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反思克和克的相识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属于量的计量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质量进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确定的相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是如何进行量化比较?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难点,因此,本节课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时学生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o克,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克”做单位的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之间的关系,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如下:胜利的地方:首先将学生置于与学习新知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将这种生活阅历变成数学资
2、源,让学生H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比如: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题图,或在课前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收集工作,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去相识克和千克的不同作用,使课内、课外互补,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有效活动,让学生详细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如:我设计了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掂2分硬币、一根香烟、几粒黄豆等来感受1克有多重,这样不仅有身体的感受,还有对物品数量的感受,对1克的质量感受就更生动了,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不足的地方及对策:克和千克的相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时应时时把估算的教学贯穿始终,
3、使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不断体会、理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估算教学。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反思2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单位,也是学生口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留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导入的设计,1克和1克的感性相识,还是练习的设计、课后的调查,都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供应学生熟识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问。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留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学问,培育创新意识,熬炼动手操作,应用学问的实力。1、教学时力求遵循学问进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
4、中学生乐观参与了学问的探究、实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与进展,体验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学问的新奇心,引发他们剧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进展。2、为学生供应“做数学”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学问形成的过程是由老师讲的。老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供应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乐观、主动地去建构学问。尽可能地给学生供应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的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1克和Ir克原委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下克的表象相识。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运用视察、比较的方法,发觉和提出
5、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确定的探窕实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制造了条件;同时也能更好地满意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力得到更好的培育。3、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觉一些规律或探讨成果,同时,课外延长,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市场,学会估量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探讨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沟通,这样加深对克、r克的相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克和T克的相识教学反思3前几年曾经教过这部分内
6、容,当时也是头一次教所以没有阅历只是就教材讲学问,所以学生时常会出现:人的体重300克,一个鸡蛋重7克,一袋大米市50克一些笑话。而今再一次的拿起教材,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才能恰到好处。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之经常打交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留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课前支配调杳活动:到超市里找一找物品的重量标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并留意视察商家用什么来称量物体的重量。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感性相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一周后,课中汇报:在生活中你都相识
7、了哪些重量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你见过哪几种秤?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所调查的物体的重量,那你能不能说出和它重量差不多的物体?小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在沟通汇报中去经验、去体验、去感受,克与克的实际意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拓展思维的同时也增加了数学本身的无穷魅力。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反思4低班级小学生在口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相识,而且质量单位也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只靠视察得到,比较抽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到家庭、商场等处找以克和千克计量的物品,统计结果汇总,然后沟通。这样既能初步建立
8、质量观念,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相识,又培育了小学生社会实践实力。瑞士一个出名的心理学家说:“活动是相识的基础,才智从动起先,学生最能理解的是F1.己双手实践的东西。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针对克和千克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变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运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供应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欢乐,领悟到了学问的.情趣。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兴奋地相识了克和千克”。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相识质量单位,建立明确的质量观念。通
9、过找实物称实物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识的实物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克的物品,发觉质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相识,既把传授学问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又有机地渗透了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掂质量”让学生用肌肉有意识地感觉体验实际质量。学生在感知1克的物品之后,动手“估,“秤,苹果、梨、香蕉、鸡蛋等,不仅检验了操作活动成果,更能让学生体验胜利后的快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我听见了就忘了,我望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白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更要留意动
