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学概论资料.docx
《休闲学概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闲学概论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节:休闲发展史一.西方休闱发展史1、原始社会的休闲在原始社会中,不存在有意识的休闲和选择性的休闹,在这个时期,休闲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形态,劳动和休闲是相互伴随的,两者间的界限很模糊。2、工业革命前的古代休闲:1)古希陪、古罗马时期的休闲:背景:典型的奴隶社会古希腊:休闱观念:留意精神层面的诉求休闱活动:政治、哲学、教养活动、学问、美术、趣味活动、宗教文化仪式、竞技大会及奥林兀克运动会等古罗马:休闲观念:重视休闲的感官体验与享受,趋向于物质化休闱活动:观看斗剑、赛马、角斗:洗澡、赌博总结:古希腊、罗马时代休闲与劳动对立,休闲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2)中世纪、文艺发兴时期的休闲:欧洲中世纪一
2、一休闲的黑暗时代背景:以封建土地关系为基础和天主教限制力较强的时代 休闱观念:重视辛勤的劳动和冥想,祈求挽救的冥想是休闲的最高境界。 休闲活动:宗教仪式、周日活动、以及在教会广场及村落公用广场实行的仪式 参与阶层:统治阶级(封建象主与骑士集团):城市市民阶层文艺复兴时期一-玩乐的黄金时代 背兔:中产阶级勃发兴起的时代 休闹观念:人文主义思潮:文化消费繁盛:平民休闲的自由 休闲活动:以智力和艺术追求为中心的沙龙活动:乡村闲逛游憩:游学游历 参与阶U:统治阶级(封建领主、贵族)城市中产阶级、平民3 .工业革命后的近代休闲工业革命对休闲活动的影响: 工作的性质、场所和人们的居住地变更一一人丢失了完整
3、性 社会结构变更,尖锐的劳资冲突工人的休闲成为社会性问题 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影晌催生了新的休闲方式一一理性消遣运动小结:工业革命不仅丰畜了休闲活动的形式,更全要的是使休闲摆脱了阶级的困扰,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选择。理性消遣运动:是工业革命时期,由中产阶级提倡推动的一场休闲方式的变革运动。其内容多与教化、乡村休闲、户外运动、欣赏探讨自然、阅读等石大,强调用学问、自我提高和健康等更长久的高雅休闲替代那些仅有瞬间欢乐的消遣方式,其实质是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延长到工人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教化和社会限制的一种手段。4 .现代“大众休闲”19世纪90年头(1874年)后8小时工作制确立,20世纪30年头后,北美
4、起先普遍推行双休日。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财宝增加渐渐惠及到了工人阶级,大量休闲活动起先进入般家庭的消费范闱。2()世纪30年头,政府、老板、工会都致力于公众休闲活动,愈来愈多的休闲领域被商业化。从今,休闲活动不再是富有阶层的专利,更多的大众参与推朝了贵族们对休闲的独占。休闲观念的变更: 工业革命早期:休闲主要是为r使人们能够更原体力、调整心态以便重新投入工作。 20世纪上半叶:人们更Q向于从休闲中找寻人生的意义,把休闲理解为人们选择的一种能发挥其禀赋特长,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活动.二、中国休闲史1、中国古代休闲史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结构,农业耕作文明确定了我国古代休闲消遣活动对
5、自然天时、农业耕作周期的依靠。休闲思想与休闲活动的二重性特征: 思想上,古代休闱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始终被主流思想排斥鄙夷. 活动上,人人具备休闲消遣活动的实力,活动内容丰常。 中国古代休闱集中了农业节庆,休假制度完备“北宋休闱(北宋文人的休用方式)艺术类:蜂、书、画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保藏类:表现文人雅趣的古玩、字画保藏饮趣类:品茗、饮酒,具仃闲适和聚会交友特征棋牌类:以消遣为目的,不进行竞赛游憩类:郊外寺庙道观和名胜处的欣赏、游玩禅修类:个人的人生修养体的,非特地的修道狎妓类:有文化包装,并与艺术相伴相生的活动怡情类:聚养宠物、养花观鱼诗社集会:寄兴适情赋咏运动类:马球、蹴鞠,不以竞技和盈
6、利为目的晚明休闲:1、阳明心学及其促成的晚明“崇奢重适”的生活风尚2、李渔与6闲情偶寄3:李渔的多重身份:通俗文学家、杰出的导演和戏曲理论家、文化商人闲情偶寄的价值中国古代从理论乂面探讨并论述休闲活动的第一书.一部寄“有益世道之心的微言大义”于“闲情”的“庄论”。中国古代休假制度I汉代“吏五日得下沐,日至更以令休J 唐代:官吏每IO天休息一次;元旦、冬至各休7天;寒食、清明4天;中秋、熨至、腊日各3天:正月7日、15日等20个日子各休一天。 宋代:I年有76天假 明代:增加春节5天,元宵节10天。2、中国近代休闲史鸦片斗争后中国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世纪前半期,我国东南
