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
《通渭县“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渭县“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通政办发(2023)32号通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渭县“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及驻通有关单位:通渭县“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通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5月120通渭县“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推进全县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据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10%预期性4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粽合服务设施面积26平方米230平方米预期性5居民活动区域面枳占社区算合极务设施总建筑面积比例60%预期性6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极务覆盖率100%预期性7每万城镇常
2、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5人18人预期性三、重点任务(一)构建城乡社区服务新格局1.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突出党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强化乡镇党委责任,建立健全由乡镇党委牵头、乡镇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完善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强化村(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村(居)委会主导作用,突出村(社区)居民主体地位,引导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乡镇直单位广泛参与,形成社
3、区服务的整体合力。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在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的全面领导下,以群众关心的民生服务事项为重点,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形成协商有阵地、群众广参与、服务出成效的城乡社区协商新格局。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扎实做好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人心工作。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制度机制,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全覆盖。推动有物业服务的社区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能力、居民委员会指导能力、物业企业服务能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
4、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鼓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整体布局,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服从服务大局。落实村(居)务公开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强化规范约束作用。2.完善多元参与格局,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合联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依托社区服务设施和机构,整合为民服务项目和资源,优化村(社区)服务功能布局,促进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有效辐射,提升村(社区)服务效能和品质,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积极
5、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完善并落实激励政策,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努力提升社区服务的多元化、多样化水平。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为居民提供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推动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服务,将停车场地、文化体育设施、会议活动场地等向社区居民开放。支持社区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进入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开展连锁经营,培育服务品牌,形成适应群众需要的商业生态和经营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广泛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开展自我服务。专栏2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工程1 .社区社会组税发展工银。大力培克发展社区社会组组,通过实施一批,出目计划和
6、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健全制度,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更好发挥作用。2 .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工程。建立健全机关事也单位党Q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志点服务站(岗)住设,搭送志愚服务平台,以困难群体和留守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空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的志愿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社工站等,开展文明实戏志愿服务.以守里守望为主题,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到2025年底,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母合服务设施中的段总军达到80%o3 .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工程。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舫式有序推进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依托社区综合极务设施建立社会工作室,推
7、动形成村(社区)一乡镇一县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到2025年底,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腹盖。(二)扩大城乡社区服务供给1.增强为民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升级。扩大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供给,拓展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管理职能,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方式,确保公共服务沉得下、立得住、推得开。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强化乡镇和村(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共建共享。加大社区养老、托幼、助残服务供给力度,引导专业化普惠托育、学前教育、普惠养老等服务机构进驻社区,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
8、、困难家庭等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为重点,开展关爱照护服务。推动在社区普遍建立青年之家和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在村(社区)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站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村(居)委会下属公共卫生委员会,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做好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儿童保健等工作,引导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鼓励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向村(社区)延伸,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就业创业空间。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扩大文化、体育、科普等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教育,通过公益创投、政策扶持、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
