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附图表).docx
《2024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附图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附图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的图表)肥胖是糖尿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比例高,超重和肥胖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控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可以带来血糖改善、降糖药使用减少,甚至糖尿病缓解。生活方式、药物和代谢手术是目前体重管理的主要手段,在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广泛使用。由于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具有显著的减重作用,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这类药物治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依据已发表的相关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及最新研究进展,共同撰写了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
2、家共识(2024版),以期为临床诊疗中从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工作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本共识制定过程中,工作组对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基于检索结果,执笔专家汇总循证医学证据,综合我国诊疗现状和临床实践经验,对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给出推荐意见,后经专家讨论商议,确定推荐意见及共识具体内容。本共识中的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参考GRAD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1.opmentandeva1.uation)系统分级标准【U,证据
3、质量分级分为A、B、C、D共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两级(表1).采用德尔菲法对推荐意见及推荐强度进行调有,以70%以上专家意见作为推荐意见强度达成的标准,最终所有推荐意见均达成共识.泉1KJK陵M1.O僻竹。小分舞“十AA中NUaKiMff1.WI中甘利,的仅CrArU“貌总伍IHiu1.f自有口。:食*仙时依信依计做大不和崎9nI孝f三ma*xfwxFH的浮2和,小定儿论高总的修4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的流行病学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超过60%的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1B)推荐意见2中国人群更易形成腹型肥胖,中国成人2型
4、糖尿病(T2DM)患者中,近40%存在腹型肥胖(1B)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或肥胖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同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40年来(1982至2018年),中国成人的平均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从20.9kgr2增力口至24.4kg/mn2-3);2002年,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2.8%和7.1%,到2015至2019年,已分别增加至34.3%和16.4%;预计到2030年,将有70.5%的成人超重或肥胖M1.。与此同时,从1980年至20152017年,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也由0.67%增加至11.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历年全国
5、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直结果均显示,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表2)。寰2&,殳EW成人的令收性廉场史娴卡介睛累”司QH网(年)三*口体塞JHM心Qw25Q3I1.QIZOMS20131707sIQ97ISA21.1*13至20”nunIU134M1.注:RM1.为体*mu*1.的IHIfttt鼻U生01配IgR年网&IMKM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超过60%的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2015至2017年的全国性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超重(BMI为24.027.9kgm2)比例达42.4%,肥胖(BMI28.0kgm2)比例达25.3%ni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人
6、群的肥胖程度较白种人相对较轻,但体脂分布更趋向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1111.针对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rT2DM)患者的调直显示,39.7%的T2DM患者存在腹型肥胖,即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1.fatarea,VFA)100cm2,其中,超重患者中49.8%存在腹型肥胖,肥胖患者中83.1%存在腹型肥胖,即使在体重正常的患者中,也有115%存在腹型肥胖112i超重或肥胖的评估推荐意见:推荐意见3临床上可从体重和体脂两种不同维度对超重或肥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此外,还可结合代谢异常程度或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1C)推荐意见4体重指数(BM
7、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肥胖程度评估指标,但BMI不能反映身体脂肪分布。临床上可采用腰围、腰臀比这些间接指标评估腹型肥胖(1D)推荐意见5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VFA)和异位脂肪均可反映体脂情况。VFA是腹型肥胖诊断的金标准,但测量方法相对复杂(2D)推荐意见6中国人群超重或肥胖的诊断:BMI24.0kgm2可诊断为超重,BMI28.0kg/mz可诊断为肥胖;腰围85cm(男性)或80cm(女性)可诊断为超重,腰围290Cm(男性)或85cm(女性)可诊断为肥胖(IC)超重或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在脂肪细胞中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当前临床上多以BM1.评估超重或肥胖情况,但BMI难以
8、反映身体脂肪的分布和身体组成,因此,仍需更多指标从体重和体脂两种不同维度对超重或肥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一、体重1.体重:是人体的总重量113兀成人无标准体重,对于儿童及特殊人群(如血液透析患者H41.癌症患者US)等),可采用标准体重百分率来判断肥胖症.标准体重百分率=被检者实际体重/标准体重X100%.其中,标准体重百分率120%为轻度肥胖,125%为中度肥胖,150%为重度肥胖【】61.2.BM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肥胖程度的测量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中国体重正常成人BMI的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3i.然而,BM1.存在一定局限性
9、,不能反映脂肪组织的分布或功能,不能反映与体重相关的健康结局,并且对于肌肉发达或身体虚弱,以及具有不同身体成分和心脏代谢风险的人群,BMI易造成分级错误181.因此,BMI不应被视为超重或肥胖唯一的诊断和分期工具.3.腰围、腰臂比及腰高比:是反映腹型肥胖的间接测量指标119)。腰围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cm,取被测者骼前上靖和第12肋下缘连线中点,水平位绕腹1周围长,皮尺应紧贴软组织,但不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cm1I.中国成人腰围的正常范围是男性85cm,女性80cm1.i3)腰臀比是腰部围度与臀部围度的比值,中国成人腰臀比090(男性)或0.85(女性)定义为肥胖I.然而
