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芜湖为中心的皖江地区物流一体话.docx
《以芜湖为中心的皖江地区物流一体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芜湖为中心的皖江地区物流一体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以芜湖为中心的皖江地区物流一体话引言1990年7月,安徽省作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重大决策。2006年6月底,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对新一轮皖江开发作出系统性的部署,成为新轮皖江开发的行动纲领。纲要中明确规定,沿江开发的规划范围是沿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巢湖、宣城、滁州8市及所辖29(T1.T)o皖江城市群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中部四大城市群之一,国土面枳5.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0.3%,人口2120.3万,占全省的32.5%;在2006年,GDP总量占全省的45.3%,经过多年努力,皖江城市群综合实力明显增加,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
2、一步提高。其发展步伐对于实现安徽省的奋力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长三角各市面临着如何进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发挥联动效应,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展供应动力保障的严峻挑战。依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验,区城物流一体化,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手段。经过年来的发展,长三角各市虽然具备了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实基础,但纵观各市,几乎每个市都有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若干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空间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严峻,信息不能共享,缺乏统一规划,重熨建设奢侈惊人,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缺少协调,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各F1.为政、内耗、低
3、效的现象较为普遍,远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尽快建成统一、综合、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定要求,也是长三角增加区域竞争力、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战略举措。SWoT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中心区之间的外围地区渐渐被纳入中心区的物资流通循环中,区域经济在空间上实现一体化。区域物流被融入一个统一而乂相互依靠的体系之中,区域物流发展呈现网络系统化态势,深刻影响着区域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对区域物流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限制,实
4、现区域物流各要素的系统最优目标。区域物流涉及物资在区域内的实体流淌、区域间的货物集散过程,重点解决一个区域内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保障整个区域的物流活动满意生产活动、消费生活的须要,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面将对皖江城市群所处的内部、外部有利及不利因素作一阐述,即对皖江城市群的优势(三)、劣势(W)、机会(O)、挑战进行分析,以便了解皖江城市群的状况,从而作出相应的战略选择。1.皖江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所拥有的优势(三)(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皖江城市群紧邻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三角地区,有长江黄金水道,京沪、沿江、宣杭以及即将通车的铜九线等多条干线铁路,合宁、沪蓉、蚌宁
5、、芜宣、沿江、318国道等多条高速马路,它们将沿江城市群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其连接广阔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纽带。(2)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皖江城市群拥有近800km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大。水资源充足,铁、铜、硫及石灰石等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良好,非常相宜人居。(3)马芜铜宜四市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要素成本低廉皖江城市群工业化水平较高,冶金、汽车、建材、家电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着重要地位,拥有马钢、铜陵有色、安庆石化、海螺、奇瑞等一批骨干企业,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实力。劳动力素养高且成本低,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综合商务成本不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一半。2 .皖江城
6、市群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机会(O)(1)开发皖江城市群的整体规划出台出台了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安徽提出的构建沿江城市群的构想已经被国家从中部崛起的战略层面上赐予了认同。这就从国家、省两个层次为皖江城市群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为皖江城市群的腾飞供应了1我难逢的机会。(2)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进入新一轮调整,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快速崛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加,为沿江城市群发展供应了强大的牵动力气。(3)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资本向我国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加快;沿海地区受产业结构升级
7、、商务成本上升,以及土地、环保、劳动力等方面的制约,产业也呈现加速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势头。沿江城市群区位优越,在接受国内外产业转移上具有良好的条件。3 .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W)(1)城市群呈松散结构皖江城市群八城市基本上处于一种匀质状态,人口分布低水平均衡,体系内部空间关联性弱,处于较典型的位序规模分布,首位城市规模偏小,这说明在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的地位极不突出。首位城市和其它高位序城市之间的差距很小,城市规模结构IE常均衡,缺乏人口规模大于200万的大型中心城市3。(2)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严峻皖江城市群的资源相对丰富,开采速度越来越快,开采成本逐步增加,大部分资源开采已经步入
