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及7个行政处罚裁量基准.docx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及7个行政处罚裁量基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及7个行政处罚裁量基准.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浙江省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办法等规定,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保障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正、合理实施行政处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和食药药品监督管理职责,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守本规定。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按照确定是否处罚,以及作出何种类别、幅度的处罚及其具体适用情形的细化、量化的要求。第三条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不得以罚代刑。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法
2、律、法规以及工商总局、食药监总局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执行。第四条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原则、过罚相当原则、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和综合裁量原则。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被处罚的当事人,不得以案件事实以外的因素差别对待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当。禁止处罚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行使处罚裁量权时,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
3、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演口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使处罚裁量权时,要综合、全面考虑案件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性等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第五条通常情况下,警告是最轻微的一种行政处罚形式;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是较重的行政处罚形式。不予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对特定违法行为不给予处罚。减轻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最低限度以下适用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应当受到的一种或者几种处罚之外选择
4、更轻的行政处罚种类进行处罚,或者在应当并处时不进行并处;另一种是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的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从轻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比一般情节处罚更低的幅度予以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比一般情节处罚更低的幅度予以处罚,但以法定最低限为限。从重行政处罚是指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比T殳情节处罚更高的幅度予以处罚。从重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
5、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比一般情节处罚更高的幅度予以处罚。第六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有多个行政处罚罚种,规定应当并处或者未明确可以单处的,应当并处,不得选择一种处罚实施单处,但属于减轻处罚情形的除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有多个行政处罚罚种,规定可以选择单处或者并处的,对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应当予以单处;对违法情节较重的,应当并处;选择并处的,可以根据违法情节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罚种实施行政处罚。第七条当事人有违法行为,仍然处于违法状态的,应当依法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执法人员有权当场依法作出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的决定
6、。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限期改正期限一般最长不超过30日;情况特殊需要超过30日的,应当经办案机关负责人批准。对违法行为作出责令停止、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登记)等,执法人员应当在作出或者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进行核查,填写违法行为纠正情况记录单。违法状态仍未消除或者停止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置。第八条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已经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应当与本规定一并执行;尚未制定的,应当依照本规定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对市局尚未制定处罚裁量基准的行政处罚事项,县(市)、区局以及开发区、景区分局(以下统称县级局)可以制定相关处罚裁量基准,与本规定一并执行。上级制定公布行政处罚
7、裁量基准的,应当予以执行。本规定所称的基本罚款额,是指按照市局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计算确认的罚款额,不含本规定以及裁量基准规定的从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增加或者减少的罚款额。县级局按照第二款规定制定裁量基准的,可以按照县级局制定的裁量基准规定计算基本罚款额。第九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别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四)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五)其他法律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第十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
