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丨双重预防控制体系运行汇编.docx
《2024版丨双重预防控制体系运行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丨双重预防控制体系运行汇编.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版I双重预防控制体系运行汇编公众号:安环健资料库目录第一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31.1目的意义31.2适用范困31.3总体目标31.4规范性引用文件41.5术语和定义41. 6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文件61.7基本原则7第二章风险除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92. 1策划和准备1121.1工作机构112.1.2人员培训112.1.3资料收集122.2风险辨识分被122.2.1风险点划分原则122.2.2危险源辨识132.2.3危险源辨识方法162.2.4发生事故后危险源的更新辨识162.2.5重大危险源辨识172.3风险分级管控202.3.I风险分级管控原则202.3.2
2、风险管控222. 4险患排杳222.4. 1具体要求222.5. 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232.6. 3实施隐患排查232. 5隐患治理及验收242. 5.1隐患治理243. 5.2隐患治理险收254. 5.3隋忠持查信息管理255. 6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26第三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主要文件示例276. 1安全生产费任制示例273. 2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283. 3企业风险清单333.4企业风险管控措施353.5重大风险告知栏373.6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393.7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图413.8企业岗位作业风险比较图423.9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示例423. 10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示例4
3、53 .11重大隐患治理方案464 .12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47附件:48附件h作业危害分析法(JHA)49附件2:安全检杳表法(SC1.)51附件3:风险矩阵法(1.S)53附件4: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1.EC)55附件5:部分行业领域企业危险源辨识建议清单(示例)57附件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可能用到的相关表格I1.1.第一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相关知识1.1 目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依据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行)制定本实施指导下册。1.2 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导于册依据国家安全生
4、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先进适用经验方法,结合XX省实际情况编制。本手册规定了XX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行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方法,适用于XX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也可结合本行业领域特点,研究制定本行业或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手册。1.3 总体目标指导企业建立先进适用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通过实施工艺严防、设备严控、人员严管和过程严治,实现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闭环管理;确保企业能够有
5、效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隐患,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企业双重预防的法治化、常态化、标准化、清单化和信息化,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本质提升,从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的主动权。1.4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导手册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导手册。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GB/T3
6、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1.5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手册。(1)风险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2)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可接受风险指预期的风险事故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4)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
7、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5)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和(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6)风险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分布和风险特性的过程。(7)风险分析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8)风险评价(删除)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评价的过程也是风险分级的过程。(9)风险评估包括风险(危险源)辨识、分析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10)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攀5。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即
8、佥管控的优制页序。(11)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12)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1.6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文件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至少形成以下工作文件:(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5)设置风险公告栏;(6)制作风险应知应会卡;(7)制作岗
9、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8)绘制风险四色分布图;(9)绘制作业风险比较图;(10)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贲任制和管理制度;(I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台账和数据库:(12)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13)制定事故应急处理k1.7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市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企业应依据本手册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10、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3)“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双重预防体系是将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之前,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企业创建中应确保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4)风险除患双预防持续改进原则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预防体系闭环管理。第二章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与运行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
11、分级、编制风险隐患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直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程序见下图1策划和痕备建立fit全三作机构I人员培训资料收集确定风险等级绘制风险四色图,风险管拄建立风险清单,风险分级管理、制定风险控制方案风险京轲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实施隐患排杳网息推查治理1隐患治理隐患治理验收动杳评估持绘改进确定风险点和风险辨识范围风辨识分级风险讲识-可能性分析风险评估十后果严重程度分析图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程序2.1 策划和准备2.1.1 工作机构企业应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
12、预防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拈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工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贡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T间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划,层层分修做贡任。2.1.2 人员培训
13、企业应对双市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2.1.3资料收集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一一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一一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
14、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一一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一一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一一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一一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一一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一一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一一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一一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一一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一一相关风险管理资料。2. 2风险辨识分级2.1.1 风险点划分原则(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2)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
15、规状态的作业活动。2.1.2 危险源辨识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为方便危险源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危险源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别见卜表1。表1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序号事故类型能,依体1物体打击产生物体落下、拈出、破裂、飞侬的设备、场所、操作落下、施出、破裂、飞侬的物
16、体2车辆伤杏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3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1起流伤书起正、提升机械被昂起的重物5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6灼烫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7淹溺江、河、湖.海、池坳、洪水、储水容推水8火灾可柩物火焰、烟气9高处坠落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招、装置人体1:冽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边坡土(岩)体、物料、序号事故类型能M体构策物建策物、构筑物、致荷11日原片帮矿山枭揭空间的用岩体顶板、两帮楸岩12透水地下水、地表水13放炮炸药14火药爆炸炸药15瓦斯爆炸瓦斯16锅炉爆炸斜炉蒸汽17容器爆
17、炸压力容器内容物18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汽和粉尘19中毒和空息产生、储存、聚积有所有古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毒有古物侦20其他伤害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宙因素:需电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建筑物、构筑初、人体生产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卜四个方面:(1)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2)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3)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
18、范围。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常见的事故原因见下表2。表2常见事故原因序号类型事故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楮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悚作: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周和牛.产用品等存放不当;H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过(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潺运转时加油、修理、检行、调整、煤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
19、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说: 14)作业前联系确认不到位: 15)其他.2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於陷:设备或工具布局向SS: 4)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眼、手套、护目软及面罩、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朝、安全鞋等缺少或有块馅:(5)其他.3不良环境照明光线不良:迪风不良:作业场所按窄;作业场地杂乱: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贮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10)其他.4管理跳陷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鲂,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纲织
20、不合理;对现场工作映乏检查或指导怫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出实施W故防范措施:对步故的也整改不力;其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一一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一一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J趣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2.2.3 危险源辨识方法(1)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1。(2)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1.)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件2。3)
21、对于复杂的工艺企业可委托专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等方法进行辨识。2.2.4 发生事故后危险源的重新辨识在以往的经验和科学推断得知,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尤其是轻微事故、未遂事故中获取的危险源信息对安全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根据海因法则(见表3),如果在发生未遂事故或轻微事故后,能够及时找到根本原因,消除事故隐患,就可以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未遂事故等轻微事故中发现危险源是对我们进行事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有效补充。因为危险源是动态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企业应当明确事故定义、事故报告流程,并对员工充分培训,确保员工能及时报告未遂事故等轻微
22、事故,作为危险源获取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新的危险源,对其进行重新辨识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达到最终事故预防的目的。表3基于海因里希法则的事故分类序号事故类型定义标准1死亡事故发生1人以上死亡事故(含1人)2揖伤事故发生工伤事故,需要住院治疗的3轻伤事故发生工伤事故,需要到医院处理,但是不需要住院的4急救事故发生工伤事故,不需要到医院处理,可以自行急救处理的5未遂事故发生意外,但是没有人员收到伤害2.2.5重大危险源辨织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要求,针对一级重大危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双重 预防 控制 体系 运行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7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