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docx
《湖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湖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9月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上空间规划体系并监旨实施的意见(湘发12()29号)的要求,指导和规范我省各县级国上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省自然资源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县级国上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本指南包括总则、编制原则与组织、必需的基础工作、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成果、审查要求及相关附录等主要内容。当前,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指南作为试行版本,侧重提出指导性、可操作性要求,省厅将收集各地实践经验和成功作法,认真总结完善本指南,并适
2、时组织修订。本指南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本指南起草人员:高兵武、朱辉、张丽、文宁、蒋星祥、曾毅、吕焕哲、赵旷纬、曾丽婷、蔡雪琪、秦晓丽、张伟娜1总则12编制原则与组织22.1 编制主体22.2 编制依据22.3 编制原则32.4 编制程序42.5 成果审批62.6 规划公告63必需的基础工作73.1 形成统一底数底图73.2 收集整理基础数据73.3 分析自然地理特征73.4 评估现状问题和风险73.5 落实划定三条控制线83.6 组织重大专题研究83.7 进行总体城市设计84规划的主要内容94.1 空间发展战略目标94.2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104.3 资源保护
3、开发利用114.4 城乡融合发展格局144.5 完善全域基础设施154.6 历史文化传承保护174.7 城乡风貌管控引导184.8 国土综合整治修复194.9 涉中心城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204.10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214.11 规划传导指导约束264.12 规划“一张图”建设274.13 近期项目行动计划284.1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95成果要求295.1 成果形式295.2 成果构成306审查要求316.1 规划“一张图审查316.2 总体规划审查要点316.3 规划大纲审查要点32附录1规划分区34附录2规划指标体系表37附录3规划文本附表39附录4规划图件目录46附录5基础设施和
4、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标准表50附录6规划强制性内容52附录7现状地类基数转换规则53附录8专题研究目录58附录9规划大纲编制要点591总则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全省县级国上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总规”)编制工作。市牯区的县级区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上纳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一编制,确需单独编制的,依程序确定后按照本指南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定位.县级总规是对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空间发展战略的细化落实:是落实县市发展规划的空间保障,是实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政策;是县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整治修复的行政纲领。县级总规是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
5、基础,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据。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是县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卜.空间。规划期限.以2019年为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规划层次.县级总规包括县级行政辖区全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两个空间层次。涉中心城区所有乡镇(含街道办事处、城关镇)按照湖南省乡镇国I: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要求进行合并编制,不再单独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单位。县级总规编制技术单位,应是经省自然资源厅认证,具备城乡规划、上地规划、信息化建设相应皓力等的资质单位。2编制原则与组织2.1 编制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
6、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承担具体编制工作。2.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地管理法(201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9)48号);(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9)42号):(6)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
7、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8)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湘发(2020)9号);(9)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国上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湘自然资发202044号):(10)湖南省市级国上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三)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及规划。2.3 编制原则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内涵发展,践行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做到资源可承受、可持续发展。问题导向,
8、破解发展难题.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上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以下简称“双评估”)为基础,着力解决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内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规划“留白”机制,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刚性与弹性、存量与增量、近期与远期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三线管控,严守安全底线.落实“三条控制线”管理要求,按照生态功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真正让“三条控制线”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严守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底线。区域协同,推进城乡融合.落
9、实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空间发展战略,以目标为导向,网络化、均衡布局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区域生态共保、环境共治、产业共兴、设施共享,推动形成开放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文化传承,突出特色宜居.充分体现本地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产业特色,挖掘显化本地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以人为木,围绕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与布局,科学保障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供给,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规划建设宜居宜业的社区生活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实求是,确保规划落实.尊重区域发展规律,把握区域发展特征和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合理确定规划目标
10、,明确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提出分级分类的用途管制措施,将乡镇规划、专项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和控制要求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协调性,具有可操作性。党委簿导,豆化公众参与.坚持开门编规划。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方式,发挥规委会的作用,健全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等机制,加强规划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广纳民意、广集民智、广聚共识,将规划编制过程转变全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2.4 编制程序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基础调研、编制方案、咨询论证、审查审议、规划公示六个阶段,社会参与贯穿规划编制的全过程。2.4.1 准备工作.成立以县