10、,腰臀比的解释比较复杂,而臀围的生物学意义不太明确,近年来已不推荐使用.腰高比为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以腰高比05作为判定腹型肥胖的临界点.腰高比适用于不同种族和年龄的人群,近年来其使用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儿童中1】9J.然而,这些指标均不能区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仅能反映二者的总和。二、体脂1 .体脂率:体脂率或体脂含量指体内脂肪的含量或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可初步评估体内脂肪成分的多少和分布。正常成人脂肪含量占体重的10%20%(男性)或15%25%(女性).目前测量脂肪含量的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dua1.-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EXA)、生物电阻抗法(bi
11、oe1.ectrica1.impedanceana1.ysis,BIA)、超声、皮下褶厚度法、水下称重系统法,其中DEXA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脂肪、肌肉、骨骼肌的含量和分布,是目前公认的检测方法,BIA存在一定的误差,可作为初步筛查应用I161.2 .VFA:是腹型肥胖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准确直观地反映内脏脂肪聚积,常用检测方法有腹部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1.然而,这些测量方法对于设备、人员和检测技术均有较高要求,难以在基层大范围开展(17)。3 .异位脂肪:在能量过剩的情况下(如肥胖症),脂肪组织不能有效地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大量的
12、脂肪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非脂肪组织,比如肝脏、骨骼肌、胰腺、肾脏、血管、心脏,引起脂肪异位沉积,导致器官代谢异常。兀临床上可使用CT.MRI、磁共振波谱成像、DEXA来评估异位脂肪22-23)。肝脏脂肪含量与T2DM患者全身代谢紊乱及慢性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1.肝脏脂肪含量25%或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25)。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1.adiposityindex,VAI提一个线性数学模型根据简单的参数(如BMIx腰围、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得出,反映了脂肪的分布和功能.VAI对T2DM的发生以及对T2DM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均在中国人群中得到了睑证口7.26
13、-27).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器官(如心、肺、肝、肾)功能测定、代谢状态(糖脂代谢指标)和内分泌指标(如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及下丘脑-垂体功能)评估,必要时测定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根据代谢异常程度或并发症多少对肥胖程度进行评估1161.三、超重或肥胖的定义根据体重评估结果进行超重或肥胖的判定,是T2DM患者进行体重管理的基础.BMI、腰围、腰博比、腰高比、体脂率对应的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见表3。31或七的诊Wi标和“ER(r)履口比A1.t0*5CWW*BtBtHnno2wn)v)女11X.K3一男性H,MMS“3文nMO女RM)Ia)IMM924加Wfts1.女性MrWttMKWittO
14、.t5M)3Wt1.20dM.;女tUS629t1i女性,JOQ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VFAN80cm2诊断为腹型肥胖116).我国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年)(28)将内脏型肥胖定义为VFA100cm2.当前的糖尿病相关指南和共识中,尚无使用VFA诊断内脏肥胖的明确定义,但国内有研究显示,体重正常但VFA100cmZ的T2DM患者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1.eroticcardiovascu1.ardisease,ASCVD)风险,高于采用BMI定义的超重或肥胖但VFA正常的T2DM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获益推荐意见:推荐意见7超重或肥胖T
15、2DM患者减重可带来诸多获益,如改善代谢、实现糖尿病缓解、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睑,并且体重减少越多,获益越大(IA)推荐意见8体重减轻的同时,还需关注体重控制的长期稳定性,以实现持续获益(2A)减重可显著改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紊乱,并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通常体重减少越多,获益越大(图1)。(3)aas(tt三j甘二)(DaKWBMav0)aafi(三*)g)dt*uO(1.)W*TMIII(2)a0us(4)少。畲何,元(1.)Tnf1.”场,星IDa*tn惮6S惨下“立IhIIh、力化鼠au1.HO1.sMMrwwnM2三wonMwnttfrw图1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
16、管理的获益8,29-30一、代谢获益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通过合理的体重管理,可以实现血糖获益,并有助于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151。Counterba1.ance研究【八】、DiRECT研究32、1.ookAHEAD研究【33)结果均显示,T2DM患者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其中,1.ookAHEAD研究(34)显示,减重2%5%即可实现血糖获益,且减重幅度越大,获益越大,2%减重幅度5%,糖化血红蛋白(g1.ycatedhemog1.obinAic,HbAIC)下降05%的可能性增加80%;5%减重幅度10%、10%减重幅度15%、减重幅度之15%时,HbAs下降05%的可
17、能性分别增加3.5、5.4和10.0倍。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与之相符,T2DM患者减重幅度越大,HbA1c达标率(HbAc7.0%)越高1351.减重还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一项行为干预减重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和血糖适度控制(HbAY8%)的T2DM患者日间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inrange,TIR)改善与减重幅度密切相关,其中日间TIR改善组和日间TIR不变组减重幅度分别为7.0%和3.7%(P=O.006)136).减重在改善血糖控制的同时,有助于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英国一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与体重稳定(变化3%)者相比,体重增加25%者糖尿病处方增加10%,而体重减轻3.0%5
18、.4%者糖尿病处方减少5%137兀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减重后还可实现血压和血脂的改善。1.ookAHEAD研究结果显示,5%减重幅度10%,可使舒张压下降5mmHg(1mmHg=0.133kPa)的可能性增加48%,收缩压下降5mmHg的可能性增加56%;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5mg/d1.的可能性增加近70%,甘油三酯下降40mg/d1.的可能性增加2.2倍,且体重降幅更大者血压和血脂的获益更大.二、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帮助实现糖尿病缓解DPP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以实现减重7%并进行每周150min的活动,2.8年随访时可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58%,15年随访时仍可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
19、27%138-39I韩国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减重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与BMI稳定(3%)的肥胖人群相比,BMI降低9%的患者糖尿病发病风睑降低26%【4。I.T2DM患者减重后,部分患者还可实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U1.DiRECT研究中,T2DM患者强化体重管理第1年和第2年时的糖尿病缓解率分别达到45.6%和35.6%,均显著高于根据指南进行糖尿病管理达到的缓解率(均P00001)此外,体重降幅越大,糖尿病缓解率越高,总体人群干预第12年,5%减重幅度10%,29%34%的患者可实现T2DM缓解;10%减重幅度15%以及减重幅度15%时分别有57%60%和70%86%的患者实现T2DM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糖尿病患者 体重 管理 专家 共识 图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7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