7、沿海的大中城市,受西方影响,在经济转型的同时,也经验了一场由农耕时代向近代工业社会演化的休闲革命. 休闲活动已被看做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手段。 休闹活动不只是简洁的经济消费形式,已经成为人们与社会沟通,与他人交往的社会途径。 休闲消黄起先摧弃崇尚节俭的农耕文化观念束缚,依据近代商品经济社会的逻辑运行,奢侈、铺展渐渐被视为休闲消费时尚的标记。 休闲活动方式出现了大众化、商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三、中外休闲比较1、中西方休闲思想差异 中国传统的休闲.思.想往往同个人的修身养性结合在一起,留意人对社会的使命和贡任.古代西方的休闲理论则常常与个人的华蜜欢乐交织在i起,强调借助于休闲活动,寻求浓烈和剌激
8、的感仃享受,并通过具有极大发展张力的活动形式,充溢和完善以自我为主体的人檎口2、中西方休用活动形态差异中西方休闲活动形态最根本的差异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活动形式的“静与动”、活动方式的“个体与群体”。中国传统休闲思想的本质特征:强调休闲活动对人格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与人的德行升华相联系。 突出休闱活动社会伦理道馆的制约性。 主见人文比拟精神在休闲活动中的象征性。 提倡休闲活动的愉悦性.第二节;休闲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一、休闲的概念1、基于时间的定义观点:休闲是指从天24小时的肯定限制中扣除生活必需时间和工作时间后所剩余的自由时间,印人们在完成了劳动和我他义务活动之余所拥有的时间。 优点:简洁量化
9、,采纳频率很高 弊病:时间的分类有若明显的相互全强现象,对全部活动进行的时间精确分类是很难做到。2、基于活动的定义观点:将休闲看作是在自由时间内的活动或体验,这种活动主要包括养精蓄锐、自我消遣、增加学问和技能、主动参与社团等。 优点:便了操作、量化 弊病:休闲活动项目选择是“主观的”所选休闲活动项目多为主动的制度化的休闲方式休闲是自由时间的活动,这种活动有两种,一种是消遣和休息等一般活动,一种是发展智力、在精神上驾驭自由的高级活动。休闲既包括主动主动地发挥人的本旗力气的较高级活动,也包括某些消极被动的消遣活动。但休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J马克因“休闲是指人们从工作、家庭、社会的义务中摆
10、脱出来,为了休息、转换心情、增长学问而自发性地参与可以自由发挥创建力的任何社会活动的总称J杜马哲迪尔休闲三层次; 放松:放松乃休闱之始,因为人须要克服疲惫: 消遣:供应休闲的转移功能,使人们脱离自我以及所关注的事情,消遣使我们超然忘我: 个人发展:特性发展是休闲最为长久的组成部分,它使我们作为个体得以扩展,使视野开阔,生命更有意义。3、基于看法的定义观点:将休闲活动看做一种心态或牛存状态,即认为休闲就是一种个人的感受体会。 价值:聘休闲与自由联系起来 弊病:割断了休闲与外在社会化活动间的然系基于个人看法的休闲界定特别主观、泛化4、基于制度的定义观点:从制度角度来定义休闲,其要旨在于揭示休闱的本
11、痂与工作、婚姻、教化、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价值:将休闱视作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中产生的现象 弊病:忽视了个体的休闲经验与本能因素二、休闲的特征从活动方式看:I、解脱性:休闲是生存以外的活动,它具有将人从形式的、制度的社会义务和约束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的特性。2、臼由性:休闲是臼发的活动,是人们依据个人的特性、爱好、需求自愿选择的乐于参与的各种活动,是主动的,没有强迫性。从活动目的看:3、趣味性:休闲是为了获得纯粹的欢乐而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要具有乐趣、粕松与消遣的特性,能够使参与者情愿付出热忱,并感到开心和满意。4、发展建设性:休闲活动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它能使人
12、身体强健、理智醒悟、道彼j高尚,并能张扬人的特性、显示人的雄心,放K人的幻想。三、休闲的功能1、休闲的生理修复与健康功能 工作带来的压力是使人乏累,丢失健康的主要缘由。 主动地休闲是人们完成由传统的医疗健康走向现代的身心健康的推动器。 主动地休闲要求人们要:“多休息、多接触、多活动”2、休闲的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指人们获得特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习惯的过程。(I)休闱对人社会化的影响: 休闲影响人的社会行为规范休闲培育人的社会地位的认同感 休闱塑造人的心理和人格模式(2)家庭休闲功能及其演化 家庭结构变更家庭教化与社会教化逐步走向体化(3)社会群体组织的休闲功能社会群体是“具有种同样的身份和某种样感
