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和布点规划方案.docx
《关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和布点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和布点规划方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和布点规划方案第一章总则1.1 规划背景1.2 规划依据13规划范围1.4 规划期限1.5 规划对象第二章再生资源现状2.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再生资源发展概况2.1.1 自然地理概况2.1.2 社会经济概况2.2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概况2.3 现状再生资源行业存在问题2.3.1 资源回收点不均衡,城镇差异大2.3.2 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2.3.3 私搭乱建,环保意识差,影响市容市貌23.4民众循环经济理念薄弱,主动参与回收意愿低2.3.5市场行业管理滞后,安全隐患增多第三章再生资源回收点布局必要性3.1 政策必要性3.2 环境必要性3.3 社会发展必要性第四章
2、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4.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1.1 指导思想4.1.2 基本原则4.2 任务目标4.2.1 总体目标4.2.2 分期目标第五章总体布局5.1 布局原则5.2 总体布局规划5.2.1 社区回收网点及流动车5.2.2 乡镇级回收中转站5.2.3 分拣交易中心5.3 规划控制指标与建设标准1.1.1 区回收网点1.1.2 乡镇级回收中转站1.1.3 分拣交易中心第六章运营管理6.1 建立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体系6.2 转移、新建部分专业回收站第七章市容消防安全与环境保护7.1 消防安全及环境保护规划依据7.1.1 法律法规7.1.2 规范规程7.2 消防安全综合整治7.3 环境
3、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7.3.1 污水综合排放执行标准7.3.2 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7.3.3 噪声环境控制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7.4 站点体系环境综合整治7.4.1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7.4.2 噪声污染控制7.4.3 雨水及污水污染控制第八章保障措施8.1 出台规范性文件,健全标准体系8.2 加大网点发展力度8.3 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引导作用8.4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8.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8.6 加强交流附图: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和布点规划方案图册(2022-2035年)第一章总则1.1 规划背景近年来,国务院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实施
4、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2021年1月市举行了关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发布会,指出推动建筑垃圾治理是贯彻
5、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实际行动,改善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是增强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我市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形势下,开展建筑垃圾管理立法,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美丽宜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年,市在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统筹实施固废危废治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废旧产品回收体系”。随着包含市在内的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协调
6、发展,且进一步加快了与南京都市圈无缝对接,使得市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已不能满足城乡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整合现有回收网点,梳理现有网点秩序,强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能力,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在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理念下,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商务局在“十四五”期间发布的市“十四五”商务经济发展规划、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和关于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改发12006)20号),以及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加固再生资源网络,坚
7、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市建设经营性、公益性兼具,村收集、乡回收、市加工处理的新型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规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促进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制定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和布点规划。1.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2)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SB/T10719-2012);(3)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SB/T10720-2012);(4)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管理规范(SB/T10850-2012);(5)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6)关于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改发(
8、2006)20号);(7)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8)市废品回收网点清理整治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化管理;(9)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10)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1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2)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SB/TI0720-2021);(13)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相关资料、文件及政府相关部门意见。1.3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市全域,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
9、12个建制镇和1个乡,分别为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明南街道、潘村镇、涧溪镇、女山湖镇、石坝镇、三界镇、管店镇、自来桥镇、苏巷镇、桥头镇、张八岭镇、古沛镇、柳卷镇、泊岗乡。国土总面积2351kmo重点发展区为城区及重点镇地区,包括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张八岭镇、桥头镇、潘村镇、涧溪镇、女山湖镇,总面积1348.3km201.4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222035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20222025年;远期规划:20252035年。1.5 规划对象本次规划对象为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体系。涉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级回收、分类、处理运输等内容。第二章再生资源现状2
10、.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再生资源发展概况2.1.1 自然地理概况市隶属省,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省东北部边缘,居江淮分水岭北侧,地处东经117。至119。,北纬32。至34。之间。南与市南谯区接壤;北临淮河,与蚌埠市五河县接壤;东与江苏省吁哈、泗洪等县相邻;西邻定远、凤阳两县。市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共135个村、17个城市社区;户籍人口64.3万人,常住人口48.56万人。境内京沪铁路贯穿西部,并在境内设站,宁洛高速(蚌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市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南部为低山区,占总面积的35%,中部为丘陵,占总面积的50%,北部为平原占10%,湖泊占5%。区位图见图2.11。图2.11市区位
11、图2.1.2 社会经济概况是一座新兴的工贸城市,现已形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建材、造纸和非金属矿产行业等多种门类,拥有工业企业360多家,工业产品达千余种。享有“明皇故里、生态酒乡”的美誉,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水产百强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2%,增速快于全省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3.8亿元、78.5亿元、151.2亿元,分别增长6.4%、6.
