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2014版)教案嘉陵江的孩子教案,1、图片音乐导入,走街街教案,音乐衣现力和创建力得到提高,苏木地伟教案,1、学生能依据音乐做出合适的心情反应,在轻松开心的音乐情境中感受彝族民歌的漂亮与奇异,2、学生主动参加音乐活动,能较精确的用肢体语言表达自J对音乐的感受,嘉陵江的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广。2、能够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体会对生活的酷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感受到歌曲嘉陵江的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子。2、能够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体会对生活的酷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感受到歌曲中嘉陵江的魅力。2、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2、:1、图片音乐导入。介绍嘉陵江,吸引留意。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图片中的景色是什么吗?出示嘉陵江的图片。生:江水。师:对,是江水。那大家知道这条江的名字叫什么吗?师:这里的景色其实是嘉陵江的景色。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120公里左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名称就叫嘉陵江的孩子。2、朗通歌同,树
3、立感情基调。师:下面老师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大家留意听,想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歌词,配乐。老师读完了,大家听出来老师读的时候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呢?生:骄傲、欢快、酷爱家乡。师:卜.面大家来读一读吧,留意读出这样的感情。播放配乐。边读边跟老师一起打拍ro大家读得真好,想不想再来细致听听这首歌呢?播放歌曲。3、学习歌曲。师:下面老师来教大家唱这首歌,我们先来看到第一句,一句一句教唱。下面大家一起来唱一遍,唱得好的话我们就起先男女生竞赛了!合唱、独唱、轮唱依次进行,确保学生演唱娴熟。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听的歌曲嘉陵江的孩子,体会了歌曲骄傲地情感。大家酷爱闩己的家乡吗?今日晚上回家
4、别忘了向爸爸妈妈介绍嘉陵江的孩子们哦。走街街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走街街。2、在综合创编活动中,节奏感得到强化,音乐表现力和创建力得到提高。教学市、难点:1、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前提下,演唱好歌曲。2、了解重庆人文特色。教学方法:传授法、练习法、观赏法。教学打算:教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练声。二、新课教学。1、节奏导入。今日我们一起迎来了新的挚友,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吧?我们怎么欢迎呢?一起吹奏小喇叭欢迎吧。2、唱一唱节奏。同学们的欢迎可真棒呀,但是我们的新挚友还没有出来,我们一起用唱的方式来试试好吗?哇,原来是重庆沙坪坝
5、的同学们。3、学唱新歌。(1)初听。师:你们知道重庆有哪些出名的特色吗?生:山、吊脚楼、火锅、麻辣烫。师:没错,今日我们就随着重庆沙坪坝的伙伴们一起去重庆走一次街街吧。重庆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师:他们正在唱歌呢,这首歌曲名字就叫走街街。师:来,我们随他们走一走,看看有哪些好玩的。(2)复听。师:知道“走街街”是什么意思吗?生:逛街。师:没错,这是重庆方言,请你们打开书本,我们边看歌词,边来听。(3)有节奏地念歌词。(4)轻唱歌词。(5)难点解决。(6)连唱歌曲。(7)律动。师:同学们,我们拍手为歌曲伴奏好不好?一起边唱边拍手伴奏。三、拓展。大家试着用重庆方言唱一唱好不好?师范唱,学生倾听。大家
6、一起唱。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玩呢?四、总结。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重庆儿童走街街的热忱,我们一起带着同样的热忱唱着歌儿感谢他们吧。同学们今日的表现也很好,老师感谢大家。希望同学们回家别忘了和爸爸妈妈共享今Fi学到的重庆方言哦。苏木地伟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依据音乐做出合适的心情反应,在轻松开心的音乐情境中感受彝族民歌的漂亮与奇异。2、学生主动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F1.然大方,能较精确的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3,能用自然的声音整齐演唱歌曲,并通过律动进步感受歌曲的意境。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2、学唱歌曲并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
7、啊?生:维吞尔族、藏族、达斡尔族?师:大家的记忆力可真好,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彝族的歌曲,它的名字叫苏木地伟。师: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依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韩志等历史巨著记载,彝族历史源远流长,自称为尼,古代汉语“夷”发音为尼,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卑视称谓时,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华夷相对),毛泽东主席倡议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盛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与中国境外。总人口约9
8、00多万,在中国有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2010年),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近百万。彝族支系族群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租、罗婺、阿西泼、撒尼等、尼颇自称,但并非皆为民族意义上的自称,如罗婺、撤尼、阿哲是部系名称,诺苏、聂苏、纳苏、乃苏等。各地彝族方言间有些无法进行干脆沟通,但相同词汇超过60%,语法结构相同,经短期熟识能对话,彝语属东亚语系中的藏缅语族,分为六大方言。师:说到彝族语言,大家来猜一猜,“苏木地伟”是什么意思啊?我多想看看教案,引导学生感受与表现蒙占族音乐的美,2、通过完整充分地倾听音乐,使学生在观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并将蒙占
