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CO专项报告: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评价doc18.docx
《REICO专项报告: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评价doc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EICO专项报告: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评价doc1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RE1.CO专项报告: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评价对政策问题的评价k政策问题的构建在政策主张形成时,政策的问期构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小康社会带要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九十年代末,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改革之初相比有了较大梃高,居住状况也有很大改善,人均庭筑面积巳到达17.78平方米.比改革当初人均6.7平方米提高了11平方米,有很大进步和改等。但理论界和决策层认为,和改革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相比,和足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比,和国外相比,在整体居住质量(包括房屋配套、生活配套和生活环境等)和居住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还需要透一步改善:二是住房供给方式需要替代。城镇住房制度在经迨既有公
2、房提租、出售之后,需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阶段内,公有住房供给逐步退出,商品化、社会化住房供给要成为城镇住房供给体系的主要构成。但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收入整体水平.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职工工资结构,完全依靠劳动报酬获取商品房存在甯遇性的支付能力缺乏问题。因此,需要一种不同的住房供给制度进行替代,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三是,在当时的国际经济和宏观经济背景下,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宏观经济面临必须依靠扩大内需求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必乡页寻找可以校大程度满足扩大内需的消费品和行业领班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住房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历史的可行。1998年全国城镇住房改革和建设会议
3、指出:“建立新的城镇住房供给体系,重点是大力开展经济适用住房。这既是这次房改的重要目的,也是房改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方面,中低收入家庭是目前城镇家庭的主体,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实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到达小康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又可以增加有效帘求,带动经济增长,不会形成房地产热,符合经济开展总的要求。(自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行为的通知”,龙住房2000196号)2、政策目的当政策问题按照上面所论逑那样进行构延的时候,政策目的也就很清是,那就是,一要满足居民住房状况的改善;二要构定新的商品化、社会化城市住房供给体系:三要扩大内需,拉动
4、经济增长。3、政策目标通过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经济适用房政策体系形成的时候,政匏主张本身并不是单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政策还同时承当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效劳宏观经济调控的使命。因此,政策形成之初政策对象目标比较宽泛,更没有确定、清楚和系统的数量指标设置。系形成的时候,政策主张本身并不是单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社会问整而提出,政爱汪同时承当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效劳宏观经济调控的使命。因此,政策形成之初政策对象目标比较宽泛,更没有确定、清楚和系统的数量指标设置。不过,1998年到2003年,政府曾连续下达七枇经济适用房建设指导方案,方案建设面枳总计为10
5、.47亿平方米(2004年是1.27亿平方米),相当于同期全社会实际新增住宅速筑面积的32%对政策措施的评价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的主要措施有三:一是宏观指导,分级决策。即国家下达宏观指导方案,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情况分别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有关文献,19982003年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为4.77亿平方米,占同期城镇住宅新增建筑面积的14.41%,大约5.7亿平方米的方案没有完成,方案执行率大约为45.56%而且,从2001年开始国家下达经济适用住房定设投资方案数量在逐年降低。二是土地行政划拨。无论是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经济适用房的新增用地,还是单位自近,或者集资、合作建房,土地供给梆采取行政
6、划拨的方式。其中,集资、合作建房和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用地,实际上是利用方案经济体制下原有土地占有的剌余。三是价格管制调整,由于三种供给方式的对象和范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三种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也不相同。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经济适用房价格由政府确定价格构成,而集资、合作建房以及单位自运、面向本单位职工销售的经济适用房价格由各个单位自行决定。从严格意义上讲,集资、合作建房和单位自建住宅(包括速设工程附带住宅)不能算作完整意义上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住房供绐,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和城俵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并不一致。而1998年2003年,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更多依赖住房需求者所在工作单位的努
7、力,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产业化完成的经济适用房供给量并不高。所以,政策的实施更多依模不完全产业化和不完全社会化的手段。对政策效果的评价k目的:政策目的已经实现城镇居民住房得到改香。包括各个收入层次家庭在内,城镇居民的住房状况都得到较大改善。事实上,根据我国的开展水平,在2001年底,全国城市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到达20.8平方米,当年全国家庭人口平均数为3.38人,全国城短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70.3平方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迂筑面积也平均到达80平方米,超过联合国推荐的3-5人家庭住宅最小面积59.5平方米标准线城市住宅商品化、社会化供给体系已经形成。在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中,总体上67.42%来自房
