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oc
《管理论文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人力资本要素是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并用不同的实证方法检验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的相关性。
2、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理论的梳理,希望能为理解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提供新思路。关键词 人力资本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大多数西方学者都认同人力资本要素是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并用不同的实证方法来检验二者的相关性。本文尝试对这些理论观点加以梳理,希望能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一、西方学者对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在传统的服务贸易理论研究中,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因此早期的研究也就把服务贸易的研究糅合在传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探讨之中,没有加以详细区分。人力资本理论最早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是从解释“列昂惕夫之
3、谜”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针对列昂惕夫之谜,列昂惕夫自己解释为,由于美国工人具有其他国家工人3倍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工人数应乘以3,这就使得美国成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美国是以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密集产品)换取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非人力资本密集产品),而不是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一般资本密集型产品(1957)。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引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对外贸易类型。他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寓于人体中的智能,表现为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才能,以及健康状况,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果。世界各国人民的天赋是相近的,智能差别是由后天人力投资
4、所造成的。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人力资本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则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则处于比较劣势(1964)。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基辛着重讨论了熟练劳动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他按照劳动的复杂程度把从业人员分为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在这种分类基础上,他对14个国家1962年的进出口商品构成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劳动熟练程度的不同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本含量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含量较缺乏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1966)。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理论研究也逐步
5、从商品贸易的研究体系中独立出来。西方学者们顺应着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从理论逻辑上对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展开讨论,也开始借助实证方法来验证他们的结论。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萨皮尔通过对同一时期英美等国各服务行业进出口数据的整理,得出:(1)物质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则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由于工业化国家拥有的物质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都很丰富,因此它在服务贸易上拥有整体比较优势。(2)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它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物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而发生变化。(1982)。克拉维斯和鲍德温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也是从英美等国的进出口结构
6、入手的,但是后者更侧重于对列昂惕夫之谜的探索。他们把人力资本界定为所有用于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和保健费用等开支。而且人力资本的差异性是可以解释列昂惕夫之谜的。因为在列昂惕夫计量的资本中,列昂惕夫只关注物质资本的作用,忽略了人力资本的存在。若将忽略的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当中,则会发现由于美国的人力资本含量高于其他国家高,因此美国是用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换取劳动密集型产品(1984)。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瑞德尔从人力资本移动的角度展开研究。他认为:(1)尽管各个服务行业的比较优势的源泉有所差异,比如旅游业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金融业依赖于人力资本禀赋,但从总体上来讲人力资本
7、是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2)由于人力资本的载体是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不同国家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呈现出动态特征,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发生变化(1986)。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认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各国间人力资本禀赋的差异通过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得到强化,并形成各国专业化的生产。各国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的差异,也会导致各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出现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扩大(1988)。90年代初期,格雷贝克和哈罗德米瑟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论证了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他们认为在服务贸易的领域内,以人力资本优势为主体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对服务贸易的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8、。因为人力资本可以替代那些难以流动的生产要素,如土地、自然资源等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人力资本禀赋的优势可以冲抵生产要素禀赋的劣势(1990)。经济学家丹尼斯认为,对于跨国服务企业的发展而言,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两个因素,特别是后者。人力资本与比较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已经成为部分服务业,例如金融业。国家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等级等政策来弥补服务业发展的差距(1993)。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本领先优势的话,就必须具有标新立异的优势。对于服务贸易而言,服务产品的多样化与差异性是要依靠人力资本实现的(2001)。另外,格罗斯曼和麦吉
9、两位经济学家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对于以异质型人力资本为主体的国家,由于其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以人力资本之间的替代性为特征,因此他们对于创新性的服务行业例如金融等占有优势。相反在以同质型人力资本为主体的国家,由于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多以人力资本之间的互补性为特征。他们对于非创新性的服务行业占据优势(2001)。通过对以上理论观点的梳理,我们发现尽管西方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各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意识到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比较优势的主要依靠力量。人力资本的存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展。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载体具有流动性,
10、这使得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也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在服务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同样处于比较劣势的国家,可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获得比较优势。二、我国学者对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回顾中国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实践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内在动力,特别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和中国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开放与自由化趋势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关注中国服务行业开放后的前景与对策。但是实践导向的研究模式使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服务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论文 人力资本 服务 贸易 比较 优势 相关性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