13、情的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不仅常常沟通,还共同具有某种目标和对各自行为的期盼 工具性及培训功能表意性及培育具有责任感的合作精神的功能3、休闲的经济功能(1)休闱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拉动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3)增加就业(4)促进公允安排(5)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休闲消费增加就业:休闱消费的发展是建立在工作时间缩短的基础上的,在连续生产的技术条件下,工作时间的缩短将供应更多的工作岗位。休闹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同样多的消费支出条件下,休闲消费往往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增加。休闱业有较大的产业关段度,休闲消费的增长还会引发其他部门的就业人数增加休闲消费促进产业靖构调整优化:因为休闲消费属于
14、较高级的需求消费,它的兴起必定会带来供应结构的系列变更,从而催生一些新的产业和部门,使得一国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最终变更传统的产业结构。休闱消费的发展提高了第:.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使其结构向志向的“三二一”结构演化。休闱消费的发展导致其他相关产业的兴起,变更第一其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休闲消费的多样化使新的休闲服务业不断出现,变更了休闲业的内部结构。休闲需求与休闲消费何为“需求”:、狭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休闲需求”)二、广义(社会学意义上的“休闲需求”)经济学意义上的“休闲需求”(狭义)狭义的需求是一种经济学、统计学意义上的概念,它常常用来描述人们想要购买产品的数量和情愿支付的价
15、格之间的关系。从这种概念上理解的“休闲需求”又分为三类:1、休闲有效需求:是指实际参与或消费休闲服务的数量。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计量,往往取决于休闲时间、享用者年龄、受教化程度、是否有车以及其他社会经济背景因素.2、休闲延期需求:是指有参与休闲活动的实力,但由于缺乏休闲信息或休闲设施等缘由而没有实现的需求。3、休闲潜在需求:是指由于自身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无法参与休闲活动,但希望将来能够实现的需求。主要探讨方法:闲暇时间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中国农夫工闲暇时间休闲现在调查马怒娣:农夫工闲暇生活的“八个零”2、农夫工闲暇生活中的文化消遣几乎为“零”4、参与社区活动几乎为“零”6、“养精蓄锐”的意识
16、几为“零”8、传递诉求的渠道几乎为“零”1、多数农夫工闲暇时间几乎为“零”:3、对文化休闲概念的理解几乎为“零”5、融入城市文化几乎为“零”7、与孩子们玩耍的时间几乎为“零”二、社会学意义上的“休闲需求”(广义)广义的休闲需求又被称为一般社会学、心理学意义上的需求,它更多是从主体“人”的需求层面所做的界定,在这层面上所说的休闲”即是种生理需求,是能让人在生理上达到放松、休息目的的手段,又是一种精神需求,是能让人实现自身价值,达到完善臼我目的的途径。主要探讨方法:休闲参与调查统计分析据统许,截止2003年,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以色列、日本、荷兰、新西兰、俄罗斯、美国
17、共1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中,就有14个开展定期的全国休闲参与调查,有10个开展定期的全国时间安排调查。一、中国休闲探讨的发展历程1、80年头,概念化起步阶段2、9()年头,第一个商峰期标记:1995年7月于光远主持的“中国休闲文化小组,的成立成果:王雅琳教授的6闲暇社会学瓦王琪延教授的国民生活探讨、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安排、中国人的生活时间安排瓦马惠悌主编的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隹3、20002005年,沉淀期4、2006年至今,尤其是2006-2010年的“卜一五”期间,是我国休闲发展快速起步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休闲探讨的其次个高峰期。“十一五”期间的休闲发展2006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杭州
18、“世界休闲高层论坛”,做了题为主动发展休闲服务,不断提高生活质量B的主旨演讲。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完善消费政策,主动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J2008年,国务院赐予国家旅游局“引导休闲度假”的职能,首次明确了“休闲”在国务院工作部门的归口。2009年,温家宝总理C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要“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同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看法(41号文件)和关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看法(44号文件),对国家旅游周的相关工作做了明确部署。2010年,各项部署政策落实年2010年休闲政策的推动落实旅游产业方面2010