8、中年期,资源枯竭严峻影响了该地区资源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长期的资源开采过程中,也造成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3)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明显偏低皖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严峻偏低,使得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限,不但制约了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扩张,也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积累。(4)皖江城市群内部竞争皖江城市群中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综合实力相当,客观上也存在着为加快发展在提升经济地位、利用外资、争取长三角地区辅射等方面而绽开的竞争。4 .皖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T)(1)同沿江和沿海地区的竞争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发展的落差呈扩大趋
9、势,虽然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但也可能会延缓融入长三角的进程。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告知我们,由于经济集聚,旺盛地区将会持续累积而快速成长,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扩散效应(SPreadeffect)和回流效应(backwardeffect)2(P92).皖江城市群能否接受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取决于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的大小,只有长三角的资金和技术等向外国(皖江城市群)的移动大于皖江城市群资金和劳动力等向长三角的聚集时,皖江城市群地区才会受益。(2)外国干脆投资的不行预料性笔者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中国的外国干脆投资高速增长的势头,会接着进行下去,但是也可能出现料想不到的状况,导致外国干脆投资的急剧缩减。将来中国
10、接受的外国干脆投资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迫切地取决于其风险调整(risk-adjusted)和税后的投资收益率4。外国干脆投资的不行预料性自然也会波及皖江地区,由于皖江城市群经济的脆弱性,一旦FD1.较大幅度下降,皖江城市群也难以幸免。依据前面的论述,以战略分析中常用的SWOT矩阵分析来分析皖江城市群可能的战略选择。表3横坐标列出了机会(0)、挑战(T),纵坐标列出了优势(三)、劣势(W),表中交叉部分则列出了各种状况下可能实行的战略选择60外部环境0T内部因素S.W机会(0)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皖江城市群整体规划出台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政策优势机会策略(S0)形成皖江经济板块,突
11、出挑战(T)同长三角的落差较大区际间竞争激烈环境和生态压力大FD1.的不确定性优势威逼策略(ST)加快确立芜湖在皖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外资优势(三)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良好安徽经济的半壁江山马芜铜的战略地位,把芜湖培育成经济中心劣势(W)城市群呈松散结构皖江城市群经济总量小内部发展不平衡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严峻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偏低皖江城市群缺乏中心城市内部竞争激烈劣势机会策略(0.W)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确定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劣势威逼策略(NT)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发、协调发展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功能得以发挥的有力支柱,体现区域资源的合
12、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满意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因此,区域物流的价值取向是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就城市化而言,安徽是一个缺少中心城市带动的地区,即使是行政中心的城市也很难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沿江皖南物流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并以沿江铁路、高速马路等物流主干道为协助,加之经济基础雄厚,因而物流发展水平较高,2002年物流货物运输总量、人均物流产值居四大物流区之首,分别达到14782104t和540元/人。二、建立以芜湖中心的区域物流规划的战略意义芜湖市紧邻长三角,地处我国东部与中西结合处,襟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优势,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芜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陆综合交
13、通枢纽,同时也是皖南、皖中地区产品、客货中转枢纽。华东其次通道的开通和芜湖市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芜湖将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南京之后的第三大区域性水陆综合物流枢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芜湖市应建立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布局合理、特色显明的物流园区,配套齐全的物流公共设施,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安徽现代物流体系。物流以商流为前提,商流以物流为实现手段和物质保障。只有在较强商流集聚的地方,才有可能形成较大的物流中心,可以说商业贸易的旺盛是物流中心兴起的起始动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生产、安排、交换、消费以及各经济部门在城市产生空间集聚,促进城市商流中心的形成,而
14、商品消费中心则是城市物流中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商流中心以城市为依托,以经济区域为背景,组织经济区内的商品流通,形成沟通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犬牙交织的商品流通网络,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旺盛,推动城市物流中心的发展。例如,芜湖自占以来就是皖江地区的市要商埠,是大江南北商品云集之地,物产在此集汇、交换,现已形成煤炭、建材、粮食等区域性商贸中心;芜湖自占以来就是皖江地区的重要商埠,是大江南北商品云集之地,物产在此集汇、交换,现已形成煤炭、建材、粮食等区域性商贸中心;同时,芜湖乂是长江沿岸对外开放港口城市,是安徽省接受长三角经济辐射的门户,商流中心的旺盛与发展为芜湖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5、芜湖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马路、铁路而发展成为东西部之间沿江大宗货流的集散、转运枢纽:1、芜湖市作为皖江地区物流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分析对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城镇体系来说,芜湖是长江流域上26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青弋江、裕溪河与长江汇合处,芜湖港是长江溯流而上的最终一个深水良港,目前是长江第五大港,长江流域上南京和武汉之间目前缺少大的支撑性港口,芜湖市在客观上具有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南京与武汉之间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的可能。同时,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三角洲边缘,通过高速马路当口可以来回上海,并能直达河南和江西,特殊是随着华东其次通道的开通和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芜湖 中心 地区 物流 一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9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