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制造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制度、发展现状、主要壁垒、竞争格局.docx
《工业物联网制造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制度、发展现状、主要壁垒、竞争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物联网制造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制度、发展现状、主要壁垒、竞争格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工业物联网制造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制度、发展现状、主要壁垒、竞争格局)2024年9月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及影响1(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11、电力行业的主管部门及自律组织12、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及自律组织23、其他行业组织3(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3(三)对行业经营发展的影响5二、行业及业务领域的发展状况5(-物联网行业的基本状况51、物联网定义52、物联网行业发展情况63,工业物联网发展情况7(二)电力行业发展情况91、电力行业基本情况9A、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102、电力行业发展趋势133,电力物联网设备概述15()通信行业发展情况16
2、1、通信行业的基本情况162、运营商层面193、通信行业发展趋势204、通信运维设备概述21三、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原因24四、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4(一)有利因素241、国家政策扶持242、新技术的推广运用253、宏观经济稔定向好25(二)不利因素261、新技术的迭代发展262、工业物联网的认知度不足26五、行业技术水平26(一)国内技术水平现状261、生产技术水平262、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26(二)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7六、行业进入壁垒27(一)技术壁垒27(二)客户资源壁垒28(三)品牌壁垒28七、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等28(一)周期性28。区域性28(三)季
3、节性28八、行业的上、下游行业及其影响29(一)上游情况分析29(二)下游情况分析29九、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29(一)行业竞争格局291、电力行业292、通信行业30(二)行业内主要公司31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及影响(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是研窕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根据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与扶植行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指导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改造:制订行业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实行必要的经营许可制度;负贡行业统计及行业信息发布。行业的其他管理部门包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
4、委员会等,主要负责电子类设备的质量、安全等标准的制定及后续管理等。1、电力行业的主管部门及自律组织电力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其中,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贲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及政策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建立统一的电力监管体系,拟定电力市场发展规划和区域电力市场设置方案,参与电力技术、安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监督管理电力安全生产和输配电工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系电力监控行业的自律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法人。其主要
5、职责为:提出对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立法建议,参与制定电力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和体制改革工作;制定并监督执行行业约规,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组织和参与行业产品、资质认证、科技成果的评审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鉴定与推广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成立于1997年,系经民政部批准的本行业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按照专业分为发电设备、输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基础元件和材料五个领域。其主要职贡为:参与政府对本行业的发展规划的拟定:组织本行业产品质量的分析和评价工作,收集和反馈本行业价格、税收、资金信贷等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提出建议,组织行业内投标、产品价格的调整工作。
6、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系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联合电器制造企业、用户单位、科研院所等多家单位发起成立。其主要职责为:参与对行业开展智能电网所需关键设备的研究提供方向及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积极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用户单位进行联系和沟通,掌握和了解用户单位技术发展方向和需求,做好应对工作;设备制造行业意见和情况反馈至用户单位,进而最大程度对其制定相关智能电网发展策略和设备技术要求产生影响;配合政府部门引导行业有序发展,规范智能电网市场秩序。2、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及自律组织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地通信管理局。工信部主要负资拟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
7、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定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贲提出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范和方向。各地通信管理局主要负责执行国家关于通信行业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本地区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实行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负责受理、核发区域内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电信设备进网管理等。通信运维行业的全国性组织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其主要职责为:承担行业指导、自律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经政府主管部门
8、授权或企业认可,组织制定专业规范和专业标准,对从业人员资格和企业资质的认证以及年检工作。其中,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卜.属的通信网络运维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通信网络运维方面的行业指导、标准研究、资质评定等自律管理功能。3、其他行业组织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的主要职贲为:组织和协调全国从事自动识别技术研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加快自动识别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制造,加强标准化工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自动识别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F1.动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
9、和国公安部批准成立,实施合格评定的认证运作实体。其主要职贡是:开展安全技术防范产品、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刑事技术产品等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的认证工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hinCSCAssociationforArtificia1.Inte1.1.igence,CAAi)成立于1981年,是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注册的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级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正式团体会员。学会活动的学术领域是智能科学技术,基本任务是团结全国智能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积极分子通过学术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学术教育、科技会展、学术出版、人才推荐、学术评价、学术咨询、技术评审与奖励等活动促进我国智能科学技术的发
10、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提升、安全保障提供智能化的科学技术服务。(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雌时间主管部门/制订机构法律法规199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芳委员会6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1998年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电力工业部电网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规定2000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通会K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12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8年工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2、主要产业
11、政策发布时间20239月20234-6月布构发机政策名称主要内容国家电丹国家能鹭局智能运检白皮书2023新型电力系随发及蓝皮书深化可视化、移动迅检、工显连感等运检手段绿舍应用实现可视化、无人机、移动巡检、在线It测、S1.it机R人答信息的集中直控及弁常信息闭环管检枚板利用现代数字枝米为电网MirM能,推动传籍电网和业务加快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样型升级尊进架空微路女测筑正部署,大图像检测、行波检测、母动、冰、杆塔储饼、微气机等就置部署篦国,实现架空/电线“全就Jt控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进能獴产业和敷手产业深度融合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如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美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