8、改私房和商品房,其中平均57.13%的住房来自房改私房,10.29%的住房来自商品房。通过房地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得到实现。2003年,房地产业提供的城镇住宅已经占到供给量的58.6%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奉献率不断提高,1998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当期经济增长的奉献度由11.3%上升到19.6%;对当期经济增长的奉献率由约0.9个百分点迅速上升约1.8个百分点以上,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目标:并没有完全采用预期的措施到2003年底,经济适用房速设方案目标为10.47亿平方米。2003年底,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4.77亿平方米,占全部方案的45.56%: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完
9、成的经济适用房爱工面积2.69亿平方米,占全部方案的25.69%。考虑到建设周期的影响.总的方案目标达成率应该稍高。在政策形成之初,政策曾设想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每年的建房总量中.经济适用住房要占20%以上(国发(199443号)。但1997年到2003年末,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新开工经济适用房面积平均17.16虬竣工面积占18.75%,没有到达预期方案目标。从目前的数强看,数至2003年,至少超过半数的经济适用房来自集资、合作定房、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以及运设工程附带住宅等。但是,根据16个城市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建设情况比黑看,各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情况有很大差异。由于通过市场提供商品
10、化的经济适用房主要依靠政府行玫划拨土地。因此,各地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差异也反映了各地方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的意愿有很大不同。我们认为,这和当地土地在全国范围内的级差地租、当地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以及当地住房供给体系的结构和经济适用房供绐渠道的多样化有偎大关系。3、效果:一、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现状来看,按照当初可以理解的政策目标群体,这些家庭的住房面积得到较大改善,而且各收入阶层家庭住房面积的相对差距没有他们之间收入的相对差距大。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相对面积下降较大,不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绝对面积也巳经到达较高水平,到达并超过联合国推荐的建筑面积标准。从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来讲,政策
11、实施以来,居民住房状况存到了改善。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效果的实现,来自包括集资、合作建房、单位利用自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共同完成。但是如果按照当前的政策标准,占全社会家庭3(席的目标群体所占比例并不高,这和当初政策目标宽泛有关系。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更多来自集资、合作建房、单位自建等方式,来自房地产企业提供的经济适用房比例并不高。从住房制度改革来讲,商品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住房供给体系巳经形成。但是,在这个体系中,经济适用房名义下的住房供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供给。三、从拉动经济增长来看,根据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性,即便是通过单位自建和集资、
12、合作建房开发的经济适用房,也依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其目的也根本到达。从效果看,经济适用房政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效果的取得主要依敕大量采取不完全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手段。结论第一,虽然政策的执行更多倚重不完全产业化和不完全社会化的手段,但经济适用房政策当初的目的都已根本得到实现,城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情况得到较大改善。第二,在目前经济适用房的使用中,来自拆迁、结婚、迁移、与父母别离和独立自住的新增需求占主要比例。第三,除了拆迁引发的需求可以在拆迁中得到解决外,城市新消住房需求中,来自中等偏下收人家庭的新增住房监求存在支付能力缺乏的问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低收入家庭存在普
13、遍性住房困难问题。第三,预计在现有土地制度下,大中城市的集资、合作建房.单位自建等其他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将因为城市土地、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限制而大幅下降,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的经济适用房将成为经济适用房的主要供给。但是按照现有的供给比例和方式,这局劄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无法满足全社会3v家庭群体的需求。第四,如果玫府继绘完全依靠新增划拨土地来满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各个需求层次的住房要求,那么由千各地在土地级差地租、住房状况和供绐条件上的巨大差异,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将面临更大政策执行能力和政策执行本钱的书赘。第五,在土地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全社会每年新增住房需求中,来自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新增住房需
14、求应该作为一个社会保漳问题,而不是当作市场问题来解决。完全依敕市场供给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将因政策执行本钱的外化而导致政策效果降低。政府可以考虑从政策问题、目标对象和政策措施上对经济适用房政簧进行调整和进一步完善。附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其他国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的目的现代意义上的住房政策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用以解决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一次浪潮下以住房为突出矛盾的城市社会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大多制定了关于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政策,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是世界各国政府都承当的政治责任。1948年国际人权宣言第25条把居住权利列为根本人权:“每一个人都有权力拥有足够的生活水平,以保
15、障他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及安适,尤其是食物.衣物、居住、医疗以及必要的社会效劳产生于1995年,有133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协议也规定:“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拥有一个于他和他的家庭都足够的生活水平,包括足够的食物、衣物和住宅,同时可以不断地改善其生存条件。1996年联合国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明确指出:“保证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使人类住区更平安、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要全面逐步实现国际法律文件提出的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权利。”“将寻求各级公共、私营和非政府伙伴间的枳极参与,以保证所有人及其家庭能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障,能免受歧视并能平等地得到经济上可承受的适