12、5%、11.6%o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6.8:29.0:54.2调整为16.0:28.7:55.3。全年人均GDP为5.5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上年0.5万元。2.2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概况市内数家较大回收点支撑起了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目前,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较为薄弱,存在布点不均衡等多种问题,回收、中转、集散体系初具规模。以各回收点为中心辐射周边街道、村庄及工厂,各分级回收点及移动回收点负责收集再生资源,后经规模较大的回收商统一分类,简单处理后销往山东、河北等省份。随着市的快速发展,市内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够完善,未形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及监督系统,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13、市城区内共有93家再生资源回收点,其中固定回收点38家、移动回收点55家,占地规模1500户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点有8家,100om一1500户的有4家,100Om以下的有81家。主营回收资源类型为金属废品、纸质废品、塑料废品、玻璃废品、木质废品、旧家电等,全年回收体量约为15万吨,其中金属废品、纸质废品约占回收再生资源体量的65%,再生资源销地稳定,回收、销售渠道稳定。市其他乡镇、街道共有101家再生资源回收点,以移动回收点为主,依托固定站点完成回收体系闭环。主营回收类型为纸制废品、玻璃废品、木质废品、旧家电等。见表2.21。表2.2-1现状再生资源回收点情况一览表越国规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明
14、南街道潘村镇涧溪镇石坝镇管店镇I1.来桥苏巷镇桥头镇张八岭锹古帮镇柳卷镇泊多4i(个)I可收站点(个)(1500m以上)62-2-1-111-14回收站点(个)(1000m,-500m,)4-I-5同收站点(个)(1000m以下)79244I535655-410-11-171合计(个8944415556552410I22-1902.3 现状再生资源行业存在问题1.1.1 源回收点不均衡,城镇差异大市再生资源市场货源较为分散、规模大,而固定回收的站点位置重叠,易出现回收资源浪费,个别地区周边无站点,回收时运距较大,使得居民主动回收情绪下降;回收站点多数位于城区,镇区较少,未形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收
15、集及处理体系,回收效率低下;经营网点小而分散,导致回收效率不高,进而影响市场行业发展。加之各个资源回收点并无统一管理模式及发展规划,市场回收销售体系虽初具规模,但未来发展状况堪忧。1.1.2 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市再生资源大都销往山东、河北、合肥等较远省市,销售过程中需要大量额外运费,导致利润空间较小。目前,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缺少分工明确、精细化的分类回收处理手段,分拣处理功能的不成熟直接影响了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率,导致产业附加值降低,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对废旧家用电器、破旧轮胎、汽车、摩托车和垃圾塑料等的回收,因回收手段不成熟,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污染了环境。1.1
16、.3 私搭乱建,环保意识差,影响市容市貌出于短期行为,大部分回收站点存在临时搭建现象,属于“围地式”摊点,露天堆积且距离居民聚集区较近,存储设施简陋,不仅给消防、环保和卫生防疫带来压力,也造成再生资源质量下降,影响回收价格,更给市容市貌造成严重影响。1.1.4 民众循环经济理念薄弱,主动参与回收意愿低据统计,每年有大量应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未得到回收利用,变成垃圾。民众对再生资源的理解较为初级,资源被视为垃圾的现象层出不穷。且未被回收站点覆盖的居民区,无固定回收人员对此类居民区内的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居民若自行回收,需花费人力物力,自行运送至较远回收点,利润空间低.,由此导致民众参与资源回收的热情
17、下降。235市场行业管理滞后,安全德患增多由于市目前回收行业均为个体经营户,短期经营思想严重,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易受利益驱使做出违规行为。近年来,由于缺乏对该行业的有效管理规范,使得废旧物资回收人员良莠不齐,无照经营、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市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大,多数从业人员为移动站点,路线不定、货源不稳。另外“散兵游勇”式走街串巷的流动收购人员逐年增多,为抢生意,产生了不正当竞争,有的甚至以废品回收为名行窃偷资,收购违法赃物,引发了社会治安问题,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回收点现状见图2.3-Io图2.31资源回收点现状图第三章再生资源回收点布局必要性3.1 政策必要性2017年,国务院发
18、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指出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快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2021年市举行了关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发布会,指出推动建筑垃圾治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实际行动,改善人居环
19、境的有力举措;是增强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统筹实施固废危废治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废旧产品回收体系”。市隶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起到助力作用。3.2 环境必要性(1)行业发展环境我国将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资源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同时我
20、国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供需矛盾突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仍然不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性扭转,资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间巨大。(2)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的充分回收和利用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目前我国垃圾累计堆放量已达60多亿t,占用土地5亿nP,有毒有害废弃物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现实和潜在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进行统一规划,搐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1、将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3 社会发展必要性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体系的建立将对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出积极贡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可以大量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利于扩大就业。同时规范化、网络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维护国家公用设施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市完善并实施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一项十分必要又紧迫的工作。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同时它也是扩大就业、改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必然要求。第四章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4.1指
22、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1.1 指导思想以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遵旨,以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为理念,以节约资源、保护城乡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创建美好为目的。加快再生资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发挥出积极作用。4.1.2 基本原则(I)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城市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2)因地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再生资源 回收 行业 发展 布点 规划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1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