12、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数字化刊能化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配电智能运维体系建设,发展电网灾害智能感知体系,提高供电可共性和对偏远地区恶劣环境的适应性.2022年4月202年3月发改委国务院电力可电性管理办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线路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设备状态检测等先进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电网的智能监控运维管理的重要性进,步提高。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鹿、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
13、,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要2020年1月国家电网K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攻坚突破的意见3提出要加快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推动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链,打造比利共赫能源新生态,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件环节效率,加强政企联动,以新型智慈城市建设为我体,汇集全社会力量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迭代打造企业中台和智慈物联体系,2019年10月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产业包括:“数字化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智能设备嵌入式软件”、“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和制造”、“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硬件设备制造与软件系统开发及集成创新应用”、“智能装备远程运维管理系统
14、”。2019年3月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3紧紧抓住2019年到2021年这一战略突破期,通过:年攻坚,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三年提升,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2019年3月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加强电力供应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加强电力供应管理。(三)对行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上述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实施,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和各主管部门颁布了多项政策和规定支持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发展;行业为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行业发展经营。二、行业及业务领域的发展状况工业物联网制造行业主要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所带来的产业链
15、降本、电子元器件性能提升及下游应用需求爆发.其中,下游应用需求的爆发是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行业近年来K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所属行业及业务领域的发展状况具体如下:(一)物联网行业的基本状况1、物联网定义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主要是通过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芯片等感知设备将物体进行联网。国内外普遍认为,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射频识别)时,第一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G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又重新定义了物联网的意义和范畴。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则将物联网定义为
16、: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2、物联网行业发展情况在我国,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变革发展与创新突破,通信运营商正加快部署NB-IoT、eMTC网络,上中下游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网络也已实现了全国覆盖。据GSMA统计和预测,截至2021年,我国授权频段蜂窝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达到15.2亿个,预计到2025年该数值将达到23.0亿个。据GSMA预测,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终端数量将高速增长:截至2019年,全球物联网
17、设备连接数量达到110亿,其中,消费物联网终端数量为60亿,工业物联网终端数量为50亿。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250亿。其中,消费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为110亿,工业物联网终端连接数为140亿,占全球连接的一半以上。30022.2OH25%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啕费笏联司终*(C+)工业生聚同终端七个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发展态势图数据来源:GSMAInte1.1.igence3、工业物联网发展情况全球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出现三大主线:一是面向需求侧的消费性物联网,即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的移动物联网,创新高度活跃,孕育出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
18、、智能家居、车联网、健康养老等规模化的消费类应用;二是面向供给侧的工业物联网(生产性物联网),即物联网与工业、农业、能源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行业物联网,成为行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三是智慈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立体信息采集系统正加快构建,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应用集成创新的综合平台。随着物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其应用场景口渐丰富,全球经济对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不断犷大,物联网行业蓬勃发展。SWiS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161.3亿美元,预计将在2028年增长至11,100亿美元,2020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GAGR)为22.6
19、9%。20202028E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单位:十亿美元)数据来源:Statista政策明确导向和供需充分对接是驱动生产性物联网应用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性物联网应用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强劲,陆续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将生产性物联网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应用上升至战略高度;二是市场需求迫切,石化、装备、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家电等传统行业需要通过物联网解决行业痛点、拓展市场空间、推动转型升级;三是技术供给增强,物联网专用网络满足了农业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的应用特
20、征,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为开拓了农产品溯源、工业实时操控等新的应用空间;四是产业积极渗透,通信运营商、设备厂商、互联网企业等联合上下游组建生态,加速向传统行业应用领域渗透,为行业应用奠定产业基础。总体看,政策支持引导生产性物联网的兴起,而供需充分对接则是保证生产性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二)电力行业发展情况1、电力行业基本情况电力系统构成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及电力用户组成,其构成如下图所示:电力行业发展阶段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1980年代初至2000年,由于我国电能供给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电力行业主要聚焦于“发电”建设,解
21、决电能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二阶段的2000年至2010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电力行业的发展重心开始转移至输电线路建设,扩大电网覆盖面积,打通电能供给端和需求端。第三阶段的2011年至2014年,电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输配电环节不断加强。在经历了前三阶段发电、输电、配电环节的大力建设后,我国大部分电能供给及输电线路骨架已逐步完善。目前正经历的第四阶段电力建设的重心继续向下延伸,更加侧重于利用通信技术、H动化技术等技术对输变配电和用电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要建成能源互联网。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A、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至2021年间,我国
22、的总体发电量呈稔步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的发电量规模超过7万亿千瓦时,达到73,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4.75%。2020年我国发电量达到了76.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9%。2021年我国发电量为83,768亿瓦时,同比增长9.84%,增速高于近几年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发电量为83,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系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进步加快,火力发电量增速放缓至0.9%。2012.2022年中国发电量情况及增速资料来源:中电联B、全社会用电较快增长在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业较快发展、冬季寒
23、潮和夏季高温交替、电能替代快速推广、城农网改造升级释放电力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全社会用电实现较快增长,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5.89%。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20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5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4%;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使得用电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0%,电力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居民用电。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3年至2025年中国的电力需求年均增幅5.2%。2012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资料来源:中电联。C、电力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联网 制造 行业 深度 分析 报告 政策 制度 发展 现状 主要 壁垒 竞争 格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2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