16、当住房。世界各国政府制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的背景、目标和手段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根本相似,那就是箕政策问题的不同,所指向的目标群体明显不同。大多数国家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源自社会问而不是解决经济问履。这一点在市场经济国家住房玫策的演变历史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是由于住房政策的执行需要借助经济玫策的支持,包括投资政策、财税政筐和金融政策配合共同形成完整的住房政策体系。然而,从公共政黄本身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引发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问题的仍然是社会问题。比方欧洲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大多源于战后住房普遍短映但在随后的政策调整中,问题则源于给定住房供绐条件下,住房供给充足而住房需求者
17、支付能力缺乏的矛盾,以及贫民窟和无家可归流浪者的住房问题上。但福利国家,比方瑞典.其住房政或从一开始则是作为一项社会开展目标被列为国家开展方案当中,住房政策本身也就成为国宓开展政策的一项内容。而开展中国家,比方埃及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政黄则由于城市化开展带来的住房危机。埃及城市现有半数住房年久失修,不少住房是危房,许多人无家可归,违章拢筑到处都是,由于地价贤,不少开发商为牟取暴利,随意扩大速筑面积,甚至违章加层,时常发生塌房死人等恶性事故。有一憧七层楼房,上面竟然加盖了五层,结果大楼垮塌.死伤近百人。有鉴于此,政府不得不开始制定相关的住房政策在美国,产生于大半条时期的住房政策明显作为一项经济玫策
18、而制定,其政筑目标对象是失去抵押权的自由房屋的中产阶级二战以后美国的住房政策则开始转向主要由于大量退伍军人出现而产生的住房问题。目前美国的住房问题则主要以少数族裔,特别是黑人和西班牙族裔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其他国家中低收入住房政就目标对象确实定1、美国为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美国联邦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介入住宅市场。当时的罗斯福政府设立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系烧”(FH1.B),并批准住宅抵押贷款法(HO1.A),据此成立了“房产贷款公司H01.C),改变了以前由地方私人机构操作的短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抵押贷款方式,转由联邦政府担保,形成提供长久性、分期还教方式运作的抵押市场。19
19、34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d国家住房法GHA),成立“联邦住宅管理局(I;HA)和“联邦储蓄贷款公司(FS1.IC),组建“互助抵押贷款保险基金心,负责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美国国会在1937年通过了公共住宅法案,设立了“联邦平民房屋建设总处-(USfIA).以延立永久性的中央补助。19如年,杜鲁门政府修订了国家住房法,提出的目标是:“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能够拥有一套平安、环境适宜和舒适的住房。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政府在各个不同时期,制定了许多帮助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佞房条件的政策,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实施。美国住房政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各行措施鼓励建造低收入者住得起的住房:二是通过担
20、保贷款、提供租金补贴以及实行租金优惠券方案等帮助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在美国.家庭收入为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的80%以下者,均可申请住房补贴。补贴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对低收入家屣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一股为市场租金的20-50%),这种补贴主要提供给家庭收入占美国家庭平均收入37%,并申请居住公共住房的最低收入家庭;另一种是向低收入家庭补贴房屋租金,享受这种补贴的家庭必须租住符合政府规定要求的住房,同时要拿出家庭收入的25-30%支付租金,缺乏局部由政府补贴。补贴住房建设政策集中表达在20世纪60年代的住房法中,该法的202条规定,政府必须向拢设公共住房的非羸利机构提供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
21、,年利率为3%1968年的*住房和城市开展法也包含了补贴供给出售住房和补贴供绐出租住房的相关条款。2()世纪7080年代,美国住房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即由补贴住房供给者转变为向住房需求者提供补贴。1974年的住房和城市开展法第8条规定,住房补贴由住房和城市开展部通过地方住房管理机构发放,用于补贴市场租金与租户家庭收入25%之间的差敏,接受补贴的租户每五年接受重新省查,最长补贴期为20年。里根政府在他的第一任期内修订了笫8条款方案,提高租户承当租金的标准,由家庭收入的25与提高到3%克林槐政府维续改革住房和城市开展梯的职能,在削减联邦联邦玫府对住房的有关慎算的同时,将执行住房方案的职能逐步转交
22、到州和地方政府,并修改了第8条款租金资助方案的局存条款,提高各州所得的税金信用的人均标准,从1.25美元增加到1.75美元,并在1997年正式出台的多家庭资助性住房改革及承受能力法案,新增45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在1998年第8条款和约的更新。美国目前实行的住房补贴政策主要是一种直接补贴,即直接用于增加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补贴,其政策目标是减轻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消费负担,以到达政府提出的最低住房消费水平。凡申请政府住房补贴的低收入家庭,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家庭年收入低于所在地区平均收入50%就可以提出申请,在经当坨PHA后申请者的家庭收入、财产和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与其它的相关地方管理机
23、构、申请人所在工作机构的负责人以及银行等机构进行核实,当PHA经过调查核实确认提出申请的家庭符合申请条件,如果不能马上实施补贴,就将其列入补贴对象的等候名单,当排到某一位等候的申请人时,PHA将主动与其联系并为其发放住房优惠券。住房优惠券的持有人可自由的在市场上寻找适宜的住房租住但租住的房屋必须满足PHA对健康、平安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住房优惠券的持有人必须把家庭月收入的30%作为房租支出,也可租住杰于PHR标准的住房,但家庭的租金支出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40据HUD的最新报告显示,HUD在2004财政年度支出了240亿美元用于向低收入家庭发放优惠租金券或者用于增加符合要求的廉租住房,全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EICO 专项 报告 经济 适用 政策 评价 doc18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8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