9、族民歌学问的学习有效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去,从而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体验力度、速度、音色、气息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音乐的作用,自制课件、截取音乐片段、录制音乐伴奏、编配伴奏、练习弹唱,感受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就请同学们生:尊贵的客人。师:大家真聪慈,我们就来听一听热忱的彝族挚友为我们唱的歌吧!二、学唱歌曲。1、倾听歌曲,听完之后告知老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师:谁来回答一下,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哀痛的,还是热忱的?生:热忱的。3、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歌词。师:会读了歌词,老师要考验一下你们的协调实力,要给歌词加上有节奏的
10、拍手,下面让我们用手来给歌词加上伴奏。加入拍手。4、跟唱歌曲。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彝族挚友好兴奋啊,我们跟着彝族挚友的歌声来唱遍好不好?5、弹琴学唱。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跟琴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吧!6、师:跟琴唱得不错啊!那咱提高一下难度了,分组来唱。7、师:跟着老师的琴可以唱得很好,那跟着伴奏可不行以唱得更好听呢?来试试吧!这次咱们不分组了,一起唱。三、小结。我们今日学习了苏木地伟这首歌曲,感受到了彝族挚友的热忱,回家我们别忘了把这句彝族话说过爸爸妈妈听哦。我多想看看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我多想看看是一首具有蒙古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真挚的情感、美丽的曲调,表现了草原牧民的孩子对首都北京的酷爱
11、、憧憬和思念之情。歌曲旋律美丽,宛转悠扬,具有一般蒙白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同时,歌曲结构规整,乐句整齐,段落短小,具有蒙古族民歌短调的写作风格。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与表现蒙古族音乐的英,同时培育学生酷爱祖国、酷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完整充分地倾听音乐,使学生在观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倾听、对比、探讨、视唱、演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加,并将蒙古族民歌学问的学习有效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去,从而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3、培育学生用自然连贯柔软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力度、速度、音色、气息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音乐的作用,尝试具
12、有蒙古族特色的演唱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自然的声音,精确的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参加演唱歌曲。2、精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打算:自制课件、截取音乐片段、录制音乐伴奏、编配伴奏、练习弹唱。教学过程:一、听辨导入,感受蒙占族的音乐风格。1、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宏大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J民族的音乐,现在,就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个民族的?2、观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人片段。3、生:内蒙占地区、蒙占族。4、提问:音乐心情是什么样的?师:刚刚我们听到的那段音乐宛转悠扬,这也是大多数蒙古族民歌所具有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蒙占族音乐的特点
13、。:、编协作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1、视唱曲谱。(1)出示曲谱,学生视察曲谱,分析曲谱。节奏的特点?有几句话?每句话儿小节?有几个音组?(2)演唱曲谱。老师演唱,学生心里跟唱。学生轻声演唱。探讨: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完整演唱。2、视唱歌曲旋律。(1)老师用琴弹旋律,嘴唱新的旋律,学生感受。(2)学生其次次听,感受第五六句话不是弹唱同时起先的。(3)出示歌曲曲谱师生协作,老师唱歌曲主旋律学生用长音伴唱。(4)视察歌曲曲谱,梵习歌曲中的节奏。(5)老师范唱曲谱,学生打拍心里跟唱。(6)学生打拍唱曲谱。3、学生分声部合唱曲谱。三、学习歌曲,指导学生正确演唱。师:我们曾经看到过许多秀丽的景色
14、,可是有一种景色虽然称不上秀美,却是无比的壮丽!那就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实行的升旗仪式。每天,当艳丽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刻,每个中华儿女都会激烈不已!有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孩了,从来没有走出过草原,他特别渴望能够观看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于是,他用歌声表达出了内心的情感,你们听!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2、提问:歌曲中哪句歌词更能表达出这个蒙古族的孩子恳切、渴望的心情?3、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我多想看看。4、轻声演唱歌词。5、出声演唱歌词.6、订正问题。7、完整演唱歌曲。四、歌曲处理,深化挖掘歌曲内涵。1、师生探讨歌曲处理的方法并尝试演唱。留意声音、气息、力度、速度、一字多音、
15、装饰音等问题。2、观看账片,挖掘音乐情感。3、完整表现歌曲。五、拓展延长,简洁了解蒙古民歌。师: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它的民歌体裁有长调、短调之分。1、讲解长调。师:长调民歌流行于草原牧区,其特点是节奏自由舒缓,气息宽广,情感深厚,字少腔长、声音洪亮悠长,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播放长调歌曲赞歌。2、讲解短调。师: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显明,音域相对窄一些。播放短调歌曲嘎达梅林.3、提问:歌曲我多想看看是依据长调还是短调的风格写成的?生:短调。4、总结蒙占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师: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是旋律美丽、气息宽敞、感情深厚、
16、草原气息深厚,音乐中时时透射出蒙占人开阔的胸襟。六、课堂小结。在美丽的音乐声中,我们感受和学习了蒙古族风格的音乐和歌曲,通过这节课,我信任大家对蒙占族音乐特点有了更深化的了解。希望在今后,同学们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和途径去走进蒙古,了解他们的音乐文化。漂亮的鸟巢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漂亮的鸟巢,感受和体验北京体育馆的宏大,培育酷爱北京的感情。2、学唱歌曲,并能够创编同歌曲风格相关的舞蹈动作。教学重、难点:1、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正确驾驭歌曲中的节奏型,演唱时要正确唱出。教学用具:钢号、录音机、磁带。然后引导学生用歌曲音乐节奏朗读歌词,6、师:小挚友们觉得这首音乐表现了歌颂者怎么样的感情?