8、轻行政处罚。市局相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给予罚款处罚的,应当以基本罚款额为基数,按下列比例减少罚款额:(-)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减少50%罚款额:(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减少40%罚款额;(三酒己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减少60%罚款额;(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减少70%罚款额;(五)案发后主动改正或者及时停止违法行为的,减少40%罚款额;(六)对受到侵害的消费者、经营者以及其他被侵权人予以赔偿等善后处理,取得被侵权人谅解的,减少50%罚款额;(七)当事人不知道自己行为违法,并提供证据证明的,减少25%罚款额,依法免于处罚的除外;
9、(A)当事人发现自己行为违法,主动停止违法行为,持确凿证据向市场监督宣里部门举报违法商品提供者的,减少70%罚款额;(九)及时停止违法活动,接受询问,如实提供涉案的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减少20%罚款额;(十)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并有当地乡镇、街道证明的,减少35%罚款;(十一)依法应当减轻、从轻行政处罚或者应当酌情给予从轻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同时有前款情形的,减少罚款的比例应当合并计算,超过100%,法定为可以处罚款的,应当不予罚款处罚,但同时有从重处罚情形的除外;法定为处罚款的,合并计算减少后的罚款额以法定最低罚款额为限,没有法定罚款最
10、低额的,励氐罚款额为1000元,但有法定减轻处罚情形的,应当不予罚款处罚。第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行政处罚。市局相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给予罚款处罚的,应当以基本罚款额为基数,按下列比例增加罚款额:(-)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情形的,增加1倍的罚款额;(二)属于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情形的,增加1倍的罚款额;(三)违法行为导致严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结果的,增加1倍的罚款额;(四)违法行为造成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结果的,增加1倍的罚款额;造成损害威胁的,增加50%的罚款额;(五欺诈消费者造成严重
11、损害消费者群体利益结果的增加1倍的罚款额;造成损害威胁或者欺诈消费者手段恶劣的,增加50%的罚款额;(六)当事人曾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增加50%罚款额;(七)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导、重要作用的,增加40%的罚款额;(八)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采取销毁或者隐匿进销票据、记假帐等手段,逃避监督检查的,增加70%的罚款额;(九)以隐蔽手段实施违法行为的,增加60%的罚款额;(十)无正当理由不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询问的,增加20%的罚款额;拒绝接受询问、阻扰调查的,增加40%的罚款额;(十一)不履行法定义务,经告知后仍然拒不提供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
12、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增加30%的罚款额;(十二)胁迫、诱骗他人违法的,增加80%的罚款额;(十三)依法或者酌情应当从重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同时有前款从重处罚情形的,应当合并计算增加的罚款比例。按比例增加的罚款额与基本罚款额之和高于法定最高罚款额的,以法定最高罚款额为限。属于第一款第(一)至第(五)项和第(八)项、第(十二)项所列情形,增加的罚款不足以惩处的,可以再增加罚款直至法定最高罚款额,但应当经办案机关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第一款所列从重处罚情形,被认定为违法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应当依法给予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第十二条市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13、规定应当与本规定配套执行。裁量基准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裁量基准执行。市局制订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从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和量罚另有规定的,按照该裁量基准执行,但不与本规定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情形冲突的,应当一并执行。有本规定第十一条从重处罚情形之一,本规定或者市局相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不予并处罚款或者不予罚款处罚,但规定有从重情形除外的,应当并处或者处以罚款。罚款额以相同违法行为应当给予罚款情形的基本罚款额为基数,按从重处罚情形增加的罚款比例计算,不足法定最低罚款额的,按法定最低罚款额确定。第十三条没有本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从重处罚情形,也没有市局相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从轻、减
14、轻或者从重处罚规定情形的,应当按基本罚款额实施罚款处罚,不得增加或者减少罚款额。第十四条经办案机关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对按裁量基准以及本规定计算(确认)的罚款额予以适当浮动,但决定的浮动比例不得低于或者高于按规定计算(确认)的罚款额的30%,属于第十一条第三款以及相关裁量基准另有规定的除外。受隶属局委托由稽查支队(大队)或者市场监督管理所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经集体讨论(合议)也可以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参照前款规定予以浮动,但浮动比例不得低于或者高于按裁量基准以及本规定计算(确认)的罚款额的20%o参加集体讨论(合议)的人数不得低于4人。集体讨论决定罚款额浮动的,当事人应当有相应的从轻
15、、减轻或者从重处罚的情形,不得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第十五条适用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三)项的,应当由县级局或者市局办案机构报市局法规处,由市局决定。按照前款规定报市局法规处的,应当由县级局或者市局办案机构提交书面报告,并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或者案件情况说明等相关材料。市局法规处要求提交案卷的,应当提交整个案卷材料。第十六条适用本规定以及市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量罚,出现明显不当的,县级局或者市局办案机构应当按照前条程序规定报市局法规处,由市局决定调整。有前款明显不当情形,案件需要及时处理的,可以在不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情况下,变通适用本规定和相应行政处罚裁量
