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docx
《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doc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选题1 .“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2 .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3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4 .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
2、“活动分析法”5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评者的意图;8 .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6 .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A.布告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7 .课程设计的取向即:()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8 .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9 .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为中心内容:()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10 .过程
3、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二、多选题1 .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A.目的B.教材C.教与学的方法I).教学评估E.内容6 .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B.生态政治课程观C.国际理解教育D.开发教育E.后现代课程观7 .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目标资源B.素材性资源C.教学活动资源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8 .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A.共享策略B.需求导向策略C.增强特性策略D.因地制宜策略E.全员参与策略9 .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10 .兰
4、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A.启动B.实施C.合并D.评价三、判断题(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2 .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3 .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4 .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5 .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6 .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7 .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
5、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8 .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9 .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10 .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四、材料分析题1 .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2 .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
6、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货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五、论述题1 .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2 .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一、单选题15CBADA610CDCCD二、多选题1、 BCD2、ABCD3、ABCDEF4、ABCE5、ACDE6、ABCDE7、ACDE8、IJCDE9、ACD1.O.ABC三、辨析题1、X2、J3、J4、J5、X6、X7、8、J9、107四、材料分析题1、(1)课程资源的类型: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人力资源(2)对资源的评价:课程资
7、源的丰富性;课程资源的适合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3)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F1.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都是传统教科”无法替代的。(4)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F1.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功能也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5)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港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而且是充分运用、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2、(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3)教
8、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程中,都是课程设计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的参与。五、论述题1、(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2、(1)具有代表性的儿种课程价值取向A、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
9、)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单选题1 .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 .“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占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f).占代教育形式简单3 .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
10、本来具有双重性质。.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 .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 .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 .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 .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
11、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 .“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9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10 .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11 .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O.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驾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12、。.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走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柏拉图二、多选题1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利托尔诺B.孟禄C.沛西能D.杜威2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A.对生活的理解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D.教育即生活3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D.产生了一些市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
13、窕机构。4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5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梅伊熨B.拉伊C.杜威D.克伯屈6 .古代教育的特点是。A.鲜明的阶级性B.鲜明的等级性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教育形式简单7 .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8 .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A.规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叙述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9 .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
14、.“社会实践说”D.“教育文化说”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三、判断题(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2 .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3 .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4 .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5 .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占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6 .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一一交互主体
15、论。()7 .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9 .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10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四、材料分析题1 .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F1.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
16、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闹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票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目睹这种情班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2 .占代印度的教育: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占代教育的认识。五、论述题1 .近代教育的基本
17、特征。2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3 .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一、单项选择题1、 A2、C3、A4、A5、A6、D7、B8、B9、C10、D11、D12、A13、C二、多项选择题1、AC2、ABC3、ABCDE4、AB5、CD6、ABCD7、ABC8、ABD9、ABCD10、ACD三、判断题1、J2、X3、X4、X5、X6、J7、X8、J9、J10、四、材料分析题1、这则案例涉及到对教育的本质认识的基本问题,基本上与论述题3相同。只有对人的教育本质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区分人的教育和动物的教育。2、反映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形式简单。五、
18、论述题第1题1、 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2、 普及教育受到重视:3、 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4、 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5、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第2题1、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口趋紧密:2、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口趋结合:3、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4、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5、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6、 现代教育具有发展性;7、 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8、 现代教育的主体性:9、 民族性与国际性日益结合;10、现代教育的生态意识在增强。第3题1、对于各种教育本质观进行简单的述评;2、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19、:3、从关系角度看,考察教育本质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4、从教育的概念看,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2025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单选题1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O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 .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3 .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4 .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A.多元化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5 .从教育法所规
20、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O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 .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A.教育宗旨B.培养目标C.教育指南D.教育方案8 .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9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C.人的情感
21、D.人的个性10 .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A.占有性个人主体B.共存的类主体C.交互主体性f).主体论二、多选题1 .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A.个人本位B.指导性C.指令性D.社会本位2 .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3 .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A.席勒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4 .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C.评价D.指令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6 .教育目的是
22、()。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C.自由时间增多D.新产业不断兴起8 .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OA.主体性因素B.价值倾向因素C.存在方式因素D.客体性因素9 .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C.历史性D.理想性10 .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A.定性B.定向C.定位D.定点三、判断题(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全国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教育 理论知识 仿真 模拟 试卷 答案 共七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7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