、名词解释1、北地
16、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2、哀江南赋: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教,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
17、个性。第十二章南北朝乐府民歌一、名词解释1.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2、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今存142首。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3、敕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
18、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第十三章南北朝散文一、名词解释1、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街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青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2、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
19、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名词解释1、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
20、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3、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二十卷。东晋干宝作.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4、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
21、事小说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土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名词解释1、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本书选录先秦至
22、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第十六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娇、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
23、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4、吴中四土: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土。5、沈、宋:沈侄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5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