19、年7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看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讥国家旅游局在引导休闲发展方面做了谋划部署:(1)2010年12月在珠海,召开了国家旅游局主持的全国休闲工作会议。(2)推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编制(3)休闲发屣被纳入旅游业“十二五”规划。(4) 2011年3月30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议题,将每年5月19日作为全国性的旅游日。文化产业方面: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看法讥相关配套措施:K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旺盛发展的指导看法、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旺盛的指导看法上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
20、知、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看法一体育休闲产业方面: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看法,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支配(2011-2015年方,F1.前各地都在制定各自的全民健身实施支配讥学界、业界、媒体的休闲探讨工作,学界:休闲著作、文献在数量上接若增长,探讨质量有所提而,尤其值得留意的是2010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学术立项组织一一国家社科基金批准设立了数项休闲方面的课题探讨。业界:各种社会团体对休闲赐予高度关注。201()年,各社会团体举办了不同形式的休闲研讨会、论坛、峰会、评比、颁奖等。其中,2010年冠以“休闱”之名的全国性和国际性论坛就有10多个。此
21、外,一些机构还组织了以休闲城市为主的评比活动,不同类里的“十大休闲城市”“最佳休闲城市”纷纷出炉。2010年全国举办的以“休闲”冠名的各类展览会、博览会也多达20多项,涉及体育、消遣、旅游、渔业、制造业等各个行业。媒体,除/社会团体和学术机构外,媒体也在推动休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耍作用.除面对休闲消费者的各类休闲媒体外,诂多综合性报纸、期刊从休闲政策、休闲产业发展等角度休闲赐予关注。例如小康杂志连续组织休闲相关调杳和评比活动,6人民政协报设立了体闹专刊,6商业文化周刊设立了休闲专栏。而广东设立的“国民旅游休闲网”以及休闲网、旅游休闲论坛等各种相关网站也在2010年的休闲发展中推波助澜第一节:休闲
22、消费的基础一闲暇时间闲暇时间的界定与结构分类闲暇时间的经济意义影响人类闲暇时间的主要因素(宏观)影响个人闲暇时间需求的主要因素(微观)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分布及其特征一、闲暇时间的界定与结构类型1、闲暇时间的界定时间的结构层:宇观层:以千万年或亿年为单位来计量的时间,被天体物理、天文、地槎等科学领域广泛采纳:宏观层:以万年乃至百万年为单位来计量的时间,被生物学、考古等科学领域运用;中观乂:以千年为单位来计量时间,被历史学等领域运用:常观层:以年、季、月、日、分、秒等来计量的时间,计量的主要是我们人类的生活时间:微观层:以比秒小得多的单位来计员的时间,主要在量:子物理领域应用。2、生活时间的结构分
23、类)二分法:人的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两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人就是要在肯定的约束条件下对时间如何在工作和非工作之间安排进行选择。(2)三分法:次活动时间(用于维持和延长生命的时间,如睡眠、吃饭和盥洗时间)二次活动时间(是为家庭和社会尽义务的时间,如工作和家务劳动时间)三次活动时间(是不被社会劳动所占用的、旨在满意自我享受和发展的时间,即自由时间)。(3)四分法:工作/学习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学习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非本职工作时间、上卜班路途时间等)生活必需时间(睡眠、用餐、个人卫生、就诊等)家务劳动时间(家庭选购、做饭、洗衣物、照料老人小孩等)自由支配(闲暇)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休闲 概论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0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