11、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组织、贲任分工、工作内容、阶段目标、进度安排、决策机制、经费落实等内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动员、编制指南、业务学习培训工作。2.4.2 基础调研.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组织,规划编制技术单位全程参与,分类分组开展基础调研工作。基础调研包括资料收集、座谈走访、问卷调研及现场踏勘等工作。以三调成果、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成果数据为底数,收集整理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各行业各部门基础数据与资料,收集上位规划、相关
12、规划等规划成果资料及地方发展相关政策等各类与规划编制相关的资料:针对性的对各县级级部门、乡镇政府、相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等以座谈走访或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发展实际与发展诉求:针对重点研究区域,进行现场实地踏勘。2.4.3 编制方案.梳理与综合基础调研和基础工作的成果。基础调研与必需的基础工作同时部署,统一组织,分别开展,交叉进行。整理基础数据和资料,分析自然地理特征,进行现状评估和风险评估,厘清县城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现状、发展需求、规划设想等情况,明晰上位规划约束指标和控制性要求,科学地确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定位: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进行规划分区管控:对全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整治、修
13、梵提出规划方案,对交通、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风貌塑造等方面提出规划设想:划定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谋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拟定规划期间实施的重大建设与治理工程。在形成审杳审议性规划方案前,应按照要求完成规划大纲编制,经市州政府审查同意后,向省自然资源厅报备(详见附录9:规划大纲编制要点)。2.4.4 咨询论证.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类型、分层次,分别召开有省市、县乡专家学者、各界企业代表、各领域社会公众代表参加的规划咨询会议。鼓励采用电视、报纸、宣传栏、公众号等征求意见方式,广泛收集和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建议,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进一步论证完善规划编制方案和规划草图。2.4.5 审查
14、审议.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修改完善后的规划方案(图件),以会议或文函形式,征求同级发改、教育、工俗、民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交通、水利、文旅、应急管理、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充分对接各部门、各行业的政策要求和发展规划,衔接发展空间和用地需求,切实增强规划的协同性和可操作性,并做好修改完善。2.4.6 规划公示.规划成果由编制主体组织规划公示,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公布规划成果,规划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公示规划图件应清晰、直观表达规划内容,底图以遥感影像为主。根据公众意见完善规划成果,完善规划数据库,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2.5 成果审批规划成果应充分吸纳规划公示意见,由县
15、级政府及IJr关机构把关,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市州人民政府审查,审查通过后先将规划数据库报省白然资源主管部门,待规划数据库审查通过后,由市州人民政府将规划成果正式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2.6 规划公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的县级总规规划成果,由所在县级政府对规划目标、规划期限、规划范围、规划图件、规划批准机关和批准时间、违反规划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在行政辖区内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告。3必需的基础工作3.1 形成统一底数底图各地应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的基础上,按照地类转换要求(详见附录7:现状地类基数转换规则),形成规划底数。各地亦可结合实际,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用地进行细化调查,
16、对三调数据进步细分。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工作底图。3.2 收集整理基础数据收集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相关规划成果、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上地利用审批等数据。根据需要开展多轮次基础调查,采取走访座谈、实地踏勘等多种形式,结合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收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产业、人口社会、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发展、区域协调、灾害风险、水土污染等相关资料。加强基础数据整理分析,深入解读政策文件精神,把握上位规划相关要求。3.3 分析自然地理特征研究当地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水土等自然资源禀赋、生
17、态环境容量等空间本底特征,分析白然地理格局、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空间匹配关系,开展“双评价”,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提出国土空间优化导向。3.4 评估现状问题和风险结合自然地理本底特征和“双评价”结果,开展现行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类规划的实施评估;基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趋势、湖一省县皴国土空何总体规划附(试行)城乡人口转移趋势、老龄化趋势,社会需求变化,以及地形地质条件、科技进步、气候变化等因素,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所面临的风险评估。3.5 落实划定三条控制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上级生态保护红线的规模、布局以及管控要求,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坐标界线。划
18、定永久基本农田。在上级下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基础上,优化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坐标界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落实上级下达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规模与管控要求,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的要求。在城镇开发边界规模确定的基础上,细化划定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并划定其他建制镇的城镇开发边界。对统筹划定后的三条控制线上图入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作为县级总规编制的刚性底图。3.6 组织重大专题研究结合地方特点和规划编制需求,在“双评价”、“双评估”的基础上对空间发展战略、耕地保护、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与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国土空间发展与战
19、略定位研究、县域村庄分类与布局研究、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专题研究、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及优化研究、城乡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修身与综合整治专题研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方向性、基础性支撑(详见附录8:专题研究目录)。3.7 进行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总体关系,优化生态、农业和城镇湖曲?卜文间总体规划羽制指网(WfJ-)等功能布局,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优势的县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结构形态。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考虑国上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地形地质、洪涝灾害等自然风险隐患,优化城镇乡村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环境的整体空间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县级 国土 空间 总体规划 编制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1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