10、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验探究学问的过程,对学问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坚固,推理才能严密。克和克的相识教学反思5本课的教学看似简洁,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相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相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视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阅历告知我,孩子接受学问必需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需的经验,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留意让学生多方位体验。针对这种状况,我教学设计的落点是体验数学。把体验克和千克,在体
11、验中建立详细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H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一一再依据阅历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学问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反映一一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才是老师设计和引导的精微。但是,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出现了不明确,没能处理好,用语出现了不精确。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反思6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回家打算一克物品的作业,其次天大多数学生带来了1千克的物品,有带1千克大米的,1千克的洗衣粉的,1千克的糖果的等等,
12、课的一起先,我就让学生掂一掂手中的1千克物品有多重,说一说对1千克的感受。学生发言特别踊跃,因为这是他们切身体验过的。我还带来了家里的电子秤,让孩子们排着队上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称一样物品,要求不能和别人的重复,称完后大声告知大家这个物品的重量。学生特别快乐,乐于参与,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感受物体的重量。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参照,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假如要让学生干脆估量出这种物品有多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想仅靠课堂上学得一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须要引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能多视察,
13、估一估,掂一掂,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孩子接受学问必需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需经验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反思7质量与我们口常生活亲密相关,但概念却有比较抽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质量,克用于计量比较重的质量。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形成干脆的感性相识。同时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力和学习实力。克和千克对于二班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质量概念,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阅历,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移等活动方式,让
14、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克和千克的相识教学反思8相识克和克这一单元学问点简洁,大多建立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动手操作中。二班级的孩子,还处在好玩好动的时期,在课上有实践操作的经验,H然是特别快乐的。纵观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做法和反思:一、整合课时,让学生因动而学为了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几乎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带物品:苹果、桔子、鸡蛋于是我将新课和最终的称一称整合起来,第一课时支配学生带来家中各种各样的称和不同的物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掂物品、称物品、数个数,并由组员记录38页的表格,而我则巡察学生实践
15、的过程,10分钟下来,孩子们都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1T克有多重,并尝试掂了掂2克、3千克、4千克、5千克这些重量的大米,脸上露出华蜜的笑容:今日的数学课真好玩啊1克究竟有多重?我没有用只言片语,却让学生学得轻松开心。下课了,因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我嘉奖他们共同共享带来的水果。一个孩子跑来对我说:老师,要是每天这样上数学课就好了!其实,在整合课程上我还有个想法:就是让学生在科学课时闩己来操作一下托盘天平。虽然教参上并没有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我想只有孩子亲身经验感受过的学问,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建立正确、真实的表象。因为种种缘由,没有实现。打算利用中午时间支配学生4人合作,称一称Ie)克黄豆。二、
16、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和生活是密布可分的,尤其是这一单元,每个课时的作业都支配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数学、用数学的题目。为了让学生和千克、克有更亲密的接触,我组织学生去菜场、超市进行调查,比如: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去菜场,看看妈妈买的菜各是几千克,再把你和妈妈买菜的过程写成一篇数学口记。这样的作业既是学生乐意的,也给工作繁忙的家长们供应了一个很好的亲子机会,还进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实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当然,批改调查作业老师很累的,学生的答案千姿百态,须要一一阅览,有的还须要班级组的老师沟通,但我们乐此不彼。因为,我和孩子们一样也经验了学习的过程,知道了洗衣粉有100克、250、500克等
17、不同包装,也知道105颗桂圆重1克.此时,我犹如走进了超市,正在享受购物的欢乐一般。三、回来原始的教学方式自从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装备,我们的教学手段也随之丰富起来。精致的PPT,深情并茂的动画,给课堂增加了很多的乐趣。可看着孩子们鼻梁上静静架起的眼镜,我总有些心疼他们。练习四的教学,我一改往口的练习课教学模式一一做一题讲一题,用原始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于是,孩子们把窗帘打开,教室里忽然亮堂堂的。我先让孩子们沟通学习单:1、哪些物品重1千克?、哪些物品重1克?2、什么时候用T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3、1千克=()克。然后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一6和思索题,做得快的小挚友自学“你知道吗
18、”。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巡察学生,最终依据孩子的完成状况有的放失的对习题进行讲解,高效率的完成了书本练习的教学。克和克的相识教学反思9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宜观、宜观,不能靠眼睛视察得到。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克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并学会初步的估测和实际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凸显以下几个特点:1、引导学生到熟识的生活中,视察、收集信息,从中了解数学学问。课前有意让学生到超市收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标识,再到课堂上一起沟通。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
19、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动力。2、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T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1个2分硬币的重量、500克盐、1丁克的洗衣粉的重量等,感受1克、1克有多重,然后让学生掂一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铁块等体积不同,但质量都是1千克的物品来估量它们有多重。通过以上动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500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3、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O个1克的观念。老师先拿出两袋盐,每袋重500克,提出“两袋盐一共有多重?”的数
20、学问题。学生有的用算的方法算出500+500=1000克;行的用称的方法知道重1克,从而得出1000克=1克的等量关系。这时老师并没有满意于克与千克这一进率关系的建立,又通过让学生来评1000个1克的2分硬币和1个1克的铁块谁轻谁重,让学生在头脑中直观而乂形象地形成了1千克里面有100O个1克的质量观念。4、把猜一猜,估一估贯穿教学全过程,留意培育学生的估测和应用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除必要的精确的称量物品质量外,更多的状况下要用到估测。教学中当学生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老师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出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克和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克 认识 教学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9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