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实用学习(读书)主题用典集锦(25条).docx
《写材料实用学习(读书)主题用典集锦(25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材料实用学习(读书)主题用典集锦(25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写材料实用学习(读书)主题用典集锦(25条)1 .粗缗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原文:“粗缙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形容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用法提示: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作宣传读书的作用,尤其是还有前一句的对比,更显读书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比如,“粗缙大布
2、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原文:“发然后禁,则杆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J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自己一个人苦思冥想,不与友人讨论,就容易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强调师友之间切磋琢磨,互相取长补短,在集体的研讨、争鸣、竞争中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进步。成语“孤陋寡闻”即出于此处。用法提示:礼记在东汉时期,除了戴圣的四十九篇本,还有他叔叔戴德的八十五篇本,后者习称大戴礼
3、记,不过后来无人问津。所以我们现在说的礼记其实就是小戴礼记。在公文写作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主要是在说如何学习,即学习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强调交流研讨的必要性,也可以用来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所以,这句话至少有两种运用场合,除了学习,还有“走出去”。比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今时代,既为我们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 .学如弓弩,才如箭镣;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出处:清袁枚续诗品尚识。原文:“学如弓弩,才如箭镶;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明;不取亦取,虽师勿师J释义:学问的根基
4、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有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才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强调学识与才能的辩证关系。用法梃示: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同时,更要富于广博的见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学习、才能和见识等方面。我们不光要关注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还要关注学习与才能的关系,要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才能。比如,”学如弓弩,才如箭镁;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广大党员群众以书为友,既能够增长知识,又能够增长智慧;既可以克服“本领危机”,又可以防止“病毒入侵”。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处:西汉戴
5、圣礼记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J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古之“大学”,非今之大学,指的是“博学”“大人之学”。用法提示: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话,讲的是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醒大家不要“跑偏”。儒家文化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公文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将这句话作为开篇第一句,只是要注意场合,如培训班开班动员等与学习、锻炼有关的活动。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教育必须坚
6、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雍也。原文:“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释义: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用法提示:“之”在这里主要是指学习,但又不限于学习,也可以是学问、技艺,等等。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在学习上最合适,但同时也可以引申。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如此既能
7、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做到学以致用。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释义: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这是关于治学的名句。用法提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说的是为学的五个层次,或者说五个递进的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
8、一在公文写作中,关于学习、教育的文章,如开班动员、新员工入职时,都可以引用这句话。比如,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工作,都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理论、学问切实落到实处、用于实践。7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出处:战国荷子荀子大略。原文:“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能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J释义: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辩证地看待了学习与做官之间的关系,重点在后一句上。用法提示:在我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思想根深蒂固,做官可以说是学习的唯一出路,或者说是唯一目的。而荀子却说“学者非必为仕”
9、,他的思想可谓是很“超前”了。再者,荀子认为,君子出来做官,应该让君王的声誉变得更好,同时也让治下的百姓愁苦更少。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延续荀子的观点,也可以加以补充。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J释义: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强调学习、立志的重要性。用法提示:歌德曾经说过:“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和诸葛亮的这句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诫子书,顾名思义,是诸葛亮写给自己的儿子的,但是这
10、封信却一直影响到现在。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习和立志的必要性,对象最好是青少年,也可以是与教育相关的人。比如,“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偶然的机遇不足恃,到手的财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能和学识,这是他赢得一切的真正资本。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为政。原文:“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释义: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强调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用法提示:学习包括从书本上学,也包括从实践中学;“思”可以理解为问题意识,只有带着问题学,学习才有方向。在公文写作中,
11、这句话除了用于学习本身,“学而不思”还可以理解为照搬照抄。毛泽东同志就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责过“言必称希腊”的论调、做法。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解决问题,也必须重视学习,通过归纳总结过去好坏两方面的做法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才有可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诀。原文: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郭鄂。为山水传神矣J“读万卷书,随手写出,皆释义: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比喻: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用法提示:董其昌是明朝后期书画家,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12、就是今天,我们也依然在承其遗泽,而且不只是在书画方面。“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与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就是一句很平实的要求,一个人人皆懂的道理。引用的时候,后面可以带上经典案例,那样会更有说服力。比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有其理。孔子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11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出处:唐李世民帝范崇文。原文:“当择圣主为师,毋以吾为前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13、自非上德,不可效焉。”释义:以上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只能得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只能得到下等的效果。比喻: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向最好的学习。用法提示:这句话对于我们日常学习做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人要有更高的追求,这个较高的追求就是牵引我们一直向上的线,这根线会拉着我们越过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山丘”。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要求大家,无论学习、做事,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断进步。比如,”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养生
14、主。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释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比喻: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用法提示:乍一看这段话,还以为庄子的意思是告诉大家不要学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分析老子、庄子的话,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其他作品来解读分析。就比如说道家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有为在公文写作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注重生活上的实践,而不是书本上的硬性知识,因为有些道理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需要自己去实际操作才能得到答案。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实用 学习 读书 主题 用典 集锦 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2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