17、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去唱,7、音乐接龙嬉戏,播放音乐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北京童谣教案,让学生体会歌曲赞美、热忱的音乐心情,教学要求:学生设计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样,牧歌教案,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在哪里实行的吗?生:北京。师:同学们真聪慧,那大家知道详细的举办场地吗?生:鸟巢。师:没错。鸟巢呢,其实就是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
18、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实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竞赛与足球竞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加体育活动与享受体育消遣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体育场由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与李兴刚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犹如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予着人类对将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巢的歌曲,叫做漂亮的鸟巢。二、学唱歌曲。1、听赏歌曲漂亮的鸟巢。师:歌词里提到了哪些事物?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2、二次听赏歌曲。提问学生歌曲是用什么心情演
19、唱的?生:抒情、亲切地。3、朗读歌词。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仿照读。然后引导学生用歌曲音乐节奏朗读歌词。4、师弹琴范唱歌曲,提示学生留意听。说说你学会/哪一句?哪一句你认为最难唱?探讨分析简洁唱错的乐句。5、学生跟琴声学唱歌曲,反第几次,老师与时订正错误。6、师:小挚友们觉得这首音乐表现了歌颂者怎么样的感情?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去唱,用怎么样的声音去唱?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说说你宠爱哪一科I?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抒情柔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7、音乐接龙嬉戏,巩固学习。小组开火车,一人接一句,检杳学生学习状况,并与时订正。三、合作探究、表现歌曲。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你们认为哪些动
20、作更加适合这首歌曲?通过探讨,全体同学为歌曲创编动作来表达歌曲。播放音乐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其他同学一起演唱并表演创编的动作。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了漂亮的鸟巢这首歌曲,与它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不再止步于在电视里观看它。它是一件精致绝伦的艺术品,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以它为荣。北京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北京童谣,让学生体会歌曲赞美、热忱的音乐心情,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酷爱。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心情改变。2、哼唱旋律片段,感受京歌韵味。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唱法、赏
21、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常背唱童谣吗?师:我们来共享一下,你背诵过的童谣好吗?师:大家背唱的童谣都很好玩。我们今H就来学习-首名叫北京童谣的歌曲。二、学习歌曲。1、初次倾听北京童谣。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心情的?学生回答:热忱地、赞美地。2、再次倾听。倾听歌曲北京童谣。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生:两部分。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3、歌词学习。(1)全体学生依据节奏读第一段歌词。老师出示节奏谱。老师提示: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口读节拍,手指着节奏,让学生反复地练习。(2)巩固第一段完整的歌词,学生依据节奏齐读歌词。(3)请一位同学依据节奏读其次
22、段歌词,其他学生心里和他一起默读。4、北京童谣歌曲学习。(1)学生演唱歌谱。(2)再次巩固歌谱。(3)学生加词演唱歌曲旋律。老师要求:老师弹琴,指导学生的气息连贯。(4)学生跟随北京童谣伴奏演唱旋律片段。老师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激发学生从歌词和旋律感受京歌的韵味。三、集体创编歌舞表演(北京童谣舞蹈表演)。学生分组创编简洁的舞蹈动作。教学要求:学生设计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样。四、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北京儿童对北京满满的爱意,家乡的童谣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快乐和快乐,还有无限的乡思。最终,让我们用欢快的歌声结束这节课的学习。牧歌教案教材分析: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
23、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概宽广。作者瞿希贤依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美丽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调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相互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溢,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美丽好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宠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2、牧歌的观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恒久流淌在学生的心中。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音乐 全册西师版 教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7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