9、自治组织和专业人才,面向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反家暴教育、恋爱婚姻家庭观念教育、生活减压和社会支持等预防性专业服务。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邮政快递、金融、电信、供销、广播电视等公共事业服务水平。加强脱贫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和慈善、社会工作资源向其辐射延伸。2 .增强便民服务功能,打造社区便利生活圈。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统筹服务半径和服务对象数量、年龄等因素,科学布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养老托育、扶残助残、维修家政、物流快递、餐饮零售、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法律咨询、纠纷调处、
10、心理援助等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支持相关企业在村(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在人员居住相对分散的偏远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固定服务设施和流动服务设施,确保服务时间和地点相对稳定,保障农村群众享受便利可及的公共服务。对社区养老托育设施、卫生站(室)等服务频次高、服务对象活动能力弱的公共服务设施,适度控制建设规模、合理安排密度。支持并引导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建设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开展学龄儿童课后托管和寒暑假集中看护服务,探索“物业+养老”
11、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餐饮企业在农村开办老年餐桌。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十四五”时期逐步覆盖80与以上社区。注重以市场化方式为主渠道,不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范围。对无物业小区,采取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基本物业服务、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实现物业服务兜底。鼓励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建立健全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双向选择机制。推进城市居委会下属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职责,推动物业管理有效融入社区服务。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供销合作社等强化农村地区农产品收购、农资供应等服务供给。3 .增强安民服务功能,共同创建平安社区。加
12、强村(社区)平安建设,做实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发挥村(居)委会下属治安保卫委员会作用,发展平安志愿者、楼栋长等群防群治力量,织密织牢城乡社区治安防控网。加强村(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做好用气、用电、用火以及地震、洪灾、地质灾害等防灾监测、预警发布和应急避险安全防护工作,对噪声扰民行为及时劝阻、调解。完善村(社区)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预案,强化应急和风险防范物资储备保障,健全应急广播体系,拓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加强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健全完善微型消防站(点),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处置。定期面向居民、乡镇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应急知识宣传、
13、技能培训、应急演练,充分调动居民有序参加村(社区)减灾应急工作,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健全村(居)委会下属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八五”普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村(社区)全覆盖。加强村(社区)反邪教工作能力建设。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以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安置帮教对象的社区关怀和帮扶,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居民提供应急庇护救助服务。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会交往、工作技能训练、心理疏导等社会服务,基本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将定期入户走访作为村(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将主动发现的符合条件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
14、特困等社会救助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落实“家庭监护为主体、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支持各类专业组织、机构在村(社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强化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服务。加大居民诚信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推动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3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1 .社区固本强基行动。完善村(社区)组织体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发挥村(居)委会基础作用,健全基层群众自
15、治制度,推动乡傀近单位党组纪和在职党圻到村(社区)开展糙务常态化,围烧危务群众开展党员“设岗定货”活动。2 .社区养老服务行动。推进区域养老肢务中心迂役,到2025年底,乡镇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肢务机构或盖率达到50%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极务设施。实施老年人居室和社区造老化改造工程。推进“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挛糜医生”等服务模式应用于养老服务。特殊国难老人月探访率达到100%3 .社区未成年人关爱行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底,乡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篮率到达50%、工作专干实现全质盅.推动村(居)委会设立专人专向,加大村(居儿
16、童主任培调力度,冬训率达到100o推进儿童友好社区这设。推动社区杞育极务井干网速设,力争到2025年,配套托为服务设施或盖所有新建住宅小区,符合条件的完整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达标率在60%以上,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普惠托位占比60%以上.4 .社区助残服务行动。乡掠普遍建立“阳光索国”残疾人之家”等极务机构,开展集中照护、日同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推进村(社区)残疾人障会、服务平台优设和志忠服务,打造残疾人家门口服务挣合体模式。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开展助残极务.推广社区康坦辅助器具租赁、回收、维修等服务。5 .社区就业服务行动。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魅层
17、公共洸业服务,重点为誉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糙务。6 .社区卫生服务行动。深化推进“优历服务基层行“,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拓展医忝站合服务.推进社区医院这设工作,科学规划布局,结合群众需求,突出服务特色。每个村办好一个村卫生室。7 .社区找育行动。创新发展社区教育,广泛开展送教人社区,推动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统筹村(社区)教育t办调发展,优先犷大老年教为资漉供给。8 .社区文化服务行动。引导各类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村(社区)普遍建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 .社区体力服务行动。整合社区体育
18、服务黄源,统整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基本实现社区一刻钟饨身四全或盖。10 .社区科普服务行动。依托社区粽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等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开展科普活动,支持社区科普设施流动巡回服务,加大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村(社区)服务力度。11 .平安社区珑设行动。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保律,推进警务室与村(社区)“两m同址办公,配齐必要装备设施,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活动.12 .法律服务社区行动。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全面升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极务,发展法律极务志愿者队伍,充实村(社区)人民调解员队伍,壮大社区协正社会工作者队伍,深化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渭县 十四 城乡 社区服务 体系 建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27127.html