16、基准,但必须经办案机关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并充分说明理由。县级局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市局法规处备案。逾期备案的,按行政处罚明显不当认定。第十七条市局制定的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事项的行政处罚裁量规范,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裁量规范的规定执行。第十八条实施行政处罚不按规定适用本规定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由市局法规处或者县级局法制机构按照职责通知其纠正或者由市局或者县级局责令其纠正;必要时,由市局或者县级局依照职权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第十九条本规定以及市局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由市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6年5月10日起施行。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和
17、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处罚裁量基准一、实施对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行政处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以及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等相关规定。对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处罚的具体量罚,应当按照本基准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若干规定执行。二、属于商业贿赂行为,符合涉嫌犯罪追诉标准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不属于涉嫌犯罪的,应当根据情节予以罚款处罚或者不予罚款处罚,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予以没收。予以罚款的基本罚款额为:(-)贿赂额在0.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1万元。贿赂额超过
18、1万元的,每增加2000元,罚款相应增加1000元;(二)贿赂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3万元。贿赂额每增力口3000元,罚款相应增加IoOO元;(三)贿赂额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5万元。贿赂额每增加1万元,罚款相应增加2000元;(四)贿赂额在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7万元。贿赂额每增加5万元,罚款相应增加5000元;(五)贿赂额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起始罚款10万元。贿赂额每增加10万元,罚款相应增加1万元;(六)贿赂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起始罚款15万元。贿赂额每增加20万元,罚款相应增加1万元,但基本罚款额最高不超过18万元。行贿方有经
19、营额而无法计算违法所得,可以酌情在同一档次的最高标准以下确定基本罚款额。三、对商业信誉或者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制作方式、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经营状况、售后服务以及价格、市场信息等作虚假宣传或者作引人误解的宣传(以下统称虚假宣传)的,应当根据情节予以罚款处罚或者不予罚款处罚。予以罚款的,起始罚款L5万元。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分别计算,合并确定基本罚款额,但最高以18万元为限:(一)有1项虚假宣传内容的,按起始罚款额1.5万元罚款,每超过1项在起始罚款基础上增加罚款5000元;(二)因虚假宣传行为而发生的经营额达到5万元的,在起始罚款基础上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5万元的,每增加500
20、0元,增加罚款1000元;(三)虚假宣传行为延续的时间达到三个月的,在起始罚款基础上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三个月的,每增加1个月,增加罚款3000元;(四)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费用达到5000元的,在起始罚款基础上增加罚款5000元;超过5000元的,每增加1000元,增加罚款2000元。前款第(一)项虚假宣传内容的项,是指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制作方式、性能、用途、生产者等宣传事项的划分。数个宣传内容针对一个事项的,应认定为1项。四、对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应当根据情节予以罚款处罚或者不予罚款处罚。予以罚款的,起始罚款额为:(-)利用店堂广告或者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交易的网店网页广告的,
21、罚款1.5万元;(二)利用印刷品广告(包括产品包装物、产品说明书等)或者户外广告以及自营网站的网页广告的,罚款2万元;()利用大众媒体(含第三方交易平台以及其他公共媒体)广告或者现场演示的,起始罚款3万元;(四)利用其他方式进行宣传的,比照上述标准确定罚款额。同时兼具前款两种以上宣传形式的,起始罚款额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合并计算。五、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有下列情形的,基本罚款额应当在前条的起始罚款额基础上增加罚款,但增加的罚款额和起始罚款额相加,基本罚款额以8万元为限:(-)违法有奖销售经营额超过1万元的,以超过部分的经营额10%为增加的罚款;(二)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1万元的,以超过
22、部分的金额20%为增加的罚款;(三)有奖销售的内容未依法明示(公布)的事项超过1项的,每增加1项,增加罚款5000元。同时有前款不同情形的,应当合并计算确定增加的罚款。没有前款情形的,起始罚款额为基本罚款额。六、对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作出罚款处罚的,可以先行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也可以在作出处罚时一并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已经有足够证据证明属于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未及时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的,当事人案发后增加的经营额,不得作为计算增加罚款额的依据。七、实施商业贿赂或者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在基本罚款额基础上增加罚款额,从重处罚:(一)凭借交易等优势,强制索取贿赂的,增加30%的
23、罚款额;(二)采取行贿与销售两条线等隐蔽手段实施商业贿赂的,增加40%的罚款额;(三)收受贿赂或者行贿对象超过5个的,增加10%的罚款额;(四)实施商业贿赂行为相互勾结,共同作案起主要作用的,增加30%的罚款额;(五)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人数超过5人或者中奖的奖品属于最高奖的,增加30%的罚款;(六)实施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拒不执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决定,继续违法行为的,增加50%的罚款。同时有前款所列不同从重处罚情形的,应当合并计算增加的罚款额。增加的罚款额与基本罚款额之和超过法定最高罚款额的,按法定最高额罚款。八、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若干规定 杭州市 市场 监督 管理局 规范 行政处罚 自由 裁量 若干规定 基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